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知青 | 周小六:跌跌撞撞的青春

周小六 新三届2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周小六,77级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做病理医生,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1989年研究员身份赴日,90年就职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部。1998年移居加拿大,现在大学工作。


原题

向青春道别

与单纯再见






 作者:周小六




岁月的行囊承载着我们的曾经。有激情和豪迈,有光环和挫败,有理想和绝望,有消沉也有成长。

知青,是美丽的年华和青春。插队,是风云变幻的风景,让我们在盲目中觉醒,在绝望中奋进,在困顿中反思,在艰苦中博弈,在恶劣中茁壮,在渺茫中绝壁逢生。

社会是老师,教我们成长和蜕变,让生命倔强和顽强,面对突如其来得心应手,对未知具有感召和免疫,使强者更强。适应了卓绝的生存,经受了艰辛与磨难,便可笑傲险恶,云淡风轻。

不求上进是可耻的


我有五个姐姐,她们上大学,工作,插队,留城,恋爱和结婚,浸染着我儿时的记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人生。我也不会偏离这个人生轨迹:优秀是正常的,学习好是理所当然的。努力是必需的,不求上进是可耻的。


我们家是一个有背负的存在。我爸出身于封建豪门,大学毕业后为国民政府工作。历史的污点像幽灵一样,影响着家庭的命运和姐姐们的前途。文革前,她们上学,由于政审的牵连饱经挫折,全家也差一点被动员到乡下。后来,我爸单位要去三线,他是技术骨干,必须得去,单位千方百计地为他的历史做了结论,定为一般的历史问题。他躲过了文革,我们这些小的没有更大的伤害已是庆幸。这里有太多的故事。

在这种家庭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张扬,只能不被关注低调、内敛的悄然成长着,对我们来说光努力是不够的,只有优秀才可被认可。也许是这种惯性的驱使,最终,在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7姐妹都相继搭上了大学的列车。

高中毕业,又到了选择!我有十二指肠溃疡,虽已无大碍。但是用这个说事,足以赖着不去。动员也早已不像以前那么狂热。我妈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我可以等着接班,但要从基层做起,我不甘心还没做任何尝试就屈就于只有个工作,不想让梦想扼杀在摇篮之中。

我三姐1968年因病留城,两年多才就业。我四姐去插队不到一年就抽调到政府机关。我放假还在她插队的地方呆过一个多月。那里依山傍水,空气清透。江畔风清水秀,吊桥摇坠。山上特产遍布,自然壮观。种水稻,吃贡米。

那些男生彬彬有礼,女生文静平和。他们也茫然,也苦闷。但吹吹口琴,唱唱歌,来消化烦恼和寂寞。没有争吵也没有野蛮。所以,给了我插队就是这个画面的错觉。中学以后,到工厂学工劳动,可累了,特别枯燥。不是向往的生活,心有不甘。

渴望上大学,可以加入优秀的群体,人生就可有更多的选择。大的姐姐都是文革前的大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同学们的自信,儒雅,文质彬彬让我念念不忘,谈吐、举止和思维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破学校,没有人好好学习。没有优秀的朋友圈和志同道合的发小。虽从来都是毫无悬念的学霸,但彰显、华丽和优越从来都与我无缘。那种飘零感,精神上的漂泊和游离,情感上的疏离和置之度外,让我孤独和饥渴。失去和优秀群体一起竞争和成长,没有机遇得到高质量的文化熏陶是我人生的缺憾,一直都不能解脱和释怀。

高中班主任找我谈话,他不是为了任务,他自己两个与我差不多的孩子,都义无反顾去插队,只是想扑捉那微乎其微的机会。即便他不说我也决定要去。因为,如果不插队,上大学的希望就是零。对我来说最差的就是将来当工人,这已经是人生的底线。

集体户里遭遇困顿


我姐的同事家在农村。离家近,只有100多公里。就到她家的那个大队去插队。我一直身体孱弱,当时体重不到80斤,看上去只有14、5岁。我姐去送我,老乡以为我是送姐姐的。

集体户都是来自郊区工厂、煤矿的子弟,六个男生一个女生。见到他们之后,我心里凉了半截,他们过于成熟了,我置身其中,有一种“老鹰捉小鸡”的感觉。我就好像到了贫下中农之间,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了”。担忧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他们。

跟他们在一起我显得很无能,锅大的能煮一头猪。不踮脚够不到锅底,特别害怕没站住把自己煮了。不知道锅要烧热,凉锅就贴饼子都掉到了水里,也不知道和面的软硬度,打开锅一圈惊叹号。不知道要放多少柴禾,烧的饭只剩一点,锅巴可以当盆用,又糊又夹生。每次都灰头土脸也作不出像样的东西。

