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智网

其他

效力54%!102年无新疫苗问世,全球首款或将诞生?

近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惠康基金会宣布将出资5.5亿美元,用于肺结核病候选疫苗M72/AS01E的临床3期试验,该药物主要用于预防青少年及成年人患肺结核病。在此之前,全球只有卡介苗可以用于预防婴儿和幼儿患肺结核病,而卡介苗于1921年问世,而此后102年的时间里,再无一款疫苗可用于预防肺结核病。M72/AS01E临床3期试验如若成功,将成为百年来上市的首款可预防青少年及成年人患肺结核病的疫苗。疫苗效力达54%,M72/AS01E临床2b期结果公布据悉,该候选疫苗由制药公司GSK开发,由M72重组融合蛋白和佐剂AS01组成。目前该疫苗已经完成临床2期试验,并即将进入临床3期阶段。有效性方面,临床2b试验结果显示,接受M72/AS01E的参与者有10名符合病例定义,即感染了肺结核,相比之下,安慰剂组有22名参与者符合病例定义,所以疫苗效力为54%。M72/AS01与安慰剂效力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安全性方面,在注射后30天内,M72/AS01E组(67.4%)比安慰剂组(45.4%)有更多的不良事件报告,差异主要为注射部位反应和流感样症状,其中两组中-严重不良事件,但是潜在免疫介导疾病和死亡的发生概率相似。以上的临床2期试验结果表明,M72/AS01E在预防肺结核病方面的潜力极高,它有可能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首个可有效预防青少年及成年人患肺结核病的疫苗。据资料显示,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得到批准的肺结核病疫苗。虽然它在预防婴幼儿重症肺结核病方面具有中等效力,但不能充分保护青少年和成人,而这两个人群占全球肺结核病传播的近90%。据世卫组织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肺结核病新疫苗投资论证》估计,在25年内,一种在青少年和成人中预防疾病有效率达到50%的疫苗可以避免多达7600万例肺结核病新发病例、850万例死亡、4200万个抗生素疗程和受肺结核病影响家庭面临的65亿美元费用。有效率达到75%的疫苗则可以避免多达1.1亿例新发病例和1230万例死亡。该研究进一步表明,在50%有效疫苗上每投资1美元,就可以在避免卫生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方面产生7美元的经济效益。所以若M72/AS01E疫苗能最终上市,将大幅度减少肺结核新发病例以及死亡病例,同时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多达几百亿元,回报率将是投入的7倍左右。肺结核患者全球超1000万例,每年花费130亿美元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感染肺结核杆菌,其中大约5%-10%的肺结核病感染者最终会出现症状并发展为肺结核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肺结核病报告》估算,2021年全世界约有1060万人感染肺结核病,其中600万名男性、340万名女性和120万名儿童,2021年共有160万人死于肺结核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87%的肺结核病新发病例发生在30个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孟加拉国、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我国当前肺结核患病人数高居世界前三位。下表为我国近年来肺结核新发病例数量以及死亡人数。表1
2023年7月3日
其他

竞争加剧?Tovorafenib滚动递交NDA,赛道风云再起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超18款在研BRAF抑制剂,其中Tovorafenib进展较快,已开始向FDA滚动递交其治疗复发或进展性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新药申请。Tovorafenib是一款高度特异性泛RAF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携带BRAF融合或BRAF
2023年7月2日
其他

问世62年,年销售13亿大品种,终迎来国产首款

地屈孕酮于1961年问世,至今已有62年,国内一直无首仿药,直至最近,这一局面被国内药企奥锐特药业打破。近日,奥锐特药业地屈孕酮片获NMPA批准上市,这是中国首个上市的地屈孕酮片仿制药,也是奥锐特药业首个获批的制剂产品。据药智数据统计,自2016年开始,地屈孕酮在我国公立医院的销售额每年达7亿元以上,预计2022年可达14亿元左右,如此巨大的市场,近20年长期被国外药企占据。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一款药物上市62年却无法仿制?地屈孕酮市场前景又如何?问世62年,为何无国产仿制药上市?若想将一款药物做成制剂,必然离不开原料药,而地屈孕酮就长时间面临着国内“无原料”的局面。地屈孕酮于1961年获批上市,2002年雅培地屈孕酮在我国申请进口药物上市并获批。地屈孕酮从上市到现在已有62年历史,而药物的专利期只有20年,所以并不存在专利“卡脖子”的问题。排除专利的限制,限制地屈孕酮在我国仿制的的因素无非就是技术壁垒、研发成本以及设备要求等方面。地屈孕酮原料药的研发以及生产难度高、成本巨大,导致了地屈孕酮的研发是激素类药物中最难的一种,可谓是激素类药物中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正规生产出地屈孕酮原料药的,只有原研厂商雅培以及我国的奥锐特药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地屈孕酮的成本高、对生产管线的要求高以及生产工艺复杂。首先对于研发成本,由于地屈孕酮为激素类药物,根据我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生产激素类药物需设置单独使用的生产车间以及设备,不可与其他药物共用一条管线,所以这无形增加了研发成本,当然这属于其中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难题,后面的工艺难题才是难倒国内企业的“罪魁祸首”。正是由于地屈孕酮合成工艺复杂,涉及发酵、合成以及光化学反应等多个反应步骤,并且副反应较多,导致最后获得的目标产物收率低且杂质多,所以目前全球只此两家企业可以商业化生产地屈孕酮原料药。图1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股价大涨72%!阿尔茨海默症疫苗,下一个金矿?

Immune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士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研发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针对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代表的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C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10分钟起效!涂抹式ED新药获批,能否搅动百亿市场?

Medical公司官网10分钟起效,涂抹式ED新药获批据Futura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2022年全球畅销小分子药物TOP10

18996384680(同微信)商务合作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AI在生物领域的三次浪潮

当下,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生命科学领域,声称使用AI技术的Biotech越来越多。生物学正在数字化,在过去的十年中,更丰富、更大的数据集被开发出来——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到细胞图像,人类需要AI来理解这一切。生成式AI以其惊艳表现成为这个领域的新热点,但在此之前,AI在生物领域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历经三波浪潮:1.计算机模拟药物发现(In-Silico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当沉默已久的辅助生殖,终于敲开医保大门

2022年,中国出现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人口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0.60‰。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跌破1.1,全球倒数,少子化趋势的加速到来,让鼓励生育的议题走到聚光灯之下。在鼓励生育领域,率先破局的是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自2023年7月1日起,包括促排卵检查、采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术等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并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这意味着,沉默已久的辅助生殖终于敲开了医保的大门。图1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重磅!《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发布

