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户故事︱设计师用了幕布1000天,打造了一个私人灵感库

小流 幕布 2023-06-05


本期用户故事分享者

平面设计师:阿文

幕布的功能足够强大,他的用途只能被想象力限制。它不是一款设计工具,但是对设计工作有很大裨益。

对设计师来说,每一张收藏起来的图片,都是数据,它就静静地躺在你的数据库里,就跟那些被你丢在“稍后再看”里的文章和视频一样,只是冰冷的数据。只有经过自己的分析、总结,才能转换成个人的灵感。

用了幕布1000天后,我用它打造了一个私人灵感库。



阿文:平面设计师(靓仔)

自我介绍一下,广东知名靓仔阿文,大学专业是视觉传达,现在的工作是平面设计师

现在在一个品牌设计公司做品牌设计的工作,因为学校老师不够专业,所以后天很努力学习设计知识,终于在工作这么多年后,住上了高级公寓、开起了豪车、迎娶了白富美、活了下来。

个人作品节选





设计师为什么需要灵感库?

做设计的同学一定曾经有过“灵感枯竭”的瞬间。那么没灵感怎么办?我们不能依靠虚无缥缈的灵感迸发,仍然需要科学地生产灵感,这就十分依赖于日常积累了。

我们需要经常浏览、阅读、观摩优秀作品,然后把这些优秀设计形式,以及经历过的设计项目保存起来,达到复用、进步的目的。

保存这些灵感的地方,我称为灵感库。幕布便很适合作为这样一款工具。


在遇到幕布以前,我用的是某象笔记,但是被臃肿的界面和不断的广告侵袭劝退。后来换了iOS和Mac,就用上了某掌记。

机缘巧合,在一门网课里,老师安利我们用幕布交作业,那门课上了三个月,养成了使用习惯,之后每门课我都用幕布记笔记,现在的幕布里,课程笔记占据了大半江山。

因为当时的幕布文件夹结构没有展开和折叠,只有不断的打开、返回,文档如果使用文件夹分类得比较细致,找起来相当麻烦,甚至找着找着忘记了自己在找什么。

后来幕布3.0采用了树形结构的目录,甚至可以自定义文章顺序,我的笔记就全部迁移至幕布了。

到今天,我使用幕布已经1000天了。





为什么幕布适合做灵感库?

1. 编辑性能:

树形的文档结构,可以折叠,非常适合撰写长文。

官方称一篇文档可容纳一本字典的内容。实测一篇文档装进了1405个主题,包含上百张图片,阅读起来也没有卡顿。


2. 文档管理便利:

幕布支持「自定义排列」。再也不用给文件、文件夹编号,直接拖动即可安排文件次序。

文件夹与文件同在一个侧边栏的「树形菜单」里管理,对比、分类、删除都一目了然。

内置「搜索引擎」,检索快且全面。


3. 开放性:

全平台支持:Mac、PC、Web、iOS、Android,多端同步速度飞快。且支持「分享」「协作」


4. 性价比高&没有广告:

价格便宜,高级会员甚至可以通过推荐获得,推荐给同学、同事,至今没花一分钱。内部没有广告,唯一一个官方推广位,是给官方征集活动或者送福利活动。





如何用幕布打造私人灵感库?

打造灵感库第一步:积累灵感

灵感如果没有日常的积累,又何谈关键时刻的产出。所以要从点滴做起,把每一张让有启发的图片采集下来,纳入数据库。

每一张收藏起来的图片静静地躺在你的数据库里,就跟那些被你丢在“稍后再看”里的文章和视频一样,只是冰冷的数据。只有经过自己的分析、总结,才能转换成个人的灵感。

通常把“数据”转化为灵感会经过两个步骤:

  1. 收集数据

  2. 灵感转化


1. 收集数据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平时接触最多的信息多以图片形式为主,比如海报、包装设计、画册等等。

对于保存这些图片,我有专门的图片管理软件:eagle,将图片按类别分类之后,它们就是我日后用来做训练的原始素材。

日常资料搜集内容


管理后的素材



2. 灵感转化

用来存储图片的数据库,已经积累了9w多张设计作品,但是囤积是没有用的,需要做设计解构以及临摹,这些优秀的设计形式才会印在脑海里累积成个人的能力,可以在Illustrator中设计解构、重建设计。