有一次,玉米面发霉了,贴出来的饼子是红色的,他们异口同声的声讨我,说放太多的碱,我说放的不多,他们根本不相信,觉得我不虚心。第二天,我只放了一点碱,那贴饼子酸酸的,还是红红的,他们一下子没声了,也没人说一声对不起。我那时候每天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哪一件事又做错。
 
第一年国家给商品粮,刚开始生活还好,只是精神上很苦闷,特别想家。因为吃高粱米,玉米碴,胃经常隐隐作痛。那些男生很糙,抽烟,喝酒说脏话,吃饭的时候,当着众人故意放屁,然后哈哈大笑,我真笑不出来,精神上特别摧残。因为完全是陌生组合,我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户长原来是郊区高中的学生会主席,官迷,整天端着,一副能改造全人类,心中有远大宏图的架势。事无巨细的参与,他们之间特抱团,对我这个外来户重点防范。

正是农忙季节,学大寨搞疲劳战术,早上4点多就下地,扛着锄头还在睡觉。铲地特别累,每次都在最后,队长看我把苗铲掉了,一直在吼。休息的时候,社员打情骂俏,那些孩子娘还扒男人的裤子,说的话我也似懂非懂。有一次在草丛中睡着了,醒了之后天黑了,贫下中农都回家了,失去半天再教育,还被扣掉了公分。

开始时集体户男生帮我,但我一直舍不得“以身相许”,就没人帮我了。有一次我到地头却一个人都没有,都到另外一块地里,又害怕又难过,忍不住一边找他们一边哭。顾不上幻想了,梦想也扼杀在萌芽之中。后悔来插队,自作自受。盲目的抱着满满的希望,却迎来了赤裸裸的现实。
 
男生不愿意做饭,借机就让我和另外的女生轮流做饭。我就只剩下做饭了。实在是不能就这样被鄙视下去,就去问老乡。看着看着就觉得不那么难了。我从六、七岁就得自己做吃的,但是用煤气。掌握烧柴的火候很重要。在生存面前,人的潜力真是取之不尽。悟性还是帮了大忙,没多久,我就熟练自如,还可以有闲下来的时间。我做饭又快又好,男生再也没声音了。
 
另外的女生压力很大。一个特别高胖的女生,做饭使蛮力,每天忙得鸡飞狗跳,到饭点了还没揭锅,男生开始牢骚满腹,背后骂人。我和那个女生关系不是太好,也不愿意帮她。她是靠大队领导的关系来的。
 
我有两本日记莫名失踪,特别心疼,耿耿于怀。那是我灵魂的记载,也是隐私。后来发现她把我写的诗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居然抄了一大本给那个大队领导看,还加上一些拍马屁的话,很肉麻。绝妙到完全改变了风格。知道这件事后,还问过她,死不承认剽窃,我也死无对证,哑巴吃黄连。从那以后我特别恨她,女人渣。
 
与劳动的疲劳相比,精神上的疲惫更加煎熬。由于心情不好,还得吃高粱米,玉米碴饭,胃病时时发作。生活的单调让那些精力充沛的男生无所事事。其它的男生还好,讲点黄段子打打牙祭,粗俗也不幽默,还有点猥琐,但跟我没直接关系。
 
只是由于狼多肉少,户长以权谋私,假借谈工作为由,总是在晚上把我叫到没人的地方谈话,先贬低我一通,然后一副救世主保护弱小的架势。特别腻歪,心生厌恶。这种时不时的骚扰令我特别郁闷,心理压力很大,每天都绷着神经,特别崩溃。那时,其他男生还挤兑我,说我跟户长谈恋爱,气死我了。就是我想谈恋爱也不会这么重口味,那双小绿豆眼和满口豁牙,配上那张油腻的脸多看一眼都是损失。度日如年呀。

也许自己精神上有洁癖,被伤害过,就再也不会回到原点。上大学以后还在街上碰到过他,连招呼都没打。就是现在想起来还是有吃了苍蝇的感觉,不堪回首。

我从小就叛逆,一块小滚刀肉,跟姐姐们斗智斗勇,最终都不能耐我几何。但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一种被绑架,又无力反抗的窝心。但我也深谙沉默就是最好的摆脱,等待他自己燃起的火焰自己熄灭掉。
 
苦闷的时候,我就写日记,给家里写写信。带去了方格本写写字,没有书报可看,油灯也不允许用太多,日子特别难熬。没来前憧憬出来的美好画面,一个都没有出现,活生生的现实远远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力。
 
