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礼仪趣谈

李同成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李同成 曾任中国驻捷克、苏联大使馆一秘,中国驻黎巴嫩、利比里亚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辑,外交部外交笔会常务副会长。


在外交场合,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也不管你身份高低,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举手投足见雅俗。



守时

时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概念,对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而对外交官来说,时间就是尊严。

大使馆几乎每天都有外交活动,不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要严格遵守时间,既不迟到,也不早到。出外参加活动,为防止塞车和其他意外情况,一般都是提前出发。到陌生的地方参加活动,不熟悉路程,一般都要事先派司机和礼宾官去探路,把时间计算好,以免误事。

我在欧洲工作8年,所见外交官均非常守时,有时是一分钟不差。当然有时也遇到过不守时的事,但这是很偶然的。我在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工作时,一天晚上6时宴请古巴文化参赞夫妇,他们提前1小时就来了,下车吃了个闭门羹——进不了宴会厅,主人还未上岗。传达室一看客人来了,急忙打电话让招待员开门,招待员又给我打电话,我迅速更衣出迎。双方都处于窘境。对方感到有失礼节,一再向我致歉,说看错了时间,我只好委婉地说:“至亲不拘礼,你们今天多带来1小时的宝贵时间,我们可以多聊聊。”

• 作者和利比里亚青年在一起聊天后与他们合影留念

1984年,我到驻利比里亚使馆工作,乍从欧洲来到非洲,时间观念大变。一次我在使馆设晚宴招待利比里亚外交部代理部长等5位官员,大家都先后到达,唯部长助理布尔迟迟不见人影。我很着急,问代理部长:“怎么办?”他说:“你们定!”正在这时,布尔晃晃悠悠来了,我迎上前去说:“总算把您等到了!”他看看表,毫无自责之意。我笑着对他说:“代理部长等你半个小时了。”你听他怎么说:“才半个小时啊!?他手指自己的脑袋,冲我笑了笑说:“我是指非洲的时间观念。”



握手

握手是人际交往的礼节。在外交场合,随时随地都要互相握手,以表示问候、友好、感谢、祝贺等等。握手要表现热情,眼睛要注视对方,身体微微前倾,含笑致意。

握手讲究先后,男女握手,女士要主动伸手;主宾握手,主人要主动伸手。若出于友好热情,或出于情不自禁,男士对女士、客人对主人主动伸手,对方都不应该拒绝,在外交场合,任何人拒绝对方的主动握手都是失礼行为。

外交官步入外交场合,一般都是面带微笑,眼观四方。和陌生人相遇,要点头示意;和熟人相遇,要握手致意;若中间有人相隔,可招手致意,切不可假装看不见。

对于别人的失礼行为(也可能由于疏忽)要有外交官的豁达大度,若过分计较,则有损尊严。

•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事先决定在他下飞机见到周总理时一定要由他主动伸手同周总理握手。这一历史片断,非常生动地反映握手这一外交礼节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



饮酒

人类饮酒已有数千年历史,各民族都有饮酒的习俗,在人际交往中,对饮酒多有共识。

在外交活动中,外交官几乎天天都要和酒打交道,参加国宴、家宴、便宴、招待会、酒会等等,都离不开酒。有时拜会,主人为表示友好,也要上酒。近年来,酒会十分盛行,大型节庆,外交官到、离任都要举行酒会。

酒会以各种饮料为主,略配小吃,客人可手端酒杯,随意走动,广泛接触,自由交谈。

酒会在外交场合多称鸡尾酒会。这一名称第一次见诸文字,是在1806年5月13日美国的一份日报上。据传,当初美国有一富翁要举行招待会,让佣人把各种颜色的酒都摆出。佣人问:“这叫什么酒会?”说话间,有只公鸡经过,并见鸡尾五颜六色,主人灵机一动说:“就叫鸡尾酒会(cocktail)。”从此这一称谓遍及世界。

在外交场合,不论是参加宴会还是酒会,对于饮酒,各国的习惯和做法与我国不尽相同,一般而论,应注意:

不劝酒。饮酒时要举杯互祝健康,每个人根据酒量饮酒,可以抿一下,也可以一饮而尽,但不要劝酒,免得使人为难。

在正式宴会上,一般由服务员给客人上酒,主人问你喝什么酒,如果不是清教徒,可指名要你喜欢的各种酒,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但不能说什么酒也不要,这会使主人难堪;主人敬酒时,而你手举空杯,也显得尴尬。

饮酒时勿吸烟。在我国边饮酒、边吸烟显得潇洒自在,被视为一种特别的享受,但在有些国家此举是一大忌讳。只有当主人公开宣布“女士们,先生们,现在可以吸烟了”方可以吸烟,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

互相碰杯。席间一般是主人先举杯,“欢迎光临”,客人也要相机举杯,“感谢主人”。碰杯时,要碰出声音,这样可以增加友好气氛。

饮酒碰杯盛行全球,据传,在古罗马盛行决斗之风,决斗前要饮酒以壮气势。为防止对方下毒,在饮酒前彼此举杯相碰,并交换酒,日久天长,便形成碰杯的习俗,其意义也演变成互相敬重、互相祝贺。



禁忌

在外交场合,经常听到恭维话和赞美之辞,这样可使彼此拉近距离、增加欢乐,正如马克·吐温所言:“我接受了人家愉快的称赞后,能够光凭着这份喜悦生活两个月。”

我记得在布拉格宴请巴基斯坦使馆首席馆员赫拉利时,他一进门便风趣地对我说:“我夫人今天中午没有吃饭,等着来吃这顿中国晚餐。”席间,他对每道菜都以惊讶的口吻称赞一番。临别,他夫人用手比划了一下脖子说:“我已经吃到这里啦!”大家听了无不欢笑。

但是,同样赞美的话,不是对谁都可以用的,而要因人而异。一天,美国朋友斯特恩亲自驾车到使馆做客,笑谈间,有位年轻人恭维他“在古稀之年亲自开车真不容易”,他听了大惑不解,惊问:“你是不是认为我老态龙钟,反应迟钝,不能开车了?”使这位好心人非常尴尬,也顿时让欢乐的气氛布上阴云。

在和外宾交谈时,话题经常涉及狗,狗在西方人眼中是忠实的朋友。当年尼克松访华时向人自谦道:“We are all old dogs(我们都年事已高)。”如果以中国人的概念直译(我们都是老狗),便会闹出笑话。在布拉格,有一次我偕夫人到加拿大使馆一秘家做客,进门后,女主人对其家庭成员一一介绍,最后则是“and my dog”(和我的狗),将狗作为家庭成员之一。

谈话间,那条小哈巴狗一直依偎在她身旁。她一面用手抚摸狗背,一面和我们说话,并颇含深情地谈道:“我们从马来西亚调来捷克斯洛伐克时,行李都已包装停当,未料半夜来了小偷,多亏这条小狗,冲着小偷汪汪叫,才把我们惊醒,保住了家产。”

另外,在女人面前勿问岁数,在男人面前勿问钱数;在台胞面前介绍自己的配偶,千万勿称“爱人”,要称“太太”,介绍丈夫要称“先生”,否则人家误以为是“第三者”。因为在台湾,“爱人”是“情人”的代词。




-End-

文字 | 《在异国星空下》 

作者 | 李同成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