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年寺,平田古寺耸层楼

孙明辉 天台山文化 2022-05-11
天台山古刹散记

1942年早春,一天清晨,新昌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挑着被铺、箱子,从新昌向天台山进发,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崎岖。日军飞机的轰炸,使整个新昌县城变成了一片废墟。为了躲避日军的炮火,学校决定选择迁往山里。最后决定前往天台山的万年寺。

万年寺寺僧们已经烧好了茶水,国难当头,他们接纳了这些从硝烟中走出来学生。大雄宝殿、天王殿、光寿楼、厢房、方丈楼的门都已打开了。凡是能遮蔽风挡雨的地方,几乎都住进了学生。一大早,寺僧们推开大雄宝殿的殿门,而躺地寺殿一角的学生也醒了。他们欠起身,看见在烛光映照下,寺僧们的脸上呈现着庄严和虔诚。


 

万年山在天台县的西北,与新昌县相邻。历史上曾经兴盛一时的古刹,从民国后期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光里,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五峰山脚下的国清寺修葺一新,经声朗朗,香火缭绕时,万年寺的大殿空寂一片,村民在天王殿前的水田里,悠然地赶着牛,耙着田。不远处,三株古杉,显得几分寂清。

阳光静静地透过寺前的古杉,照在照壁上,石刻的“东晋古刹”也昭示着这座古刹久远的历史。如果从东晋兴宁年间西域高僧昙猷在此筑室算起,它比国清寺要早四百多年。而真正意义上的建寺,是在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临济宗百丈山怀海禅师的弟子普岸,从襄阳来到此地,四顾八峰回抱,双涧合流,十分兴奋,于是开始筑室,创平田禅院。十年后,普岸禅师圆寂,而八峰环抱的平田禅院已经发展成一处大道场,建了五百罗汉殿。可是不久的“会昌法难”,使万年寺与国清寺一同列入“敕废”。唐大中五年,唐宣宗下诏重兴寺刹。一年后,万年寺重兴,号“镇国平田寺”。在此后的三百多年时光里,万年寺时兴时衰,寺名也是屡次更改,先后有福田寺、寿昌寺、天宁万年寺、报恩广孝寺等名,南宋绍兴年间,才名为万年寺。而此时的万年寺,已经是声誉声名远扬。《嘉定赤城志》记载,报恩寺(万年寺)拥有田3998亩、地196亩、山林6830亩。万年寺不仅拥有丰厚的寺产,而且高僧辈出,在明《天台山方外志》中记载的宋代万年寺高僧就有太空禅师、处幽禅师、雪巢法一禅师、心闻昙贲禅师、无着道闲禅师、自洵禅师、阇提首那尊者、简庵敬叟禅师、虚庵怀敞禅师,等等。 

 

清顺治年间,万年寺又一次毁于一场大火,僧人无碍募资重建。清乾隆年间,天台的才子齐周华来到万年寺,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记载:“殿阁兰若,楹以千计,后有九曲池,荫以古桂,坐酌萝茗最佳,旦晚云集僧众百余,合手诵经,低头绕忏,顶礼一切诸佛,威仪秩秩,……一期剃度,数满五百”。

民国初年,万年寺因为连年失修,寺殿墙裂瓦漏。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谛闲法师从宁波观宗寺来到万年山,这位受具足戒于国清寺的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当时的名声,已响彻大江南北。年过半百的他开始主持重修万年寺,当时著名的居士王震为万年寺撰写大殿柱联。两年后,万年寺修葺工程完毕,来寺开坛传戒者达四百余人,四方信众送来“于万斯年”的匾额。寺前的古杉,透出一股清新气息。

 

宋乾道年间,一天下午,在皇宫书斋,宋孝宗赵昚与朝廷光禄大夫宋之瑞“占对”。孝宗问:问臣以所居,之瑞答:臣家于天台。孝宗又问:闻彼多名山胜刹,孰为之冠?之瑞答曰:唯万年、国清。孝宗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其实孝宗心里明白,宋之瑞是天台人,而他口中的万年、国清是天台的两座古刹。他至所以这么回答,是心中的一种骄傲,或是一种情结。这一趣事记入了《台州札记》。

