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新闻

【深度剖析】Friend.tech为什么越来越火!

Insightnews Insight资讯 2023-08-28

#前言

上周我们发表过的《Friend.tech正在迅速崛起》

没想到粉丝经济会发展如此迅速,当我们深挖的时候,发现friend.tech貌似一直在布置一个巨大的social模式。


它从发现到爆发到人们分享邀请码,直至看到排名往前的kol不是国人熟悉的,似乎有种隐匿早期传播路径,减少做庄痕迹的现象,当然排名靠前的kol不是国内熟悉的,反而让我觉得此项目可以继续持续发展。


看下最后的赢家是否为项目Stealcam


#Paradigm是Friend.tech的引领者

从 8 月 19 日宣布 paradigm 投资开始,friend.tech的流量直线上升

近一周内,friend.tech无疑是最出众的存在,它的出场抓住了粉丝经济的模式,同时社交行业里面非常适合加密市场的赛道,无论是其商业模式还是推广方式,粉丝经济都是它起来的立足点。

同时Friend.tech 本身的目标用户就是很多 KOL,而 KOL 又有流量,和他产品的市场路径是吻合的,做 KOL 推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我想以上就是受到Paradigm青睐的理由之一,下图让我们看下Paradigm近年来投资的部分项目

不难看出,paradigm 现在就是市场上流量的指南针,一家以研究为导向的技术投资公司,它的加持让riend.tech在市场中更脱颖而出

#Friend.Tech 对 BASE 的影响

friend.tech经济模型


在该协议中,每张图片都可以被无限次"steal"(盗取)。每次"steal"都会在前一次"steal"的价格基础上增长10%,并加上0.001 ETH。


每次"steal"所产生的收入会将上一个"stealer"的购买成本全部返还,而两次"steal"产生的差价会在创作者、上一个"stealer"参与者和协议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创作者和上一个"stealer"分别获得45%,而10%则分配给该协议。


friend.tech目前在base的建设


Friend.tech 是一款基于 BASE 构建的社交应用程序。用户必须将他们的 X 个人资料与 Friend.tech 创建的钱包地址一起链接到应用程序。Friend,tech 上的密钥类似于代币化 X 配置文件的想法。用户可以根据智能合约预定的指数定价曲线自由购买或出售任何密钥。约 5% 的买卖交易将进入协议,另外约 5% 将进入已交易密钥的主题。


Friend.tech 推出后不久就获得了巨大成功,每日费用超过 100 万美元(超过 Tron 和 Uniswap),用户数量约为 10 万。Grayson Allen(NBA 球员)和 Garry Tan(Y-Combinator 合伙人)等非加密货币本土名人也在 Friend.tech 上创建了自己的个人资料。它凸显了 SocialFi 的潜力和业务的盈利能力。

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friendtech 已经获得了640万美元的总锁仓价值(TVL),实现了300万美元的营收,并吸引了约10万用户。

交易统计及创作者收益,虽然交易者数量和交易量在8月21日后有所下降,但Friend.tech Keys 定价曲线依旧持续上涨


当散户们还在求邀请码的时候,开发者早已把盈利的手段应用到friend上持续获利让我们一起看下MEV 机器人活动和影响

超过125个机器人合约已经抢购了超过2.2万个密钥,并获利210万美元以上。识别机器人的方法是通过交易者是否能够在同一区块与目标密钥一起购买来判断。

#Friend.Tech 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首先Friend是base上吸引流量的重点应用,base在现阶段的崛起中明确选择把土狗放在第一位置,这做法完全正确,加密的世界里越来越多新的群体到来,由21年大牛过后我们发现链上的数据越来越活跃,甚至有不少95后00后的web3用户都不使用cex,而是长期在链上交易。


此外,不是所有粉丝项目都会如Friend.Tech这般,它后面肯定有coinbase的扶持,另一方面他引入的商业模式也是很容易吸引人眼球的概念。以往看到比较多的是鼓励用户使用应用奖励代币,KOL 和普通用户都受益于平台代币的增长。


Friend.Tech并没有发行自己的代币,而是让用户直接用ETH购买他人的股份。一旦拥有股份,用户可以进行聊天和加入KOL的群组。KOL股份的交易手续费直接进入其钱包,这对于核心流量提供者KOL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奖励,因此对他们非常具有吸引力。


