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下影响:今年硕士扩招18.9万人,专升本扩招32.3万人!

幽哥 职场蛙 2021-07-27

昨天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扩大规模,同比增加18.9万,同时,也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同比约增加32.3万人。

昨天下午,今日头条官方邀请我就此写个看法,因为看的人比较多,且字数有限,所以我简单列了6点,截屏如下。

实际上,我这6条写得还是蛮地道的,并没有过分伟大光正,利弊也都讲了。

但群友和读者,很多还是觉得太正统,甚至要我“翻译”一下。今天我这才发文,稍微详细讲下。

一,对于2020年毕业生的影响

也就是今年的应届生,目前还没开学,春招会延后,甚至部分企业就不来春招了。去年的秋招,已经“找到工作”的,会大量被企业违约。

这里有个三方就业协议中规定的违约金,应届生一旦想改签其他单位,之前学校正统思维都是让学生必须向企业缴纳违约金,但今年就业单位自己会大量违约,我不认为学校有这个能力,可以让企业同样必须给对应的学生违约金。

做生意的企业、正统的单位,他们实际上都是这个社会上的“老江湖”,宽以待己严以待人。应届生是最弱势群体,主要因为他们长期接受了20年的体制内计划经济思维,但大多数却在毕业当年,就被直接推向了体制外市场经济下求职和工作。

理论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错位,会导致他们进入社会头三年中,几乎每一步都走了弯路,甚至踏空。当然,他们的身体最健壮,不弱势,所以某种程度上讲,也害怕他们懂得太多。

回到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校招被推迟或者取消,所以2020年夏天应该毕业的这大致850万应届生,同往届相比,会有更多的“毕业即失业”。

直接一点来说,他们会、也只能大量的在2020年6月底毕业时先回老家,然后7月-12月出来找工作。有些到了牛年的春节(2021年2月12日)前,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接着春节后继续出来求职,实际上最终在2021年六七月份,跟下届的学弟学妹一起就业了。

现在扩招,实际上就是将18.9万应届生本科生+32.3万应届大专生的求职需求后移了,从今年的求职群体中拿走,显然缓解了就业市场的压力,这是好事。

但毕竟相对毕业总数850万人来说,杯水车薪,才占比50/850,1/17≈6%,应届生求职时竞争压力还是很大。

二,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是利好经济,因为跟1998-1999年的教育产业化类似,那次高校扩招,也拉动了经济发展,至少为当时的国家迅速走出亚洲金融危机,出了一份力气。

学生和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比如这次扩招,实际上就是给教育行业新增了51万人的消费群体,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了。

形象一点来说,这51万学生本来可以赚钱甚至孝敬一点给父母的,现在继续花父母的钱在学校所在地继续做个1-3年的旅游,这一正一反,虽然对于学生的具体家庭财富的短期增加不利,但对于国家经济前行是有利的。

三,对今年考研人的影响

这部分人,就是最近刚知道考研成绩的考生,他们大多数应届生,但也有很多往届生,难怪今年跟我说考研分数达标的群友非常多。

今年研究生录取率,本来就不比往届低,再加上这次难得的额外录取机会,整体今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应该在33%上下,这是历年之最了。

这扩招的18.9万人,本来还要二战三战的,或者大部分就放弃不再考了,本来一辈子就是个本科生的。

根据我大量的统计,当下毕业的人中,贫穷家庭出生的博士,事业人生能够实现所谓“逆袭”的概率,高达80%以上;硕士这个概率,好歹也有个百分之五六十;本科逆袭概率就迅速降低了,20-30%的样子;大专逆袭概率10%;大专以下学历,逆袭大概充其量5%,他们基本都是“清华大学毕业卖猪肉”的坚定支持者,相信一辈子的能力至上论,但基本贫困一生。

说到学历无用论,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社会有它的规则,有人误导你,你的子孙才竞争不过他们的子孙。

先不谈官媒,即使是个自媒体大V,她哪怕博士毕业,她也会在文章中大量加上这个思维“其实高学历也没什么用!

他如果是个低学历人士呢,他成了大V,就会说“学历有什么用?你看我初中毕业不照样事业成功,还是个网红?!

接着,碰到本科毕业的她,她也是大V,但她就不会鼓励你考研,她会告诉你“双非硕士还不如重点本科,不如不读!”为何呢?傻了,这位大V学姐,怎么可能希望后来的学弟学妹比自己学历高呢?她的潜台词叫做“我走的弯路,你凭什么不走?我要让你的弯路更加弯。

不谈这些装货了,总之,今年的研究生扩招名额增加了接近20万,是个好事,我也为能被录取的人高兴,逆袭的概率至少翻倍了。

四,对大专生的影响

研究生之外,还额外准备扩招32.3万人,他们获得了专生本的机会。

这实际上也是改变人生了,大专生很难走上高薪职业经理人的道路,本科是门槛。

刚刚第三点中我也说了逆袭概率。实际上我幽哥之前接收长期读者咨询,或者叫收关门弟子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学历本科以上。这也是综合评估之后的结果,因为我的方法大多数大专生听不懂,更不要说去执行了。

此外,就业市场确实不待见本科以下学历,你别看大专3年跟本科学历4年就貌似在校时间相差了才一年,不对,市场就是鄙视链严重。我写了她也有他,说明不是性别区别,而是社会共性的学历区别。