新药研发是人类最复杂的智力活动之一,也是制药产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更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近几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持续输出政策红利,先后出台优先审评审批、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多个制度,创新药的研发、审评、生产和支付等环节都得到优化。同时,资本方面港股18A、科创板给创新药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平台。在政策利好支持和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双重推动下,国内新药研发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内外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为人类医疗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新药研发又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成功的新药研发,不仅能为科研人员赢得成功与荣誉,也会给研发机构带来丰厚的回报。为发掘带动医药研发的革新力量,鼓励和标榜为医药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对医药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评选出《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及《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在“2023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点击查看详情)隆重发布。《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已经是继2016年以来第八届发布,本次系列榜单由《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总榜)、《2023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化药榜)、《2023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中药榜)、《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生物药榜),《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CRO榜)、《2023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CDMO榜)六大榜单共同组成。《总榜》《化药榜》《中药榜》《生物药榜》四大榜单由药智网、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202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对企业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药品临床试验、专利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等多项研发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而得出,排除了市场与销售布局对企业的影响(榜单评分细则请见本文附件1:《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统计规则)。《总榜》前三甲分别为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正大天晴;其中恒瑞医药第6年蝉联“总榜”冠军,复星医药和正大天晴常年位居前三;《化药榜》前三名分别为恒瑞医药、齐鲁制药、正大天晴;这也是恒瑞医药连续四年摘得“化药榜”桂冠,齐鲁制药排名再次上升,位居第二;《中药榜》前三强分别为康缘药业、以岭药业、中药控股。其中康缘药业再次夺得榜首,中药控股进入前三;《生物药榜》前三强分别为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复星医药时隔两年再次夺回第一。《2023中国医药CRO/CDMO企业20强》两大榜单则是严格根据企业年度总收入(营业总收入)、年度收入增长、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增长、人员规模、人员规模增长、品牌知名度、细分领域龙头等10项指标评选而出,代表中国医药CRO/CDMO行业最高水平(榜单评分细则请见本文附件2:《2023中国医药CRO/CDMO企业20强》统计规则)。《CRO榜》: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企业荣耀入榜;《CDMO榜》:药明生物、凯莱英、博腾股份等企业荣耀入榜。为颂扬科学探索精神,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今年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增设“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以表彰为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并拥有年度成就的医药创新领军人物。《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依据《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2023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6个排行榜排名,并选取排名前列的获奖企业获得入选资格(榜单评分细则请见本文附件3:《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评选规则)。《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上榜人物共14位,包括(排名不分先后):附件1:《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统计规则《2023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由《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总榜”),以及《2023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以下简称“化药榜”)、《2023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以下简称“中药榜”)、《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以下简称“生物药榜”)3个分榜共同组成。统计内容主要包括: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得分、专利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1.排行榜评分规则本排行榜评分规则由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202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制定,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而得。(1)《总榜》评分规则《总榜》由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得分、专利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年)五部分按比例计算所得。其中研发投入情况只针对上市企业或提供审计数据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不计算该项。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总分由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得分、专利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年)四部分按比例计算所得(各部分所占比例如表1-1所示)。表1-1《总榜》分数组成部分及比例(2)《化药榜》评分规则《化药榜》由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年)四部分按比例计算得。其中研发投入情况只针对上市企业或提供审计数据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不计算该项。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总分由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年)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表1-2所示)。表1-2《化药榜》分数组成部分及比例(3)《生物药榜》评分规则《生物药榜》评分规则同《化药榜》的评分规则(各部分所占比例如表1-3所示)。表1-3《生物药榜》分数组成部分及比例(4)《中药榜》评分规则《中药榜》由2022年度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得分、2022年学术产出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2021年)五部分按比例计算得。其中,由于企业中药研发的难度与目前企业中药申报与批准数量有限,仅凭注册申报情况无法全面反应企业研发情况,所以纳入了企业2022年度学术产出得分项;另外,研发投入情况只针对上市企业或提供审计数据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不计算该项。没有研发投入数据的企业总分由2022年度的药品受理批准情况得分、药品临床试验完成情况得分、2022年学术产出得分及企业历史药品研发排行榜得分(2022、2021年)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1-4所示)。表1-4《中药榜》分数组成部分及比例注:历史排行榜得分项中,2022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得分占6%,2021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得分占4%。2.特别说明(1)关于特别加分项的说明a.2022年在FDA、欧盟申报药品的国内企业及获得批准上市或临床的企业,给予适当加分;b.针对重大专项、特殊审批品种、优先审评品种给予适当加分;c.2022年国内新药研发项目与国内外企业进行重大项目交易(交易金额1亿以上)的企业给予适当加分;d.已登记的临床试验,在当年有实际进展的企业给予适当加分;e.获得国家级重大科学技术奖项的企业给予适当加分;f.中药企业新增中药保护品种、中药配方颗粒备案的,给予适当加分。(2)关于药品注册分类权重的说明2022年药品受理情况、批准情况得分计算时,通过对不同的药品注册分类(如化药1类、化药2类等)赋予不同的权重,来体现药品研发实力的差别。(3)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数据来源于“药智药品注册与受理数据库”,企业包括药企、研究所(不包含大学、医院)等单位。其中受理情况(承办日期: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得分、批准情况(状态开始日期: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得分通过“药智药品注册与受理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临床试验登记完成得分通过“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专利得分通过“药智专利通”数据计算所得;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来源于主要上市药企2022年年报数据,包括a.上证、深证、港股、新三板、创业板、美股;b.已发布招股公告的拟上市企业;c.主动提供审计报告的企业(非上市)。值得说明的是,本届榜单主要依据企业“2022年单年指标”按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原则上仅代表企业2022年度研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本次榜单为第8届发布(每年度发布一次),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和202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秉承专业、专注、诚信、负责的原则,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评分难免会有不到之处,敬请见谅。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202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2023年6月附件2:《2023中国医药CRO/CDMO企业20强》统计规则本排行榜根据业务方向分为《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和《2023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排行榜评分涉及多个指标,包括年度总收入(营业总收入)、年度收入增长(%)、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增长(%)、人员规模、人员规模增长(%)、品牌知名度(投票得分)、细分领域龙头等10项指标,各指标占比如下表所示,上市企业直接调用年报数据,非上市公司由企业提交数据并经专家委员会确认。数据来源:本榜单数据为医药CRO或CDMO业务数据,不包医疗器械等非药的、非外包服务的数据,其中上市企业采用企业年报数据,非上市企业由企业提交数据并经专家委员会确认。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2023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2023年6月附件3:《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评选规则为颂扬科学探索精神,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特设立年度影响力评选之“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以表彰为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并拥有年度成就的医药创新领军人。《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依据《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中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2023中国医药CRO企业20强》《2023中国医药CDMO企业20强》6个排行榜排名,并选取排名前列的获奖企业获得入选资格。具备入选资格的获奖企业,将内部推荐该企业研发首席负责人,或分管研发的副总、总经理、董事长等,确定候选人后,填写回执表提交到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处。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经过专项评估与认定,评选出年度《2023中国医药创新领军人物奖》。2023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排行榜专家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组委会2023年6月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AI制药,9图全解

CRO是指初创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为客户更好地交付先导化合物或者PCC,再由药企进行后续的开发,或者合作推进药物管线。AI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减肥神药中国申报上市,多肽类原料药是CXO的“新稻草”?

近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据悉,2022年下半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完成针对“减重”的III期临床研究,68周后平均减重36斤,迅速引爆减肥药的市场预期,此次为正式在中国递交上市申请。图1
2023年6月6日
其他

“三足鼎立”变“四国争霸”,BTK抑制剂谁主沉浮?

今年以来,BTK抑制剂研发进展频频:包括礼来的第三代BTK抑制剂Pirtobrutinib获FDA加速批准上市;恒瑞医药BTK抑制剂Edralbrutinib片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适应症,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你方唱罢我登场,BTK抑制剂研发火热的同时,新的市场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累计销售近$500亿,BTK抑制剂大放异彩BT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作用于BCR信号通路,与BTK特异性结合而抑制BTK自身磷酸化,阻止BTK的激活,从而阻断信号传导并诱导细胞凋亡,达到对B细胞肿瘤发展的控制作用。在BTK抑制剂出现之前,淋巴瘤领域治疗手段有限,一般包括化疗、针对CD20的抗体治疗及较少用到的放疗。2013年,全球首款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横空出世,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进展,开启了B细胞恶性肿瘤无化疗时代。与传统疗法相比,BTK抑制剂由于作用更为精确、毒副作用更少,因不耐受导致的停药率也大大降低。图1
2023年6月5日
其他

戒烟几率提升2-4倍!创新疗法或将上市,千亿市场谁将称王?

