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战争结束了》首发!

wuhu小精灵 wuhu动画人空间 2024-04-20

wuhu专题

文 | 佳遥

 

本届奥斯卡

在大家为宫崎骏获奖的欢呼声中圆满闭幕


拓展阅读:第二次拿到小金人!官宣登陆中国内地!宫崎骏新作拿下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多日后回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这不就是“赢在了起跑线?!”

短片标题已经赢了一半

况且主创团队更是人均大神!



看到这,是不是好奇心拉满了?

我们今天说的这部作品就是

《WAR IS OVER!

Inspired by the Music of John & Yoko》



超长的动画片名中出现了

小野洋子&约翰·列侬(John & Yoko)

没错

这对音乐界和艺术界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夫妇

间接“加入”了创作!



再来看看主创团队

前迪士尼、索尼知名动画人

《蜘蛛侠》动画系列知名画师

《沙丘》调色艺术家......



团队中的大神数不胜数

只是看着制作名单

已经足够让竞争对手汗流浃背了......



时隔多年

当约翰.列侬的经典曲目

用动画全新演绎

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到底是单纯“蹭热度”

还是凭实力得奖?

一起来看看这部作品吧!

  


血色脚印堆叠而成的小路

逼仄压抑的战壕

破败堆叠的营地



枪炮与死亡之间

一场跨越阵营的象棋赛

成为唯一的慰藉



信鸽牵线

棋局愈发紧张

战争即将收尾

 


从无数个日夜的对弈

到真刀实枪的正面交锋

棋盘崩坏、血肉飞溅

非要一个结局吗?



你我都知道:

没有赢家。



除了热血、恐怖、暴力

战争题材动画

 还能有何种艺术表达?



接下来和wuhu一起了解

这部电影的高能幕后吧!



对于观众来说《WAR IS OVER! 》或许很冷门,但是它的最终获奖又或许“早有预料”。


毕竟在奖项公布前,这部作品就已稳坐各大媒体的预测名单。


那么在“五进一”的角逐中,《WAR IS OVER! 》到底是如何赢得了奥斯卡评委们的心?


只能说,这部作品的确有这个实力!我们不妨探索一二~


把摇滚与和平放进动画中

关于约翰·列侬的“旧事重提”

Spring


《WAR IS OVER! 》讲述了一场战争期间,双方阵营士兵通过一只信鸽、一个棋局所建立起的羁绊与情谊。

 

这部作品拥有一个特别的后缀——主标题后挂上了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John & Yoko)的名字。


众所周知,这对夫妻曾是20世纪音乐界和艺术界最有争议的人物。



影片最后,约翰·列侬于1971年创作的“圣诞单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缓缓播放。


两分钟,白屏黑字,《WAR IS OVER! 》仿佛进行了一场“旧事重提”。



《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是约翰·列侬与妻子小野洋子于1971年创作的一首温暖的圣诞歌曲。这首歌也是一部隐晦的反战宣言。


那时,披头士乐队已经解散。而约翰.列侬则将“摇滚、自由、和平”的精神发挥到底。


音乐中的经典台词“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如同一句简单的口号,深入人心,直面战争所带来的伤痛,同时温柔劝导人们静待花开。


其实早在《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正式发行之前,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就已经先行以各种形式诠释了这首音乐背后所表达的主题。


1969年,他们一同打造了行为艺术“床上和平行动”。



歌曲发行后没多久,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全球 12 个主要城市张贴了黑白广告牌,上面写着:“War is over if you want it”——约翰和洋子祝你圣诞快乐。”



这句台词也被赤裸裸地应用至影片结尾,黑白极简自带冲击感,强制把思绪从故事拉入主题本质。




从蹭热度的MV到独立动画

一念之差 直冲奥斯卡

Spring


只看这部动画的长标题,它的确有“蹭热度”的嫌疑。毕竟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这两个名字足以为这部动画带来流量加持。


有这种想法实属正常,且《WAR IS OVER! 》的初始主题本来就与约翰·列侬密不可分。


这个短片项目的发起人正是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儿子肖恩·小野·列侬 (Sean Ono Lennon) 。


肖恩·小野·列侬


三年前,列侬受邀为他的父母在1971年创作的歌曲《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创作一部MV,从而纪念该单曲发行50周年。


当时48 岁的列侬对为父母制作纪念MV根本没兴趣。


“这是一个如此知名的歌曲,简单制作一个纪念视频,完全没必要。”


他拒绝让父母的音乐成为一个单纯的背景音,再填上花花绿绿的幕后特效。



如果一定要“纪念”,他更愿意用一部同样精彩的电影演绎《War Is Over!》所表达的和平精神。


一念之差,MV变动画片,或许谁也想不到,《War Is Over!》能够一路直冲奥斯卡短片提名,甚至坚持到最后拿奖走花路!


