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四大恩仇酒店

酒店精品 酒店精品Hotelelitemag 2023-08-06




俄 

 四大恩


圣彼得堡 

莫斯科 

 


 乌

仇酒店


 敖德萨

 基辅





俄乌之战,嘈杂的信息在弥漫的媒体硝烟中飞舞,生命的可贵在战场输赢的喧嚣中已无足轻重。


俄乌的酒店,特别是几家大名鼎鼎的历史传奇大酒店,正经历着又一次时代风雨的洗礼,尤其引人注目。


战争,对老城市里的大饭店,有时会网开一面。与教堂、修道院和大银行类似,大饭店明显的建筑特征和地理位置,以及其特殊的功用,使其免于毁灭而得以在战火中生存,同时也就见证和延续着自己神奇的命运史。


这里讲到的四家著名大饭店,都足以代表俄乌两国历史文化酒店的经典。其中,圣彼得堡和敖德萨各一家,处在俄乌各自最重要的出海口城市;另两家在莫斯科和基辅,身居两国政治文化首都的心脏。


曾几何时,四家饭店都有着渊源深厚的神奇身世,也都和她们所在的城市一起,遭遇过百年以来多次巨大国难的冲击,每一次都惊心动魄,每一次都缠绕着难以开解的恩仇,局中迷,走错棋,剪不断,理还乱,直到今天……




惊心动魄的历史

从末代沙皇开始


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酒店

Hotel Astoria St Petersburg


酒店位置: BolshayaMorskaya 39, St Petersburg, Russia

波尔塞纳莫斯卡亚大街39号,圣彼得堡,俄罗斯

开业时间: 1912年

原建筑师: FyodorLidval 费多尔·利德瓦尔(瑞典)

客房数量: 169间

参考价格: 430 欧元


在圣彼得堡老城,波尔塞纳莫斯卡亚大街,有座外观雄伟的法式新古典建筑,门前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青铜骑马人雕像。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阿斯托利亚酒店Hotel Astoria,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建的标志性城市遗产,青铜雕像是他的曾祖父:尼古拉一世。


1913年2月,是沙皇罗曼诺夫王朝执政300周年。尼古拉二世决定在首都圣彼得堡冬宫举办盛大舞会和宴会,招待欧洲皇室和世界各国贵宾。


1913年2月,尼古拉二世携皇后出席罗曼诺夫王朝执政300周年庆典

1913年2月,圣彼得堡冬宫召开盛大舞会


这是一个筹划已久的重大庆典。为此,沙皇下令提前建造一座大饭店,招待欧洲贵宾。


1910年,一个由英国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组成的外国设计和建筑施工团队来到圣彼得堡紧张开工。两年多后,1912年12月23日,赶在帝国庆典日一个月前,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大饭店盛大开业了。盛典举办期间饭店住满了外国皇室贵客,一时风光无限。


1912年开业的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大饭店


那时,打败过法国拿破仑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强大的沙俄帝国被称为“欧洲宪兵”,但他们同时又渴望学习欧洲的工业技术和文化艺术。


这所大饭店完美地呈现了欧洲正在流行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特征,又是俄国新古典主义建筑(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早期的经典代表作品。


由于在盛典时期出色地接待了欧洲皇室,阿斯托利亚大饭店受到俄罗斯贵族的追捧,很快被公认为俄罗斯帝国最豪华的上流社会酒店。


当时,阿斯托利亚饭店名义上的业主是家英国公司,其实就是沙皇指定的俄裔英国贵族,他们本想对酒店马上进行大规模扩建,但1914年突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扩建计划夭折。


沙俄军队奔赴一战战场

一战时期俄国士兵家属的反战游行


战争虽然在欧洲开打,但恐慌和混乱迅速覆盖俄国,国内矛盾爆发,各种势力趁沙皇自顾不暇之机发动起轰轰烈烈的革命。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者逼迫尼古拉二世在宣布退位,300年沙皇统治就此终结。


没过半年,避难欧洲的列宁从芬兰回国,亲自发动了十月革命,以更激进的革命理论赢得穷苦无产阶级的拥护。1917年11月7日,推翻前边刚掌权几个月的二月革命临时政府,建立了红色苏维埃政权。