我第一次回家,我妈吓了一跳。圆圆的脸又红又黑,柴禾妞一枚,跟呆在城里的同学一比,富强粉和全麦粉的馒头。同学还在待业,我也一起到居委会转转,看到她们在写通知,毛笔字好丑,我就说:“我帮你写”。一会公社主任回来了,看我正在写,很是吃惊,那惊讶的眼神,在努力试图把那张通知与我这个黑不溜秋的小丫头联系在一起。当时留在城里的同学有点优越感,但我仍旧没有羡慕,那毕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初试笔锋让人刮目看


插队后主管书记和知青父母单位的人,到集体户问候。组织我们座谈。从小到大一直没闲着搞运动,又讲用,又斗私批修。还有高中后区里每年有教具展览,我都要去解说,早已练就不知道紧张,害怕为何物,就是后来到公社发言,我从来没有稿子,就这点小儿科,自然是闪亮登场,我平时不太说话,与其他人基本零交流,但这颗闷雷却突然炸响了。
 
书记让我们把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感想写出来,贴在队部的墙上。读书无用见了成效,男生写的都是小学生水平的文章。都是一些小口号。
 
那个女生好很多,但跟我仍旧不是一个段位,我拿出看家本事写了很多,那些感想,心理变化和体会经历,无论谁看都是真情流露。当时看上去字写得比他们好很多,虽然现在看也不怎么样,但对于18岁的我,还算是拿的出手。正好有一本大一的笔记本,有图有真相。见下图。
 
 
自己当时特别弱势,日记本丢失特别伤心,户长总挤兑我,其他人都是一伙的,在我面前满满的优越感,我被边缘化,特别挣扎,严重的挫伤了我的自尊心,山穷水尽的感觉,特别压抑。“实在是不拿豆包当干粮”。

不给点颜色瞧瞧,实在是找不到存在感了。现在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激扬文字,漫山遍野的文人墨客时,也为当时的小家子气感到汗颜。当时还窃喜没有涌到人才济济的群体,才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拔得头筹,实在是有点胜之不武。

这次以后,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存在,收敛了很多。主管知青的徐书记是有文化也有魄力的人,从那以后他记住了我,我的命运就开始了悄悄的转变。也许是上天在眷顾我的无助,让我用自己微薄之力才可以活下去。
 
两个月后,部队来这里拉练,大队让我代表知青,给军人谈接受再教育大有作为,一个排工整的坐着,都是一些跟我年龄相仿的战士,我没有压力,就是真情流露。诉说意料外的艰苦,还说做饭时出的种种洋相,他们跟着笑,给我鼓掌,表达对我的认可,让我有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与军人的近距离接触。
 
那些天心情特别好,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絮入了一丝新鲜,体会到了以前说的军民鱼水情的感觉。他们走了有点恋恋不舍,没人帮我挑水了。那个排长特别秀气,书卷气,跟电影里的严厉,勇猛完全不搭界。
 
我们大队很落后,邻队土地荒芜,一天只挣一分钱。长期返销粮,以前怎么也无法想象什么叫一贫如洗,没饭吃,没衣穿,光腚的孩子在土炕上撒尿沾一身泥。没人干活,一副坐吃等死的架势。
 
给基层干部当写手


县委,公社领导重点蹲点整顿,来了专案组搞社会调查,我被抽调出来,帮着抄写调查报告,跟着这个调查组到处走,都是中学老师和公社的干部,很意外农村可以聚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人,彻底颠覆了对农村“脏乱差没文化”的概念。那个党委秘书字和文章好到让我惊讶,都暗自为自己的自鸣得意感到脸红。跟他们呆在一起很放松,但也真是不可多得的历练。
 
我是慢热的性格,有欺骗性,让他们觉得我稳重,成熟。后来一步步的走过来也许与性格的欺骗性有点关系。我在日本时,以前一起蹲点的知青,通过我姐联系到我,还提到这个秘书调到县委,后来退休了。还让她带话给我:“如果回国,有机会来看看我们这些老头”,他居然还记着我。

学大寨,批林批孔到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从未间断。大队干部整天开会,我基本上就成了所有干部的写手。没事就在卫生所,兽医站帮点小忙。反正比集体户吃得好,有公分挣,也自由,在集体户时不胜其扰,终于逃出虎口了。
 