常言道:吸烟有害健康。对于尼古丁成瘾者来说,戒烟却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烟民超过3亿人,全球更是有10亿人以上。以此数字来看,全球辅助戒烟药物的市场,可谓是一片星辰大海。实际真是如此吗?笔者借近日Achieve
2023年6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研发投入破千亿、1类新药IND数量944个!2022年中国创新药研发报告

自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在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增加、技术进步、资本加持、人才回流等多重因素共同激励下,我国创新药行业迎来爆发式成长。在此期间,传统药企纷纷转型,新兴Biotech不断壮大,国内创新药研发硕果累累。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持续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研发投入达1202亿元,1类创新药临床申报达944个品种,上市申报达40个品种,获批达21个品种。第一节
2023年6月2日
其他

ADC:百万一针、百企参战

ADC药物正在引领国内第二波创新药浪潮。所谓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2023年6月1日
其他

6月盛会来袭!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

医药制剂产品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国内医药行业中第一支柱产业。但我国医药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实力较弱,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发展高端制剂的大背景下,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的推出,国内制剂质量和疗效水平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促进制剂企业之间的交流,了解药物制剂最近前沿动态,推进在药品质量、新制剂开发等方面的合作,《2023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将于2023年6月16-17日在重庆盛大举办。届时,医药监管领域领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研发单位等众多精英人士,围绕制剂创新、法规政策、质量安全、工艺优化、新设备新技术等热点进行专题报告,会期两天,采用主论坛和分论坛、圆桌讨论、项目路演、会展结合等形式,为中国医药企业创造更多高价值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早日建成健康强国作出贡献。6月,绚丽山城,热切期待您莅临本次峰会!指导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生物医药园区工作委员会主办单位药智网中国药业杂志社承办单位药智传媒康洲医药大数据研究院支持单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药学会重庆医药行业协会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重庆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商会协办单位阿康健康、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持续招募中……
2023年6月1日
其他

$600亿市场规模!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分析

同款药物多个适应症,似乎成为药企成功的又一秘诀,“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就是如此。据诺和诺德2022年报披露,司美格鲁肽所属的GLP-1业务全年收入833.71亿丹麦克朗(约合1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56%,可谓“重磅炸弹”级药物。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彻底点燃全球药圈的研发热情:近期包括信达与礼来共同推进的玛仕度肽,针对减重适应症的临床二期数据,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其实,司美格鲁肽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均为二型糖尿病。降糖类药物,一块可媲美减肥药市场的“大蛋糕”,正浮出水面。抗糖“斗争”,已持续几百年糖尿病被最早记载于公元前1550的古埃及的医书中,来自罗马的阿勒特斯可能是医学史上第1个使用diabetes来记录大量排尿的消耗性疾病的医生。直至1900年,德国科学家梅林和明科夫斯基研究发现,狗被摘除胰腺后出现了糖尿病所有的症状并在不久后死亡,胰腺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开始被发现。1921年,格兰特爵士和贝斯特重复了梅林和明科夫斯基的实验,他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将健康狗的胰岛提取物注射到糖尿病的狗体内,可以使其恢复过来。“直到1922年,第一位糖尿病患者得到了一种有效的治疗——胰岛素注射疗法。”海金格医学总监——刘永升博士提到。二甲双胍于在19世纪20年代便已成功合成,但是由于胰岛素的使用,二甲双胍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视。直至50年代,人们发现胰岛素的局限性,二甲双胍再次回到人们眼前。经过临床验证,二甲双胍于1957年上市,成为一款双胍类降糖药。1976年达蒙发明了胰岛素泵,使其成为一种便携式设备,定期向患者体内输送胰岛素。发展至今,已有多款口服、注射等降糖药物面世。百亿市场规模,口服类降糖药分析据统计,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近几年保持个位增速,处于3%—7%之间。2022年,在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加持下,迅速突破10%,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图1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中美「改良型新药」研发、上市分析,恒瑞、诺华、礼来…

仿制药面临集采竞价、创新药研发难度日益加大,近年来改良型新药在国内呈现繁荣势头。一、中国改良型新药注册申报趋势分析1、化药2类改良型新药申报和批准数量情况2017年-2022年(按承办日期统计,下同)中国化药2类改良型新药注册申报数量增长迅速(如图1),申请临床和申报上市总计763个(按药品通用名统计)。2021年申报数量达到峰值205个,同比增长51%;2022年相比2021年稍有降低,申报数量为201个。图1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景气而又复杂的中药:中药材在涨价,首批集采要压价

近日,中药板块持续走高,白云山、太极集团、达仁堂等集体涨停,华润三九、江中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等涨超7%。这已经是5月份以来,中药板块的第二次集体暴动。一边是中药股市集体暴动,一边是首批全国中成药集采来袭,一边是中药材不断涨价,一边是百年老字号被外资收购……最近的中药,复杂而又矛盾,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为中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首批集采来袭VS中药材涨价近日,湖北省发出《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第2号)》,公布了全国中成药集采的正式规则以及集采品种的采购量情况。本次全国中成药集采包含的42个药品共16个采购组,涉及的产品批号226个,涉及的企业超100家。结合新的集采规则和过往省级集采的经验,首批全国中成药集采的平均降幅预计在45%-50%之间。表1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首款治疗潮热NK3抑制剂获批上市,潮热药物竞争格局如何?

近日,FDA批准安斯泰来所研发的一款口服非激素类药物Veozah(fezolinetant)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更年期女性的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缩症,俗称潮热。据了解,Veozah是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潮热的口服非激素类NK3受体拮抗剂,将会给数以万计的更年期女性带来福音。数据优异,Veozah临床3期试验分析SKYLIGHT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3款上市、18款在研,雄激素性脱发药物分析

雄激素性脱发在研药物/技术信息数据来源:药智数据,药智咨询整理福瑞他恩(furuitaen)福瑞他恩的靶点为Androgen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198个品种满足条件,第九批集采竞争格局预测

随着第八批集采的落地,万众瞩目的第九批集采也将提上日程。此前,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到:“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量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截至目前第八批集采,已纳入药品品种累计333个,要完成450个这一目标,第九批集采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尚未纳入集采且竞争格局≥3家的品种有198个,详见文末附表。平均降价超50%,历次集采态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医保资金压力增大,医保控费成为主旋律,集采则作为其重要的控费手段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9年“4+7”集采开始,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开展8批333种药品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3批4类高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幅度超过80%。据相关报道称,国家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上药品+耗材集采,叠加地方联盟集采,已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过4000亿。表1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全国中成药集采来袭!超100家药企、42个品种竞争格局分析

近日,湖北省发出《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第2号)》(简称2号公告),公布了全国中成药集采的正式规则,以及16个集采品种的采购量情况。虽然此次中成药集采是由湖北省医保局牵头,但是实际上除了湖南和福建外,其他30个省市均在全国中成药联盟中,可以说,这是一次全国性的中成药集采行动。从联盟成立,到集采征求意见稿,再到本次规则和采购量的公示,全国中成药集采的靴子正式落地,涉及42个品种竞争格局如何?图1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盛会邀约! 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

