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闭展了,但我还是想写写这个最新考古发现展,再聊聊为什么要看这样的展

落落妈妈 落落妈咪的下午茶
2024-09-05

最近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开展的“庄严轮奂: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考古成果展”,是一个很不错的展览,本来看完就想写文章推荐,结果一拖延,它已于昨天闭展,真是遗憾 不过我仍然想写一写这个展览,顺便聊一聊为什么要看这样的展览。


这个展览,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新”。它是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可谓最新的考古成果,而这一次,是它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它也是全国首例还未发布考古报告就面向公众展出的考古发现,也希望借助展出,引起更多的人一起进行探讨。说到这个,不得不佩服考古队,对于他们而言,这次展出也是一次挑战。


这个考古发现,是5-10世纪的中国佛教艺术、建筑艺术的重大考古成果,其中1号寺庙址发现了我国东北地区目前最早的佛教遗存,出土了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 2号寺庙址首次揭示了唐代东北地区高等级佛寺的建筑布局,出土了舍利及供养具、佛像、瓦件等遗物。为研究中原向边疆及东北亚地区的佛教传播,以及为厘清高句丽、渤海国佛教物质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什么要看这样的展

听起来和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珲春在哪里?渤海国是什么国?佛教在东北地区如何传播?如果对考古和历史不感兴趣,那么可能也不会想去看展。但我还是推荐去看看这样的新的考古成果展。为什么呢?


对于小朋友而言,学习历史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历史”从何而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书上的历史,来自哪里?中国有着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这些珍贵的史书和史料,向我们讲述了各个时期的历史。但是,历史不光是史书上的历史,史书中的记载,往往还需要考古加以证实,而史书中没能记录的历史,往往也能在考古挖掘中得到展现。


得益于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考古发掘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比如备受瞩目的三星堆考古挖掘。考古一直在进行,而根据不断的考古新发现,我们的历史将会得到证实、补充亦或是被推翻。这些,也是考古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推荐大家看新的考古发现展,就是想让小朋友们了解,历史不止是写在书上的历史,更是考古实证中的历史。考古的不断发现,可能会让我们对历史产生全新的理解。而与考古实物的面对面,也能让我们看到更加生动的历史,感受到历史与我们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


有家长跟我抱怨,好多展览都看不懂,不知从何看起。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教授说过,去博物馆看文物,就像认识一个个文字,认识得多了,也就能看懂展览了。所以多带小朋友去看展吧,看得多了,也就慢慢有兴趣了。








好的讲解之于展览的意义

去看展的那天,特意去听艺博馆老师的讲解,因为是工作日,人不多,没想到只有我一个人,成了VIP专场了,非常荣幸。周娜老师的讲解非常棒,从历史到现场,从发现到争议,娓娓道来。


讲到发现舍利,打开金瓶时,瓶中反射出多彩的光华,现场的考古队员们,看到了这光彩夺目的一分钟,一分钟之后,光华骤然消失。周老师说听到考古队长解峰老师讲到这里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而我,听到周老师讲到这里,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那种见证历史,或者说仿佛穿越时空的瞬间,可能就是最能照亮考古学家们内心的时刻吧。而这样的故事,也给这个展览增添了一丝学术之外的温暖治愈。


一个展览是不是精彩,很多时候和讲解的关系非常大。想起三年前的暑假,带着落落去艺博馆看了两个展览,其实都还有点学术,但是因为艺博馆老师的讲解非常吸引人,才一年级的落落,连听两场都跟下来了,还听得很入迷。所以艺博馆老师的水平真的非常可以。








展览有什么亮点

回过头来说这个展览。在我看来它有两个很不错的点,一个是布展,一个是舍利。

布展的用心之处,体现在很多细节,比如这个“二佛并坐造像”的后面,策展人特意做了背光图案,在上面展示了妙法莲华经关于二佛并坐的经文,让文字记载与实物相互映照,真是妙!


还有舍利的单元,迎面是一面展墙,灰色的展墙上,也摘了一段关于影骨舍利的经文。舍利展厅顶部的莲花藻井,也让展厅氛围感十足。



建筑部件的介绍部分,展墙上画出了中国古建,标出了古建筑每个部分的名称,也许在很多讲到古建的展览都会有这样的部分,但这个展览特别的是标出了相应的英文名称,真是用心了。


舍利,是这次展览的重点之一,独占了一个展厅。据说很多人来看这个展,就为舍利而来。这次完整展出了发现的7颗舍利,以及装舍利的金瓶和装金瓶的铁函内同时出土的很多遗物。非常值得一看。








展览展了什么

从名字来看展览,庄严,一看就是佛教用语,说明展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佛教艺术;轮奂,形容房屋的高大华美,说明展览的另一个部分,与建筑相关。了解一下展览名字的意思和渊源,对理解展览也很有帮助。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东土流泽,主要展示的是1号寺和2号寺出土的佛教造像;舍利光明,展出了2号寺地宫出土的舍利及相关遗物;探微知著,主要展示的是2号寺出土的建筑构件和建筑形制。



序厅

在序厅的展墙上,画出了珲春寺庙址的地理位置。它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交界附近的图们江畔,位于图们江及支流珲春河交汇之处,遗址西约100米是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是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唐代东北少数民族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臣服于唐王朝。

根据出土建筑构件推断,1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初前后,至少在渤海国早期、渤海国中晚期进行了两次修缮。2号寺的早期佛寺始建年代不晚于渤海国早期,晚期佛寺营建于渤海国中晚期,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晚期。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就比较清晰了。 



