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陀螺日记:Day10&11:西恩潘和范霍文点燃戛纳

2016-05-22 陀螺凡可达 深焦DeepFocus


当然,这里点燃的意思不一样,西恩·潘是点燃了戛纳记者们的怒火,范霍文是点燃了记者们压抑已久的赞誉之情。

前两天和朋友聊到电影节最后这几天还剩下哪些导演新作没有露面时,我们都把西恩·潘给忘了。这种忽略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对他或者他的这部新作没有什么期待,感觉好莱坞式平庸之作已经是对它比较高的期待了,朋友还开玩笑说,小心好评如潮被打脸。当然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本届戛纳电影节如此多影片被嘘之后,在电影节临近尾声之时,会出现一部比去年《青木原树海》还要可怕的电影。


【主竞赛】《最后的模样》☆

因为《最后的模样》整部电影就是一个矛盾体,在这个矛盾体之上的各个环节也全线溃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医生在非洲战乱地区认识了一个帅气的男医生,两人坠入爱河,可女医生在经历了战乱的残酷后认为当医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需要从发达国家的上流社会入手,而男主则坚持用双手拯救每一个生命,于是两人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分开了,但心底仍然深爱着对方。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好莱坞男明星,西恩·潘在人道主义这条路上陷得很深,以至于他认为需要拍一部电影来进一步完成他的人道主义行为。但同时他又深知世界电影产业的规则,如果他拍一部非洲战乱难民的故事,可能很难让那些有钱白人看到这部电影,所以他可能想,那不如让两个全球知名的俊男美女白人演员来诠释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传达他想传达的信息。这时矛盾就出现了。


西恩·潘本意是让人关注那些战乱受害者,但是拍出来的这一坨东西,却把一对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放在了最前面,而他想展现的那些残酷事实,那些苦难悲剧,通通成了这对白人明星的背景墙纸。可能这部电影搞砸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整个创作团队,从导演编剧到制片人的“不自知”,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矛盾问题,在讲述这段爱情故事的同时,用尽所有叙事间隙来展现非洲人民的悲苦。然而这些人民这些悲苦始终都没能成为影片核心,从头到尾都只是在展现,大量血肉模糊的血腥镜头,伴随着汉斯·季莫悲天悯人丝毫不停歇的配乐,与此同时男女主角还在纠结要不要爱对方要不要在一起....所以你们身处非洲战乱最中心的地带,身边的女人孩子都惨被暴徒屠杀,谁他么在乎你女主的表妹有没有跟男主在一起过!!!!!你背后那个黑人少女被轮奸后手脚都被砍了!!!!!谁他么还在乎你表妹的HIV有没有传染给男主然后有没有传染给你!!!!这片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一个道德帝拍了一坨屎逼得所有观众都成了道德帝。咦,或许这就是西恩·潘的终极目的?突然牛逼起来了!

如果说这个矛盾的价值观是《最后的模样》的核心错误,那么在这个核心之上的所有环节也全是糟烂。西恩·潘在拍男女主角感情戏时试图效仿马力克,在日落黄昏的魔力时刻用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式漂浮流动的镜头和女主角喃喃自语的画外音,配以汉斯·季莫继续悲天悯人的配乐,外加几个大自然美景,大家有个大概的画面感了吧。可惜《最后的模样》感情戏没有一分一秒是可信的,如同整部片一样虚假做作,两个主角之间毫无火花,台词都是用极其机械生硬的方式念出来,显得特别尴尬。因拯救世界的价值观不同而分手,还因此弄得这两个富有白人多么痛苦不堪这种设定,更是把两个主角放入了令人反感的虚伪和无病呻吟的形象之中。