前迪士尼、索尼老牌动画人加盟

动画项目正式启动

Spring


艺术家Dave Mullins与Brad Booker加入了创作,还有他们的制作公司ElectroLeague。


Brad Booker(左)和Dave Mullins(右)


Dave Mullins是一位杰出的美国作家、导演和动画师。他曾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工作了两年,并执导了奥斯卡短片动画提名作品《LOU》。


(《LOU》是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由Dave Mullins执导。)


Dave 的动画之旅始于迪士尼动画,任职期间,Dave曾监督了动画《飞屋环游记》和《心灵奇旅》。



Dave也曾效力于索尼动画和特效公司 Digital Domain ,参与创作了《精灵鼠小弟》、《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料理鼠王》、《勇敢传说》、《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等一系列经典电影。


他的动画履历也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超人总动员 2》以及金球奖提名电影,《赛车总动员 2》、《恐龙当家》。



Brad Booker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电影制片人和前动画师,他在动画电影以及游戏领域已经拥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



Brad曾担任《怪兽训练营》以及福克斯公司的《生命之书》的制片人,后者在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和影评人选择电影奖等著名活动中获得了“最佳动画长片”提名,同时还斩获 5 项安妮奖。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华纳兄弟、索尼影业等著名动画公司, 曾参与动画作品《钢铁巨人》、《渗透琼斯》、《小小斯图尔特》、《蜘蛛侠》和《指环王:双塔奇兵》等。



Brad 还曾在 Reel FX 动画工作室工作了近 15 年,作为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将该工作室的动画长片《时光鸡大作战》成功搬上荧屏。


在涉足电影制作和开发之前,Brad 凭借着对游戏的热爱加入了 Acclaim Game Studios。


在那里Brad 为热门游戏“RED STAR”创作了动画部分。



Dave Mullins与Brad Booker是多年的挚友,2021 年,两名动画人携手组建了新的制作公司ElectroLeague,而《WAR IS OVER! 》正是ElectroLeague的处女作。


一开始Dave和Brad并不打算接受委托。热衷于在动画中充分表达故事的艺术家,怎么会甘心为一首歌曲做陪衬呢?



但在听到约翰·列侬的名字以及列侬的想法后,他们改变了主意。


“我们拍了一部反战短片,我们想做点不落俗套的事。”



Dave仅用一晚上就写出了剧本,Brad则担任制片人。


ElectroLeague的盟友则是知名导演彼得·杰克逊的视觉效果公司 Weta FX


列侬通过《披头士乐队:归来》结识了导演彼得·杰克逊。这部纪录片足足有八小时,分为三集,讲述了披头士乐队如何步步陷入困境的故事。


列侬向杰克逊虚心请教了《WAR IS OVER! 》的制作问题,杰克逊虽然并未参与,但最终 Weta FX 加入了动画团队。



经过了2年的努力,《WAR IS OVER! 》诞生了。


团队在题目后面加上了“灵感来自约翰和洋子的音乐”,以此致敬夫妇二人一直所推崇的和平精神,也算呼应了项目本质上对二者的“纪念”。



不过《WAR IS OVER! 》是一个完全“自主”的故事,精彩生动,裹挟着丰富感性的内涵。


动画与约翰·列侬的联系恰到好处,仅通过片尾音乐以及“和平”这一大主题与之触及,而非囿于固定的名人标签。


“我真的很自豪能够在实现它的过程中发挥微小的作用,”杰克逊在制作完成后率先观看了成品,


“它既有趣又迷人,并且颂扬人性而不说教。”



这次“神仙不打架”

看看大神们都是怎样构思的!

Spring


《WAR IS OVER! 》的灵感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士兵之间的圣诞休战,当时双方在节日期间停止了战斗,并进行了一些即兴的足球比赛。


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以插画家 Norman Rockwell 和 JC Leyendecker 的作品为基础。


Norman Rockwell 作品

 JC Leyendecker作品


而动画制作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从抽象不断抵达抽象,再成为具象的效果”。


也就是说,艺术家们要把印象派的视觉风格转化成容易捕捉、理解的概念,再转化为3D效果



这也意味着团队要同时打磨场景的色彩与轮廓,尽可能地写实抽象朦胧的质感。



不过根本不用慌,因为除了制片人和编剧,《WAR IS OVER! 》的艺术团队中也是大神云集!