年底,省歌舞团来慰问演出,全是帅哥靓女,特别养眼。可能是情感上的焦灼和饥渴吧,他们来了,竟情不自禁的有一种亲切感。没有什么可以招待的,炒了玉米粒给他们当零食。当时特别感慨,看看自己皮糙脸黑,那些女孩如仙女一般,觉得自己特别丑,有一种隐隐的自卑。
 
大队领导发言时,我在屋里听他们说:”农村干部还真有水平,能写出这么好的发言稿”,我差一点没忍住想显摆说出来,也想让她们知道自己虽丑,但也不是白开水一杯。现在想想,好像当时脑子还没发育好,成熟稳重的外表之下是青春期的那种焦虑和躁动。因为不用干活,又有公分挣,这份差事对我很受用,只是晚上还是要回到那冰窟窿的集体户,戴着帽子睡觉,早上睫毛都冻在一起。

开春了,通知我参加路线教育宣传队,其实就是互派到各大队的眼线,吃百家饭。只是精神有压力。因为总要开会,逼迫队长按上级精神密植。队长和社员都不接受,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邻队一个女知青特较真,整天跟队长吵架,必须一板一眼的照搬,队长快气疯了。我们队长觉得特幸运,对我特好,总把我派到好人家吃饭。

为了蹲点的生产队,我到我四姐工作的市委,去求领导批化肥,真是使出了全身解数。农民特别感激,因为有化肥就能多打点粮食,增加点收入。

整个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完全不顾及健康。有一次,手上扎了一根刺,发炎了,肿得钻心疼,也不敢请假。后来发烧挺不住了,到我姐的附属医院引流出半碗脓。
 
还有一次,眼角膜发炎也没当回事,过些天突然看不清东西了,特别紧张,赶紧回家到医院看医生。瞳孔被被白膜覆盖,医生说再晚些时候就没办法了。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
 
因为总是住在老乡家,洗澡是天方夜谭。洗头都是很奢侈的事情。跳蚤咬得不能睡觉,虱子也会爬到身上,奇痒无比。前些年,女儿的学校给家长特别郑重的发简报,图文并茂的告知发现了虱子的踪迹,让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就上报云云,孩子如临大敌,特别紧张。我告诉她:“我得过,农村到处都是,没啥了不起”。她却很惊讶的问我:“你没有去看医生吗?,它们会吸血的”。她不会想像出来我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存的。
 
当时,农村的干部都在比谁更左,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一颗巨大的杏树被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砍掉,大妈抱着树哇哇大哭,到处打狗几乎绝种。肥沃的土地被修成梯田。批斗地富反坏,要拉我蹲点生产队的一个80多岁的老地主批斗,老地主特可怜,都已经站不稳了。有人来接他时,我说:”这么老了斗死了还得担责任”。他们一看实在太老了也就作罢。老地主感激得直给我作揖。
 
一次,抓到赌博的,集体户的男生负责看管,就拳打脚踢,我看他到院里拿了一根四棱的桌腿进去,就跟进去把他叫了出来,对他说:“要是把人打坏了,到时没人替你担责任”。有一次赶集,一个男人见到我就跑过来说:”小周,太谢谢你那次救了我”。我不记得认识他,他就说明原委千恩万谢。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本能吧,害怕血腥和残忍。

当上妇联主任


妇联主任走了让我接替。大队干部家里都很多孩子,计划生育举步维艰。反正有县妇联在这蹲点,有人扛着。
 
那时,有5个县里的女干部长期蹲点,跟他们在一起能让我暂时的逃避我不想做事。因为我是在纯女人的家庭中长大,跟女人打交道没有阻力,很快就融合在一起了。好几个都还没结婚,什么都聊。都是女人, 聊穿戴,聊时尚一下就拉近了距离。她们经常觉得我的衣服好看,互相穿。她们喜欢也就送给他们。
 
这期间县妇联主任问我:“要不要调到县妇联当干事?” 我说:“不去“。我二姐毕业时,我妈带头积极,就把我姐发配到县城。30多岁才结婚,十多年才调回来,气质都变了,我才不会重蹈覆辙。我要如果去了,把他们替换下来,常年到农村蹲点,终身制了。
 
我们大队久治不愈,成了省里的改造目标,来了工作组。有一个省委宣传部的老大学生,40来岁了还是独身,当时觉得他特“矫情”,上个厕所也要告诉别人“我要去大便”,农村的厕所特脏,他死活也不去,拿着自己从城里带来的手纸,跑到老远的青纱帐去。大家都要等他一起开饭,他却洗起手来没完没了。现在看好像没什么,但当时就特别能理解共产党的工农干部为什么看他们不顺眼了,太不接地气了。
 