凡来万年寺的人,都会赞叹此地的风水,坐北朝南,八峰环抱,负阴抱阳。寺前两边的矮山丘,绵延相拥,如是伸出的两只臂膀。向南望去,田地层叠,称之“平田”。山峦葱茏。东西双溪汇流后向南蜿蜒。溪上架着七座石拱桥,如是天上的星斗,故称“七星桥”。

“露气春林,月华秋水;晴光淑景,芳草远山”清道光年间,吏部尚书汤金钊曾为万年寺留下一幅楹联。明王思任在他的《天台山记》中,称万年寺以“绕肠雄气,满腹古文,郁郁苍苍,扶馀穷北”。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钱维城曾向清高宗呈过台山十景图,其中的“万年福海”就是描绘此地的风景。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万年寺内立了一块“万年寺涂田记”碑,而撰写碑文正是宋孝宗面前夸耀万年寺的宋之瑞所为,书写者为提举浙东常平仓黄唐。

大宋移都临安,开启了南宋,而南宋时的天台万年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一度被列入“五山十刹”。其实早在北宋时,万年寺就已经名声雀起。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都曾将自己身着过的龙袍、曳履,差使御赐给了万年寺。宋仁宗还在送去的龙袍上覆了一张纸,上面书写四个字“如朕亲到”,可见他是多么想看一眼万年寺。万年寺为报答大宋天子的思念,寺内建了一座“亲到堂”。“赐衣天子难亲到,采药山人快独游”(清潘耒诗)。


 

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万年寺建起览众亭,亭前竖立“万年寺览众亭记”碑,而撰写碑文的正是当朝的参知政事贺允中。数年后,在万年西面的小山上,悄然地出现了一间草篷,人称“膝抱”,四周垦地种菜。“膝抱”主人就是贺允中。从朝廷辞任后,他就来到寺前的山上隐居,因为四周掘井不见泉水,于是向上苍默默祈祷,果真感应,一股泉水涌出,惊喜之余写下了一篇《应心泉记》。站在“膝抱”门前,透过树枝,能听见从寺中传出的钟声,可望雄伟的寺殿,最高的为藏经阁,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妙莲阁”。

“天台有新阁,胜地近塔庙。灏浸碧琉璃,沿洄出山峤。莲生淤泥中,白玉有明窍。华实相表里,光色互炳耀。处空不染着,烈火岂能燎。宝藏诸如来,端坐演法要。青目付上坐,不待举花笑。芬香初洞达,宿痾已能疗。净土托珍苞,机感愿力召。二时有开废,一本常寂照。不读智者书,乌知此莲妙。”

这首《妙莲阁》诗作者就是杨杰,他当时的身份是礼部员外郎。他曾受宋仁宗指派,陪同高丽国僧人来到天台山巡游学法,这座高耸入云的妙莲阁,其建筑样式,在天台山的史志中均没有记载,可是却留下许多妙莲阁的诗,其中最广为流传是曾任提点两浙刑狱的罗适的诗:“华顶西边天姥东,妙莲开阖对群峰。清含银汉三千界,香透金庭第八重。画栋有声啼海燕,澄波无影睡天龙。夜深讲罢何人见,云在青山月在松。”

万年寺的藏经阁曾珍藏过一部《藏经》,那是明代万历十五年慈仁明肃皇太后颁赐给万年寺的,大学士申时行奉敕亲撰了《御制圣田印施佛经藏经序》碑。数百年后,这座楼阁连同这部御赐的《藏经》在一场大火中烟飞尘灭。


 

 

1982年的盛夏,在石梁通往万年寺的山道上,几个人正朝万年寺方向行走着。烈日正灸烤着山岙,天上有几朵淡淡的白云,路旁是茂密的树丛。这是天台县外事办工作人员陪着日本曹洞宗信徒去拜访万年寺。当时万年寺不通公路,从石梁到万年寺大约要走上10公里的山路,村上博优虽然年过半百,却很兴奋走在最前面,偶遇路廊,也没有进去歇脚,汗水已经湿透了后背的衬衣。一年前,他曾在石梁山岗向西礼拜,回国后写下了《天台山平田万年寺遥拜记》。

