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思考

lightory Loudly Thinking 2022-02-27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处于胶着状态,俄国爆发了革命,沙皇的统治被推翻。这大大降低德国的东线压力,德意志的贵族们为此举杯相庆。


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老对手即将浴火重生、成为钢铁洪流,他们更加不会理解工人和哗变士兵推翻一个旧秩序将带来何种浪潮。


2010 年,腾讯被 360 发起的不对称战争打得措手不及,以至于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收获大量骂声,公信力几近丧尽。


谁能想到,经此一役,反而刺激腾讯进行彻底反思,拟定“流量 + 资本”的新战略,开启移动互联网的新篇章。


事情总是会立刻带来一些短期影响,也会长期持续造成影响。有趣的是,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的方向未必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命运中所有馈赠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短期有利的决策,长期未必甚至有毒。



1


作为一款将 News Feed 作为首页的 App,Instagram 为什么没有“转发”功能?“转发”不是能够加速信息流动,也给好的照片带来更多曝光吗?但这只是短期效果,长期来看,“转发”又会将 Instagram 社区塑造成什么?


作为一款笔记软件,flomo 为什么不支持管理 TODO,也不鼓励导入?TODO 是过程内容,半衰期极短;自动导入的内容则往往未经审视。长期来看,这些内容的涌入只会带来熵增,然后热寂。


作为一个内容订阅服务,小报童又为什么不实时投递,甚至将默认投递频率设定为周?



2


芒格曾说:四十岁之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背后的逻辑是,唯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认识到时间的威力,真正与时间做朋友。


是的,所有人对时间的认知都是肤浅的。只要你能够对时间多理解一点点,就能够比其他人厉害很多多。


简单来说:什么是长周期里的高权重要素,什么只是短周期里的低权重因子(via 王慧文);什么是持续不变的,什么是不可持续的;什么会愈演愈烈,什么只会周期波动,什么又会逐渐消亡。


举一个例子:声誉,就是长周期里的超高权重要素。维特根斯坦不到 10 岁时曾自问:“撒谎对自己有利时,为什么要说实话?”不谈道德,功利主义的答案异常简单:诚实才是长期博弈的最佳策略。


巴菲特为什么总是强调“长期持有、不卖出”?若从原教旨价值投资的视角来看,这并不合理——当价格超出价值太多时,就应该卖出。答案还是落在“声誉”,当他的资金量已经足以影响到被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时,他需要与早年“短期投机者”的形象作别。而持续经营的“长期投资者”形象,也确实帮助伯克希尔获得了别人得不到的购买机会、以及更好的购买条件。


不妨自问:你有什么技能、或知识、或资产,是可持续、可积累、且投入产出效率越来越高的?



3


前两年看到许多人自称长期主义者;最近明显变少,但谈论 BMW(Blockchain、Metaverse、Web3)的人却又多了起来(近几周则是 NFT)。


学到了:短期趋势不行时,长期主义者就会变多。和炒股亏成股东是一个原理。


玩笑归玩笑,但长期主义确实不是避难所。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主动选择——每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生冲突时,都坚决地选择长期利益。



4


长期思考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需要坚实的根基。


首先,你需要真正掌握所有权。房东和租客想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你不能指望租客能如房东一般对待房子(via 贝索斯)。从终极意义考量,人只能是自身的长期主义者。


其次,你需要能够等待。长期思考有风险,风险在于抵达彼岸前就翻船。对冲此风险的核心在于,钱要足够厚(via 左晖)。


当然,这个“钱足够厚”是相对意义上的。对此,悉达多的描述更为精准,“任何人都能达成他的目标,只要他能够思想,能够等待,能够斋戒”。


在《一个笔记服务的长期主义》一文中,你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为 flomo 构建长期思考的根基。



5


我在《人生调参》中提了一个问题:你有什么与众不同却坚信不疑的观点或做事方法?


本文是我的回答,总是关注长期利益,就是最普适却又最与众不同的调参。当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短期利益,而你却总是关注长期利益,你实已获得巨大的优势。


容我再描述一种理想的状态:躺在过往余晖,面向未来工作。


想象一下。



6

Play long-terms games with long-term people.
Naval



// 想看我的更多思考,可订阅我的付费专栏 SmallTalk,双日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