县里有个女主任35岁,有点钟情于他,当时觉得特别乌龙,世道把阶级都混淆了。女主任是挑大粪的劳动模范,大字都不识几个,太乱点鸳鸯了。后来,还真有人帮着问了。男的说:”他在南开上学时的女朋友,因政治问题在监狱服刑,他要等她出来,不会考虑别人“。我突然对他产生强烈的好感,好感动,原来真有患难见真情。
 
我当时就是干杂事,其他人都轰轰烈烈去了。小学涨工资,都怕得罪人就派我去。组织宣传队,让我带他们练节目,写3句半台词。修梯田,我得带人先测量,拉线。还得写那些虚头巴脑的文章,让人拿喇叭广播。竣工后,再写稿子让领导领功。
 
有一次带着民工去修路,住在外大队,民工和老乡对面炕,半夜民工就到对面把老乡的老婆睡了,她还以为是自己的老公,到早上才知道。老乡不依不饶,要送公安局。大队干部都来了,差点没把那个小伙子打死,也没送去法办。也许太穷了,光棍特别多,各种各样的犯罪经常发生。那次带的粮票都被偷走,差一点没饭吃。
 
这些杂事,从来都毫无悬念地落到我头上,我每次都躲不掉,心里特别不情愿,但没选择。每天都觉得暗无天日,日子过得好慢。好在那些县里和公社的女干部经常在这里。公社的女主任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特别知道进退。跟我关系挺好的,私底下也告诉我:“别太拼了,抽空也歇歇”。后来她调到市法院工作,老公也是我们这出去的,在大学当老师,我放寒暑假还到她家玩。当时,大家都知道那种落后局面积重难返,也都在混,彼此心照不宣,对我来说能躲一会都阳光灿烂。
 
那时,遵照6、26的精神,省市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下放到公社卫生院,他们下到生产队,在炕头上给农民做手术。就是做绝育,疝气这些小手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手术是在这里,颇有感触,觉得当医生真伟大,好帅。但如果让我选不会选医学院,还有下放到公社卫生院的风险,不想再尝试了。可人算不如天算,还真被分配到医学院。
 
我们大队是多民族,还有朝鲜族队和回民队。
 
朝鲜族队刘队长,大树般的存在。身体力行,笼住社员同心协力,是最富裕的小队。老婆是延边知青,长得有点像朝鲜的功勋演员,筋道又好看。朝鲜族女人真好,温柔,勤劳,整洁又懂礼仪。女人都烫着头发,家里都特别干净。
 
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村子在小河的一隅,与大片的稻田交相辉映,图画般的田园风光。因为运动似乎与这里隔离,更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对于吃货来说,见到好吃的比任何事都有兴致,两眼放光芒。特盼望有啥事可以留在那里吃饭。十几种小菜,和那好喝的汤,配上油汪汪的白米饭,真是人间极品美味。都说日本米好,但比起新米用柴禾烧熟的米饭,还是逊色了很多。我再不曾找到那种久远的原汁原味。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他们男人、女人不同桌吃饭,所以,每次给我一个人放边上一个小桌子,我倒是乐得其所,一个人体会着安静和悠闲,不用顾忌自己的吃相。享受着美食带来的那种久违的欣快。

我不喜欢去回民队。回民队的人无论多穷都喝茶,我不喜欢吃羊肉,他们用做饭的锅烧水,茶特别膻。回民小孩长得好看,大眼睛双眼皮,睫毛很长。
 
大队干部中居然有3个是来自于这里。副书记,主任和民兵连长。主任在我到那年就被推荐上大学了。另外两个都是能力强,但品德不太好的人。
 
副书记还是光棍,一喝酒就丑态百出,有一次满脸淫笑的向我走来,我赶紧后退,他没站住,一个大马趴。醒酒后他见到我怪怪的,从那以后关系就有点微妙了。特极左,抓到犯事的人就像打了兴奋剂,尤其抓到那些通奸的,好像中大奖似的,非得“逮着青蛙攥出尿来”。他其实底潮,年轻时偷东西,所以整别人的时候更狠。
 
民兵连长长期和小三厮混,到外大队修梯田,带着情妇到处吃喝,度蜜月的架势。看来贪官长相都是一样的,都没什么创意。
 
苦熬中的女知青


我们大队有四个集体户,还有三个68年插队的女生。岁月无情的侵蚀着她们的青春,泯灭着她们的单纯,已无法还原她们当初满怀理想,青春勃发的样子,漫长的岁月里,艰苦的生活练就了她们的顽强,在绝望中仍旧等待太阳从东方升起。
 