于是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何《青木原树海》在这片面前都算是佳作了,因为《最后的模样》不仅烂俗,它的核心就是腐烂的。《青木原树海》让人质疑其入选主竞赛的理由,而《最后的模样》本身就足够让人恶心愤怒。当然遇到这种片唯一值得开心的是激发了各国记者内心的段子手之魂,“塞隆肯定是看了初剪版才跟西恩潘掰掰的” “西恩潘不愧是世界级巨星,到了戛纳电影节也能创下场刊史上最低评分记录” “阿诺德多兰雷弗恩统统松了一口气” “格斯范桑特开香槟庆祝自己的场刊得分是西恩潘的三倍” “电影宫门外求《最后的模样》首映票的人们纷纷离去”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终于选了一部无法直视的恐怖片” “不是烂片,而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从没见过如此恶心的爱情故事” “难得一部在片头字幕就能让人反胃的烂片” “我一向反对在戛纳嘘一部电影,但今天在《最后的模样》结束后我实在忍不住了”…….所以今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人们是幸运的,至少目睹了场刊史上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诞生。


今天跟朋友聊到,说戛纳电影节的排片肯定有很深奥的学问和规则,我们这些影迷也只能猜测分析其中一二,大多可能都是不能说的秘密。但在《最后的模样》放映后的第二天,刚好也是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最后一天,安排了可能是本届主竞赛最佳影片之一《她》的放映。

【主竞赛】《她》★★★★★

我之前一直不认为范霍文这部片会是金棕榈热门,首先以为它是部惊悚悬疑片,这种类型片无论有多好,要想拿金棕榈还是很难的,因为很容易过于娱乐,没有内涵。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她》是一部层次极其丰富的讽刺喜剧,惊悚元素仅仅是这部片的麦高芬。影片讲述一个游戏制作公司的CEO,在家被黑衣人强奸,由此引出她与生活中不同男人,包括儿子,前夫,父亲,情人,下属甚至黑衣人的故事。影片首先剧本非常厉害,女主与每个人的关系都丰富且完整,而片中每个角色的设定和行为都极其荒诞扭曲,但这种荒诞与扭曲不同于《玛·鲁特》式的夸张或招摇,而是结合现实融入剧情令人完全信服。其次范霍文通过调度和镜头语言让影片在讽刺幽默和色情惊悚之间流畅自由的转换,上一秒大家还在大笑,下一秒就被吓得大叫。当然更厉害的是《她》的阶级讽刺,在人性剖析之外所有的幽默和扭曲元素全部构建于尖锐辛辣的阶级讽刺之上,这就让《她》远远超越了娱乐惊悚片的层面,成为一部绝对有金棕榈竞争力的影片,同时也是个人心目中本届最佳。我押《她》拿金棕榈的原因也在此,今年另外几部热门片都或多或少有点不像金棕榈影片,《托尼·厄德曼》足够优秀但更像评委会大奖,《帕特森》更是小品小诗,《美国甜心》过于大胆极端,唯有《她》,保守的同时也很有胆识,导演资历也绝对够,又在史上最差主竞赛影片《最后的模样》之后放映。当然,这也是个人理想化的猜测,最后就算选了什么《石之痛》也是可能的。

之前也有压轴片高能的情况,比如13年波兰斯基《穿裘皮的维纳斯》也是官方放映的倒数第二部,但像《她》这样在最后一天掀起金棕榈呼声的情况我还真没遇过,推特上瞬间被“金棕榈!!!!”占满,电影节毒瘤于佩尔的表演也再一次被顶礼膜拜。以《综艺》和各大法国媒体给出了顶级高分,《综艺》甚至称之为“范霍文导演生涯的最佳作”,当然也有以Indiewire主编给出的B为首的少数中评。

【主竞赛】《推销员》★★★☆

在这两部片一冷一热的夹击下,伊朗导演法哈蒂的新作《推销员》就不幸成了炮灰。影片讲述一对夫妻搬到新家后发生了一起意外,由此引发了一段关于复仇和内疚的挣扎与纠结。仍然是非常《一次别离》式的故事,将事件本身隐去,之后通过不同角色不同角度的描述来进行重新构建,同样关注伊朗中产阶级的道德挣扎。可惜这次的剧本有点不稳,整个矛盾冲突都建立在一堆散沙之上摇摇欲坠,导致高潮戏欠缺说服力和力度,所以尽管有很多出色的段落,甚至整部片也算得上佳作,最终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又一部没有突破没有惊喜的安全之作。

