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胡歌的中场故事

余驰疆 人民文娱 2023-01-06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737141728482279425生命是流动的,最大的智慧是去面对它和接受它。

|作者:余驰疆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物》杂志第484期)


终于,又一次见到胡歌——在2022年的尾声。先是王家卫导演的剧集《繁花》发布预告,胡歌一袭黑色大衣,从上海滩旖旎闪烁的灯光里走来;紧接着主旋律热播剧《县委大院》播出,两集后收视率“破二”,胡歌又为自己的“角色库”增添了基层干部的履历。

之所以是“终于”,因为上一次胡歌如此曝光,还得回到3年多前的金鸡节,他带着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接受了人民文娱的专访。

那次,胡歌与记者聊到表演之路的不同阶段:二十几岁时,他渴望的是一种突破、一种转变,“我演艺经历的前10年,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偶像的阶段,花了很多力气,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演员”;三十几岁时,他想领悟的是更广阔的生活哲学,“人生是有很多种可能的,你在某一个路口选择了拐弯,也许会带你去另外一片天地”。

如今,胡歌来到了40岁的门槛,记者们都很应景地问:“不惑了吗?”他也总是笑笑回答:“虽然我四十了,但是并没有不惑。”

近20年的行业磨练,体会过转型之难,也柳暗花明迎来高光。在人生的中场,胡歌对表演、对生活依然充满疑问,他对人民文娱记者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觉得压力更大、烦恼更多了。”

在他看来,40岁仍是一个起点,过去的经验和收获未必适用于未来。 



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

《县委大院》是胡歌与导演孔笙时隔8年后的再度合作,许多网友调侃剧中的“梅晓歌”,是为了致敬《琅琊榜》中的“梅长苏”——这叫“梅开二度”。就连胡歌自己都有所怀疑,偷偷跟编剧求证,只得到“纯属巧合”的答案。

的确,从人物上看,梅晓歌不仅与梅长苏截然不同,与胡歌以往的角色也无重合。他用3个关键词总结了角色特点:临危受命、将心比心、破釜沉舟。

· 电视剧《县委大院》剧照,胡歌饰演临危受命的光明县县长梅晓歌。

危,是指一个又一个“坑”。《县委大院》的故事发生在一座人口38万的内陆小县城——光明县(虚构)。县委财政紧缺,县城基建破败,招商引资、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均困难重重。上任县长因为数据造假东窗事发被撤职。梅晓歌就是临危受命接手了这样一个烂摊子,由此开启了基层干部“闯关记”。

将心比心,是梅晓歌的工作方法。剧里,梅晓歌最常出现的场景,要么是开会时和同事对话,要么是在走访中与群众对话。看似不起波澜的场面,实则最考验表演尺度,少一分则平淡无味,多一分则突兀尴尬。受制于疫情,胡歌没能在开拍前进行充分的实地体验,只能竭尽所能搜集关于基层的各种资料,每天向编剧和顾问请教。

基层干部的韧劲,并不一定只体现在危难时刻的力挽狂澜,高压下一段看似云淡风轻的吃饭戏反而更深入人心。背负上亿窟窿,梅晓歌啃着包子,一句“再大的事,饭也要吃”,入驻网友表情包图库。基层干部的辛苦,不一定只来自深夜挑灯的背影,一个身形的细节反而更有说服力。

“梅晓歌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阻力,他对家人、对爱人也有很多的亏欠,我在塑造时会适当加入一些无力感,在形体处理上有一些疲惫感。”

· 电视剧《县委大院》剧照,胡歌饰演临危受命的光明县县长梅晓歌。

有时,角色也会反哺胡歌的内心世界。梅晓歌的出场就是跑步戏,胡歌在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破釜沉舟”需要的毅力和韧性,“好像这段路程是没有终点的”。

孔笙导演的风格,一向是给演员留足空间:场景、机位等细节都设置得精益求精,剩下便是等演员一气呵成的表演。《县委大院》大部分戏都是如此,唯有开会戏,是胡歌和孔笙最常探讨甚至有分歧的部分。比如一场梅晓歌在市里受到批评后回县传达会议精神的戏,胡歌希望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孔笙则要求他展现出魄力和决心。“这场戏我们讨论了挺长时间,印象特别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不仅要基于剧本,还要基于现实和逻辑,只有不断摸索和探讨,才能展现出“开会的智慧”。

《县委大院》前期的重头戏,是梅晓歌与村干部开“迁坟动员大会”。城关镇的水源地保护拆迁遇上村民祖坟,困难重重。梅晓歌在会上的微表情变化耐人寻味,柔和、痛心、坚定……直至最后站起来向众人深深鞠躬。

“弯下腰的那瞬间,我心里有东西在翻涌,也是在那场戏,我正式走进了梅晓歌的世界。”胡歌说,“塑造这个人物,让我重新认识了基层干部。我对这一群人充满了敬意”。




繁花一梦

如果说《县委大院》是一次现实世界的体验,那么《繁花》对胡歌来说就像一场五光十色的如梦之梦。

“好像自从演了话剧《如梦之梦》以后,就经常讲到梦这个词。无论是话剧还是影视作品,都是在带领观众走进一个梦的世界。”

