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锦龙的出圈史,折射了中国民乐的这十年

李璐璐 肖莹 人民文娱 2022-10-24


方锦龙,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创始人。



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国乐,阳春白雪也可以回归民间,滋润街头巷尾。唯有真正做到服务于大众,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发展。



|作者:李璐璐 肖莹

|编辑:余驰疆 李一安



一身长袍,满头白发,仙气十足,怀抱一把五弦琵琶,这是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的标志性装扮。“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静夜思》《十面埋伏》⋯⋯乐曲从指间潺潺流淌,曾经曲高和寡的琵琶古乐在方锦龙的演绎下,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


方锦龙从艺已有40余年,但他真正走红,却是在这10年间,先是在圈内,然后就“出圈”了。他的“出圈史”,折射出中国民乐十年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文化强国、强调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方锦龙可谓这一理念的践行者。他将传统文化和新潮流结合,进行了不断尝试和探索。2017年,方锦龙为广东卫视大型国乐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进行宣讲,他用琵琶模仿了世界各国的乐器演奏风格,惟妙惟肖,这段视频在全网疯传;“2019 bilibili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在12分钟的《韵·界》节目里,方锦龙魔术般地自由切换高音琵琶、尺八、冲绳三味线等中外乐器,上演了“一人大战百人乐团” 的“好戏”。除了《十面埋伏》等传统曲目外,他还弹奏了《魂斗罗》《火影忍者》等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曲目,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民族乐器的极大兴趣。这段演出视频创下了1.4亿次网络播放量,网友惊叹:“神仙打架般的场面!”



· 方锦龙在"2019bilibili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表演。


《环球人物》记者见到方锦龙时,他正在捣鼓新淘来的乐器。“十几年前,国乐还仅限于在圈内,有人邀请我当嘉宾演一两首曲子,我到了现场一看,海报上有钢琴、爵士、摇滚,唯独没有国乐。我当时就受了刺激,民族音乐难道不好吗?后来一想,你也不能怪观众,国乐的普及率较低,大部分人不了解;国乐很多曲子不接地气,难以走近老百姓。”方锦龙说,“但这些年不一样了,新时代下,国乐的表演模式、传播形态等都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推广和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大家就觉得,国乐其实没那么遥远,国乐也可以成为流行乐。”


这10年,是方锦龙大收获的10年,是国乐成为新潮流、新时尚的10年,更是滋养了国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10年。




把国乐带出圈儿


“我去年在全国巡演了20多场,几乎座无虚席,并且大部分观众都是年轻人,这对国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方锦龙感慨地说。


能有这样的收获,离不开他这些年的努力和摸索。“以前国乐曲高和寡,而流行音乐契合当下潮流,我就想着把国乐和潮流结合起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国乐。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各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我们有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传播平台,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呢?每天只顾抱着琴闷头弹肯定不行,一定要不断学习,要知道什么东西时尚、接地气,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表演,用更适合的平台去宣传推广。”


如他所言,在演奏中,方锦龙总是将一些流行元素融入国乐中,也用传统乐器演奏现代流行曲目。方锦龙的音乐会堪称天南海北大杂糅,他往往刚演绎一曲铁马冰河的《十面埋伏》,转身又信手弹起了流行音乐《沧海一声笑》。无论西东、贯穿上下五千年,再加上他的音乐脱口秀,其启承转接,时时出人意料,却又连接得天衣无缝。观众的情绪在屏息、欢笑、落泪之间跌宕,每每大呼过瘾——这就是方锦龙提倡的“国乐综艺化”实践现场。他把这个现场带到了各种各样的舞台,努力用他的方式,进行着国乐艺术的普及和推广。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上,方锦龙与华夏古乐团及电声乐队上演《新春国乐畅想曲》。方锦龙用二胡、柳琴、葫芦丝、琵琶、骨笛等乐器表演了一场包含传统曲目、戏曲曲目、流行歌曲的“大串烧”,还“乱入”了一段“斗地主”游戏的背景音乐,惹得网友疯狂发弹幕:“宝藏网红!”“我仿佛穿越了!”“神来之笔!”“壮哉我大国乐!”


