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过后,我们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关不羽

专栏作家。人称“两脚书橱”,其实是个胖子。人生理想码字,平生所误贪吃。

专栏文章:

《化蜜糖为毒药,长租公寓爆仓是必然的!》

《全球疫情加剧,我们还能为海外华人做什么?》

《疫情还没结束,有人开始抢房?》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定“特朗普主义”就是逆全球化,所谓“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是他铁了心要“退圈”。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下,特朗普和美国政府罕见地打出了“无限QE”的牌,这是“退圈”的正确姿势?
“逆全球化”会不会发生,美国政府一系列放水救市又作何解?作为本轮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怎样的世界?

图/图虫创意




01
从“自给自足”到“无限放水”
特朗普可能笃信美国“自给自足”的必要性,但他的救市政策并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
如果要实现“自给自足”,那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美元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剥离,回归正常的法币。
美国在全球化漩涡中心的原因就是因为美元“身兼两角”,作为美国国内的法定货币和国际货币职能之间存在冲突。

▲美联储(图/图虫创意)


美元的全球流通固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受限制的全球举债、超出国境的铸币税乃至“长臂管辖”。但是,这些方便、利益也带给了美元巨大的麻烦——比起其他政府的法定货币,美元的超发不可避免。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真要搞“自给自足”,那么国际流通的大量美元迟早会买空美国。
这个问题不解决,“退圈”无从谈起。
疫情造成的美国金融市场暴跌,理论上给了特朗普“退圈”的绝佳机会,美国金融规模极为庞大,债券市场就达到了50万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大量是海外投资人持有的。
真要“退圈”就不要积极救市,甚至解除熔断机制的保护,任其自由落体。跌到一定程度再把货币注入国内企业和居民手中,大幅减少海外投资者手中的美元金融资产,同时也让超发的美元“蒸发”很大一部分。
当然,这一做法的代价很大,华尔街肯定重伤跌倒,美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玩家割袍断义等等。但是美国真要走向“自给自足”,这些必然会发生。疫情只是额外提供了一次机会。

▲特朗普(图/网络)


但是,特朗普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措施,美联储的“无限放水”令人瞠目结舌。
这不只是两万亿美元“放水量”的问题,而是极为强硬、甚至不顾后果的救市决心宣示。那还谈什么“退圈”?这些“水”放出来,一定要流到全球市场,否则引发的通胀会非常显著。
无论怎么解读这此美国超常规救市的举动,是薅全球羊毛,还是负责任地给全球金融托底,都得不出“逆全球化”的结论。
其实,特朗普再怎么笃信“自给自足”,美国“退圈”都是纸上谈兵。美国确实有条件自给自足,但是有条件不等于更有利,也不等于能实现。
全球贸易体系如此庞大,特朗普就是干到九十岁也退不干净。何况他真想退吗?不见得,身体总比语言要诚实。
美国不能“退圈”,欧洲就更不能。单就一个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问题就难以解决,更不用说高福利制造成了病入膏肓,一直靠着全球贸易体系续命。
日本也不行,老龄化、资源贫乏。全球主要经济体,除了美国,谁也做不到自给自足。
谁也做不到的事,是不会发生的。

02
从改革红利到开放红利
经济全球化不是任何国家、个人设计出来的,而是经济发展的形势所然。

图/图虫创意


本轮全球化的强劲动力来自东亚,日本经济腾飞为先导,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为高潮。而这轮全球化的最大获益者也是中日两国。
中国的第一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改革,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机制,释放了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以加入WTO为契机,进入了全球化的轨道,又收获了一波开放红利。
这不只是GDP增长的体量扩大,而是劳动产出效率的根本性变化。后者才是根本因素,带着镣铐搞经济的低效率就不可能有什么“中国奇迹”?
1991年至2018年劳动产出效率年化增长8.90%。其中1991-2001年为改革红利阶段,劳动产出年化9.02%增长率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国发展是改革红利。2001-2008年为开放红利阶段,带来劳动产出年化10.24%增长水平。
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国际直接投资、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全球市场。2008年后,劳动产出年化增长为7.86%,增长步调明显放缓了。
问题出在哪里?边际效应有一定影响,但肯定不是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排名世界第72位,美国的六分之一,韩国的三分之一,排名和绝对值都不高,离“毕业”还早。
东亚三国中只有中国遭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明显是鬼话。