· 话剧《如梦之梦》剧照,胡歌在其中饰演“五号病人”一角。

30岁,胡歌在最迷茫时遇到了《如梦之梦》,继而选择暂缓影视工作,回到舞台;40岁这一年,他又带着《繁花》出现在大众面前。

《繁花》是作家金宇澄201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上海以及上海人的沧海桑田。这部首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一直备受关注,但也让改编者望而却步:极具上海特色的文字讲述,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情感暗涌与时代浪潮交织的氛围,都是影像难以表现的。

2019年,王家卫宣布将改编《繁花》为剧集,制作历时3年。如今,这部剧被许多人列入必看名单。

胡歌饰演的男主角阿宝,在小说中有着上海男人特有的细腻与温柔,而剧版的阿宝,更多了一份传奇性,是七八十时代的上海缩影。“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不服输、不甘心,看到想要努力改变命运的勇气和决心”。

对于胡歌来说,《繁花》能与他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直接相连。胡歌的童年是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日常:隔壁阿姨八宝饭的香味,婆婆摇椅嘎吱嘎吱的声音,还有父母严厉教育的场面。

胡歌形容自己从小性格像猫,内向、胆小、敏感。父母为了锻炼他的胆量,带他去考上海电视台的“小荧星艺术团”,结果他从3万人里脱颖而出,成了一名小主持人。接下来拍广告、上电视,一路考到上海戏剧学院,大二时便被公司签下,没多久就因《仙剑奇侠传》一炮而红。

现在回想起来,那的确是无忧无虑的时光。“所以拍《繁花》时,我经常感觉又回到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候,让我一直沉浸其中,作为梦中的一员,我是真的不太愿意醒过来。”一场夜戏,阿宝睡不着,出门坐上夜宵公交吹吹深夜上海的风,“超大容量的巨龙公交车,还有车上标志性的香蕉座,很多小时候的回忆涌入脑海”。

与王家卫的合作是另一个梦想变为现实的故事。“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王家卫导演一直是我心目中大神一般的存在。没想到有一天会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胡歌印象最深的是开拍前的筹备阶段,王家卫找了很多年轻电影人帮忙收集上海方方面面的资料。一次会议,主题是剧中非常重要的场景——思南路。

思南路是几位主角的主场,也是他们的少年时代。阿宝在这里结识了好兄弟沪生,两人的关系发散出整个故事的走向;阿宝也在这里遇见初恋蓓蒂,两人坐在屋顶上,“瓦片温热,黄浦江船鸣”。

因此,王家卫对思南路尤其重视,他率先在会上提问:“思南路有多长?有多宽?”很多人脱口而出。

接着他又问:“从这个路口到那个路口,又有多长?”大家开始拿出手机搜索,零星给出了答案。

最后他又问:“阿宝自己从这个路口走到那个路口,需要多长时间?阿宝和蓓蒂两人一起走,又需要多长的时间?”难倒了众人。

反复提问中,胡歌自动脑补了许多阿宝的画面和心理动机,好像他真的走在了思南路上。“很多人说导演喜欢拍走路,喜欢拍背影,其实那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胶片,他都是在帮助演员慢慢地走进角色。”



不想活在别人的语境中

从《南方车站的聚会》到《县委大院》《繁花》,3年时间,除了偶尔客串,大众很难见到“明星”胡歌。因此,媒体也总喜欢用“失踪人口”来形容他。

“我并没有刻意减少工作量,还是挺勤劳的。我也没有失踪,不是失踪人口,可能是流动人口。”胡歌说。

他把时间留给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阅读。这是他为自己找到的精神出口,直至今日。

“我看书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07年复工之前吧。那段时间比较迷茫,也没有工作,需要在精神层面找到一些指引,让自己走出低谷和困境。”

《伪装者》《琅琊榜》连续爆红后,他再次来到密集曝光的时刻,全年无休地工作、宣传、采访、领奖,没看一部电影,没读一本书,甚至和家人约好的聚会也没有实现一次。“我好像只是吃饭、睡觉,每天一起床化妆,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永远活在别人的语境里、别人的世界里、别人的思维里。”

于是,他又给自己放了一个假,看书、放空,尽情体验生活。

前两年,胡歌无偿给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配音,片名就是他最想表达的东西。

·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海报以及胡歌为其配音的剧照。

万卷书之外,胡歌还有万里路。2013年,他留起胡子,戴上帽子,把自己流放到西北,成为长江源环保公益行的志愿者。白天徒步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上捡垃圾,晚上和其他志愿者围着篝火席地而坐,吃大锅饭、睡硬板床,网上流传出来的都是满脸风霜的照片。

“表演简单来说就是两方面,一个是感受,一个是表现。可能我们在学校里学得更多的是表现,是一种技术;而感受它需要的是人生的阅历和相当的文化底蕴,这两点对于演员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万卷书和万里路,都是他表演训练的重要滋养。

· 2013年,胡歌到青海格尔木展开环保公益之旅。

前段时间,胡歌去看了老同学袁弘主演的话剧《弗兰肯斯坦》,深受感动。看剧时,他想起曾经和同学们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画面,各自进入行业从零开始的奋斗,还有四十岁后回归舞台寻找崭新自我的感动。

“我不是很喜欢给一个年龄段下定义,不一定非要在某个时刻立目标。在我看来,生命是流动的,最大的智慧是去面对它和接受它。”

有时候,接受困惑,就是找到不惑的第一步;回到起点,就是到达终点的必经之路。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人民文娱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