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乡村威风:“抢高台”(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天台县文化馆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抢高台”


第二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


抢高台,源于五凤楼,是天台西乡号称号称殿后庞四十八村的庞氏宗族为了纪念明代清官庞泮,而创造了的一项独具风格的游艺活动,主要流行于天台平桥镇花市片一带。据史料记载,明代当地有位在朝廷做官的人,名叫庞泮(1450-1516),以“弹劾不避权骨,直声动天下”而载入《明史》。他曾为朝中谏官,从京城告老归乡时,孝宗皇帝恩准他将宫中五凤楼的图纸带回故乡。从此天台民间便有了一座皇家建筑,五凤楼成了庞氏族人的骄傲。


庞氏族人依照“五凤楼”样式,建造一座易装易拆流动的戏台,每逢村里演戏时,就将高台构件扛去临时搭建。

这戏台既能展现这座皇家建筑,又免去了各村建戏台置构件的开销。它高三层,约10米,台基长约10米、宽约8米,飞檐翘角,画栏雕梁,披红挂彩,气宇轩昂。因为它的台脚比一般的戏台要高,故称“高台”。因为它是仿制五凤楼,故又称是“活动的五凤楼”、“缩小的五凤楼”,它的制作是民间工匠智慧的结晶。

平桥“花墅庙”里竖立着一块纪念重修“高台”而立的石碑:“台邑花墅高台,始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每逢秋后冬藏农闲之时,举行民俗庆典,公演祭告,四方乡邻云集,热闹非凡,历经四百余年……”

解放前夕,庞氏宗祠里竟有六套的高台构件,可见“抢高台”之兴盛。百姓们还编出了民谣到处传唱。“文革”时,“高台”被毁,“抢高台”也由此停止。直至2001年,庞氏族人根据遗留下来的史料、以及新屋下村的二根高台柱料,重新制作。每年秋后,花市农村演戏都用“高台”,也恢复了“抢高台”的民间游艺活动。

秋冬时节,各村纷纷庆贺喜庆,演戏也多了,“抢高台”的场面也是高潮迭起。凡是庞氏族人聚居的村落演戏,就会从该村选出四五十个后生到庞氏宗祠搬来高台构件,搭建高台。每每演戏完毕,该村的后生进行“抢高台”活动,即卸拆高台(也称拆倒棚)。一声号令,后生们在响车、炮仗、锣鼓、和众人的呼喊下,将拆下来的构件,以最快的速度扛到庞氏宗祠。最先扛到者,以“中头彩”为荣,为众人传扬。一般轮到哪个村演戏,就由该村的后生“抢高台”,哪位后生抢得快,得到的声誉也越高。


古事佚闻

相传,明臣“都谏”庞泮(1450年—1516年)号石壁,字原化,别名芹斋,天台后牌门人氏。少年为诸生时,即力学不怠,以气节自负,立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历代名臣为人生榜样。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明孝宗弘治初为刑科给事中,为京官,十五年(1502年)升河南右布政使,十七年(1504年)转广西左布政使,十八年(1505年)致仕归田。

庞泮一生,为官清廉,深得孝宗帝信任,君臣相得,便亲自送他出于午朝门,依依作别,庞泮不禁频频回头。

孝宗问:“卿因何难舍而回首三顾?”

庞泮说:“臣观五凤楼构筑精美绝伦,故有此忘情。”

孝宗不在意地说:“既庞爱卿喜欢五凤楼的样子,朕着人描图与你带回,在家按样子造一座楼,不就好啦。”

庞泮从京城带出“五凤楼”图样,回江南天台故里。他知会里人:皇上赐图准造“五凤楼”事,众人皆大欢喜。

翌年,择日鸠工营造。正当人们为“五凤楼”放初样、伐木立起四柱十二横梁时。

天有不测风云,事有反复变故。

新皇登基,朝中有大臣具奏新皇说,五凤楼乃皇城帝苑之物,民间岂可逾制称有。

新皇准奏,飞马江南天台,下旨禁造“五凤楼”。

庞泮得朝中密友速报,急忙叫里人迅速拆去这五凤楼初样,密密藏了下来。

从此后,里人心有不甘,想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法子。

就将此“五凤楼”尚未完备的雏形构件,明着转成唱戏文的戏棚谎称“高台”。但在暗地中,里人推行“抢高台”活动习俗,却仍以“抢拆五凤楼初样”的现成方式,为“五凤楼”在民间留以象征性纪念。

这种民间纪念的活动,就一直在天台西乡花市一带毫不走样给保留至今。

图文综合:天台县非遗办、民间艺术普查

榜单┃台州市第四届器乐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天台县六名演奏员获奖
文化走亲,云端悦展┃广东汕头潮阳区、浙江台州天台县两地文化馆联合策划“抗击疫情”潮阳艺术作品展“爱在人间,我们在行动”
穿越古今,千年诗画皆因《为你而来》┃天台山大瀑布的“主题歌曲”你一定会喜欢,超好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