在今年的北京新年音乐会上,方锦龙不仅携手小提琴家黎雨荷,与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奏响了传统名曲《春江花月夜》,还在中场环节向观众展现了骨笛、簧、鼻箫等多种乐器,通过音乐带领观众从阿拉伯到印度,再到日本,来了一场“环游世界之旅”。


方锦龙积极参加综艺节目,时常用脱口秀的方式展现国乐。有一次,方锦龙在向观众介绍鼻箫时,先是告诉观众,这是黎族青年男女谈恋爱时用鼻子吹奏的一种乐器,紧接着开玩笑说:“我发现少数民族同胞就是比我们汉族有情调,乐器用鼻子吹,嘴就可以闲下来做别的事。”观众听完会心一笑,方锦龙又故作不解:“你们笑什么?我是指,嘴可以喝椰汁。”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他曾称锯琴是“三无乐器”,“晚上练习邻居害怕”;说自己学琵琶的原因是白居易写了“琵琶⋯⋯行!”


网友称赞方锦龙“吹拉弹打无所不会,能说会道口才了得”,给他取了“白发网红”“方独秀”“方天秀”“琵琶精”等种种昵称。方锦龙发微博调侃:“叫什么都行,别叫老头就行,毕竟我还年轻,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方锦龙的书房叫聚博斋,意思是博学很重要。他告诉记者,作为艺术家一定要广泛涉猎。有人质疑方锦龙表演这么多乐器是在“炫技”“卖弄”。对此,方锦龙说:“我可以用琵琶弹中国的《彝族舞曲》,我也可以用琵琶来弹《爱的罗曼史》《阿斯图里亚斯》,外国人听了容易引起共鸣。所以还是那句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会别人的乐器,你才能把吉他的感觉转化成琵琶的韵味,如果你没有这些乐器的基础,你不可能做到。我认为,成为专家的基本,应该是‘杂家’,拥有广博的知识。白居易是大诗人,但如果他不懂琵琶,如何写得出这么精彩的《琵琶行》?”


还有网友留言说他作为琵琶大师,弹奏通俗音乐会掉价,但方锦龙不这么认为。有个“95后”小伙儿,在B站上看过很多方锦龙的视频,特意去见他。方锦龙问这个小伙儿:“你们B站上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小伙儿想了一下说:“有梗的我们就喜欢。”


“你看,现在的‘后浪’喜欢什么?我一直在不断靠近他们、了解他们。”方锦龙说,“千百年前,琵琶等传统乐器就是民乐,能做到与民同乐。把国乐综艺化,将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这‘九艺’融合在一起,运用一些流行时尚的元素进行综合性艺术体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国乐,阳春白雪也可以回归民间,滋润街头巷尾。唯有真正做到服务于大众,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继承、发展。”




“用千年古乐奏响世界之声”


方锦龙在“集大成”的过程中,也见证了国乐10年来的进步与变化,这背后是文化自信的底气。


“早在几十年前,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国外就非常受欢迎。”方锦龙回忆说。18岁时,他参加了芬兰赫尔辛基世界音乐节马拉松音乐会,演奏了《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欧洲的观众惊叹“一把琵琶就是一个交响乐团”。这次演奏让方锦龙意识到,中国的民族音乐可以登上国际大舞台,他决心传播国乐,让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接轨。但那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国乐未能真正走上世界舞台。同时,许多人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一味崇尚西洋乐,反而忽略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新的世纪,我们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并逐渐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 方锦龙在国乐世界巡演上表演琵琶。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方锦龙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多地登上世界舞台。这10年间,国乐在世界乐坛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他告诉记者:“如果说,几十年前,我们的民族音乐几乎处于方言时代;渐渐地,民族音乐进展到普通话时代;而近10年来,它已经进入国际语汇。比如我们的侗族大歌,到了法国一样很受欢迎,欧洲观众一听,惊讶地说中国很多年前就有和声了。国乐渐渐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喜欢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方锦龙曾受邀参加“21世纪日本地球系列音乐会”之敦煌复原乐器演奏会,担任敦煌复制乐器的鉴定和其中11件乐器的演奏。“当时,日本观众从30多个城市赶来观看这场音乐会,很多人说‘这就是我梦想的音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名观众说自己从孩提时代起就渴望听到天上的声音,今天终于感受到了。我们这场演奏把千年绝响变为了现实,从前大家看到的敦煌壁画是静止的,可现在我们让音乐从画中流动了出来。”