酒店大堂由布尔什维克接管

从客房内玻璃上的弹孔可见革命的激烈


列宁主张暴力革命,“彻底消灭一切旧世界”,半年后的1918年7月7日,阿斯托里亚饭店的最大主人,50岁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大小七口被布尔什维克灭门处决。


饭店管理人立即交出一切财产,和服务沙皇有关的人员和家庭一起被枪决和流放,饭店被当地苏维埃政权接管,很快成为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干部们的宿舍。1919年,列宁来到饭店三层的阳台上,向外边聚集的群众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酒店成为十月革命集会场所

列宁向参与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发表讲话


1924年,53岁的列宁在莫斯科郊外逝世,前苏联为纪念他在这个城市掀起的苏维埃革命,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但这家饭店却静悄悄地没有改名。


1930年代前苏联斯大林统治时期,阿斯托里亚大饭店曾是众多革命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居所,在残酷的革命队伍内部清洗中,不少人被突然告知变成“人民的敌人”,立即就被带走枪决或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劳改营。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和苏联政府签署的互不侵犯平分波兰的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闪电战,9月9日就包围了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大名鼎鼎的阿斯托利亚饭店情有独钟,计划进城后立刻就在饭店的冬日花园(Winter Garden)举办庆功宴,提前把请柬都印好了。


列宁格勒保卫战整整坚守了两年四个月,阿斯托利亚大饭店变为战地医院,从大堂到餐厅到所有房间都躺满了伤员。最终,苏联军民赢得了胜利。


列宁格勒战役是近代史上被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包围战


二战结束后,阿斯托里亚饭店重新营业,由苏联政府指定的国营旅游公司管理,是当时对外封闭的苏联接待外国贵宾的最高级饭店,但酒店设施逐渐老旧破败,靠国家计划拨款维持,几十年间几乎没有盈利。


红色苏联时期的圣彼得堡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建国,列宁格勒立即回归原名圣彼得堡,国际资本被准许进入俄罗斯酒店市场。来自英国的洛克福德酒店集团(Rocco Forte Hotels)与俄罗斯早有渊源,他们费尽周折持续努力,终于在1997年12月成功收购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饭店,并斥资2000万美元进行翻新。


洛克福德酒店集团创始人洛克福德爵士(Rocco Forte)与妹妹奥尔加・柏丽兹(Olga Polizzi)


2010年,洛克福德集团再度投资对饭店进行全面停业改造,到2012年重张开业,向饭店的百年诞辰隆重献礼。


阿斯托利亚酒店以富有创意的俄罗斯餐厅、酒吧和精致下午茶而备受青睐

阿斯托里亚餐厅,主打融合现代欧式风味的俄罗斯菜

冬日花园宴会厅,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让希特勒在此举办庆功宴的企图化为泡影


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酒店现在拥有169间客房,其中86间是套房,可谓豪华至极。饭店配套设非常完善,室内设计由洛克福德集团创始人之一奥尔加・柏丽兹Olga Polizzi女士担纲,如同欧洲所有洛克福德酒店一样,奥尔加以圣彼得堡的历史为灵感,再次演绎了现代欧洲设计美学的酒店剧本。


深红色与圣彼得堡蓝,在涅瓦河畔静静讲述俄罗斯的故事

酒店拥有顶级皇家套房和四间总统套房,每一间都以一位俄罗斯作曲家的名字命名


圣彼得堡阿斯托利亚饭店,不仅是俄罗斯酒店业的一颗十分稀有的明珠,也是俄罗斯百年命运反转跌宕的见证者,从一百年前罗曼诺夫王朝的血色余辉,到十月革命的汹涌澎湃,卫国战争的艰苦卓绝,以及前苏联时期近半个世纪的困苦与无奈。