医药制剂产品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是国内医药行业中第一支柱产业。但我国医药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经验等方面实力较弱,对药物制剂技术开发研究不够,制剂水平低,大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在国家鼓励发展高端制剂的大背景下,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的推出,国内制剂质量和疗效水平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促进制剂企业之间的交流,了解药物制剂最近前沿动态,推进在药品质量、新制剂开发等方面的合作,《2023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将于2023年6月16-17日在重庆盛大举办。届时,医药监管领域领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研发单位等众多精英人士,围绕制剂创新、法规政策、质量安全、工艺优化、新设备新技术等热点进行专题报告,会期两天,采用主论坛和分论坛、圆桌讨论、项目路演、会展结合等形式,为中国医药企业创造更多高价值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早日建成健康强国作出贡献。6月,绚丽山城,热切期待您莅临本次峰会!指导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生物医药园区工作委员会主办单位药智网中国药业杂志社承办单位药智传媒康洲医药大数据研究院支持单位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药学会重庆医药行业协会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重庆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商会协办单位阿康健康、持续招募中……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当阿尔茨海默症新药接连获得突破

近20年来,全球药企在阿尔茨海默症(AD)新药领域的研究几乎全军覆没,上市的药物基本只能延缓而无法有效治愈,这为AD的治疗蒙上了厚厚的阴云。好在随着AD药物的接连进展,这个时代最困难的医学挑战之一,也逐步被攻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礼来Aβ抗体Donanemab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三期临床的最新数据公布,股价大涨的礼来,一度凭借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纯药企市值第一。好消息不断,两款重磅AD药物更新进展近日,FDA宣布补充批准大冢制药/灵北制药共同研发的Rexulti口服片剂用于治疗与阿尔茨海默症引起的相关的躁动,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症激越症,这是FDA批准的首个针对该适应症的治疗药物。根据其临床结果,使用Rexulti治疗的患者在第12周时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在总CMAI评分方面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最终,FDA委员会以9:1的投票结果,同意Rexulti新适应症上市,但同时Rexulti将保留该药物的黑框警告,因为接受该类药物的老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症激越?一般来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如若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激动、大喊大叫甚至作出一些攻击性的动作,这些行为则都可以归为阿尔茨海默症激越症。而激越行为又是阿尔茨海默症常见的症状,大约有50%-70%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都会具有激越症状。图1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马斯克“减肥神药”遭疯抢,全球在研减肥药盘点

最近,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司美格鲁肽火爆出圈,被誉为新一代“减肥神药”,各大终端基本卖断货。值得一提的是,连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也曾在社交媒体回复网友时表示,除了禁食,司美格鲁肽也是他减肥的秘诀之一。借着“减肥热”东风,信达生物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布GLP-1R双重激活剂用于减肥的临床II期数据,也带动了股价的一轮跃升。继三高之后,减肥成为新一轮的代谢领域新风口,再叠加大家的爱美需求,减肥药市场迅速被引爆。“死亡四重奏”之一,全球形式不容乐观“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肥胖症的科学解释,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有3个,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体检报告中简单的“超重”,或者“BMI异常”,只是一个信号。根据WHO公布数据,自1975年以来,全球肥胖人数几乎增加了两倍。全球18岁以上成人中超过19亿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为肥胖患者,也就是说,每10个成人中,有接近4人超重,1人肥胖。我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2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岁以下儿童中,1/10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WHO已经将肥胖症定为十大慢性病之一,并把肥胖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并称为“死亡四重奏”。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肥胖很可能会超越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而且,根据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流行病学统计,中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很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肥胖人数和发病率“双第一”的国家。在研超500项,全球减肥药盘点目前,全球共有13个药物获批用于治疗肥胖症,但是已有5款减肥药因为各种原因先后撤市,仍在售的品种有8款。已撤市的品种包括盐酸氯卡色林、西布曲明、利莫那班、芬佛拉明、苯丙醇胺。盐酸氯卡色林、西布曲明、芬氟拉明、苯丙醇胺因为副作用(包括致癌风险和心脑血管风险)先后撤市,而利莫那班则是容易导致抑郁和自杀的风险,而被撤销。这几款曾经上市的品种,食欲抑制剂苯丙醇胺曾在中国获批上市,因会引起出血性中风等严重后果,CFDA(现NMPA)停止其在中国的销售和使用。我国有肥胖症治疗适应证且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仅有奥利司他,剂型为片剂和胶囊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在国内未获批肥胖适应症。表1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核药、核医学的兴起与挑战

大分子、小分子药物扎堆的年代,谁是下一个药企必争之地?或是核素药物。上篇《核药、核医学发展简史——起源》提到,随着国内药企频繁入局,核素药物的研发热情被极大点燃,或将打破我国核药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而随着可编程计算机和扫描成像技术的引入,核素成像更为普及,核医学也随之飞速发展。本篇将继续从核药、核医学的兴起与挑战谈起。核药、核医学的兴起20世纪前半叶,原子物理学的大发展为核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原子能委员会(AEC)“利用核能促进人类健康”(原子和平计划)的提出,进一步促使了放射性核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核医学的重大发现,是通过对生物过程、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解的进步而实现的。在过去的50年里,核医学在国家实验室、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通力合作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生产放射性核素的核反应堆和粒子加速器、合成了可用于成像和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以及可以检测在人体内积累的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辐射的仪器。核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放射免疫测定(RIA)。但是,随着不需要大量记录的荧光抗体技术被开发出来后,RIA基本上就从现代医学中消失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纳入核医学的主要新程序和材料包括心肌灌注成像、门控血池研究、肝胆成像、气溶胶通气研究、标记的白细胞、奥曲肽、甲氧苄胍和甲状旁腺成像。增长最快的新模式是18F-FDG
2023年5月21日
其他

“不老神药”争议再起,NMN的研发和生产盘点

目前原料供应商数据来源:药智数据以药品作为开发目的的,目前国内还未见有正式申报的临床试验,仅有4项探索性的临床试验。探索的领域不仅限于抗衰老,也关注到了饮酒人群、慢性失眠、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领域。表4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现实版阿凡达!类器官技术,如何将「替身」试药变为现实?

电影《阿凡达》里,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以人类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土著)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的阿凡达,受人类意识控制,被派往潘多拉星球做卧底。导演卡梅隆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为大众奉上了绝佳的视觉盛宴,与奇妙的科幻世界。殊不知,曾经经典科幻电影里的炫酷,正慢慢被科学家变成现实:孜孜不倦的科学家们,正打造现实版阿凡达“替身”,完成体外试药,以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这就是类器官技术。从类器官到类器官芯片,体外“阿凡达”助力新药研发,正在成为现实。缺乏动物模型,催生类器官技术目前,全球存在七千多种罕见疾病,但由于缺乏动物模型,正在积极研究的只有约四百种。随着类器官及其芯片技术的出现,有望取代临床前动物模型,能对已拥有临床安全数据的“老药”进行评估,为支持新适应症提供疗效证据。类器官是通过提取干细胞,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生长,模仿它们要模拟的器官条件而产生的,在允许细胞自我组织并发展后,成类似器官的三维结构。目前,该技术已被开发用于各种器官,包括肠道、肝脏、肾脏和大脑,已被用于研究这些器官的发展,以及疾病对其的影响。图1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日企密集收购我国中药企业,有何启示?

