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

2016-02-28 苍南发布

提示:请点击上方"苍南发布"↑关注我们



不同的土地,涵养不同的村落文脉,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礼堂一直是苍南县文化礼堂建设的主旋律。近年来,苍南县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内涵,着力在文化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特色,如今已形成一批具有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渔家文化等特色文化礼堂90所。


2月22日,由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中共苍南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办的“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采风活动举行。来自温州市、苍南县近30位新媒体记者和网络大咖们走进苍南县龙港镇新渡村文化礼堂、矾山镇福德湾文化礼堂和马站镇龙门村文化礼堂,感受苍南各地“百花齐放”的特色文化礼堂风采。


新渡村文化礼堂 / 弘扬国学 传承千年儒家精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走进新渡村文化礼堂,寻着郎朗的读书声,采风团来到了“孔子学堂”内。只见堂内座无虚席,穿着汉服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同下,看着手中的《论语》读本,跟着老师一起诵读国学经典,阵阵书香在崭新的礼堂内洋溢。

据悉,去年12月,经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温州首家孔子学堂成功落户新渡文化礼堂,今年2月19日,首次开学典礼举行。


咦?这文化礼堂怎么就摇身变成了孔子学堂?原来,新渡村文化礼堂,以龙港孔庙(建筑规模浙江第三)为主体改建而成,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建有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和国学堂,以“儒家文化”为内涵核心,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营造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礼堂设置有精品六廊和文化长廊,配备有图书室、书画室、古琴室等八个功能室和羽毛球等4个运动场所,长期开设有公益国学班和古琴版等国学课堂。正是在此丰富的文化基础上,龙港孔子学堂的成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孔子学堂目前开设有里仁国学班、雍也国学班、书法班、古琴班、国画班、声乐班等6个班级,招收学生近200名,每周末上课。”龙港镇宣传办杨守将介绍道。同时,作为公益性质的课外第二学堂,孔子学院所有所需的经费均由新渡村集体和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出资,所有经过面试的学生免费上课。


元宵节当日,礼堂开展猜灯谜、赏花灯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加,活动现场不胜热闹。旧时孔庙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渡文化礼堂扮演起“凝聚精神”的角色,俨然成为新农村的精神家园。


福德湾文化礼堂 / 牵手非遗 延续工业文明辉煌



望着远处青山含翠,沿着石板铺就的石阶,穿过一座座青砖黛瓦的古朴民居,走到福德湾老街的尽头,便能抵达有着同样建筑风格的福德湾文化礼堂。


这座建于古村落内的福德湾文化礼堂,由清末民初朱氏古居改造而成,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内设文化讲堂、图书馆、非遗展示馆、音乐室、电子信息馆、棋牌室、健身室、春泥计划工作室等,现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而相比于其他文化礼堂,福德湾文化礼堂最大的特色便是它已经成为展示矾山镇矾矿工业文化遗产的新窗口。


因矾而建,因矾而兴。矾山这座“世界矾都”,已经走过600多年沧桑岁月,有着诸多矾矿遗址与深厚的矾矿文化。时过境迁,矾山的“矾矿经济”已不似当年辉煌,然而工业或许会落幕,但是文化却可以致远,从兴建矾矿历史文化博物馆,到踏上矾矿遗址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的征程,再到福德湾老街传统古民居的修缮保护与旅游开发。我们可以看到矾矿工业文化遗产正在以另一种形式燃起一束花火,萌发另一种生机。


而福德湾文化礼堂的建成无疑将成为矾山转型之路上的“点睛之笔”,成为展示本村历史文化和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新平台,满足村民对村庄历史、传统、习俗的寄托和需要,它凝聚了整个村庄的“精气神”,并与福德湾老街、茶书院、为唐公肉燕展示中心、挑矾古道等共同串联成福德湾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龙门村文化礼堂 / 发扬民俗 致力民心精神归寄


一如“蒲壮所城”年代悠久的古城墙,苍南县蒲城龙门村“拔五更”的迎春民俗活动,至今也有600多年的沧桑历史了。每年的正月初四至正月十六,这项民俗活动便在马站镇蒲城社区龙门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


2月22日(正月十五)下午,当采风团走进马站镇蒲城社区龙门村文化礼堂,礼堂内正进行着热闹非凡的元宵文艺汇演,只见礼堂内外围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村民,小品、歌舞等节目引得全场掌声频频、喝彩连连。



演出结束后,打年糕、戚光饼制作、包汤圆等传统美食活动连续上演。同时,场外猜灯谜、寻宝等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村老少参与其中,玩的不亦乐乎。



当夜幕降临,鞭炮礼花响彻蒲城,经过闹花灯、抬阁、晏公换座硬轿、落公馆、吃五更饭等节目后,最重头环节“拔五更”终于上演。时至深夜11点,却是全城最为“沸腾”之际。仪仗队抬着“晏公”神像,按照约定路线穿插着在城内大街小巷内赛跑,男丁们全城出动,跟着队伍挤满了街巷,高声呐喊吉祥语,以祈求来年天随人愿、风调雨顺。

龙门村文化礼堂,倚靠着古城墙,将这个来自明朝抗倭时代、蒲城特有的著名民俗活动继续发扬,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后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近年来,文化礼堂建设蔚然成风,文化礼堂逐步成为乡村主流文化阵地,充实基层文化载体,为乡村农民精神园地送去文化甘露。

如此这般以燎原之火的趋势蔓延开来的文化礼堂,难免令人担忧盲目跟风与形式主义的渗入。苍南县三个文化礼堂典型告诉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充分融入当地村民生活元素中,才能打造农民自己的文化标的,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图:“新媒体看苍南”采风团


相关链接: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文明春节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大亚湾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平安苍南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五水共治”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桥墩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马站

新媒体看苍南——走进“浙江美丽南大门”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苍南新闻客户端

53 29162 53 15535 0 0 3448 0 0:00:08 0:00:04 0:00:04 3447rong>

主办:苍南县委外宣办(县政府新闻办)

承办:苍南县新闻宣传中心

苍南县新闻宣传中心旗下媒体:

苍南新闻APP:登陆cn.54sz.com下载

今日苍南:周五八版报纸,发行量3.5万份

数字报:jrcn.cnxw.com.cn

苍南新闻网:www.cnxw.com.cn

新浪微博:weibo.com/cnxww

腾讯微信:公众号“苍南新闻网”或“cn-news”

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

苍南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4561发送到10086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