东土流泽

这个单元展示的是两处寺庙址出土的佛教造像。1号寺出土的造像残缺严重,原因令人唏嘘。在1995年土地改造过程中,也就是将旱田改为水田时,遗址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至于无法确认建筑的布局。


在出土的佛像残件中,这件释迦多宝佛造像残块,即前文提到的二佛并坐造像值得一看。可以读一读后面的经文,与此造像非常相符。

佛像有北朝晚期中原地区风格。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右边佛像衣饰为左衽,区别于中原的右衽,而当时高句丽的贵族却是左衽,可见造像同时也吸收了高句丽的特点。


除了佛像,还有千佛残块,菩萨身躯残块等。

现在看到的当然是没有颜色的,但是当时这些造像应该都是有着美丽色彩的。佛三尊造像残块上还能看到一些颜色,可以想见当时造像的光彩。


而这件悬裳残块,虽然只剩下最下面的衣袂,但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美。


2号寺遗址处在旱田中,发掘情况要好很多。不同于1号寺出土佛像的单一材质,2号寺出土的造像材质丰富,有陶质、石质及鎏金铜等。不仅有浮雕造像,也有单体造像,表面大多还留有彩绘痕迹。


一眼就看到的这个佛面部残块,实在是太美了,能感受到佛像的庄严。丰盈的面部,昭示着唐代的风格。


一旁的佛足残块,以及长近8厘米的佛指,可以想见这尊单体佛像的大小。



而两件菩萨面部残块,也能想见这尊菩萨像的大小,还能隐约看到彩绘。


保存完整的小型陶造像,面部同样丰盈,区别于1号寺,身着通肩式袈裟,双手交错放置在腹部,与唐代中原地区造像一脉相承。


这个单独展柜里的石质佛头,也有点小故事。它出土于2号寺晚期佛寺的台基夯土中,推测是早期佛寺废弃后,其废弃堆积在晚期佛寺营建中被当做了建筑材料。曾经的佛头,成了后来佛寺的地基,好像有种“轮回”之感。



舍利光明

这个单元展示的是2号寺出土的舍利及遗物。在进入展厅前,有这个考古发现的视频,可以观看,对舍利的发现有详细的介绍。在2号寺的佛殿台基夯土中,考古队发现了地宫,地宫内有石函,石函中有铁函,铁函表面用“双丝绢”反复包裹,铁函里有银函和金瓶,还有金、银、铜、锡、玻璃、木、珊瑚等各种材质的遗物共3555件。


而小小的金瓶内,就存放着7颗银质的“影骨舍利”。什么是影骨舍利?在展墙上的经文里也有说明,若无佛骨舍利,也可以金、银、琉璃、水晶、玻璃等宝物作为舍利,没有宝物,还可以到大海边捡拾清净砂石,或是用药草、竹木根节作为舍利。这样的舍利,就称作“影骨舍利”。


铁函目前正在北京进行修复,但银函和存放舍利的金瓶此次都展出了,真是非常难得。


也展出了很多铁函中的遗物,每件都单独存放展示。周老师还特意指了其中一件爱心型的银牌给我看,跟我们现在的吊坠很像呢。


这个展厅很小,但是布展很精心,莲花藻井,展墙上的铁函图片,整个充盈着佛教艺术的气息。



探微知著

最后一个单元是建筑相关的展示。1号寺出土的建筑构件主要是瓦片残块,其中有一片非常重要,“壬子年六月作”铭文瓦当。在考古文物中,带有年份铭文的都非常珍贵,因为它给断代提供了最重要的根据。5、6世纪有三个壬子年:412、472和532年,根据瓦当形制和制作工艺,目前推测是472年。但还不是最终的认定结果。断代在考古中确实非常重要又极有难度。

旁边很漂亮的“倒心形”莲纹瓦当,与渤海国中晚期都城出土瓦当相同。结合两件瓦当,也可推测佛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属于高句丽时期佛寺;废弃年代不早于渤海国中晚期。


而2号寺遗址发现了8处建筑台基、1处窖穴,是一个建筑布局清晰、完整的佛寺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包括瓦当、檐头板瓦、绿釉兽头残件等。


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展墙,学习一下中国古建基本知识,瓦当在哪里,脊兽在哪里,台基在哪里……前文提到的中英文都有标注,可以了解这些古建名称的英文。


模型部分完整展示了复原的2号寺,展墙上也标注了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还特别严谨地标注了“讨论性复原”。


其中八角形的建筑,推测为佛堂。周老师还给我看了她拍的奈良法隆寺梦殿的图片,也是一个八角形建筑,源自唐代风格。两者非常相似,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论证它的历史时期。

奈良法隆寺梦殿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已经没有完整的唐代佛寺留存,只能根据文献记载、单体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进行推想。根据2号寺的建筑布局、形制等确认它是渤海国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等级佛寺,因此它为研究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材料。




为什么带小朋友去看展

历史不止是写在书上的历史,更是考古实证中的历史。我们说中华文明的影响,我们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些语句太过空泛,唯有在这样的一个个考古发现中,在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上,去观察去比较去感受,才能真正明白何谓影响,何谓交流,何谓融合。这些,是考古的意义,也是我喜欢看展,喜欢带小朋友去看展的原因。

END


热门文章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落落妈妈

一起带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落落妈咪的下午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