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明明男的比女的多,为何总是剩女更多被挂在嘴边、花式吊打?

职场蛙 职场蛙 2021-07-27

写在前面:小调查,请您参与一下,顺便看看其他人的看法。

为何剩女比剩男更被吊打?

这问题,得从本质来分析,才有正解,如下三个角度加在一起,可让你以后不再问这个常见问题,你也可以触类旁通,其他类似问题也能用这方法来分析。

一,主体分析法

“中国明明男的比女的多,为什么谈到大龄不婚的问题,总是剩女更多被挂在嘴边花式吊打?”看到没,被评论的主角是剩男和剩女,这两类人群分别指的是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女性。我们分别对这俩主体分析下。

  • 剩男

即使放到中国的一线城市来看,社会对未婚男性“大龄”概念的定义,正常来说也是在25-45岁,其中25-29岁时连他自己都不认为是大龄,其他亲人长辈也仅仅是稍微开玩笑提及一下。30-35岁的未婚男性经济基础远好于25岁时,所以他们找到另一半女孩并不难,社会也不会过分劝他早点结婚,反而夸他“有事业心”“年轻有为”。接着,36-45岁的未婚男性,被社会、媒体推崇为不可多得的“王老五”,还是钻石级别的那种,已经是“稀有动物”级别。

可见男孩在从25岁走向40岁的过程中,只在30周岁前后有了一点挫折,其他时间,社会都是夸奖他的。并且,此间的单身男性都很“专一”地找处于23-26岁青春年华的女孩,现实、社会、女孩及其父母,都能接受(郭富城、强东、吴奇隆,等等,除了明星也不胜枚举)。那么,作为主角的他,为何要急着结婚呢?媒体关注他们,自然起不了大的作用,这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事,以吸引眼球为宗旨的媒体才不会干。

  • 剩女

大龄单身女性“大龄”的定义,理论上也是25-45周岁,但容貌、生理、生育以及女孩自己本身的心理,都会让自己赶在30周岁前结婚。

如下是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2017年,针对上海地区28-37周岁男女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1989年(28周岁)的单身比例为41%,但到了比她大2岁的1987年(30周岁)出生的女性那里,单身比例立即下降到了13%的样子。

很显然,作为主角的单身女性,她们知道了30周岁这个节骨眼,这是各种婚姻压力的临界点,过了这个岁数还未婚,她自己也不一定能接受自己了。另外,她也会通过相亲、身体力行、社会交往等等,发现30周岁后别人给她介绍的大多是“歪瓜裂枣”,甚至大多是35-50岁比她大好多的男人,包括离异有孩子的。为了不重蹈这种身边常见的覆辙,主角自己会赶在30周岁结婚,下嫁也行。



二,舆论分析法

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包括特殊群体,会更加关注。女性,在从古至今的世俗认知、生理角度、婚姻过程、成家立业、社会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属于比男性弱势的一方,她们得受到更多保护,尤其在当今仍然维系着的男权社会里。

所以,社会舆论对单身女性当然更加关注,这也是一种呵护。单身大龄女青年,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群体,就好比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香港、台湾、西藏、新疆格外受到重视,也类似56个民族中,少数民族更受优待的原因。

所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剩女更加受到舆论的关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三,经济分析法

从经济角度来分析,结果就更好理解了。男性娶老婆的成本较高,房子、车子、彩礼等等,主要是男方承担的;女孩则好多了,只有待在大城市的单身女孩相对愿意跟对方一起负担房贷,除此,在中国鲜见女孩要承担婚房压力的。积累资本以及结婚的原始资金,都要消耗男孩大量时间,所以剩男的岁数大一点,这是经济基础的原因,毕竟不可能25岁的男孩都同时突然暴富,这是经济规律使然。

经济角度的第二个着眼点,就到了我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实际上包括叔叔舅舅姑父姨夫,只不过用“七大姑八大姨”来代指而已。她们是我们承受婚姻压力最直接的来源。那么,这“七大姑八大姨”为何对28岁的侄女外甥女这么催促呢?甚至每次见面都问你“对象谈了没?”“怎么还没谈?”“你有啥毛病吧!”如此肆无忌惮?!答案其实很简单,她们如果这样问大龄的侄子和外甥,后者及其父母会问他们借钱,家族来凑钱娶媳妇,再正常不过了。七大姑八大姨是多么精明的人,谁还敢去催大龄男性晚辈,还不离他远远的,谁也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




以上三点,从主体、舆论和经济三个重要角度,都阐述了为何社会更关注更会“吊打”剩女而不是剩男的原因。


本系列文章您百度是搜不到的,你可以点赞、打赏、评论、收藏,没必要转发。





更多内容,或者任何疑问,请点击下方“查看原文”,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得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