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轮裁员又开启了

赵言午 药智网 2024-04-15

医药行业的“寒冬”逆风,在2023年持续兴风作浪。


据Fierce Biotech数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已有58家(含同一公司旗下不同子公司,详见文末附表)国外生物药企进行裁员或公布了裁员计划,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29家。


值得注意的是,裁员的国外生物药企中,不乏辉瑞、强生、诺和诺德等大型跨国药企,而辉瑞在2022年的营收突破千亿美元。


“寒冬”的逆风到底有多强?让辉瑞也不可抵挡。


繁华的背后,

尽是沧桑


从全球2022年营收TOP8药企及其2021年的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药企在2022年“活”得不容易。


2022年,营收增速最高的是辉瑞(23%),而辉瑞在2021年的营收增速是95%,八大药企在2021年的营收增速是清一色的正增长。但诺华和BMS在2022年呈现负增长,分别为-2%和-0.49%,而强生和罗氏,营收增速也由2021年的13.6%和8%,降速为1.25%和2%。


数据来源:E药经理人(单位:亿美元)


看似一片“繁华”的营收数据背后,是大家努力“活”下去的沧桑。


在裁员的药企中,有三分之一直言不讳裁员的原因,就是要节约开支,延长资金赛道时间,其他部分药企虽以业务重点转移、项目管线优先等级调整为由,但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缺钱了。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寒冬”引发的“钱荒”已持续很久,58家裁员药企中,有不少药企在之前已进行过一次或多次裁员。


比如,TCR²Therapeutics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经历了两轮裁员,2022年8月裁员20%,此次又裁员40%。


与裁员对应的是手头越来越紧。TCR²Therapeutics在2021年9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2.63亿美元,到2022年12月底,就只剩0.33亿美元了。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面对持续的“钱荒”,裁员成了“活”下去最简单且有效的生存方式。


据Fierce Biotech追踪统计,2022年全年也只有119家国外生物药企裁员,而今年一季度“翻倍式”增长,且已达去年的近50%,行业的“寒冬”已冷到了极致。


“寒风”=大型药企的革命“东风”


通过梳理2023年一季度国外生物药企的裁员情况可以发现,众多中小型药企的裁员原因为新药进展受阻、某些项目停止或是单纯的资金受限等。


然而,大型药企更像是将行业“寒冬”逆风变成了不破不立的自我革命的“东风”。


  • 默克:由内转外的研发新战略


2023年,第一家裁员的大型药企来自默克,对其美国分部EMD Serono位于马萨诸塞州比勒里卡的研发基地裁员133人,约占该团队的26%,裁员的规模并不算小。


然而默克2022年净销售额增长12.9%,达到222.32亿欧元,不错的业绩意味着默克还不至于要通过裁员抵挡行业“寒冬”逆风,更何况裁员的对象是研发部门,对于药企来说,研发部门是核心中的核心。


此次裁员,标志着默克内部创新转向外部创新“革命”的开幕。2022年11月,默克公布了医疗保健研发战略计划,未来将加强对外部创新的关注,超50%的管线产品将来自外部合作或License in,外部创新的重视也就意味着内部创新的“减负”,美国分部研发部门的裁员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默克在新的研发战略计划发布仅1个月后,就与Mersana达成了总金额高达8亿美元的合作计划,开发最多两款ADC药物。默克的研发战略目标是研发效率提高一倍,平均每1.5年推出一款新药或适应症,随着新战略的深入推进,默克的下一次裁员或许并不远了。


  • 强生:引“火”烧身,只为涅槃重生


一个季度内3次裁员的强生,不得不让人有种直观感觉:难道强生穷到如此地步了?NO!


2022年,强生营收949.43亿美元,仅次于辉瑞。按此成绩,2023年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营收破千亿美元大关的药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强生2022年营收增速下滑了90.8%,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对未来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强生如此高频率的裁员,源自其内部业务釜底抽薪式的调整。


众所周知,强生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不仅制药业务拔尖,医疗器械、消费品也是“头牌”,2022年制药、医疗技术和消费品三大业务分别营收525.63亿美元、274.27亿美元和149.53亿美元,制药业务外的其他两大版块合计营收423.8亿美元,已超越2022年营收榜第八位的GSK,比其还多20.4%。


然而,强生三大业务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0.5%,预示着强生的业务渐渐失去“活力”,因此釜底抽薪式的调整势在必行!


图片来源:强生官网


强生的自我“革命”,更像是一场没有主攻方向的“战役”,旗下业务均在“革命”范围内,能否脱胎换骨,成败此一举。


  • 诺和诺德:越裁人越多,只为对抗礼来?


见过裁员人越来越少,但诺和诺德是例外。


第一季度,诺和诺德在宣布裁员100人的同时,又宣布计划扩大在波士顿的研发力量,将其发展成为美国大部分研发活动的所在地,而这一计划将增加超200个工作岗位。


诺和诺德业绩支柱是靠GLP-1业务,而GLP-1业务又仰仗司美格鲁肽,在《礼来“屠刀”已出鞘,留给诺和诺德的时间不多了》一文中,笔者详细分析了礼来的Mounjaro对司美格鲁肽构成的威胁,应对礼来的“屠刀”是诺和诺德当务之急。


2018年,礼来与Dicerna达成合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疼痛和心脏代谢疾病领域,利用Dicerna专有的GalXC™RNAi技术平台研发RNAi疗法,合作计划超过10个靶标。而礼来与Dicerna合作的两款RNAi疗法产品LY3561774和LY3819469也分别在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临床。


据药智数据显示,目前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症的LY3561774和用于脂蛋白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等心血管疾病的LY3819469都处于Ⅱ期临床,其中LY3819469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是礼来在中国申报的首款RNAi疗法药物。


图片来源:CDE官网


冥冥之中,诺和诺德的布局为今天对抗礼来埋下了伏笔,诺和诺德2021年以33亿美元的收购了Dicerna,如今诺和诺德又选择继续加码RNAi,也算得上是稳赚不赔,即便是礼来的RNAi取得大成,背后的诺和诺德也会一同出彩。


结语


在行业“寒冬”的穹顶之下,没有局外者。


“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熬过“寒冬”固然重要,能把“逆风”变动砥砺前行的“东风”才是上策,在这场全球药企的行业大洗牌中,是应风而倒,还是借风而行,正是游走在危和机间必须要做出的选择。


附表:2023年Q1国外生物技术公司裁员情况

资料来源:Fierce Biotech

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八角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