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李天时 院长请回答 2023-10-12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汪国真

01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的人,缺的是能够把“说到”变成“做到”的人。
 
“说到”和“做到”之间,大概隔着一个海拔为5013m的米拉山口,大约有3%的人才能够爬上去。
 
残酷一点说,这个世界上只有3%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咬死目标,决不放弃。而剩下的97%,都是在混日子。
 
除了年龄虚增,人生没有丝毫起色。
 
扎克伯格在给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寄语里讲到:
 
“一个人真正的目标感在于,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行动上心无旁骛、朝它靠拢。”

02
 
如果一个人习惯了被安排的人生,长大之后很容易陷入一种没有目标的虚无感。
 
偶尔谈起“梦想”,都觉得恍如隔世。
 
因为太习惯于被定义、被安排、被要求,所以一旦自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人生从一条线变成一片无边际的旷野,头顶上再也没有那个苹果,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没有人会要求你什么时候必须加薪,什么时候必须年入百万,什么时候财富自由......最可怕的是,你身边几乎都是这样的人,你好像窥见了人生的本质,仿佛怎么活都是正确的,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合理的。
 
一部分人能够安于现状,所以自得其乐,这是本事。
 
但更多的人,都是日复一日茫然地活着,浑浑噩噩地工作、生活,仿佛自己是被裹挟着向前走,不知道人生最终为了什么。
 
因为没有“目标感”,所以有太多的未知和不确定。
 
配称得上“成功”的人,终究是少数。
 
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拧巴,不努力、不甘心。
 
所谓“习气难除”,走着走着就随波逐流了,看不见远方,从众最安全。

03


目标感,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
 
真正有信念感的人,脑海中想的从来不是“我现在在哪里”,而是“我要去哪里”。
 
不用扬鞭自奋蹄。
 
想开演唱会,半年内可以开两场;
想骑行,就去风景与危险并存的“川藏南线”;
想唱歌,于是有了《深蓝者》和《曼陀罗》
 
......
 
走出的每一步,都有最具体的目标,最向往的场景,最生动入微的细节.......想到就能做到,做到就能得到。
 
这是大命之人的能量场。

04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获得人生的目标感?
 
答案是经历过人生低谷的人。
 
正因为遭受过常人不可忍受之痛,在人生的绝境里漫无目的地穿行,所以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早已一清二楚。
 
所以,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赛道里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迄今为止,我看到一位小友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做对了许多事情:
 
知止而后有定,不乱于心,不惑于行;不纠缠过去、不妄念未来、不沉迷诱惑;目标清晰,坚定又冷静;向前走,不回头;忍耐,精进,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坚决活下来,坚持活得好,坚信坚强的力量......
 
他知晓自己被何物感召,极为坦然地去迎接路途中的坎坷,即便刀箭加身你也只会看到他平静或燃烧的坚定。
 
所以,不嗜血、不掠夺、不阴险的人想要站上巅峰,命格里需要具备这样的特性——
 
1,心无旁骛,内心专注,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2,从不解释,毋需自证,一直被议论,但从来不解释,从不试图去说服任何人,也绝不浪费精力去证明自己;
3,远离消耗,看淡人生,这是一个“不说清、说不清”的世界,别理会杂音,不值得深究;
4,懂得筛选,有舍有得,有些时候,放手和退让是大智慧;
5,独立思考,逆水行舟,永远“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过一生”。

05
 
樊登说,“方向和意义,比任何特定行为指标都重要。”
 
“目标感”会使你找到一个可以不断向前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人生更容易得到平衡。
 
拥有“目标感”,去未曾看见的世界里探险,心志越苦,越要快活。
 
祝愿每一位,都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END

     ☆ 加星标  不失联 ☆     

一点儿悄悄话 | whisper

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

绝境中的抉择:退无可退之日,海阔天空之时

哭着道歉不如笑着抽奖:努力未必有回报,李佳琦成为“出气筒”(院长开讲003)

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为什么没力气起床?生命力警告!(院长开讲00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