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化心理学眼中的婆媳交恶

訾非 十分心理 2022-10-21

·敬请关注12月19日行动剧场,一起感染“大笑的能量”·


婆婆跟儿媳的关系,蜜月期大抵是媳妇十月怀胎的时候。那时婆媳之间像是签了一号停战协议,为了共同事奉躲在幕后的小主子,一切都可以求同存异。天伦之乐,一时间达到最完美的顶点。


孙儿呱呱落地,奶奶心花怒放,和平也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随着孩子长大,断乳之后、满地奔跑之后,婆媳间的战火早已重开多时。


我不知道多少孩子的早期记忆里,不刻有妈妈和奶奶的明枪暗箭的争斗、以及爸爸夹在两个女人中间有如哈姆雷特般的无奈和彷徨——这种时候,孩子心目中的大男人显得分外窝囊和没有出息,慈祥的奶奶和无微不至的妈妈,人间最美好的两个女人,尽显丑陋嘴脸。


认定婆婆对儿媳的敌意是因为媳妇在情感上夺走了儿子的,怕是没有妥善考虑到这一层逻辑:儿媳是帮着婆婆的基因延续下去的血汗工厂,对儿媳的敌意,岂不是拿自家产业当儿戏?从奶奶对孙子视若珍宝的态度来看,婆婆对于自己基因传承的关切是发自内心的。


偶然也能观察到婆婆跟儿媳相安无事的例子。这样的儿媳,大多有如下特征:原生家庭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公婆家;或者媳妇对丈夫、婆婆言听计从,也就是传说中的孝顺媳妇刘慧芳。



假如媳妇家的社会地位高于公婆,哪怕媳妇在儿子面前专横跋扈,婆婆经常也能表现出莫大的涵养和包容。如果媳妇出身低微,那可就只有把自己放到更低,方能博得好媳妇的美名——正如古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否则,像刘兰芝那样任劳而不任怨,胆敢在婆婆面前抱怨“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就离孔雀东南飞不远了。


当下时代,婚姻破裂的原因里,婆媳不和仍是重要的一条。


婆媳战争不仅在中国文化下如此,西方也是如此。美国心理学家Deanna Brann在2013年出版了一本著作《冤家路窄:与你婆婆或媳妇搞好关系的秘诀》(Reluctantly Related: Secrets To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Mother-in-Law or Daughter-in-Law)。她在书里把婆媳关系称为人类经验的最复杂、最困难的关系之一。


这位Brann女士本是研究灵长类动物的心理人类学家,但这个学问对于她处理婆媳关系似乎并无帮助,她后来便把主要精力都转移到婆媳关系的研究上来了。到了2016年,这本书不但重印,还出了一部修订版。


另一个心理学家,英国的Terri Apter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媳妇对婆婆心怀不满,而对媳妇有同样感受的婆婆也大致如此。Terri还发现,丈母娘和女婿之间关系紧张的,只有区区15%。这个比例相当于人群中精神疾患的比例。我在搜索“in-law tensions”的学术研究文献时,大部分都是关于婆媳关系的。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没有差别。


西方作家对婆媳关系的话题也不曾缺席。美国小说家弗兰岑在2003年发表了一部著名长篇小说《纠正》,小说开头,奶奶向大儿子和儿媳发出了橄榄枝:圣诞节带孙子们回家看看吧。这个儿媳——嫁过门来统共也不曾见过婆婆几面的知识女性,找出种种莫名其妙的理由努力回绝。几十万字的小说写到最后一页,圣诞节终于来临,奶奶以为会到来的儿孙始终杳无踪影。


这位媳妇是发自肺腑地不想见婆婆,尽管婆婆似乎并没给媳妇任何现实压力。仅仅因为她是婆婆,所以就不喜欢她,这难道就是天底下媳妇们的本能反应吗?婆婆反之亦然。如果这不是人间悲剧,何谓人间悲剧?



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是自带悲剧的动物。悲剧来源于:你是你,我是我。人们有再多的共同利益,也抹不掉不共有的利益。在不共有的利益驱使下,人和人之间稍不留神就开启不共戴天模式。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能,最终服务于个体和种群基因传承的目的,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基因传承的冲动会在基因库里保存下来,不利的就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所以,既然婆媳间的憎恶无远弗届,那么它应该是人类演化史的一个动力因素。


进化心理学会这么分析这个问题:儿媳给婆婆带来了后代,这毋庸置疑,但是,假如儿媳挡住了婆婆通往更多后代的道路呢?这恰如一家投资银行,能不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并不在于它为客户挣到了银子,而是为客户挣到了客户认为本该挣到的最多银子。否则客户就要理直气壮地withdraw了。