她们在微弱的希望,渺茫的盼望中苦苦的熬过八年。我尊敬她们,她们没有被苦难压倒,也没有嫁人,坚守着,等待着,让绝望在这里无地自容。在她们面前我有一种英雄气短的感觉,如果是我的话,不知道呆上八年会不会疯掉。总算老天有眼,1976年有一个被推荐去了县师范,一个病退,一个接班,让她们相继结束了八年的挣扎。
 
我也到过其他的集体户,有点衰败和凄凉,人生没有盼望,激情和活力也消耗殆尽。除了熬时间,拼公分之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挣得一点点的温饱,似乎并没有什么奇迹可以期许。升学永远与他们无缘,在我插队以后从未见过招工。
 
我们大队没有知青嫁给当地人的,只有一对结婚的知青留在当地,女孩是后妈,没有家可回,有一个心上人在一起也算是一点依托。有时路过也会去坐坐,女孩很会持家,虽不富裕,但一家4口也算其乐融融。
 
有一个城镇青年不知什么时候下放到这里的。已经40多岁,城里还有生病的老娘要照顾,一年挣的公分不够买粮。住在一个小黑屋,吃的饭就像原始社会,特别让人同情,这么微小的存在为什么在城里连一个立足之地都不容许,被孤身一人赶到乡下,连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看到他,我想起我妈说过:“我们家因为我爸历史没结论,也曾被划入下乡行列,有专人赖在家里动员,我妈坚决抵抗才没成行。太感谢我妈了,否则我们的人生将会被彻底改写。
 
恶狗扑身的危机时刻


我天性胆小,小的时候一个人不敢呆在家里,怕狗到了灵魂出窍的程度。可是,这些都要跨越。因为,这是我生存下去必须要逾越的障碍。
 
每次往返于公社、大队、生产队和集体户之间,穿越夏天的青纱帐就神经兮兮,都是在紧张,警觉和忐忑中度过。经常有强奸案在这里发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我毛骨悚然,如果身后有一个人与你同行,就紧张到极限,害怕到屏住呼吸。也鼓励自己要强大起来,但懦弱的印痕刻划在深处,绝非易事。好在那时法律上给予知青系上了安全带,“知青和军婚是两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一旦触摸,线毁人亡”。所以,就好像救命符一样,作为精神支柱支撑着脆弱的心理,砥砺自己,不至于让精神崩塌下去。
 
一次,返回村里的途中,遭遇两条狼狗迎面扑来,魂飞烟灭般的惊恐,双腿颤抖,汗毛竖立。当一条狗扑过来咬我的时候,我抬脚踢它,被一口咬住鞋子,是那双大头鞋救了我,就在它松口的瞬间,我弯下腰捡起土块就砸了过去,“兔子急了都咬人”,求生的欲望让我瞬间变得狰狞和勇敢。
 
以前听老乡说过,“狗害怕弯腰捡东西砸它”,紧急关头只有一试了。
 
果然,我一弯腰它掉头就跑,我一走马上尾随过来,我只好退着走,边相持着边后退,快要到村子时,我转身撒腿就跑,但不知为什么,狗不再追我了。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瘫坐地上,脑子一片空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后来我问老乡:“为什么狗不追到村里来”?他们说:“不敢来,来了就给打死了”。所以,每年民兵都拿着枪到处扑杀,只是,经常被杀掉的都是家犬,野狗的狡诈让你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迹。
 
因为长期处于重点辖区,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一旦披露,就会变成刑事案件。两个生产队长被判刑。他们利用职权之便搞性勒索,但实际上好多都是女方往上扑,就是为了干点高公分的轻活。留下的老婆孩子日子很艰难,只能找那些老光棍帮着”拉帮套”撑起家来,受外人的非议和冷眼,但在艰难的生活中也是一种互补。
 
有一天,狗从柴堆底下拖出一个死孩子,惊动了大队就去调查,最终找到了出处。是被判刑队长的老婆,3个女儿,这是个男孩,是自己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冰天雪地无处埋葬,就塞到柴堆下。真是人间悲剧。