近日,日本的百年汉方企业津村制药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一家百年中药老字号,陕西紫光辰济药业,交易金额49亿日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同为百年老字号,为何源于中国的中医药在日本“落地”?这对国内中药企业的发展,又有何启示?百年紫光辰济,曾盛极一时说起紫光辰济,可能大家印象不深刻,但是说到“达兴堂”、“宝鸡制药厂”,大家一定曾有耳闻。紫光辰济诞生于公元1918年,正处于战火纷飞的民国时代,彼时以“达兴堂”药房打响名号。“达兴民生、悬壶济世”,达兴堂的种种善举,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留下了盛极一时的佳话。在早期发展中,达兴堂牢记“药材必道地、配方必独特、提戥必齐目、炮制必如法、品质必上乘、待人必如亲”的《六必令》传训,在口碑的加持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1958年,公私合营创建社会主义体制的国营宝鸡制药厂,逐渐建成了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剂、糖浆剂等九大剂型15条生产线。21世纪初,几经改名重组,公司取“晨鸡”谐音更名为“宝商集团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此后逐渐成为陕西当地知名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拥有158个国药准字号产品,其中国家基本药物44种,并拥有“紫光辰济丸”、“紫光辰济散”等多个知名的传统药物品牌。改制后的辰济药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逐渐没落,步入发展困境。2013年,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带着清华的技术和2378万资金接手了辰济药业,并将公司改名为“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清华的入局,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辰济药业的发展困境,其“造血”能力迟迟得不到改善。饱经沧桑、几经风雨,辰济药业成为日本株式会社津村旗下子公司。一场令人心酸的“百年老字号”之间的交易,既落下了帷幕,又再一步打开日本汉方企业进击中药的决心。日本汉方药企,早已遍布中国事实上,以津村为代表的日企收购中药企业,辰济药业并不是第一家。日本久光、日本太田、日本津村等日本汉方药企早已把触角触达中国,折射出对中国中药企业无法掩盖的野心。表1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干货!东阳光药业2016年以来重点专利布局分析

“产品未动,专利先行。”是药品专利布局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对药企重点专利布局情况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研发动向与潜在的在研产品。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东阳光药业的新分子实体化合物专利与晶型专利均有较高的申请量,故笔者针对东阳光药业2016年以来重点专利布局开展分析。因申请量较大,本文提高了用于分析的专利纳入标准,如下所示:①自主研发或受让获得权益的化合物(包括小分子与大分子)的外周专利,所述外周专利包括但不限于:已知化合物的新形式(包括晶型、盐、溶剂合物)专利、制备方法专利、组合物专利、用途专利、质量研究专利等;②至少在欧洲、美国与日本一地提交同族专利申请的化合物专利。一、东阳光药业2016年以来申请的重点专利1.1外周专利注:*未在欧洲、美国或日本提交同族专利申请,其余化合物专利均在欧洲、美国与日本中的至少一地提交同族专利申请。#以“A”结尾的号码为公开号,表示该专利申请截至2022年11月10日尚未获得授权;其余为公告号,表示该专利已获授权。1.2重点化合物专利小结2016年至今,东阳光药业在5-HT1F受体激动剂(偏头痛)、5-HT6受体拮抗剂(焦虑、抑郁等)、CRTH2受体拮抗剂(过敏性疾病)、FXR调控剂(NASH)、HBV抑制剂、HCV抑制剂、HIF-抑制剂(贫血)、MAO-B抑制剂(帕金森)、SGLT抑制剂(糖尿病)、SSRI/5-HT1A受体拮抗剂(抑郁症)、美金刚长效衍生物(阿尔茨海默氏病)、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睡眠障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肿瘤)、纤维化抑制剂与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醛甾酮过多症)领域均有外周专利申请,提示相关的化合物可能即将或已经进入非临床或临床研究,无论是靶点还是治疗领域均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特征。除了外周专利中涉及的化合物类别,2016年至今,东阳光药业的重点化合物专利还涉及A2A受体拮抗剂(帕金森综合征)、ACC抑制剂(NASH等)、FGF21多肽(1型糖尿病)、GnRH拮抗剂(性激素依赖性疾病)、RET抑制剂(癌症)、sGC刺激剂(心力衰竭等)、SSAO/VAP-1拮抗剂(炎症性疾病)、含免疫球蛋白Fc片断的融合蛋白(2型糖尿病)、抗TrkA抗体(疼痛)、流感病毒复制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肿瘤),提示相关靶点或治疗领域可能是东阳光药业近期重点的研发方向。注:同族专利数量只是专利质量评价的一个方面,本文也发现部分有外周专利申请的化合物的化合物专利未在海外进行申请。专利申请至公开的时间滞后性,导致无法判定近三年内仅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是否一定未在海外申请,因此专利监测与分析将是一个动态而持续的过程。由于作者精力与能力的限制,也会导致一定的遗漏甚至错误,还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指正、补充。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超百亿市场!核素药物发展简史与未来趋势

AAA完成Lutathera的临床研究并在欧盟获得了2017年的批准,在美国获得了2018年的批准。临床试验表明,Lutathera能够显著地减少NETs患者的肿瘤体积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上市一年后,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近况怎么样?

一年前,和元生物顶着“基因治疗CDMO”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计划募集资金12亿元,实际超募至13.23亿元。发行价13.23元,上市首日上涨65.6%,最高涨至35.5元,历史最高市值达到172.47亿元。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药品「广告支出」排行榜发布,4.9亿美元排第几?

2023.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5月11日
其他

4月CDE药审报告:1412个药品获受理,石药、齐鲁、东阳光…

2023年1-4月CDE化药改良型新药申请受理情况其中,新承办的改良型新药上市申请共涉及5个品种;下表为5月新承办的2类改良型新药上市申请。表3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80亿巨额造假,医药股「财务造假」何时休?

近日,*ST必康(延安必康)发布公告称,因公司2022年财务会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终止上市的规定。最高市值曾超过500亿的商贾巨头,正在面临退市终局。曾经靠“必康模式”风靡一时的李宗松,靠资本运作一手打造新帝国,也因资本无需扩张,深陷财务造假风波。图1
2023年5月9日
其他

新增一致性评价受理号93个,注射剂申报超80%!石家庄四药、苏州东瑞、江苏恩华…

2023年4月申报剂型详情申报品种2023年4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企业数量再次位居榜首,有4个企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各有3家企业申报,并列第二。详情见下图。图5
2023年5月8日
其他

8.6亿美元市场规模,PDC药物开发与市场分析

更精确的靶向疗法的开发,可以使一系列疾病得到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例如乳腺癌,由于其非选择性性质,传统的乳腺癌化学疗法通常会引起不良副作用。多肽-药物偶联物已显示逐渐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选择。
2023年5月7日
其他

投票啦!CRO/CDMO评选活动投票开始

创新浪潮助推行业加速蜕变CRO/CDMO应运高速发展如约而至“2023中国医药CRO/CDMO企业排行榜评选活动”投票通道“开启”190余家人气企业参赛谁是你的头号pick对象?你的选择你做主快给自己心目中最佳企业投上宝贵的一票!投票有重赏大家快来抢投票时间
2023年5月6日
其他

连花清瘟狂卖60亿,以岭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近日,以岭药业2022年报正式公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3.88%;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75.75%。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以岭药业的黄金大单品连花清瘟胶囊/颗粒,2022年狂卖超60亿元:据以岭药业2022年报显示,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连花清咳片为公司感冒呼吸系统用药,总收入68.72亿元,而连花清咳片在前三季度实现了0.61亿元收入,由此可见,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2022年度,实现了超60亿元的营收。连花清瘟狂卖超60亿元,以岭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呼吸系统用药“称王”,狂卖超69亿元2022年,以岭药业仅凭呼吸系统用药就狂卖69亿元,独占公司近55%销售额。而若将时间回溯至2020年以前,格局将大不一样,此时心脑血管类产品才是以岭药业的“一哥”。下表1为以岭药业近几年心脑血管类产品及呼吸类产品销售额及占比情况,呼吸类产品主要以连花清瘟为主,占据销售额99%以上。表1
2023年5月5日
其他

