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永谋 | 从机器到机器人

Editor's Note

欢迎关注刘永谋老师的公号“不好为师而人师者”,每天更新和分享他对技术、哲学与世界的原创观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好为师而人师者 Author buhaoweirenshi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刘永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留一切知识产权,侵犯必究。本文为腾讯研究院科学与人文(在线)论坛第三期发言摘要。发言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俊海博士论文《对现代机器的人文反思》(2019)。


作者简介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



机器

机器是英文machine的中文翻译,machine来源于希腊语,后来进入拉丁语,最初意思是:引擎,诡计、狡黠。如果再往前追溯,可能与英文may有关,意思是“去拥有力量”。


汉语中,“机”意思很多:1.器械。2.织布机。大家都学过的《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3.机巧。《庄子》里有则寓言,说有个老人用罐子从井里取水浇菜地,孔夫子的学生子贡看到了,问他为什么不造个木头机械取水,一次次抱着罐子取水太辛苦。结果这个老先生是个高人,说了一句:“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鄙视了子贡。大家知道心机、心机婊,所以“机”在汉语中也有狡黠的贬义。


“器”这个字,汉语中指的是有用的东西:“玉不琢不成器”。有用的东西并不见得就多么重要,“器”在古代是被轻视的。《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才高级,器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儒家有种说法“君子不器”,意思是咱们君子/贵族是不搞那些低级的、工匠搞的事情的。


1856年左右,英国传教士将machine翻译成机器,汉语中才有了“机器”的说法。


现在我们说机器是什么呢?


《大英百科全书》说,机器上用来节省人力、畜力,以完成各种体力工作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装置,包括杠杆这样的简单机械,也包括汽车这些的复杂机器。这种说法应该加上节省“脑力”的计算机,对不对?


《现代汉语词典》说,机器是由零件组成、能运转、能变换能量或产生有用的功的装置。这个定义有点抽象,还得要知道零件、能量和功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机器的意思随着历史也是变化的。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古代的手工操作的工具,现在变成了非手工操作的工具,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出现了自动化工具和智能机器。


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古代机器主要是无机物的,石头的、铁的、玻璃的,也有一些木头的,木头是有机物,后来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制造的机器越来越多,这些也属于有机物。最近出现了一些安装在生物体中的机器,比如心脏起搏器,也就是说,机器正在跨越有无生命的界限。


总之,实际的机器进化了,“机器”一词的意思也就变化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隐喻的意义上使用“机器”一词,比如国家机器、社会机器,这是把国家、社会类比成精密运转的机器。技术哲学家芒福德有个巨机器的概念,用来说明现代社会具有机器属性。巨机器就是大机器,最早是建造金字塔的国王发明的,包括破坏性的军事机器和建设性的劳动机器。巨机器组织大量人财物力来完成某项浩大工程,如建金字塔、修长城。古代巨机器在14世纪尤其是16世纪以后以新的形式再度复兴,在20世纪达到高潮。


我们还常常说军队是机器,意思是军队令行禁止,说某个公司是机器,意思是效率很高但没有人情味。



人是机器

在历史上,很多人认为,动物是机器。大哲学家笛卡尔就这么认为,他认为动物和钟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有一些极端的人认为,人也是机器:心脏就是提供动力的锅炉或水泵,肺是通风的风箱,血管是身体中的管道。有个哲学家拉美特利就写了本书,名字就是《人是机器》。我们常常把类似观点称为机械决定论,对它们进行批判。

控制论先驱维纳比较机器与人的神经系统,认为两者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在过去已经做出决定的基础上来做决定的装置。机器和神经系统都是在二选一中做决定的,如电门开或关,神经纤维是在传递冲动或不传递冲动之间二选一的。



人对机器的态度

1829年,历史学家卡莱尔提出了“机器时代”的概念,认为19世纪20年代英国进入了机器时代。从此,很多学者开始对机器时代的深刻反思,对机器的态度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我们可以举钟表为例。