大队领导也是高危职业,一旦损公肥私将立刻被免职。所以,走马灯似的换干部,大队一把手都是公社指派过来的,一半都是外来户,没人有长远打算,作为跳板升迁是普遍心理。
 
那些农村干部对运动是热衷的,他们似乎就是为运动而生,我却无论如何也没有热情,也许与自己从小生活在灰色地带有关。但总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没日没夜的开会,感到特别厌倦,车轱辘话就像紧箍咒一样,罩着各层领导。开会时,所有的人都在吸旱烟,屋里烟云缭绕,在阴暗的油灯下,有一种置身于烟道中,被辣烟熏成干肉的焦躁。满身油烟,喉头发紧,消耗着自己那存留不多的水分和能量。不知道中国经济当时怎么运转?靠谁种粮食养活诺大的中国?这不是我想的事情,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无望,浑沌的生活。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举国哀痛。当天,我在尹大娘家,是我二姐高中同学的岳父家,插队后才知道。她们对我像亲人,在我想家的时候,没饭吃的时候,冬天太冷的时候就在他家呆呆。也让我在那苦闷的生活中有了点慰藉,以排遣心中的孤独。为我坚持下去增加了一点能量。大队的人没找到我,没有参加主席的追悼会。为这件事觉得特别内疚。大队领导虽没批评我,但看出来很不高兴。

跌入雪坑差点冻死


1976年底公社开会,当晚下着大雪,第二天早上大雪覆盖了路面。十几公里路居然看不到路在哪里,我只好就朝着那个方向走。离我们集体户有两里多的时候,我掉到了一个被大雪覆盖的坑里。右脚踝直接着地,当时有一种频死的感觉,疼得完全不能动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如果不回去就会被活活的冻死在这里。

人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本能占据了上风,当时想的就是爬也得爬回去。也许是意志的支撑,疼痛的地方慢慢麻木,我就像小脚老太太一样一点一点的蹭回到集体户。
 
坐在炕上暖了一会,突然剧烈疼痛,我脱下袜子一下就惊住了。脚肿的像馒头,青紫色跳着痛。我让队里用马车把我送到大队,赤脚医生一看就说:“你赶快回家吧,可能骨折了”。我特别害怕,吓哭了。大队赶快招调了马车,让集体户的女生陪我,围着被子把我送到家,马车走了很久,到家时天已经黑了。那惨兮兮的情景,就像电视剧里的画面一样。
 
家人用自行车带着我去看了急诊,确诊骨折了。石膏固定后,虽疼痛但不伤感。又回家了,那是一种久违的幸福和温暖,就像走失的孩子,在外边流浪许久,重新回到家中的那种欣喜和珍惜。终于可以在家过春节了。
 
比起身体上的劳累,当干部的劳心,更让我疲惫不堪。刚开始时,自认被拣选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重的负担倍感心力交瘁。自己被赶鸭子上架,干着自己并不胜任的工作,精神上的压力,各种关系的纠结,让心理消沉。长期特别压抑,从来都没有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过。每天都得戴着面具,在做别人而不是自己。
 
集体户的同学还可以偷偷懒,挂锄后都回家了,可以呆到开春。可我不能,真的好羡慕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身不由己。没有一件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老乡们也根本不把小丫头片子当回事,大队领导心中从来没把我当个人物。
 
可是我别无选择,再难我也得咬牙坚持下去,等待机会的降临,好去追随理想的足迹。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也不喜这么多的压力,却要精心扮演着女强人的角色,倍感力不从心。怪只怪生不逢时,让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时光,都挥霍在这荒唐的年代。
 
伤筋动骨一百天,我必须返回了。终于有借口暂住到集体户,以前的男生一年后都内调到煤矿和工厂,女生到学校代课。下一年来的6个女生和5个男生都是很单纯的城市孩子。跟她们在一起才真正有了融入的感觉,我能帮上忙的事情尽量帮她们。
 
小云胃病办返城,特别老实善良的女孩。怎么都写不出来申请报告,全家老实人都在犯难。怯生生的问我能不能帮忙?举手之劳,就帮她夸大其词,写了3页纸。后来到她家去,她父母特别热情的留我吃饭,使劲夸我,夸得我特别不好意思。
 
有一个女孩有时也祸祸我。趁我不在把我的箱子撬开,不管什么衣服连拿带穿回家了。不要从来不还,有一种被打劫了的感觉。后来我到她家去过,她爸是文革中的工宣队长,孩子多有点穷。家里没有像样的东西,但是有一张红木雕刻的大床特显眼,文革中花20块钱买的,那张床实在是太豪华了,我忍不住还去看看床头雕刻的图案,用手摸摸是什么感觉。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那些古香古色的东西。所以看到好看的东西就会在意。她家的床一定是强买来的哪个资本家的祖产,可惜了。

温暖的新集体户


集体户还是我的根据地,每年分的粮油都在这里,我都在外边吃饭,所以回来呆呆也理直气壮。只有在这里我才可以无拘无束,找到存在感。也有知青当干部之后好像与集体户脱钩了,但我还是觉得呆在这里踏实,也明正言顺。
 