当今,守在波罗的海出海口,这座写满俄罗斯历史的神秘大都市,以及这个谍影重重身价不凡的豪华大饭店,仍将继续目睹惊心动魄的历史,就像一百年前一样。


从柴科夫斯基皇家套房露台看圣彼得堡夜景



历尽劫波的黑海明珠


敖德萨·布里斯托饭店

Bristol Hotel, Odessa


酒店位置: Pushkinska vul. 15, Odessa, Ukraine普希金大街15号,敖德萨,乌克兰

开业时间: 1899年

原建筑师: Alexander Bernardazzi 亚历山大·博纳达兹

客房数量: 113间

参考价格: 180欧元


1787年,仿效外祖父彼得大帝开拓通往波罗的海的港口出海城市圣彼得堡,外孙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通向黑海的大门”:敖德萨。


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

1672—1725

敖德萨建立者

叶卡捷琳娜大帝

Catherine the Great 

1729–1796


于是,这个出身普鲁士的女强人发动了一场前后耗时五年的第六次俄土战争,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拿下克里米亚和敖德萨,赢得了黑海北岸沿海大片领土,尤其是敖德萨这个无可替代的深水港口城市。


这份功绩,堪与彼得一世大帝1703年创建圣彼得堡相提并论,沙皇终将南北两个出海口握在自己手中,难怪俄罗斯人尊称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大帝”,祖孙两辈荣耀比肩,心狠手辣也绝无逊色。


19世纪后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不冻港海上贸易,敖德萨已跃居为沙俄帝国第四大城市,有点不同的,是这里的建筑颇具地中海风格,与俄国内陆城市区别明显。


得益于敖德萨与欧洲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商人、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往来愈加频繁,高档饭店呼之欲出。于是,一位名叫腦姆·尤洛夫斯基 Naum Yurovsky的敖德萨商人下决心将自己名下的公寓楼及3间面包店全部拆除,聘请了当地建筑师设计兴建一家豪华饭店。


1899年开业的敖德萨布里斯托饭店


1899年,充满欧洲大陆建筑特征的敖德萨布里斯托饭店应运而生,隆重开业。


饭店地处敖德萨老城中心,对面就是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青年时期的故居,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一经问世便成为这座港口大城市最受欢迎的地标和客厅,被誉为“黑海边的明珠”。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

1799-1837


酒店名字照搬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布里斯托酒店,那是敖德萨贵族前往奥匈帝国时最钟爱的豪华下榻之所。


这是一座向叶卡捷琳娜大帝致敬的设计作品,也是敖德萨首座四层楼的最高建筑,建筑中大量使用了从地中海上运来的意大利大理石,室内家具和水晶灯也系数来自意大利,凸显了这座港口城的海运贸易优势。


酒店外观呈现新巴洛克风格


在周边古朴的建筑环境中,饭店外观典雅而复杂的巴洛克装饰风格(neo-baroque style)鲜明而突出,特征十分明显,门前的街道也改名为普希金大街,使得这里的文艺气息更加浓厚。


布里斯托饭店内配置了电灯、电梯、电话、中央供暖系统,每层楼还都配备了公共浴室,这在当时的沙俄实属罕见。


饭店开业后生意兴隆,从事海上贸易的欧洲客人络绎不绝,员工素质高也名声在外,很多员工通晓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领班和前台都懂英语,饭店还仿照欧洲豪华饭店,配了一辆专车随时为接送港口客人服务,这在沙俄也是创举。


可惜生不逢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敖德萨成了参战军队和伤员从海陆往返的中转枢纽,饭店在混乱之中根本无法正常营业,刚刚开业四年就经历了第一波残酷命运的打击。


三年后,1917年爆发的苏维埃革命抓捕流放了所有前皇室、贵族和资产阶级革命党,革命浪潮席卷到敖德萨,饭店被定义为追求享乐的旧世界,勒令停业。紧接而来的连续内战更使饭店惨遭破坏,面临破产。


1922年,敖德萨工人游行队伍经过酒店前的普希金大街


1922年,这间风光不再的短命豪华酒店终于被当地苏维埃政府接管,变成了敖德萨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