这两年来,我收了600个职场徒弟,差不多1天一个,最终要求退费的有6个,其中5个就是大专毕业。当然,我会看情况退给他或她10-80%的费用,我还是会留他们在群里,不是因为我大度,而是因为确实他们不能接受职业经理人思维,也就是悟性不够,但我希望他们继续进步。

你可能以为“当初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就没上本科读了大专”,你不知道这个蝴蝶效应,等你30岁就发现贫困一生成了自己的大概率,而本科同学貌似“风生水起”,你就知道你当初的失误操作了。

现在好了,专升本扩招了这么多,又多了几十万人可以走我们这个职业经理人的中路了,我也很高兴。如果你看不懂什么是中路、前路和下路,你仔细看下这篇《大专应届生去上海求职,有无竞争力?月薪大概几千?》。

五,对明年应届生的影响

两个影响,首先缓解了2021应届生就业的压力,否则他们明年毕业时,要跟大量的今年未就业的师兄学姐竞争岗位。

此外,跟上一轮(1998-2000年)的大扩招类似,接下来每一年会以上一年度的人数为基准,会继续扩招,因为人员配备成熟了。这句大家可能不理解,也就是今年研究生扩招了18.9万,本来招生比如81万,突然扩招成了100万,那明年不是倒缩回81万上下,而是会基于今年的100万变成大概105万招生规模。

这个额外增加的18.9万,类似永远将基数拔高了这么多,年年如此,而不是仅仅今年。同样,专升本那32.3万,也一个道理,接下来每年专升本都会相对更容易。

六,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这次扩招,应该算作研究生在国内普及的元年。

因为研究生扩招计划,将往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实际上你没细看,还有三个注意点:

1)扩招的以“双非”硕士为主;

2)以2-2.5年学制的专硕为主,而不是学硕;

3)以中西部高校为主,发达城市和沿海的学校并不多。

其他我不多讲,我主要说下2),跟我一直以来的职业思维一脉相承,我觉得普通人有个硕士够了,但你这硕士在国内居然要足足3年去获取。

专硕,就是在培养过程中偏重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工程项目能力等,减少书本理论学习的时间,减少那种做实验和研究的时间。

这就对了,你职场和求职上,也根据既有规则去做即可,短期不需要理解为什么这样去做,实践过程中,你自己慢慢就会理解为什么。

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硕士都做的10年前本科做的、15年前大专生做的、20年前中专生做的工作,在我们这个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更侧重的是干,而不是迂腐的理论研究。

谈高大上的理论,但动手能力为0,因此,侧重应用能力的1-2年的硕士,更实用,想想你即将年迈且低薪的父母,一个3年的硕士,时间太奢侈了。

再看专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先进制造等,均为国家急需专业,均为“中国制造2025”这个大战略所服务的,也是侧重应用,而不是让你毕业后去研究什么叫做集成电路。

你房价这么高,还继续让学生花费最宝贵的3年去拿个硕士,太奢侈了,也有点“黑”。所以,我认为硕士学习时间1-5年都行,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1-2年够了。现在多出来的时间,无非主要为既得利益者增加收入而已。

3年学制在国际上,也没有竞争力。并且你号称学硕,你真的学到了什么?多出来的一年,无非做导师的免费劳动力或者做论文,甚至早就不务正业去实什么习去了,做各种单位、企业的体力劳动者,民工和文员做的工作,还号称实习。

我主要关心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特例我不否定,所以抬杠在我这没用。

七,势商继续看

这就简单了,你也可以预见,今年接下来的日子,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其他体制内工作机会,包括央企国企等,甚至部队招人,都会比往年大幅增加。

他们也是扩招,你心里有数即可,别到处说。



最后,跟大家打个招呼,每个月,本号比如发出60篇文章(30头条+30篇次条),其中我会安排3-6条软文广告,希望大家理解。

我的读者越来越聪明,所以一眼能识别原创和软文,但今天开始请你帮忙,即使是广告,你也帮忙点进去,点个“在看”,也是对我的支持。我知道你们平时我其他文章都不会转发,也不敢点“在看”,好歹你这个点了没问题。

努力的人,永远值得被尊重;合理地赚取财富,是这个时代最体面的事。当然,每月60篇文章中,除了大概30篇+的原创,还会有一些其他大号的互推文章,内容大家自己斟酌,只是增加不同元素和思维,不是我认可她或他的观点。

之前就有个作家朋友,多年做号,坚持每天写原创,从来不接广告,把做号变成了做公益,说这是对读者负责。我很理解他的想法,但我并不看好他公号的前景。果然,最后他就放弃了。

每天花3个小时写文章,0元的收入。说实话,一般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好的账号,一定是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原创好内容——读者支持——号主有收益——继续做出好内容。

这些收入,我主要用作3个渠道:

1、用于几位自媒体助理的工资,实际上有几个群友是我的兼职员工;
2、适当做一些推广运营,群友的稿费发放,偶尔的福利活动,软硬件的置换、更新,等。
3、若还有结余,算我幽哥的自媒体收入,我准备停止一对一职业伙伴,省下时间做内容吧。


感谢大家的支持!不来虚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