户长小杨,比我还大两岁,是在城里呆了两年才来插队的。父亲是厂医,特别厚道的女孩,我每次回去都把户里可能的好吃的做着吃,特过意不去。我也帮不了她们很多。只是,她们都对学习不感兴趣,恢复高考没有人报名陪我一起去。高考前几天,我点灯熬油,也影响她们,但没人抱怨,还鼓励我,说我一定能考上。在这里,我如偶像般的存在,心里还是感到暖暖的。
 
一到晚上大家挤在一起抱团取暖,又幸福又暖和,感受到了集体怀抱的温馨。她们单纯善良,随和懂事,跟她们在一起没有欺骗和防备,心里感到特别踏实。大家有说有笑。虽然还很冷,没有好吃的,但跟她们一起时才又做回了自己,不用装,卸下面具,享受这暗淡生活唯一的一丝暖意。
 
我仍旧得小心翼翼的做事,忍耐着苦闷和寂寞,这期间我高中班主任来看我,还跟大队领导见面。他来前我并不知道,他来后也不会有什么作用,但还是感激他远道而来的关怀和那浓重的情谊。
 
我妈不放心,也到农村来看我,感到特别踏实和依托。姐姐们也一直关心我,关键时刻都挺身相助,这种不可多得的亲情并不是在每家都可以存在,看看周围的知青,更感到自己的幸运,有家人的关爱和重视是自己的福气,没有理由让自己颓废。
 
有关爱和亲情,让我焦虑的心情缓解了很多,安下心来坚持下去。盼望着到秋季招生能有机会上学,一直都没有再回过家,想努力把以前失去的表现补回来。就在我还望眼欲穿等待时,恢复高考了。
 
1995年带着我妈,去探望在我人生最艰难时刻,如亲人一样待我的尹大娘一家。那弱小的身躯,为我撑起了停泊的港湾,能让我在疲惫时可以加油,喘息。虽只停留了1个小时,但了却了我对她们的亏欠和感激。


在那里碰到了大队书记,是当初与我一起工作,最正派,最清廉的干部。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那些腐败的干部早已回到自己的角落,可他,30年过去仍在工作。他说:“这么多知青走了以后,一个都没有回来过。你出国了还想着回来看看,现在大队有钱了,一起吃个饭吧”。我说等下次吧,可是,也许不会再回去了,因为已物是人非。

有时也在想,如果不去插队,留在城里可能会考更好的大学,生活会更安逸,心绪也没有那么纷乱,没有那么多精神摧残和遍体鳞伤。可是,时光不曾倒流,没有可能去衔接岁月的断片,想有追求就必须付出,付出就要承受代价,心中有梦就要为梦想买单!

自己的人生虽也蹉跎,但比起大多数的知青还算是幸运的。在没有选择的时代中,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追随本心,顺应潮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些机遇虽与自己的努力不能分开,但家人精神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担当,领导的扶持和友情,特定的环境和政治背景,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比起被时代埋没的人才,和那些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难,却没有得到梦想回报的知青,我心中充满感激。

当家人,朋友们每每说我运气好的时候,我百感交集。自己忍过别人不能忍,苦过别人不能苦,想过别人不敢想,博过别人不敢搏,终究让命运眷顾于我。能有机会搭乘生命中的机遇,误打误撞的在一次次山穷水尽之时峰回路转,也不枉自己的执念、坚守、隐忍与执着。虽然要提早的与青春告别,与单纯再见,但仍要感恩,命运没有亏欠我。

从起步于插队的漫漫征程,到高考的惊涛骇浪。从大学5年的知识若渴,到职业生涯的风云变幻。辗转于北京,日本,加拿大,美国的几十年中,努力已成为惯性!

面对人生中的高潮和低谷能泰然处之,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也能淡然面对。这些都得益于插队的巩固和奠基,让信念如磐石一般屹立不倒,守护着我的人生。

最后,用作家杨绛的一段话为之共勉:

在曾经的岁月里, 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 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当光环退去, 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路在脚下,还要继续前行。

2019年7月
写于美国加州
 



延伸阅读
周小六:那一刻,拼的是你全部的青少年时光
周小六:迷恋上涂涂抹抹的医生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文中小标题为编辑添加
喜欢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知青阅览室

刘培明:"一打三反"运动在商南
李薇薇:一次半道截车引发的血案
王世绥:西双版纳——我的第二故乡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王克明:对面山
王骥:村里死了一头牛
陈昌华:偶尔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
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
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
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