又过了三年,1928年,出于苏共接待外宾的需要,敖德萨政府决定恢复这家旧饭店的营业,并把饭店更名为“红色饭店(俄语Krasnaya)”。开业后,饭店门前悬挂起红旗,展示出革命饭店的象征。此后十几年间,饭店在苏联计划经济下运行,用于官方对外接待,靠国家拨款维持。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饭店直接落入德国侵略军手中,敖德萨被法西斯军队占领整整两年半,饭店则成了德军的指挥部和情报中心,直到1944年4月才获解放。好在战争进行中,饭店建筑侥幸地免于战火摧毁。


1944年,苏联红军解放敖德萨,两名红军士兵骑马经过堆满德军报废车辆的街道


二战结束后到斯大林时代的很长时间内,这座敖德萨最有身份最有故事的老饭店逐渐恢复生机,重开正常运营,尤其是颇受当时苏联文艺界和世界各国文艺名人的欢迎,现在餐厅墙壁上的客人照片汇集了苏联电影戏剧界和画家音乐家界的众多精英,他们都是这家“红色饭店”最忠实的客人,也在这里演绎了很多名人轶事。


1991年苏联解体后,红色饭店随敖德萨一起归属独立后的乌克兰共和国,但“红色”的名称并未改变。


在世纪交接的前后二十年中,乌克兰经历了国内政治的反复动荡和2004年轰动全球的“橙色革命”,敖德萨虽难以置身度外,但港口城市的巨大贸易往来保障了红色饭店的客源,生意一直不错。同时,饭店设施的耗损也很严重。


2002年,酒店展开耗时8年的全面翻修


2010年12月15日,经过长达八年艰难的全面修缮,这座百年老店终于重现昔日风采,并决定从此恢复自己最初的名字:敖德萨布里斯托酒店。主持酒店翻新的业主方是现在的乌克兰酒店集团Vertex Hotel Group。


酒店主楼梯经过精心修缮,重现巴洛克艺术风采

酒店大堂风格深受法国和意大利影响

布里斯托餐厅在苏联时代曾颇受文艺界人士欢迎

豪华套房卧室

布里斯托套房客厅


当前,在敖德萨这颗黑海明珠的上空,正笼罩着一层厚厚的战争阴云,这个历尽劫波的百年老店和所有敖德萨居民一样,正面临又一次命运风暴。


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酒店始终是待客之所



俄罗斯最大酒店

名叫 “ 乌克兰 ”


莫斯科丽笙精选酒店

Radisson Collection Hotel

Moscow


酒店位置: 2/1 Kutuzovskiy Avenue Bld.1,Moscow,Russia

开业时间: 1957年

原建筑师: Arkady Mordvinov和Vyacheslav Oltarzhevsky莫德维诺夫/奥塔泽维斯基

客房数量: 1026间(改造后为501间)

参考价格: 370欧元


这家外观雄伟高大的酒店在挂牌美国“丽笙精选”品牌之前,只有一个众人皆知的响亮名字:莫斯科乌克兰大饭店(Hotel Ukraina, Moscow),直到现在,这个大牌依旧赫然在目,呈现着历史的记忆。


莫斯科乌克兰大饭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设计建造,是前苏联城市遗产中最显眼的地标之一,也是“斯大林主义”建筑风格代表作中最大的一件。在莫斯科,同类建筑一共有7个,被称为“斯大林建筑七姐妹”,都诞生于那个年代。


莫斯科乌克兰大饭店全景照片1963年(上),1983年(下)


其实早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红色苏联的建筑师便开始讨论在莫斯科建造高层建筑的可能性,但限于建筑技术不足和国内政治清洗运动不断,被一再拖延;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切工作都被冻结。


1941年11月7日,从红场检阅场直接开赴前线的苏联红军

前苏联最高领导人

约瑟夫·斯大林

1878—1953


1947年1月13日,苏共中央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1878—1953)在苏联部长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在莫斯科建设高层建筑的决议》,他亲自下令在莫斯科开建几座具有苏联雄伟地标意义的高层建筑。


这时,苏联建筑师已初步掌握了高层建筑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技术,被选定的高层建筑专家莫德维诺夫Arkady Mordvinov、奥塔泽维斯基Vyacheslav Oltarzhevsky和首席建筑师巴维尔·卡拉斯尼科夫Pavel Krasilnikov担负了这一重任。