最高4千万!A股药企高管年薪TOP10,复星医药、康希诺…

又是一年年报季,医药寒冬后时代,药企高管薪酬如何?据同花顺问财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已有331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年报公开了高管年薪,其中最高为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年薪4196.9万元),最低为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年薪494万元),两者差距3702.9万元,可谓悬殊之大。2022年,谁在加薪?谁在减薪?A股药企高管年薪之三宗“最”在已公开的董事长2022年薪中,TOP10药企(不含器械)分别为药明康德、百济神州、迪哲医药、复星医药、凯莱英、益方生物、上海莱士、兴齐眼药、君实生物、康希诺,其中药明康德和凯莱英2家为CXO企业。表1
2023年5月4日
其他

仅3款药物获批!被冻住的人生,与116万的高价药

还记得当年火爆全网的冰桶挑战赛吗?从比尔•盖茨到李彦宏,从周杰伦到谢霆锋……无数名人参加了该项挑战,呼吁人们关注渐冻症。或许大部分患者不被人所知,但也有熟悉的身影,比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霍金、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京东原副总裁蔡磊等。以目前的治疗手段来看,如若不幸患上渐冻症,那么人生将只剩下短短的3——5年,美好的人生将逐渐被“冰冻”。更令人叹惋的是,渐冻症目前只有3款药物获批。仅3款获批药物,最高售价116万渐冻症(ALS)发现至今已有200余年,是一种异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退化。患者平均寿命4年左右,而我国大约有20万患者。而如此严重的疾病,在治疗上基本属于束手无策状态,获批用于治疗渐冻症的药物也仅仅只有3款,且效果甚微。1995年,第一款治疗ALS药物利鲁唑获批,打破了ALS治疗领域的空白。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服用18个月后,利鲁唑同安慰剂相比可延长患者3个月的生存期,也就是吃一年半的药就可以多活3个月。虽然该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是单单靠它并不能解决渐冻症。利鲁唑价格稍贵,进口药物大约每盒4000元左右,每年费用大约5~6万元。针对ALS的研究还在继续,然而这一等就是22年。2017年,第二款用于治疗ALS药物依达拉奉终于获批上市。据临床数据显示,依达拉奉使用24周,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可减缓33%。依达拉奉价格亲民,每年大约需要2万元左右。2022年,FDA批准了第三款用于治疗ALS的药物AMX0035。同AMX0035获批的神奇历程相比,前两款药物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同一般药物不同,AMX0035依靠2期临床数据“强行”获批上市。最初这款药物的临床2期数据并无法打动审评人员,所以需要3期临床数据才有可能获批上市。或许患者的诉求与企业的态度打动了FDA。首先,如若等待3期临床试验结果,那需要到2024年,对于只有5年左右生命的ALS患者绝对是致命打击。其次,企业负责人表示如AMX0035在3期临床中无治疗效果,AMX0035将主动退出市场。或许正式因为以上两点因素导致了AMX0035提前获批,由此可见FDA的审评人员也是有“温度”的。根据临床结果,AMX0035在为期24周的治疗中显示出更好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ALSFRS-R评分(对身体机能的评分,越高越好)比安慰剂组高2.32分,与此同时AMX0035组每月评分下降1.24,而安慰剂组每月评分下降1.66,由此看来AMX0035确实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症状。而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接受AMX0035治疗的患者可延长生存期6.5个月左右。而该药物虽然只能延长生存期6.5个月,可价格却是不菲,大约每年16~17万美元,人民币大约需要116万元左右。新型疗法能否“破冰”?以上3种药物只能早期或中期使用,从而短暂的延长患者生存期,长期使用是无效的,并且患病后期使用效果也较差。除以上3种药物外,当前处于临床2/3期药物有哪些?下表为笔者总结的一些处于临床2/3期的ALS药物。表1
2023年5月3日
其他

新一轮裁员又开启了

Biotech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净利润下跌20%!“小恒瑞”海思科的年报里,却暗藏转机?

近日,海思科发布2022年年报,据年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0.15亿元,同比增加8.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减少19.72%,连续两年大幅缩水。成立于2000年的海思科,是一家传统仿制药起家转型创新药的药企,于2012年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因为光环众多,且发展路径与恒瑞医药极其类似,也被外界称为“小恒瑞”。尴尬的是,海思科与恒瑞医药相似的地方不止一处:近两年海思科也陷入了集采带来的阵痛期,净利润大幅缩水,预想中转型后的良性循环尚未到来。净利润下跌20%!却暗藏转机?这两年,海思科的日子不好过。2017年-2019年,海思科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还在延续增长,但因核心产品受医保控费及集采降价影响,2020年开始情况直转急下:2020年,营收33.3亿元,同比下降15.44%,净利润虽然增长至6.67亿元,但主要是因为转让子公司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2.7亿元;2021年,因为大品种多拉司琼的集采降价影响,当年营收27.73亿元,同比下降16.71%,净利润3.45亿元,同比下降45.8%;2022年,营收增长8.73%,净利润减少19.72%,增收不增利,业绩陷入低谷……但仔细分析会发现,2022年的海思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与2021年比,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出售了一个在研TYK2项目,获得6000万美元首付款,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海思科净利润实际增长了171.42%。2022年,公司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总销量同比提升34.88%、总产量提升近50%。从收入结构看,麻醉产品实现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626.84%,占总营收的占比从2.17%增长到14.50%。这主要归功于海思科的首个创新药环泊酚注射液。环泊酚注射液图片来源:海思科官网环泊酚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的静脉麻醉药,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相比经典麻醉药丙泊酚,环泊酚具有“两快四少”的临床优势,具体表现为起效快速,苏醒快速,更少用量、更少呼吸抑制、更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更少注射痛。2021年11月,环泊酚参与并通过第五批国家医保药品谈判,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1版)》,并于2022年1月起正式执行。因此,2022年也是海思科的创新药营销元年。纳入医保后,环泊酚迅速放量。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一举进入同类市场份额前三名,进入约1300家医院,创造了国内创新药上市阶段的业绩新高。据海思科预测,环泊酚未来预计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峰值将达到20亿元,在国际市场峰值可能达到1亿美元,有望成为“爆款”。中标集采,喜忧参半海思科由仿转创更多的是无奈之举。在2020年之前,海思科可谓吃尽了仿制药的红利,拥有覆盖肠外营养、肿瘤止吐、肝胆消化、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多个领域的四十余款仿制药,包括多款“首仿”或“独仿”。随着国家集采和医保谈判的常态化推进,海思科的传统优势业务受到了冲击,肠外营养系、肝胆消化、抗生素等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其中,核心产品多拉司琼由于在医保谈判中价格下降超90%,直接导致销售额从2020年的10.2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1.5亿元。截至目前,海思科累计有8个品种中标国家集采,进入集采之后业绩喜忧参半。仿制药利润下滑、发展空间变窄,让海思科开始收缩仿制药管线。2020年-2022年,海思科的在研仿制药项目分别为49个、32个、26个。取而代之的是创新药管线逐渐丰满起来。截至目前,海思科拥有创新药在研项目20个,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有10个。创新药研发管线图片来源:海思科年报除已上市的环泊酚注射液新增适应症“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期间的镇静”、“妇科门诊手术的镇静及麻醉”外,镇痛创新药HSK16149、长效DPP-4抑制剂HSK7653已申报NDA,强效外周Kappa受体激动剂HSK21542临床Ⅲ期研究顺利推进中,这三款创新药有望在2023年获批上市。此外,海思科布局的蛋白降解(PROTAC)研发平台也备受关注,目前已有两款PROTAC小分子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与开拓药业、百济神州、海创药业等并处于第一梯队。密集收获期?潜力管线一览当前,海思科创新药研发管线即将进入密集收获期,2023年有望3-4个创新药申报IND,并立项5-10个新项目,持续扩充产品线。其中,以下几个研发管线备受市场关注:◆HSK7653(长效DPP-4抑制剂)海思科的HSK7653是首款每两周服用1次的口服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人体内的DPP-4,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血浆浓度,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降糖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DPP-4抑制剂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但目前国内原研药、仿制药、复方制剂等竞争激烈,且新型降糖药GLP-1增势迅猛,HSK7653未上市就将面临白热化的竞争。DPP-4抑制剂作用机制图图片来源:海思科官网◆HSK16149(神经痛药物)HSK16149胶囊属于α2δ-1调节剂,为普瑞巴林的me-better药物,具备高靶点选择性、强效镇痛、长效镇痛、中枢副作用小等特点。首个申报上市的适应症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目前国内尚无药物获批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HSK16149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市场潜力大。◆HSK21542(外周kappa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HSK21542注射液是镇痛加止痒双重作用的外周kappa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适应症“术后镇痛”和“慢性肾病瘙痒”临床Ⅲ期研究正在顺利推进中。HSK21542所在的镇痛领域和止痒领域都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且国内相关领域的新药和仿制药的研发投入都处起步阶段,海思科具有领先优势。◆HSK29116、HSK40118(PROTAC)HSK29116是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BTK-PROTAC,用于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HSK40118是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EGFR-PROTAC,用于治疗不可手术的、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海思科目前已建立成熟的PROTAC平台团队,已布局超过20个早期项目,提交专利30余项,目前正在争取对外合作,预计未来或将有对外授权发生。结语创新药行业具有“长期成长+周期波动”的特点,海思科的创新转型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营收结构悄然变化,研发管线进入密集收获期,但同时也承受着转型带来的“阵痛”,未来海思科将如何走出“阴霾”,值得持续关注。参考资料:海思科年报、半年报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新冠“二阳潮”来袭,新冠药物储备好了吗?