在2021年“冬梦之约”冰雪盛典上,方锦龙和他来自全国的弟子们共同展示了国乐演奏串烧:用唢呐吹《今日无人入睡》、用编钟敲《欢乐颂》⋯⋯“这就是跨界传播,我们用古代的编钟、歌钟、编磬、虎座鼓,以及五弦琵琶、箜篌、古筝、二胡、笙管笛箫、中国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用千年古乐奏响了世界之声。”


方锦龙还尝试着将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融合演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与儿子方颂评一起融合中西方乐器创作了抗疫作品《照亮》。“这首曲子用9种乐器演奏:主奏乐器为五弦琵琶,特色乐器为楚篪、古琴、簧、箫、印巴风琴、尺八、意大利的锯琴、古希腊的莱拉琴。《照亮》的第一声,由楚篪发出,楚篪出土于湖北,代表武汉的古文化;随后主奏乐器五弦琵琶出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用不同国家的乐器来演绎这个作品,寓意全球携手战胜疫情。”




传统文化正成为“国潮”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广受观众好评。方锦龙积极参与其中,向大家介绍国乐、古乐器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


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方锦龙与孙楠共同演绎《大风歌》《破阵子》,和任嘉伦一起表演《琵琶行》。“这些文化节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国潮”逐渐兴起。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一炮而红后,又相继推出《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广受好评。更早之前,还有《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介绍节目,无不受到追捧。


演奏之外,方锦龙还有一项兴趣,那就是“淘乐器”。“‘淘’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习惯,去全国各地出差,我在飞机上就查阅大量资料,翻阅各种古籍,去学习和发现我们的古乐器。”每到一地演出,方锦龙先去民间采风,搜罗当地的特色乐器,并且虚心请教掌握演奏方法。他还复原改良了失传已久的五弦琵琶。“我希望能够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为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方锦龙收藏了几百种、逾千件乐器,有1000年至9000年历史的古乐器及复原乐器,编钟、骨龠、簧、琴、瑟、篪、琵琶、尺八⋯⋯他计划开办一场有56个民族乐器的音乐会。“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可56个民族的乐器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并不了解。我有一些弟子来自少数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等,他们一边学习自己的民族乐器,一边跟我学习汉族乐器,所以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我与弟子演绎56个民族乐器。少数民族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巨大宝库,有上百种乐器。我希望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宝藏,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民族大团结。”


· 方锦龙展示拥有九千年历史的古乐器骨龠。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


优秀传统文化的兴盛,还带动了民乐机构的兴起,一批批民乐新生力量被培育起来。方锦龙也大方收徒,十几年前,他创立了国乐乐团。“当时大家都在搞中乐西奏的新民乐,国内曾经出现过数十个新民乐组合,但我坚持做中国特色的、又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民族音乐,于是有了‘芳华十八’。”方锦龙说,“我还组过‘国乐四大天王’,以及亚、欧、非音乐家组成的‘三色金’乐队,希望借力流行音乐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民族音乐。


“芳华十八”非常成功,自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在春节晚会中登台表演,并在全国各地巡演,甚至多次走出国门,将民族文化的精粹传扬海外。


· 方锦龙复原改良的五弦琵琶


“民族音乐的火已经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学习民族乐器。”有人问方锦龙收徒有什么标准?他表示,收徒没有标准,看缘分。他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因材施教,都是可以教出来的。


这10年,方锦龙在教学上也有了新尝试,面对不同的孩子,首先想的是怎么提高他的兴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法。“很多人练基本功觉得枯燥,没关系,如果你喜欢《小苹果》,我们就用《小苹果》练习基本功,这样学生就更有热情去练了。所以,让学生传承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是最重要的。”


让方锦龙感到惊喜的是,近几年,前来学习中国古典乐器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了。“随着国门的打开,很多外国人对汉学很感兴趣,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但很少有人教民族乐器。我认为让这些洋学生在学汉学的同时,再学一门中国乐器,会让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这叫有声有色。比如,我的一个美国学生回国后用琵琶弹美国乡村音乐,其他外国人听了,觉得新鲜好玩,就开始关注中国民族乐器,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要想让琵琶走向世界,首先就得让外国人接触琵琶,这样他们才会产生兴趣。”


目前,方锦龙正在策划两件事,一是在敦煌这个曾经作为丝绸之路、架起中西方音乐互通桥梁的重要所在,组合成立敦煌古乐团;二是在敦煌举办世界琵琶节。未来,他还打算在敦煌开办国乐学校,让音乐作为纽带,把世界各地的人联结起来。“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我的学习和教学理念。”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