这是责任重大压力更大的任务。


从1947 年 9 月 7 日莫斯科建城 800 周年纪念日奠基开始,历经六年无数次修改,直到 1953 年才终于完成设计开始施工。但斯大林却突然去世,没能看到自己渴望的这座超级大厦。


施工中的莫斯科乌克兰酒店


斯大林的继任者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这位出身于乌克兰的苏联最高领导人立即把饭店提前命名为“乌克兰大饭店”,当时的说法是为在1954年庆祝俄罗斯与乌克兰统一300周年。


这一年,苏共中央决定把叶卡捷琳娜大帝在第六次俄土战争(1768-1774)中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赢得的土地全部划归给乌克兰联邦,初衷是克里米亚距离乌克兰更近,更有利于安排经济建设,谁想到给两兄弟埋下了历史的火药桶。


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交给乌克兰的决定正在今天产生影响


大工程肯定有大困难,乌克兰大饭店遇到的难处首先是莫斯科土质薄弱,且项目位置靠近莫斯科河,建筑地基必须做巨大的排水加固工程;第二个困难是苏联欠缺高层建筑经验,好在其它几座斯大林风格大楼开建在前,为这座负有使命的最高大工程积累了避错的经验。


为了这座饭店的成功,苏联政府专门建设了为项目生产特号混凝土板和新型墙体建材的特殊工厂,设计制造了作业高度达40米的混凝土泵和起重量达15 吨的塔式起重机。在全国经济极其困难的时期,对饭店建设的投入已到了不惜代价的程度。


1957年5月25日,乌克兰大饭店建成开业时,斯大林早已被苏共全党批判,历史被彻底翻转。这座全世界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的饭店,怀揣1026间客房,以34层楼198米高的身躯,站立在静静的莫斯科河岸,面向整个莫斯科城,沉默无语。


直到1976年,高达220.37 米的美国亚特兰大威斯汀桃树广场酒店诞生之前,莫斯科这个巨人般的建筑一直是世界最高酒店,目前也仍是欧洲最高酒店。


乌克兰大饭店静静地矗立在街道尽头

前苏联时代的饭店大堂


这是一座典型的斯大林主义新古典建筑,象征权威,高耸雄伟,气势恢弘,布局对称。内饰丰富而豪华,前苏联年代艺术气息浓厚,总计1256 件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杰出艺术家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原作,至今安在。


在建筑装饰造型中,除欧洲古典风格元素外,麦穗,镰刀和五角星等象征共产主义的符号也非常醒目,而麦穗雕塑则象征着大粮仓乌克兰,这里负责给大半个苏联输送面包。


乌克兰大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的雕像矗立在饭店前


1964年,一座10米高的巨大石雕出现在乌克兰大饭店前的广场上,这是苏联人家喻户晓的乌克兰大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1814-1861),他生于基辅,逝于圣彼得堡,被苏联尊为国家英雄,更被公认为现代乌克兰文学的奠基人。


莫斯科乌克兰大饭店是一栋苏共纪念碑式建筑,也是前苏联时期的一座艺术品纪念馆,其巨大的建设成本和当时国民经济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但作为政府接待的第一场所,饭店依靠计划经济拨款维持了几十年。直到苏联解体十几年后,在 2005 年的一次拍卖中,终于被俄罗斯富豪古德·尼萨诺夫God Nisanov以 5900 万英镑收购,并很快制定了修缮和改造计划。


苏联时代的饭店客房及豪华餐厅


2010年4月28日,饭店经过三年多彻底翻修后重新开业,并正式增添了一个新的英语名称:Radisson Royal Hotel Moscow莫斯科丽笙皇家酒店。2019年1月,随着这家美国酒店品牌的升级,英语名称随之更改为莫斯科丽笙精选酒店Radisson Collection Moscow,直到现在。


同时,饭店依旧保留了与生俱来的俄语原名:乌克兰大饭店。这个名称,讲述着苏俄与乌克兰近百年来的辛酸情感和恩怨纠结;这个罕见的“双语+双牌”的纪念碑式建筑,在莫斯科城市中高高矗立,孤独而与众不同。