好家伙,神仙们这次不打架了。更可怕的是,他们在一个项目中强强联手了......



随便从团队挑出一个人,他的履历都能让你大吃一惊!在这,谁还没做过几部经典电影???


两年的制作时间里,《WAR IS OVER! 》是如何一步步诞生的呢?


整个过程涉及真人实拍、概念创作、配乐角色设计、色彩、灯光等。


一起来看独家幕后!


1

真人实拍


令人意外的是,整个动画主要应用了Epic Games 的虚幻引擎。以往虚幻引擎更多应用于游戏中。事实证明,它可以成功地打造一部3DCG动画。



动画制作过程涉及动作捕捉——演员们展开实拍,他们的动作将成为后期电脑制作动画的基础。



皮肤纹理是在Maya中手绘的,而影片中的鸽子则完全是在软件中完成的。



团队成员表示,“在实拍以及后期处理过程中,工作量 真的很大,这其中也耗费了很多人力。”



2

概念图


艺术家Zac Retz作为艺术指导加入团队,为《WAR IS OVER! 》先行创作出许多出色的概念图。



这些概念图为后续团队创作提供了风格框架,后续的灯光、色彩设计全部围绕着Zac的概念图来进行。


下滑查看~


除了概念图与艺术参考,Zac与 Wētā FX 还一同设计了哑光喷漆布景和道具。


Zac Retz曾为《蜘蛛侠》系列动画贡献了大量优秀的概念图以及后期分镜。


下滑查看~


此外,Zac还在《穿靴子的猫》负责角色设计、环境设计以及色彩测试。


下滑查看~


游戏《和平精英》中的背景动画也出自他手。



3

角色设计


曾在《爱死机》中担任概念和故事板艺术家的Max Narciso负责此次动画的角色设计。



影片中的角色都有名字:两名士兵分别是温斯顿和阿贝尔,鸽子名为伊卡洛斯。



后续 Wētā FX 以Max的角色设计为基础开展了后续创作,艺术家们运用线条的特质将周围的环境、空间,与两名士兵的特质联系在一起。


早期视觉效果



温斯顿和阿贝尔最大的区别在于体型差。所以温斯顿阵营的帐篷都是棱角分明的,队伍所在的山坡上也有很多锯齿状的岩石。



阿贝尔很圆润,所以他所在的帐篷以及山也更加绵延柔和。



但由于无台词,且故事性很强,以上这些概念逐渐被弱化。


4

调色


曾经参与《沙丘》电影调色的艺术家David Cole此次与Zac进行了密切合作,他负责影片整体的视觉效果把控。


Cole从《沙丘》项目中参与了摄影机、镜头的选择,LUT,发行格式等一系列流程,对项目的视觉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Cole也与Brad合作了电影《生命之书》



此外,Cole也参与了《新蝙蝠侠》的调色。这部作品荣获HPA最佳调色电影。



如今Cole与Brad详细讨论了这部剧想要实现的愿景,以及色彩校正对于这部作品的意义。


Brad希望这部电影可以从凄凉的氛围开始,在展现苦痛、人性后,依旧能给人一种和解与回归。


Cole的主要任务就是将Zac的风格与叙事效果相平衡,他相应调整了饱和度、纹理、颗粒度,最终实现了史诗般的质感。


影片不同阶段均有代表色,色彩的逐渐“激进”与逐渐危急的境况产生共鸣。



影片后期战场的粉色渐变一度成为经典。这个场景十分具有标志性,铺垫了“黎明将至”的希望感,又为当下创造了破碎感。



人物的情绪以及场景的营造,通过色彩发生了交互,从而令和平的力量与战后的余痛发生碰撞。



5

配乐


在无对白的短片中,音乐就成了一种语言。在《WAR IS OVER!》中,配乐代表着角色的情感声音。


配乐邀请到获得15次奥斯卡提名的著名作曲家托马斯·纽曼 (Thomas Newman) ,音乐人VickyHyatt担任音乐总监。



Thomas曾为《肖申克的救赎》、《瓦力》和《 007 :天幕杀机》等影片进行配乐,《WAR IS OVER!》是他的首部短片作品。


“得知Thomas 想参与我们的小电影,这简直太疯狂了!”