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初夏,在大宋学法四年的日僧荣西回到日本。数年后,他在京都创建了建仁寺,开创了日本临济宗。他还将在天台山学得的植茶、炒茶习俗,写成了《吃茶养生记》,被誉为日本的“茶祖”。淳熙十四年,47岁的荣西来到了万年寺。他在客堂填好单子,一名寺僧领着他去了寮房,他推开窗户,青翠的山色和着枝叶的清香扑面而来。面对熟悉的故地,颇有些感慨。二十年前的乾道年间,荣西就曾来过万年寺。

在万年寺两年的时光里,跟随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法师,领受临济心印。他献出准备去印度的盘缠,修复了万年寺山门、两庑,还出资开掘了寺前的放生池。为铭记他的义举,以他的名字命名放生池,称“荣西莲池”。荣西僧衣飘然地离开万年寺的那日清晨,满池的田田碧叶和亭亭白莲,在薄雾中清香四溢。


 

荣西离去的四十年后,一个秋天,山泉潺潺,崖上的红叶层叠,从石径上,走来一位年轻的日本僧人。他怀着崇敬迈进了他祖师荣西曾经参禅的古刹,投入寺内元鼒禅师门下,阅读嗣书,学习禅法。他便是日后日本曹洞宗开山鼻祖的道元禅师,这一年他仅26岁。

宋宝庆元年,公元1259年的暮春,道元禅师的弟子通彻介义也来到了万年寺的山门,眼前的层楼杰阁,使他感到一种震憾了。成片顶檐,层层递进,错落有致,廊庑相连,曲径通幽。整个寺院由南到北,有四条中轴线,殿堂寮室竟然有四十多处,房舍千间。离开万年寺时,他行囊多了一张绘下了的《天台山万年寺伽蓝配置图》。也许他只是想绘一幅对日本寺院建造提供参照的样图,可是这幅图的影响却远远不止这点。正是因为这幅图,日本许多僧人知道天台山里有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寺院,当年的荣西大师、道元大师就是在这样一座寺里求法学法。


 

民国十一年秋冬时节,万年寺大殿前的稻田已经收获,只有几丛稻草垛。两位名叫关野贞的日本学者来到这里。竖年,日本的常盘大定又来到了万年寺,二人用相机摄下的数幅照片,绘下万年寺伽蓝配置图,随后在二人合著的《中国文化史迹》里详细描述了万年寺的风貌……

村上博优一行,翻过山岗,眼前是一片竹林,看到了在庄稼地里掩映的两座大殿。他们从寺东北的的方丈楼遗址进入,法堂的遗址上盖起了小学校,大雄宝殿空空如也。

天王殿中供奉着佛龛,村上博优一行站在佛龛前,手持柱香,口念心经。随后,两位寺僧给每人沏上一碗茶,并捧出一大把花生放在桌上。日本友人请教法名,两位寺僧在纸上写下:“天台山万年寺释了定悟”、 “天台山万年寺释了定空”。日本佛教徒与万年寺的法缘,在这一碗茶、一把花生中又开始了。村上博优站在殿大门,望着一大片水田,三株古杉。他从怀中掏出一张图。村民有些好奇,好奇地凑上前去,这就是七百年前日本僧人绘下的《天台山平田伽蓝配置图》。


 

1984年10月,村上博优发表了《天台山平田万年寺址考述》一文。“我们透过茂密的树林,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万年寺诸建筑……”。 

2000年深秋,沉寂多年的万年寺大殿里,宏钟回响。万年寺迎来了它又一次辉煌的开始。修复一新的古老大殿里,来自日本、韩国的僧侣与万年寺寺僧们一起,双手合十,伫立在巍然的毗卢遮那佛前,拈香诵经。悦耳的梵呗声,在高高的殿柱间回旋,传出殿门,飘到寺外很远很远的地方。万年寺外山峰上涌动的那一片朦烟,渐渐化为细细的雨丝,飘洒在万年寺殿瓦和台阶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