2010年,酒店重装后作为莫斯科丽笙皇家酒店开业,却仍保留乌克兰大饭店招牌,成为罕见的“双牌”酒店

璀璨的饭店建筑夜景

妥善保留至今的大堂天花壁画《热情好客乌克兰的劳动和收获日》

大堂陈列“莫斯科-苏联首都”模型,展示莫斯科文化历史中心

行政酒廊尽显欧洲当代奢华

2010年重装后的酒店顶层餐厅临窗观景位

总统套房起居室,白色钢琴点缀文艺气息


今日,这个“身在莫斯科的乌克兰”再次担当起两国历史大变迁中无声的见证者。



文明,被苦难与战火淬炼


基辅首相宫酒店

Premier Palace Hotel Kyiv


位置:5-7/29 T. Shevchenka Blvd. / Pushkinska St., Kyiv

开业时间:1912年

原建筑师:Adolf Minkus和 Fedor Traupianskiy阿道夫·明库斯/菲德尔·塔比恩斯基

客房数:289间

参考价格:220欧元


乌克兰首都基辅(Kyiv)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两岸,有着“罗斯众城之母”的美誉。罗斯,也称基辅罗斯,是古代俄罗斯的统称,是东斯拉夫人大家族共同的先祖之地。


基辅,真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


这座千年老城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在沙皇俄国、蒙古金汉帐国,立陶宛和波兰大公国的反复争夺中走过了数百年兵荒马乱的年代,几经异手之后,最终被沙俄帝国抢回到手中。


1912年,44岁的尼古拉二世还没有预见到自己会是“末代”沙皇,基辅的贵族也和圣彼得堡老城一样,在醉生梦死中追求着享乐。这一年,兴建两年多的一座引人注目的豪华酒店开业了,这就是首相宫酒店的前身:基辅宫殿酒店,而且有个德文名字:Palast Hotel。


基辅首相宫酒店的前身开业于1912年,当时的德文名字叫宫殿酒店(PALAST Hotel)


这是基辅首家在客房内提供电话、冷热水等现代化设施的酒店,也是乌克兰内陆最早的豪华酒店。酒店的创建者是本地人米尔金Mendel Getsovich-Mirkin,但他很快就把酒店转让给常居基辅的奥地利商人雅各布·泽勒梅耶JacobZellermeier,此人对欧洲顶级酒店十分熟悉,在基辅官商界人脉甚多,对自己的首家酒店倾尽了心血。


从酒店客房看窗外街景


可惜好景不长,酒店开业刚两年就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帝国参战,基辅全城陷入血腥和混乱,酒店住满了战场上溃退下来的伤兵。再过了两年多,沙皇被推翻,俄国革命爆发。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列宁慷慨地把乌克兰这个沙皇抢夺回来的胜利战果“归还乌克兰人民”。没过五年,1922年,年轻的乌克兰政府就宣布加入苏维埃联邦,基辅则是整个红色乌克兰的首都。这个拥有欧洲最大黑土地的加盟共和国本是全苏联最大的粮仓,却和所有政府控制的集体农庄一样,在“上缴”粮食后出现了饿死数百万农民震惊世界的1932-1933年大饥荒。此时,基辅宫殿酒店早已归属国家,这里的面包,更成了稀缺的特供品。


大饥荒时期征收农民粮食的情景


艰苦却和平的日月没有持续多久,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军从波兰向毗邻的苏联西乌克兰地区发起闪电战突袭,直扑基辅而来。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下令红军乌克兰方面军死守基辅不得后退,双方进行了战争史上最大的城市包围和突围战,乌克兰红军在没有增援的困境中奋力抵抗,整座基辅在战火中几乎化为废墟,直到1941年9月19日基辅市区被德军攻陷。从6月到9月,苏军乌克兰军团损失惨重,19.32万官兵阵亡,红军战俘竟多达65.2万人。


基辅战役苏联牺牲巨大,为防守莫斯科赢得宝贵时间

基辅战役中被俘的苏联红军士兵


这次巨大牺牲的代价,为苏联红军防守位于基辅北方的莫斯科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此恶战后,基辅的千年古城原貌几乎已荡然无存,城市中的老建筑已被炸为灰烬。但奇怪的是,这座目标极为明显的豪华酒店却在有意无意中被德军轰炸机漏过,或许,这只是偶然的幸运,但德军占领基辅后酒店立即变身为纳粹指挥部和军官住所,似乎说明了什么。


