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年第5期发布

2019年第5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9-09
 

点击上方“中国科学院院刊”可订阅哦!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自2017年起每年第5期推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邀请国内外战略科学家和学者从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基础科学、人才建设、科研组织模式以及国外经验等方面畅谈思考与观点,为科学谋划科技强国建设的布局与路径和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智库媒体应有的思想贡献。


2019年第5期

 评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

本刊特约评论员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政策与管理研究

强化科技强国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万劲波  吴  博

万劲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发展战略预见、科学技术创新政策与治理。主持或共同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国家发改委重大问题软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重大项目研究支撑任务等重点项目10项。

吴  博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体系。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洪志生  秦佩恒  周城雄

洪志生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技创新管理、新兴产业政策、第四次工业革命。

周城雄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政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中国人才培养急需“双重转型”

赵兰香  王 芳  姚  萌

赵兰香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科学学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科技政策、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作为总体组成员,完成《创新 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工作。

姚  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创新政策。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从社会需求看基础科学研究关键领域

王 鑫  周立华

王 鑫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关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及其相关趋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和国家高端智库试点项目等若干项目研究。 

周立华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项目多项,已发表论文100余篇。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面向科技强国的科技评价制度需要科技体制的结构性变革

李培楠  张苏雁

李培楠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期关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决策咨询体系等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重要参与两院资深院士重大咨询研究、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科技部专项、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评估等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课题。 

张苏雁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创新,企业管理。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对科学文化与“家族式”科研组织模式的思考

林 慧  袁 秀  贾 佳

林 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管理、科技人才政策与科技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获环境保护部“百名人才工程”项目支持。

袁 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生态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与科技政策、科技智库。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院士观点

对我国基础研究布局的几点思考

周光召

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当选为美国等 12 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人常委会副委员长等。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

王志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 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作出贡献。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钱七虎:科技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核心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

钱七虎  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原副主席, 2019年1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我国防护工程学科的建立者,我国防护工程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为我国防护工程多个时期的建设发展、防护工程科技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抓住机遇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李静海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主要从事颗粒流体两相反应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研究,建立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应用于复杂系统模拟和工业过程仿真,在该模型的扩展过程中,发展了多尺度计算模式并提出介尺度科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澳大利亚科学技术与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副主席,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国际顾问。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亚洲科学院理事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等。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高福:释放创造力 解决“卡脖子”与“卡脑子”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

高 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04—2008年任该所所长),《科学通报》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如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递的机制以及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等;研究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政策、全球卫生策略。 

点击图片摘要可查看PDF原文 ↑↑


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

 封面 封四



  封二 封三



一周科学看点回顾



2019-05-27

2019-05-20

2019-05-13

2019-05-06

2019-04-29

2019-04-22

2019-04-15

2019-04-08

2019-04-01

2019-03-25

2019-03-18

2019-03-04

2019-02-25

2019-02-18

2019-02-11

2019-01-28

2019-01-21

2019-01-14

2019-01-07

2019-01-01

2018-12-24

2018-12-17

2018-12-10

2018-12-03

2018-11-26

2018-11-19

2018-11-12

2018-11-05

2018-09-10

2018-09-03

2018-08-27

2018-08-20

2018-08-13

2018-08-06

2018-07-23

2018-06-25

2018-06-11

2018-06-04

2018-05-28

2018-05-21

2018-05-14

2018-05-07

2018-04-30

2018-04-23

2018-04-16

2018-04-09

2018-04-02

2018-03-26

2018-03-19

2018-03-12

2018-03-06

2018-02-26

2018-02-19

2018-02-12

2018-02-06




总监制:杨柳春

责任编辑:张帆

助理编辑、校对:PAN

排版:零度

▼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专刊:科技创新助力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丨2019年第4期发布

2019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丨2019年增刊1发布

专题: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技术 · 发展现状和展望丨2019年第3期

专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丨2019年第2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年第1期发布

专题:中国科学院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专题:传统工艺的认知与振兴 | 2018年第12期

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开启生命科学“会聚”研究新时代

张先恩:中国的合成生物学,正如蓬勃朝阳,蒸蒸日上丨《中国科学院院刊》“合成生物学:回顾与展望”专刊序言

专刊:合成生物学:回顾与展望丨2018年第11期

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2018年增刊2

专题:环境微塑料污染与管控策略丨2018年第10期

专题: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丨2018年第9期

专刊:科学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丨2018年第8期

专题:科学普及问题政策研究丨2018年第7期

专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能源地缘配置与国家安全丨2018年第6期

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丨2018年第5期

专刊:纪念“科学的春天”40周年丨2018年第4期

专题:知识产权转化与运营丨2018年第3期

专题: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丨2018年第2期

专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论、指标与实践丨2018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刊” 微信号CASbullet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