纽曼用吉他、中东长笛、扬琴、水壶鼓、钢琴、合成器以及听起来像鸟儿飞翔的采样声音完成了全片音效,整体音效配合跌宕的剧情,在节奏上不断变化。



棋盘与战场 象棋与士兵

“你我”要如何共存 

Spring


看了这么多惊艳的幕后,我们再说回《WAR IS OVER!》的故事。


虽然围绕战争主题,但主创团队巧妙地绕行了血腥、暴力、残忍,以棋盘和信鸽的路线衬托战争的形式。


动画中一共穿插着两条脉络:


一条是宏观上的战争背景,严肃而激烈,主要依托信鸽的宏观视角来展现。


而另一条则在棋盘上游刃有余地展开。两个阵营的士兵依旧通过信鸽建立联系,一同进行一项围棋比拼。


很显然,这两条脉络存在着矛盾之处。士兵们在战争中注定敌对,而在棋盘上,他们是对手,也是朋友。



但,象棋与士兵也有共通之处——


棋盘是战争的隐喻,而士兵是战争中的棋子。



士兵们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手中的象棋、扭转局势,但在一场战争中,他们从未获得主动权。



在对立的身份之间,人们应该如何共存?


又或者说,在战争的背景中,人们如何打破对立?


......



无形的提问始终叩击心灵,而我们却无法得出答案。


战争没有赢家。这一不争的事实在作品中有了一种充满起伏感的呈现。


两点成线,一只信鸽成为了这条线。信鸽来回飞行,次次绕过激烈的炮火,以此类推,构成了双方士兵的默契交流。至此,不难发现,士兵们之间有了一条微妙且不言而喻的善意。



但这种善意很快被抵消,起伏出现了。


影片后半段,就在这场“异地象棋赛”即将分出胜负时,军官发现了这个秘密,摔碎了棋盘,也毁掉了不易察觉的情谊。



两军交战,两名“棋手”通过纸条认出了对方。这是情绪的又一次起伏。



而在这些情节中,又不乏一些情感的波动。


比如士兵在战场上的惶恐:



与棋友相认时的惊异以及放过彼此的坚定:



和平鸽去世后的悲痛:



经过了接二连三的剧情起伏,“悲剧色彩”逐渐被中和,影片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这一沉痛事实。相反,略微理想化的结局宣扬着另一个隐形主题——和平可以双赢。



动画中唯一遗憾的是伊卡洛斯的死亡。但它的离开似乎是注定的。毕竟伊卡洛斯也是一个矛盾的载体,它一边承载着战争生成的严峻讯息,一边传递着隐秘的温情。反复拉扯间,它的消亡寓示着战争的告一段落。



与其让结局止步于鲜血与死亡,莫不如将消极情绪带离,重新回归希望与平和。



最后,视觉构图再一次解释了棋盘与战争之间的联系。夕阳色似乎彰显了一种告一段落的“圆满”,以及蓄势待发的希望。



但结局真的理想吗?伊卡洛斯并不是唯一的牺牲者,身后的战场一片狼藉。


局势的不可控变化早已埋下定时炸弹。


所有的规则都被暴力打破,棋子可以重新回到棋盘,可生活要如何拾捡伤痛恢复如初呢?



再引申到当下,总有些更加心痛的事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与被提名的“陪跑者”《给猪的信》一样,《WAR IS OVER! 》一样与现实产生了关联——


创作期间,乌克兰战争全面展开,而项目刚刚结束时,国际形势再次发生了变革。


但列侬表示,动画之中的故事并非特指,它只针对战争这一本身的对象。


“我们试图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打造成一种平行的维度,而不是具体的某场战争。”



《WAR IS OVER! 》是一个

不折不扣的“跑题”作品

以至于直到结尾

音乐缓缓响起

人们才想起约翰·列侬的这层关联

它不再强调对列侬的纪念

而是延续着他的反战精神越走越远


 

歌颂和平的主线

浪漫宏大的美学风格

嵌入情节的背景音乐


 

艺术家们在《WAR IS OVER! 》

倾注的意义是多元而开放的

同样,战争、人性、悲凉、矛盾......

都在动画中展现



我们常常不愿触碰战争

但在这个作品中

曲折的故事线

以不容反驳的坚定

将观众从战场“带离”

变相引导至对和平的期待

 


当然,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

并不能掌控世界

或者改变世界

但我们能从中收获到那份信念与力量

就足够了


 

今 日 话 题

你认为《WAR IS OVER! 》

是否算得上实至名归?



END



公众号改版,如果没有星标✨可能之后会看不到我们的文章


添加wuhu小精灵5号微信(wuhudonghua5)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真的可以收集龙珠?!沙特要建世界首个《龙珠》主题乐园


凭借处女作拿下奥斯卡的中国动画人又出新作!这次更是一举斩获40项世界大奖!!


超越《咒术回战》!这部9.0高分18禁新番爽剧炸裂!


为什么两千多位动画人做「走路动画」会引发全球热议?



喜欢的小伙伴们多多支持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