一些人认为,机械钟表是最早的现代机器。它的发明极大改变了社会生活。有了机械钟表,时间就标准化,社会活动比如上班下班就很精确的,以前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都是大概的,每天日出日落时间不固定。有了机械时钟,大家就产生了“世界就是钟表一样精确的机器”之类的机械决定论观念。有了钟表,才有了所谓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代表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规律性、秩序性和标准化。因此,钟表出现对资本主义兴起和科技进步是有正面的促进作用的。


然而,人们同时也注意到钟表让人受到时间机器的奴役。每个人都要像钟表一样精确。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人不再重要。尤其是对于劳动人民,钟表时间背后的纪律让生活越来越紧张。马克思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就分析了机器应用导致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恶化的原因。


中国古代思想家,基本上是轻视机器的,斥之为奇技淫巧。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庄子》中的故事以及儒家“君子不器”的观念。很多人认为,对机器的轻视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正式访问清朝,给乾隆皇帝送了几百箱礼物,把英国最新的发明如蒸汽机、织布机等介绍给中国,结果中国人不感兴趣。后来1816年,英国使团再次访问中国的时候,就不带什么机器和科学仪器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机器太过复杂,难于理解,因而容易产生抵触、拒绝甚至破坏的举动。1811-1813年,英国很多工人认为机器让他们失业,就组织起来破坏工厂的机器。别人问他们你们是什么人,工人们说,我们是卢德将军的手下,其实这个卢德将军是子虚乌有的。于是,这些人就被称为卢德主义者,后来卢德主义就被用来指称在平民中流行激进的反对机器、反对科技的思想。马克思批评了卢德主义者,认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机器,而在于“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也就是说,资产阶级掌握了机器,来它来压迫无产阶级。


中国老百姓拒绝新机器,很多时候是因为风水迷信的原因。比如,修建铁路会破坏当地风水,惊扰神,开矿会挖断龙脉。西藏在修从成都到拉萨的高铁,去年我在林芝,还听到很多人因为类似原因反对修建高铁。


大家不要认为,到了21世纪,不会有卢德主义者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没有统计,狂热反对机器和技术的人应该不少。1990年,有人还提出了《走向新卢德主义宣言》。


技术和机器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补偿或强化人的器官和身体。但是,机器发展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智能,让人产生某种自卑感。比较一下你的身体和Iphone手机?有人称之为“普罗米修斯的羞愧”。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出现之后,国科大的赵俊海博士就认为“普罗米修斯的羞愧”变成了“普罗米修斯的恐惧”。完美的机器人会不会淘汰不完美的人呢?



人与机器相互界定

人不是机器,人不能被当作机器对待,这样的观点带有强烈的道德腔调。实际上,人与机器不是绝对二元对立的关系,人与机器的界限随着赛博格的出现,也日益消解。假设某一天,天网下令灭绝人类,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人、哪些是人。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没有办法完全精确地回答。人面兽心的人是不是人,装上心脏起搏器的人是不是人,安装了机器手臂的人是不是人,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除了大脑身体其他部分都是机器,她还是不是人,黑客帝国里面脑机接口的人还是不是人?


人是什么?这是个难题。我有一个卢茜隐喻。


先说第一个问题:没有什么不变的人性。我有一个我取名的“Lucy隐喻”来说明我的观点。现在主流古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起源于同一个非洲的古猿,还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Lucy。我的故事是:Lucy从树上下来,知道什么是人,或者她要走向何方吗?当然她不知道。也许,她只是扫视了一下身边的其他古猿,心里说了一句:我Fucking不做猿猴了!也许,她心里还说了:我要做人!可是,她并不知道什么是人。她所决定的不过是:我不要做猴子了!我讲这个隐喻,是要说明人类真实状况是既不知所来、亦不知所往的。今天,我们离开猿猴已经很远很远了,但仍然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实际上,我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只是诸多人类诞生理论中的一种,不过是今天的主流观念而已。生物学研究有一种说法,隔绝状态下只需要四五百年就会演化出新物种。而根据当代科学观念,人类已经有百万年的历史,智人也有数万年的历史,显然人类在不断进化,如果有一个什么人性,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