在做了大量解构之后,电脑里堆满了密密麻麻的 .psd .ai 文件,想要回顾我都做了哪些练习,往往需要一个个打开,过程漫长,不利于回顾。



幕布在这一步中扮演了统合、展示的角色。

因为幕布可以容纳大量图片内容,支持电脑和移动端,所以我把每一个练习都导出为图片,放到相应的练习文档里,方便回顾。

必要时还可以作为作品集,直接分享链接给甲方,让他了解我擅长的风格,有利于沟通。

现在使用幕布,我可以快速找到以前解构过的设计进行借鉴,做到了知识随身,随时提取。这还愁关键时刻脑袋空空没有灵感吗。



一个案例:主体分析训练

以下是一篇我做过的练习文档,应该会让设计专业的同学有使用灵感。

点击进入幕布文档



我的素材分类

素材分类到底有什么用?

你以为建立素材库只是收藏+分类吗,当然不是。这项工作是在强化你的行业认知,你能够越精准地识别设计类别,说明你对设计的认知就越深,你在打造素材库时,素材库也在塑造你的设计认知。

我讲讲我的分类方式:


1. 初步粗略分类

对于设计素材分类,我的方法是先按照你当前所拥有素材的种类进行划分,例如你手头有100张设计图片,有海报若干、banner若干、梗图若干、摄影图片若干,就给它们归到各自的一类里,先整理好手头的资源。

然后在上网浏览,看到画册设计很好看,但是之前没收藏过,就新建一个画册分类,依此类推。


2. 逐渐细分

接下来就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了,比如海报、banner、背景板、卡片都算单页设计,而画册是多页设计,就细分一下。画册设计又会有封面、内页、书脊等部分的细分设计,可以接着细分。


再然后,你会知道之前的分类都只算在平面设计领域有所涉猎,就把它们都归类到“平面”里。其后还会接触到电商设计、品牌设计、插画设计等等等等,你了解的领域越广阔越深入,你就能对自己的素材进行更精确地细分。





打造灵感库第二步:储备知识

灵感在没有相当的知识储量的前提下,也是不能“顺产”的,因此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吸收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籍、设计站、公众号、网课。共同点是,我都会使用幕布记笔记进行知识的输入。

记笔记为什么选幕布?因为压根不用考虑格式。

你只需要“无脑”记录知识点,课后再对每一个节点增删内容、重新排序,很容易就整理出一篇值得回顾的笔记。


1. 看电子书

我最喜欢读电子书,因为摘抄方便,对于理论类的书籍我通常都用iPad读,因为幕布对浮窗、分屏的适配很好。

通常我就把幕布浮窗挂在右边,按照书籍的目录建立节点,看到知识点就记下,一本书看下来,就是一篇笔记,几乎不用回头看第二遍,复习时只需看幕布笔记就好。


这里我想说一句经验之谈,在设计领域,不要试图从网络上获得系统的知识,这会耗费你大量的时间,而且可能到最后一无所获。

去买书,好好做笔记,这是在建立最基本的认知框架。阅读公众号文章、学习网课都是在给这个框架添砖加瓦,而不是建立框架本身,切勿在学设计的初期把这些行为当做主要学习方式,买好书,认真阅读才是正途。

其实很多理念,已经有前人总结过了,现在的文章不过是结合最近的设计趋势,把原本系统的知识,抽出其中一章,重新演绎了一遍。理念还是那个理念,只是最终展示给你的,只剩下了横截面。


做设计一定要多读书——阿文


应幕小布官方邀请,给出一些个人亲测觉得有价值的书籍和网站,希望能给设计同学一些方向。

点击进入幕布文档


2. 看网课

平常观看网课时,我的窗口结构是这样的,左边是视频播放器,右边是幕布,遇到需要练习的内容或有价值的知识点,则截图保存,避免了后期反复拖动视频查找,浪费时间的局面。


每一个课程新建一篇文档,然后每个章节新建一个节点,在此节点下记录本章内容。

遇到需要练习的内容或有价值的知识点,则截图保存插入幕布文档,避免了后期反复拖动视频查找知识点,浪费时间的局面。

通常一门课只需建立一篇文档即可,完全不必担心大体积文档会造成崩溃、卡顿。

在做完记录后,我会利用碎片时间,在手机上拿出来观看。





打造灵感库第三步:设计项目

灵感如果只存不取,就不算“活”起来。项目实战阶段,就是对灵感库的活化及检验。


1. 项目整理

有时候客户给的Brief文档太乱,我们就可以全部复制到幕布里,给它们重新整理,梳理一下需求:


长期这样做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积累文案,知道各行各业的客户都是怎么宣传自家产品的,以后遇到需要独立撰写文案的项目,也好有个参考,这些可是网上搜不到的“一手资料”。


2. 调用灵感

以前我设计遇到卡壳时就会搜索翻看设计总结获得灵感,比如有一段文字我希望用左对齐形式,不希望太呆板,我记得之前总结过类似的案例,就搜索“左对齐”,轻松找到了对应结果。

搜索“左对齐”


3. 项目沟通

因为幕布便捷的分享功能,我可以用它来跟客户讨论以及确定项目细节。比如以下模拟案例:

客户发来原始文案


用幕布整理后


微信发给客户确认,对话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下结束


4. 项目归档

因为存档文件太多了,项目一个接一个,几乎无暇整理,所以项目一旦结束就变成一个个文件夹永久尘封。

平常的项目存档是这样的,按照设计案分设文件夹,一个硬盘存满了换另一个硬盘,虽然项目都有标号,查找起来按图索骥很快,但还是不利于快速读取。


查找起来并不方便


如果想要回顾团队在某一时期的设计成果,只能一个个盘查找。

有时候我们外出时也会遇到潜在客户,这时想跟他们分享过往成功案例,无图出真相,语言都会变得很苍白。

解决方法是,建立一篇协作文档,把团队成员拉进来,共同完善项目成果展示,以后团队成员遇到需要展示团队成果的时候,就打开幕布,会是非常便利的一件事。






我的幕布目录

经过三年的迭代,我的笔记结构大改过几个版本,一直觉得以前的结构无法满足所有的知识分类,后来得知了卡片盒笔记法,借鉴了它的结构,发现相当好用,现在的文档结构基本尘埃落定。



临时笔记:

主要包括一些即时性的想法和偶然看到的优质内容,不成体系但带来了灵感启发,一般分为:

  1. 专有名词解释

  2. 看到的好的内容

  3. 个人碎片化的想法


我的临时笔记



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不是临时笔记的第二步,文献笔记是把我们所看的文章,或者大的作品,所摘录的,或者一些笔记重点放在一起。文献笔记就像我们课堂做的课堂笔记。



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从临时笔记、文献笔记整理过来的笔记。不断沉淀,产生自己的独特内容。






幕布在设计之外

幕布的功能足够强大,他的用途只能被想象力限制。

你可以用它做简历和作品集,在投递时附上链接分享给HR;因为你的修改会随时更新给收藏的人,你可以用它做博客;你可以邀请伴侣创建协作文档,一起写情感日记,一起记账。等等。

因为幕布的图片导出很清晰,我用它给我开奶茶店的表兄整理了原本手抄版的奶茶配方,最后导出来打印,吧台操作员都觉得内容识别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一份真实的奶茶店配方(财富密码)


最后分享两个有趣的技巧,第一,分享技巧。当时为了获得免费高级版,就拉上了全班同学一起来注册,一下子有了24个邀请额,换了三年高级版。

机智的我把当时数学课的幕布笔记做成了分享链接,只要微信扫码登陆就能看,只要他们登陆我就有名额,双赢的事情谁不喜欢呢。


第二,单身(脱单)技巧,工作以后,有个新人妹子同事总是有问题要请教,经常问这问那,还想跟我去图书馆看书。

我看她很好学,就给她推荐了幕布,顺便分享了几篇自己写的设计笔记,让她先自己领悟,就不用跑图书馆了。

后来她想跟我去食堂请教软件技能,我说不用,直接分享给她我的软件宝典,解决了她很多疑惑,帮助了她很多,因为从那以后她就没有问题可问了。

帮助别人还是很快乐的。


幕布的分享功能虽然挡了一次桃花,但它的展开缩起功能却可能埋下一个浪漫的彩蛋。

以后再有妹子要跟你去图书馆、食堂请教问题,分享文档不要纯干货,记得在里面埋个🎁彩蛋:

最后的最后,还是祝爱幕布的大家事业顺利,早日找到愿意和自己一起成长的伴侣!也祝幕布五周年生日快乐~!



好家伙

所以阿文这是借幕布推文来表白吗?

虽然但是


阿文的用户故事是否让你受益匪浅呢~

你还想听什么职业的人分享什么故事?

快来评论区告诉幕小布吧!

😉




-持续征文中-

征文推文👇

用户故事👇


点个赞和再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