“悄然消失”的新冠,又卷土重来。近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多名民众纷纷晒出“两条红线”的抗原,甚至表示“全家二阳”。一时之间,“新冠二阳”话题冲上热搜,从甲流手中“接棒”,又再一次霸屏。曾几何时,流感病毒类药物奥司他韦,凭借其过硬的疗效创造一次又一次成功对抗流感的佳话。这次,新冠“二阳潮”来袭,新冠药物储备好了吗?流感药物再掀波澜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了我国2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其中流感病例240,687例,死亡1例。流感是所有法定传染病中病例数最多的,约占所有法定传染病总数(624,685例)的三分之一。被誉为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一药难求,堪比流感药的“爱马仕”。奥司他韦在2015年-2019年期间一直保持销量逐年增长态势。作为奥司他韦市场内的绝对龙头,东阳光药2018年奥司他韦销售额25亿元;2019年,曾创造过59.3亿元的高销售额。不过,随着新冠病毒暴发,国内人口流动性降低,奥司他韦的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2020年东阳光药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的销售额合计约20.68亿元,较2019年下降65.1%。到了2021年,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产品销售额仅5.5亿元,同比下降73.19%。销售额已不及2019年的1/10。2022年,新冠疫情的放开,以及流感此起彼伏的带动下,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又再次实现东山再起。据最新的财报显示,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累计销售额30.9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50%。图1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GPT-4再掀AI研发热潮,从CADD到AIDD药物「智造」进展如何?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科学家首次使用计算机来预测药物分子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如今,CADD已成为药物发现的一个重要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快速分析大型数据集并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随着最近ChatGPT、GPT-4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或再掀AI研发热潮!从CADD到AIDD,药物「智造」进展如何?CADD的「前世今生」CADD开发了虚拟筛选方法,可用于寻找有希望的化合物进行药物开发:结合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等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生物数据,从而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减少时间和成本;根据蛋白质或配体的3D结构的可用性使用两种不同的技术,它们被称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和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LBDD)。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在寻找先导分子方面表现出不错的准确性。图1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卷王”出海欧美受阻后,为何剑指东南亚?

国内PD-1赛道扎堆,内卷严重,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下滑、同质化竞争加剧、销售遇冷。近来,创新药企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欲将出海。第一站美国,由于人种差异,临床试验不被认可,惨败收场。如今航向调转,欲剑指东南亚!PD-1出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2021年,FDA肿瘤卓越中心主任Richard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突发,美国再次制裁中国药企,精麻类药品路在何方?

中国麻醉药品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观研天下从行业集中度来看,麻醉药品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前5家企业市占率达到91%。其中,人福医药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绝对的龙头老大。表3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迎五一,药智网大礼等你拿^_^

一等奖:迎五一专属hong包二等奖:价值799元的华为真无线耳机三等奖:价值399元智能音箱四等奖:药智迎五一礼包五等奖:幸运hong包特别奖:药智数据、药智器械、药智数据APP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2022疫苗年报:7成企业负增长,新冠后遗症爆发,HPV竟成最大赢家?