除了这三部主竞赛电影外,这两天也没啥可看的了。去经典单元看了Pierre Rissient的一部纪录片,看他讲解分析那些由他发掘出来的作品还挺有学习意义;在一种关注单元看了《弗朗西斯科的长夜》,一个阿根廷的政治惊悚片,拍得不错,就是剧本有点过于简单了;还看了短片主竞赛单元的十部短片,感觉整体质量和去年不相上下,那种耍小聪明的短片很容易受到观众喜欢,但可能更有趣的是那些完成度不高,却能展现出导演潜力的短片。

参加了五届戛纳电影节,从没参加过戛纳派对,中国之夜不算,那是食堂。对于我们来说,派对根本不重要,但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派对是戛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入夜后,整个戛纳就遍地派对,各种影片片方举办,各个国家举办的,各个电影公司举办的,明星举办的,还有那些赞助商品牌举办的,等等。于是每到晚上,戛纳的关键词就从电影变成了“Invitation”,因为每个派对都需要一张邀请函卡片才能进入,于是所有人都穿着晚礼服通过各种关系寻求各种派对的邀请函。这些派对的魅力在于,参加的人来自世界各地电影行业的人,社交就成了重要环节,无限量免费酒水和知名DJ也是噱头。昨晚受朋友之邀去参加了导演双周的闭幕派对和《霓虹恶魔》的派对。尤其是《霓虹恶魔》派对,大家在看了片后都对其派对有无限憧憬和想象,因为片中有一段夜店戏拍飞了,爽到爆,大家都心想,这片的戛纳派对至少也得像电影里面那么爽吧。结果去了后还挺失望,场地小人又多,倒是酒很好喝。本来想等到雷弗恩和主创到场,结果等到两点福茂和Wild Bunch制片人来了都还没看到雷弗恩人影,就只有抱憾回去了,也不知道后来来没有。

目前为止已经颁了不少外围奖项,什么国际影评人协会费比西大奖,天主教人道主义精神奖,以及一种关注单元奖项,酷儿同志棕榈大奖等等,可以点击【获奖名单】查阅。

这篇未免写得也太长了,就此打住吧。戛纳电影节小站的有奖竞猜活动已经启动,大家尽快去猜奖,猜中最多,投票时间最早的豆友,有机会获得戛纳电影节的官方纪念品。猜奖快速通道:【点击这里】

颁奖典礼将于北京时间今晚1点(23日凌晨)举行,到时候会有在线视频直播,我也会在戛纳电影节小站广播直播的。当然今天还会有各种谣言袭来,就往年来看其实准确度还挺高的,可以关注一下。

中国媒体评分表已完成,大家选出了各自心目中的本届最佳

银幕场刊评分表还差两部片的评分

编 / 10

—FIN—


深焦DeepFocus 69届戛纳报道往期内容


Day1: 咖啡公社 | 雪山之家 | 特辑视频 | 伍迪·艾伦

Day2: 保持站立 | 我是布莱克 | 乔治·米勒 | 陀螺日记 | 戛纳评分

Day3: 玛鲁特 | 丁说影评 | 陀螺日记 |  戛纳评分

Day4: 小姐 | 深焦 x 克里斯蒂·普优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5:深焦 X 吉罗迪 | 视频汇总 | 戛纳评分 | 深焦派对  

Day6:深焦 x 佐杜洛夫斯基 | 托尼·厄德曼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7:深焦 x 杰夫·尼科尔斯 | 电影手册 x 阿莫多瓦 | 胡丽叶塔 | 陀螺日记

Day8:哭声 | 只是世界尽头 | 深焦 x 巫俊峰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Day9:深焦 x 哭声 | 比海更深 | 私人采购员 | 戛纳评分 | 陀螺日记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

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

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感谢您能耐心读完全文,或许你喜欢我们的推送,却没有闲钱打赏,不妨顺手点击屏幕末端的广告↯↯↯↯。【深焦】所获得每一笔收入,都将回馈给作者、编辑,并用于策划更好内容和活动。每一篇【深焦】的优质内容,都是作者、译者和编辑的无偿劳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才使大家走到一起,而这份热爱也理应收获精神以及物质上的体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