婆婆固然想要儿媳给她生下孙子,但其实只要是她的孙子,是哪个女人生下来的她可并不那么在乎。她非常需要她的基因发扬光大的机会。况且多几个不是儿媳所生的孩子,还增加了婆婆后代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然而儿媳要想增加自己后代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反倒是不对婆婆的这个宝贝儿子从一而终才更有可能啊。瞧,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读出不共戴天的味道了。



更火上浇油的是,为了不让肥水流到外人田,儿媳对于婆婆的儿子、她的丈夫的忠诚度也时刻保持着悲观和警惕,索工资卡,签房产证,对小三严防死守,所有这一切做法,莫不出自对自身基因传承的鞠躬尽瘁。这同样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这一切岂不是在断送婆婆多孙多福的念想?


婆婆和儿媳的百年大计,在一个又一个维度上出现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在传统的社会里,一旦孩子到了可以满地跑、婆婆蛮可以取媳妇而代之的时候,儿媳妇在婆婆面前的地位就开始变得摇摇欲坠。只有媳妇再接再厉,方可力挽迅速下降的家庭地位。


有不少研究发现,婆婆和儿媳的关系恶化期,经常就发生在儿媳生了孩子以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儿生了孩子,母女关系会大为改善,不省心的女儿转头变成了小鸟依人的乖乖女,女儿对巫婆般的妈妈也怎么看怎么顺眼了——Fischer在1981年就对这个现象进行过研究总结。


我们也可以用进化心理学的冷酷视角解剖一下丈母娘与女婿的关系。他们远没有婆媳那么势不两立,但绝不是因为男人们心眼辽阔(他们要是有幸生在皇家,把长兄舍弟统统除掉的事都干得出来,就别谈什么“大男人的心胸”了吧)


比之于婆婆对媳妇的锱铢必较,丈母娘对于女婿可谓宽宏大量。她们似乎并不怎么期待女儿在和丈夫的博弈中掌握主动权。这说明,如果女婿在夫妻关系中更具有主控权,于丈母娘的基因工程似乎也并无大碍。


我们不妨设想:假如丈母娘跟女婿不共戴天,赶跑了女婿剩了孤儿寡母,丈母娘的损失恐怕远远大于收益。只有一种情况下,丈母娘才会积极地赶跑女婿:当女婿无力抚养妻子,反过来成为女儿负担的时候。这时候丈母娘莫不是主动出击,以强有力的手腕结束孽缘。不过上门女婿又是一种例外,丈母娘通常开启的是火眼金睛模式。


概言之,比之于女儿专政而言,女婿专政对丈母娘的百年大计而言似乎不是特别糟糕的状况,所以除了婆媳冲突,女儿有时候还因为妈妈对女婿——自己的丈夫——的偏心而大为不快呢。



一门进化心理学,其实也是一门关于人类退化的心理学。虽然人类走出草原走出丛林已经很久了,圣人也出了好几拨,关于家庭和谐的说教汗牛充栋,婆媳关系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居委会大娘,依然奔走于岌岌可危的家庭之间;街道评五好家庭,婆媳关系永远是最重要的指标。作为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应对婆媳冲突,依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文化的苦心婆心,在本能的冲动面前不堪一击。


愚以为,圣人的教化,在帮助缓解婆媳冲突方面,不如进化心理学冷峻的照妖镜管用。人类是从丛林里走出来的,受着基因和激素的驱使,仿佛传染上感冒的人受着病毒的驱使,需要有清晰的自知力和极大的努力才能保持住一点点优雅与尊严。


如果我们承认,人性里确实有原罪,基因的自私性顽强而固执,我们有多爱自己,别人也就有多痛苦,我们也许会把自己放得低一些,更低一些,就能够知耻而后勇。


愚还以为,人间的事情,能用距离解决的,不妨用距离解决。与其两个娘娘在同一座城池里维持着脆弱的权力平衡,何不相忘于江湖,相逢一笑泯恩仇?


作者:訾(zī)非,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后。


 2018年8月

 注:本文成稿之后,见果壳网上有署名“非言语”(吴宝沛)的文章《婆媳关系的进化心理学解释》,观点与本文有相似之处,特此予以推荐。



更多往期精彩话题:

行动剧场第九弹 | 大笑皆为肯自黑,清空旧事迎新年

一个不需要性生活的人

马斯洛 | 自我实现者的14个特质


● 长按二维码加入幸福研习社


咨询电话:188-0137-4573 / 138-1124-8084

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