随着疫苗企业年报数据陆续发布,虽然对疫苗领域的情况早有所料,但当相关数据摆在面前时,仍不禁感慨:疫苗行业真是晴雨交替,让人琢磨不透。截至目前,包括智飞、康希诺、沃森、万泰在内的十余家代表性疫苗企业的年报已公布完毕,总体趋势上来讲,2022年是疫苗行业“大灾之年”:7成疫苗生产商业绩逆增长,3成企业增收不增利、4成企业营收净利双降,仅有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与康乐卫士三家企业实现业绩正向增长。数据来源:各家疫苗企业年报可之前还风生水起的疫苗行业,为何短时间就表现的如此不堪?未来又是否还有其他出路?成、败皆因新冠?4月初,坊间广泛流传康希诺的子公司“上药康希诺”调整了2023年生产计划,从4月4日起暂停生产线,一石激起千层浪。据上药康希诺员工向有关媒体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没有正儿八经的活干了,就一直这样耗着,顶多就做点中试度日。”目前公布的疫苗企业年报中,差不多一半的企业将业绩不佳的“锅”甩给了新冠疫情。智飞生物:增收不增利,新冠疫苗销量爆减作为整个疫苗市场2022年营收最大的企业,智飞生物龙头地位不可撼动的同时,其受新冠影响也是首当其冲,其2022年主要年报数据如下:营业收入382.64亿,同比上升24.83%;净利润75.39亿,同比下降26.15%;扣非净利润为75.1亿,同比下降26.26%;经营性活动现金流为19.89亿,同比下降76.62%;净资产收益率为36.13%,同比下降41.88%。可以发现,相较之前2021年的高光,今年智飞生物的表现确实有点差劲,“增收不增利”之下,也说明智飞生物不仅面临产品降价、上游成本上涨等风险因素,在新冠疫苗等自主产品上,也未能良好的控制。据有关人士分析,智飞生物今年净利润大降与其新冠疫苗产品放量不及预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遥想2021年3月,智飞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市场放量明显:2021年,智飞自主产品收入暴涨700%,接近100亿元,粗略估计至少70亿元都来自于新冠疫苗。图片来源:智飞生物年报但如今,随着市场饱和度越来越高,此前的大卖势头已去,收入情况锐减也是意料之中。图片来源:智飞生物年报除了新冠疫苗之外,智飞生物其余的自研产品情况也并不乐观。据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其自主产品批签总量为1372.9万支,同比下降2.95%(不包括疫苗);而与之相对的,代理产品批签发3996.7万支,同比增长39.74%。此消彼长之下,整体净利率自然下降厉害。某种意义上来讲,代理生意的缺点一方面没有话语权,另外就是低毛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通过智飞生物的年报,也不得不感慨,火爆的代理生意背后满满都是无奈。康希诺:亏损净利润超几年总和3月27日,康希诺生物发布2022年财报,期间实现营收10.35亿元(-75.94%),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9.0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0.33亿元,超过之前几年的亏损总额。对于营收、净利下降,康希诺在年报中称,系新冠疫苗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同时,公司其他商业化产品,如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图片来源:康希诺年报作为康希诺首款商业化产品,康希诺新冠疫苗2021年单品营收至少在40亿以上,账上现金流突破了70亿以上,但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疫苗接种率大幅降低。对比来看,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并非主营业务,顶多是锦上添花。但对康希诺而言,失去了新冠疫苗的优势后,拿什么撑起如此高的市值?拿什么取得投资者得信任?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吸入型新冠疫苗昙花一现,也成为了康希诺最后的荣光,虽说MCV4、MCV2与Ad5-EBOV三款产品逐渐进入商业期,但过程推进过程中逐渐展露出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妄想短期替代新冠疫苗,提起业绩大梁,基本上不太可能。最终,康希诺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旷日持久,或许大家心中已有答案了。结构单一,是疫苗行业最大风险成大生物难逃“逆增长”命运2021年,成大生物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彼时大众对其结构单一、市占率下降的现象就表示了担心,如今2022年业绩公布,终究还是没能逃过“逆增长”的厄运。4月7日晚间,成大生物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15亿元,同比下降13.08%;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同比下降20%。不仅没能挽回之前的业绩颓势,甚至从“增收不增利”发展成了“营收净利双降”。数据来源:成大生物年报其实,成大生物业绩之所以越来越不佳,有新冠疫情的客观影响,但更多的是其主营业务中早已存在的风险。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售疫苗主要集中于狂犬疫苗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两款,且两款疫苗营收占总营收比例高达97.25%,“市场竞争激烈下,结构单一的风险剧增”或是业绩下降主要原因。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截图曾经的成大生物,确实是长生生物之后,最大的狂犬病疫苗生产商,可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涉足该领域,仅“人用狂犬病疫苗”就有高达8家企业互相夺食,市场格局俨然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了“供大于求”。笔者预测,成大生物如果不针对“主营业务单一”的问题做出改变,业绩或持续下降,甚至直接被后来者替代。康华生物净利润上市首降,问题同样作为另一家标榜“狂犬疫苗第一股”的康华生物,其2022年“增收不增利”趋势与成大生物出奇的相似,近年来业绩低迷所暴露出问题也颇为相同。2022年年报显示,康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长11.94%;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下降27.90%,是其自2020年上市以来净利润的首次下滑。数据来源:康华生物年报而据资料显示,康华生物目前上市品种仅有两款,分别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其主营业务单一的问题甚至比成大生物更甚,2022年总营收中有98.49%都是冻干人用狂犬病疫(人二倍体细胞)提供。至于重组六价诺如疫苗、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四价鼻喷流感疫苗等产品,也只见研发进展,却迟迟无法兑现。另外,狂犬疫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后来者技术迭代愈发频繁,如智飞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已经获得了III期临床试验总结报告,2023年有望进入注册申报阶段。HPV疫苗成最大赢家在其他疫苗企业“萎靡不振”之时,有3家企业却能营收、净利润双涨,而且皆为HPV玩家。如果说,2021年是属于新冠疫苗的一年,或许2022年注定是属于HPV的一年,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获得上市批准的国产HPV疫苗分别是万泰生物旗下的二价HPV馨可宁疫苗、沃森生物旗下“双价HPV疫苗”。上市药企方面,涉及HPV疫苗业务的也仅有4家,分别是智飞生物、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以及康乐卫士。除了智飞生物被新冠疫苗影响导致净利润下跌,其余和HPV相关的疫苗企业业绩皆为正向增长。万泰生物无惧新冠需求下降,HPV疫苗增速喜人如果说新冠三年万泰依靠“检测试剂”实现加速度,那么耗时十数年的HPV疫苗成功上市,或许才是其业绩可持续增长的源头。根据万泰生物2022年报内容显示,万泰生物期间实现营收111.85亿元,同比增长94.51%;净利润48.63亿元,同比增长133.9%,为医药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企业之一。数据来源:万泰生物年报更关键的是,在其2022年的营收比例分布上,以二价HPV疫苗为主的疫苗业务板块创收84.93亿元,主要负责经营HPV业务的万泰沧海净利润37.04亿元,占万泰生物净利润的76%,足见HPV这一款疫苗在整个万泰生物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另外,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批签发高增,也可以充分印证上述观点,2022年万泰生物2价HPV疫苗共计签发288批次,同比增长76.69%,是所有HPV疫苗中增速最快的业务。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或许是不认同默沙东9价HPV疫苗饥饿营销的做法,亦或许是深知2价HPV疫苗对于其而言终究只是过渡产品,万泰生物在产能建设上毫不吝啬。截至2022年底,设计产能已经达到了年产3000万支,并且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开展适龄女性免费接种计划,抢占市场第一波红利,并且伸向了全球几十亿潜在女性群体市场。研究方面,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和产业化放大进展顺利,目前头对头临床试验已完成临床试验现场及标本检测工作,处于统计分析和医学总结报告产出阶段,商业化上,生产车间建设已完成,目前正在产业放大生产研究。沃森生物营收创历史最高水平,国产HPV疫苗老二地位稳固2022年,沃森生物终于等来了2价HPV疫苗的上市。期间,沃森生物主要精力聚焦在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双价HPV疫苗等重磅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期间实现营业收入50.86亿元,同比增长46.89%;实现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70.3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59亿元,同比增长45.33%。纵观历史,超50亿元的营收创下沃森生物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3价肺炎疫苗和2价HPV疫苗的重磅上市,是最主要的原因。据相关数据显示,沃森2价HPV疫苗全年共计批签发498.05万剂(2022年5月获批),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批签发772.11万剂,同比增长55.96%。数据来源:沃森生物2022年年报就HPV疫苗而言,沃森生物较万泰生物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以目前该领域的竞争情况来看,仅万泰生物一家想要吞下整个国内市场,绝无可能,沃森生物2价HPV疫苗放量是迟早的事。总结历经三年的疫情,不少企业从中收获了高光时刻,但如今分口正在逐渐过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2022年或许是反转的开始。新冠后遗症逐渐暴露,疫苗企业主营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单薄,让很多企业陷入了继新冠之后新的泥潭,人人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目前来看,HPV疫苗毫无疑问是成为了继新冠疫苗之后,疫苗行业新的风口,不过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状况,也推动着相关企业不得不加速,强如万泰生物一般的先发优势企业,也丝毫不敢松懈。预计未来几年内,疫苗行业又将迎来新的一波“神仙打架”,尽请期待。参考来源:每日新闻、各家疫苗企业年报、西南证券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202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