▲2018年,世界人均GDP排名的部分截图(图/网络)


从发展速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过早出现了。
这可以参照日本的发展轨迹,1983年日本突破了GDP人均1万美元大关,到1995年到达峰值突破4万美元,高速发展还维持了十几年。
韩国的情况也类似,人均GDP从1980年1704美元到2018年的突破3万美元,也是一气呵成。

03
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不是什么“经济发展必然规律”,也不能归因于外部因素。
全球化时代,没有什么外部危机可以只针对一国,任何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
特朗普上台开始所谓“逆全球化”,贸易战等等确实影响了我们经济的外部环境。但是,对比一下我们改革开放高潮时期的社会氛围、对外交往的认知,三十年来内部的变化远远大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我们已经不再是我们。
这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当年孙晋芳、郎平带领女排和海曼带领美国队之间的赛事评论、体育报道,可以拿来和孙杨之流的“嗷嗷叫”比较一下。1990年科威特战争“沙漠风暴”时的张召忠,和2011年利比亚战争时的局座,可以比较一下。

▲“铁榔头”郎平(图/网络)


2008年以后的中国,转型的不是经济,而是心态。中国人有权为自己的经济成就感到自豪,可是自豪和“壕”不能划上等号。
经济腾飞结束之后,是自我放飞的高潮。这不是什么正常现象。
我们有理由怀念中美女排之间竞争与友谊并存的坦然,有理由赞扬海曼女士英年早逝后中国人发自内心的悲伤。
这不是姿态高低的问题,而是心态开放。这既是改革的成果,也是开放成功的保证。


中国的改革始于对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改变,常识回归,然后才有经济开放。
这些年,我们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张将军从军情分析的“预言帝”变成了“战略忽悠局”的局座?为什么国际运动赛事变成了“他们要害我”的紧张?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
想象和真实之间的边界有点模糊,情绪把我们拖回了更早的时代。
改革需要自我审视的精神,开放也需要自我审视的精神。这种自省没有了,那么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了。

04
全球化逻辑没有改变,哪里出了问题?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参与全球化的中国,改革开放如果停滞、倒退,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也一样停滞、倒退。
这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理论去解释。
本轮全球化确实因为中国的加入而加速,经历四十年发展,中国也获得了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中国,本轮全球化就不会发生。只不过中国的条件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全球资本一拍即合。
假如没有中国,按照当时的形势看,至少马来、印尼等国已经站在了全球经济的门槛上。只能说没有中国及时加入,本轮全球化的整体发展没那么顺畅,成就也没那么大,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曾经我们是一个孤独的国家,“票据时代”的极端贫困还是几代人的记忆。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收获,不容遗忘。中国和世界的相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家里第一台电视亮起来时的激动,还记得费翔的“一把火”烧得多少妹子春心荡漾,还记得肯德基、麦当劳曾经多么让人向往。
门打开了,进来的是春风和阳光。如果关上这扇门,我们又将如何?


▲中国GDP总量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变化情况


全球化的逻辑没有改变。的确没有任何单一国家可以取代今天的中国,但是产业转移到多个国家的组合替代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已经初露端倪。
如果没有中国,还有印度、墨西哥、越南、缅甸、老挝……他们各有各的短板,只能局部实现替代中国的作用,但是整合之后就行了。而整合,就是全球化的应有之义。
诚然,这一转移和替代的过程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可是,全球化总会消化产业转移成本。
经济是很客观的,需要沿着常识的道路稳扎稳打。如果我们不再把全球化作为发展经济的机遇,那么失去这张船票可能是迟早的事。
灾难总会过去,这个世界总会运转如常,我们是否能够回归正常?这是很有希望的,只要改革无恙、开放无恙,那么中国无恙、世界无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牛顿为何能够在大瘟疫期间成果叠出?


疫情还没结束,有人开始抢房?


N号房控制人“赵博士”与他的26万会员


澳洲华人:排华情绪一触即发,我要不要回中国?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