如果用户在早期购买了KOL的股份,他们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在后期出售,赚取收益。Friend.Tech通过使用bonding curve保证了价格随着交易的增加而上涨,激励用户早期购买。尤其是当有新的KOL注册应用时,由于对其流量的预期,会有很多用户购买他们的股份。


当然,平台用户的动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因为持有股份不仅有出售的预期,还可以与KOL进行对话,这是粉丝真正愿意付费的地方,这使得应用具有价值支撑。


这部分的逻辑实际上有点类似于之前的NFT,创作者可以通过版税赚钱,而许多用户购买NFT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出售,更重要的是为了进入这个圈子。

#Friend.Tech 存在的问题

产品体验比较差


目前已经有很多用户对Friend.Tech的使用体验提出了吐槽。例如,页面需要刷新几秒钟,经常出现bug,只能用手机登录而不能使用电脑登录。


而且,每个新用户注册平台时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的钱包地址。起初我以为这是为了让更多不熟悉加密货币的人能够低门槛地使用,但后来发现仍然需要拥有自己的以太坊主网地址,并且需要有以太币,然后再跨链到Friend.Tech的基础链上。这一系列步骤相对繁琐,不利于传统用户的使用。对于加密货币用户来说,他们也不能绑定已有的地址,而是需要管理一个新的地址,这也增加了一些麻烦。因此,我个人很难理解设置这个功能的原因,猜想可能与share交易的设置有关。


产品功能目前较为简单


目前,除了买卖share,Friend.Tech唯一的功能就是聊天。如果用户不购买他人的share,那么这个应用就变成了一个空壳,无法做任何事情。对于想要尝试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阻碍。如果能提供一些免费的内容供用户浏览,用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都会大大提升。


金融化属性明显,有点类似CX


我认为Friend.Tech最大的问题是金融化属性过强。一方面,这体现在金融功能占比过大,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产品功能单一。虽然它瞄准了粉丝经济这个用户愿意付费的领域,但粉丝也是需要培养的,而现在产品没有提供这个培养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化属性过强会导致吸引投机用户多于真实用户。


此外,Friend.Tech的share交易bonding curve设置得过于陡峭。当持有100多个share时,share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了1-2ETH。这对于后期购买的用户来说是一种阻碍,使得单个KOL只能在平台上吸引小规模的粉丝。再加上缺乏培养粉丝的内容渠道,使得产品更像是一个新的场地,供已经成熟的KOL向私域流量收费。


除此以外,关于该协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隐私政策,没有明确的路线图和白皮书,没有通过应用商店审查的移动应用程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对Friend.Tech持悲观态度,认为它只是一个新的短暂现象,很快就会泡沫破裂。当然,我并不认为会发生泡沫破裂,毕竟它并没有发行代币,最多只是逐渐失去关注。作为引流到基础链的dapp,Friend.Tech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未来的数据不再理想,更多的原因可能就是上述问题导致的。

#Friend.Tech 的可持续发展

Friend.Tech的布局是巨大的,它的出现让很大开发者更注重社交的赛道。


粉丝经济是 Web3 社交最有潜力破圈的应用,无论是它自带的流量,还是目标用户的付费能力,都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用户增长和平台发展。而难点则在于如何积累第一波的 KOL。Friend.Tech 正好带来了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能够开启用户增长的飞轮,此外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景依托。


是否Friend.Tech能像 twitter一样,马斯克接手后对创作者的激励加大,而且大家都对它有发币预期,推特在近日一篇文章中,X(前身为 Twitter)公司新的 @Hiring 账户宣布正式推出 X Hiring 功能的测试版。已在 X 上通过验证的感兴趣的组织可以从今天开始申请加入测试版。


虽然该功能还处于测试阶段,但平台上的一些账户似乎已经开始发布招聘信息。公告中的 Vercel 已经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因此,如果你是一个通过验证的组织,并能获得测试版的访问权限,那么你似乎已经可以在该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了。


虽然这项功能并不像 LinkedIn 提供的那样全面,但它确实为企业提供了另一种方式,让它们可以在一堆营销帖子之外发布招聘启事。当然,这也是 X 向成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雄心勃勃的万能应用迈出的又一步。


X 希望与 LinkedIn 抗衡,成为你搜索工作的地方,而 Threads 则在本周早些时候正式推出了它的网页版应用。


这无疑就像微信pro一样,Friend.Tech在粉丝经济能否真正的做到破圈确实可以长期的关注与期待!

#更多相关资讯可到insightnews

官方网站:http://insightnews.cn/  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