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自己,去接受世界本来的样子吧

李天时 院长请回答 2023-08-15

就像火,爱只在木炭灰烬的错误和美丽之上,才确立清澈。

01

最近一段时间的感受就是:疲惫。

时至大暑,闷热与阴翳齐行,暴戾与荒诞并进,仿佛万事万物都能看穿自己的内心,然后毅然坚定走上与自己意愿相悖的那条道路上,挑衅着、讥讽着、示威着,然后带上满脸得意扬长而去,只留下善良的人在荒诞洪流中无依飘摇。

很害怕掉进黑暗里。

02

无力,早已从状态的属性中脱离,成为了一种时代的情绪。

觉是睡不够的,床是起不来的,身体是僵硬剧痛的,四肢是绵软无力的,生活的意义是需要被赋予和创造的……心里的期望好似一盏闪烁着的灯,下一秒就要被狂风吹灭。

时常会有这样一种感想:

无论怎么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心,当到了某一时刻,积累了足够多的无奈与期盼的颠倒轮转之后,任何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到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跌落回黑暗的深渊。

这大抵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吧,黑暗环伺,绝望丛生。那些光明的、善良的、带着热切的生命力顽强生长的,才更显得耀眼与珍稀。

纵使偶尔低沉失落,但我更想说,恰恰是在低沉失落中,才能剥去所有伪善的面具,才能滤掉世间的慌乱与芜杂,才能遁入自己的内心,坚定对真善美的渴求与追寻。

说到底,无论世界如何阴险野蛮,终究只是身外之事。

保持空净,保持无知,保持简单而纯粹的信念,平稳而安然地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战斗?

宁可痛苦,也不麻木;宁可迷茫,也不自欺;宁可一直在路上,也不停止寻找。

答案不一定会来,但至少不会任由自己被世界胡乱雕琢。

03

一个人年龄越大,经历越多,对世界的认知就会愈加丰富、能掌控的事情也会随之增多吗?显然菲利普·雅戈泰在《无知的人》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永远地,我不断地重新上路;每一步我克制,又超脱……乘着无知的翅膀。”

不同于愚昧落后和不谙世事,这种无知更多意味着剥离自我,不以个体既有的认知去审视和定义事物,不以自己的预期去框定和规划事物,只是带着一种置身其中又超然事外的平和淡然,端详着世界本来的样子。

而真正对生活有所领悟,并愿意永不停息地感受它的人会发现:

年龄、阅历增长得越多,已建立的认知体系就会被新事物推翻、重建得越快。

待某天我们放下主宰欲,以观察者的姿态退居一隅,承认并感叹这个世界多的是自己未曾料想的荒诞与崩塌之际,与它的相处反而轻松和谐起来。

相比强求他者遵循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看待事物存在方式的想法显然更容易些。这是对伤害的婉拒,亦是对自我的一种保全。

人生漫漫,相信无知中有真知。

当我们能够从容面对所有况外和认知外,就算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也不必畏惧或慌乱。

那就让自己无限敞开,去感知事物本来的样子吧。

毕竟,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夺走你的热忱。

END

     ☆ 加星标  不失联 ☆     

一点儿悄悄话 | whisper

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

请永远记住:救自己,就是救全世界

爱你的心,从头到脚

如果命运不公,那就换个活法儿,像他一样

爱你的心,从头到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