基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化为废墟


1943年苏军大规模反攻,将德军从基辅赶走。战后重建时,与酒店大楼相邻的一座楼被合并进来,酒店扩大了3000多平方米。在苏联时代的七十多年中,酒店一直是基辅苏维埃政府接待苏共领导和各国来访贵客的国宾场所,常常警备森严颇为神秘。


1953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去世,乌克兰人赫鲁晓夫成为苏共最高领导人。这一年,苏联首都莫斯科开建的世界最高饭店被命名为“乌克兰饭店”,而基辅这座宫殿酒店和首都遥相呼应,也被同时更名:乌克兰饭店。


在上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有两家完全同名的“乌克兰饭店”,一家在基辅,一家在莫斯科,它们是两座城市中无法替代的建筑明星,是欧洲古典建筑和斯大林权威主义新古典建筑的样板,也是两座城市政治经济纽带的象征。


苏联时代酒店明信片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基辅宫殿酒店也有了新的主人。在维持经营了几年后,酒店在1999年做了一次全面翻新装修,并在2001年成为乌克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


2003年,乌克兰本土富商成立了首相酒店集团Premier Hotels and Resorts。2005年,宫殿酒店被其收购为主要资产之一,酒店名称即改为基辅首相宫酒店Premier Palace Hotel Kyiv。以这家旗舰店为窗口,“首相集团”逐步发展成为乌克兰国内首屈一指的酒店品牌。


酒店大堂由乌克兰画家米哈伊尔·戈迪维奇·德里格斯(Mikhail Gordeevich Deregus)创作的《广场市民大会》

酒店屋顶露台餐厅

总统套房图书馆

酒店至今保留着以前苏联女演员莫斯科人柳波芙·奥尔洛娃 (Lyubov Orlova)命名的套房


这是乌克兰首都基辅面向西方来宾开办的一个国际沙龙,虽然没有加入国际酒店品牌,但设施和服务都仿照国际顶级酒店品牌的标准执行,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传奇影星索菲亚・罗兰,影坛硬汉史泰龙,到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罗纳尔多,歌星小甜甜布兰妮等大牌欧美明星,再到各路欧美政客和富豪商人,都成了这家酒店常客。在酒店里,英语显然是通行语言,俄语和乌克兰语很少听到,甚至连来自俄罗斯的客人也是说英语的。


动作影星史泰龙、杰森·斯坦森和杜夫·朗格林在酒店聚会


这个曾经的红色乌克兰饭店,穿越硝烟战火,经历苦难艰辛,但早已脱胎换骨。近十几年来,乌克兰和老表哥俄罗斯的渐行渐远,在这家酒店里也可看出端倪。


其实,基辅的百年历史酒店本来还有两家,基辅大酒店Grand Hotel和基辅大陆酒店 Continental Hotel,前者在二战时被德军炸弹完全摧毁;后者则在战争废墟原址复建了国家音乐学院。


基辅大陆酒店

Continental Hotel

原址:Architect Gorodetsky Street

建造时间:1895 – 1897

客房数:100间


基辅大酒店

Grand Hotel

原址:22 Khreshchatyk Street

建造时间:1870年代

客房数:120间


今天,这座承载了太多东斯拉夫文明的历史之城,再次和战争不期而遇。目前,基辅首相宫酒店已经停业,和这座城市一起,面对难以预测的明天。


基辅独立广场和独立纪念碑


俄乌四大酒店,折射出四座城市惊心动魄的历史。文化渊源之久,家国恩怨情仇,血脉与宗族同在,血泪与生命共存。


文明,在苦难与战火中淬炼,从无输赢。



END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往期精彩

追寻“教父”的心灵归宿 | 塔希提白兰度酒店

世界尽头的孤岛之光 | 加拿大纽芬兰福戈岛酒店

追寻,树屋大师梦始之地 | 北美树屋起点酒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