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6月2日 下午 10:11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这绝对是神作!名字有点敏G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2024-05-27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最主要的潮流之一,也是中国自19世纪中叶败于西方国家以来志士仁人追求的主要目标之 ——他们将政治民主化看作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的先决条件,孜孜以求。
作为思想求索,鸦片战争之后就不断有人表达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作为实际运动,则是从戊戌维新运动开始的,尽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还很肤浅。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时代,1912 年中华民国的建立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袁世凯掌握政权后,又谋求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的炮声粉碎了他的帝制美梦。
此后,中国先后经历了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民主政治制度在中国始终未能建立起来。
史学界对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努力,作了不少的研究,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冯兆基(Edmund S.K.Fung)教授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
以往史学界对中国追求民主的努力,多集中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国时期的民主运动着墨不多,即便有之,也多集中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和对蒋介石国民党压制民主运动的批判。
冯兆基教授则认为,中国民主运动最强劲的势头出现在1929-1949年间,这一时期中,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政治活动家,高高举起人权和宪治的旗帜,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在本书中,冯兆基教授试图探讨的主题是,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没能实现政治制度的民主化?
他考察了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主思想形成的内因和外因,认为这一时期民主发展受阻并停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政治上的而不是文化上的。
他通过对这一时期国共两党之外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的努力的研究,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例如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愿参与政治,他们对自由的真谛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对西方自由思想的理解流于肤浅,中国缺乏实行民主的知识基础等,提出了怀疑,对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的历史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为以后对这一时期中国民主运动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

冯兆基教授原籍广东,幼年随父母移居香港,196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1972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知名学府,现任西悉尼大学亚洲学讲座教授兼主任。冯兆基教授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军事、政治、外交和知识分子,论著甚丰,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他的这本《寻求中国民主》,堪称近代中国民主研究的扛鼎之作。

有书友称,这是一本神作!作者通过分析大量文献,系统的梳理和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不同派别的知识分子在围绕救国存亡、启蒙、自由、民主、宪治、法治等问题的思想碰撞,如此波澜壮阔,堪比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可惜的是,民国的政治逻辑在于武力,而不在于思想,最后结果令人扼腕叹息!本书启人深思,填补了一段政治思想史的空白。库存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还可一并选购《民主新论》)


来源 | 本文选编《寻求中国民主》中《译者的话》。本书译者:刘悦斌、徐硙。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重建历史的公信力,需要杨奎松、沈志华这样的史学家

看错世界,要倒大霉:改革开放背后的财富密码

这神作太猛!在大陆和台湾都曾被禁(无删减)

何为青年?不必等候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

看待世界的认知模式,决定了一个文明能走多远

以群体划分社会,必将酿成仇恨和冲突

尴尬的“赛先生”:缺失但又被滥用的科学

错误的民主如何妨碍我们的认知?

“五一”不是“劳动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