什么是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我想,它也不会有答案。在我看来,人是一个开放的场域,是可能性本身。我们研究机器智能,从而理解人的智能,反过来我们也研究人的智能,从而提升机器的智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机器人是相互界定。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重要的不是人会思考,而是它会制造工具。而机器就是复杂的工具,所以不要小看机器,很多人认为它是现代人是其所是的本性。


什么是机器?这个问题以前比较清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兴起之后,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难以回答。如果机器人真的产生自我意识,它还是机器吗?如果有一天,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到网络,可以被保存,再加上个机器身体,这是人还是机器?


当人不再独占智能体的时候,人与机器的界限就会被打破。很多人头脑中,机器就是无机的,而人是有机的,这种界限也正在打破,机器也可以拥有肉体。



Robot与机器人

霍金2017年曾预言,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出自我意识,但我们不知道这会是何种结果?马斯克则认为,人工智能非常危险。


对此,我有一些疑惑。究竟什么是自我意识?我的身体中有一个“自我”,一个灵魂,就好象说我体内还有个“小人”,它住在我的身体中驱动着我的肉体。当机器有了自我意识,相当于这个“小人”住进了机器当中,开始支配机器的行动。可是什么是自我呢?我身体中有个自我,自我有没有自我呢?有很多人,不相信有什么自我、灵魂这些概念,认为是杜撰出来的理论术语。为什么你会这样干、那样干?因为你的自我驱动你做的,然后问题好像就回答了,我们不用进一步追问驱动你的自我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自我”不属于自然科学讨论的东西,而是哲学、神学、心理学等文科研究的对象了,逃避了自然科学的考察。


实际上,Robot这个词的原初意思是自动劳工、干活的奴隶,也就是说,当初的设想是想让它们代替我们劳动,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但是,人性是何其贪婪、自私,现在想让Robot满足所有的欲望,甚至邪恶、变态的欲望。Robot不能仅仅只做苦工,而是要做阿拉丁神灯。可是阿拉丁神灯也是有脾气的,它有它的规矩,许愿就不能反悔,三个愿望就结束主人的奴役。那梦中的Robot是什么?它同时拥有至高的能力和至善的美德,它是什么?那它是上帝,是不是?但是,上帝不是人的苦工,而是人的主宰。上帝脾气更大,动不动要降下天火,焚毁不义的罪人和罪城。梦中的Robot是上帝吗?不是。它不过是人族的欲望,不过是人本身。那些穷凶极恶的专制者期望的子民守则,现在要成为我们指导AI伦理的代码?还有人说,要用三纲五常“养成”机器人——这才是所谓学以成人新时代的最大亮点和Logo


好好的Robot,到了中国就翻译成了机器人,就有人开始讨论Robot是不是人。这需要讨论吗?这不是一个伪问题吗?你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有人说,因为我们要给机器人制定伦理,如果它是人就需要伦理。如果它真是人,你觉得伦理能制约得了它吗?你不是人吗,伦理把你完全制约住成为活雷锋了吗?道德百分百管用,还需要法院、公安局和联防队干嘛?如果机器人是人,你就那它当人——而不要要求它做活雷锋——对待就完了啊。如果它不是人,你觉得你跟它讲伦理有用吗,它能懂吗?机器人如果不是人,AI伦理其实制约的是设计、制造和贩卖它的人。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是说给机器人的主人听的,而且它也是不完备的,需要第零定律、第四定律……第N定律补充,就是因为人的伦理从来就是不完备的。它是一个历史现象,不是一个逻辑空间。你要把Robot变成活雷锋,能做到吗?不能,因为活雷锋就没有一个标准,比如说:在中国活雷锋要见人帮人,在美国没事你不要搀扶老人——他/她或以为你看不起他/她。总之,你不要把机器人当成活雷锋,这是不可能的。网上深度学习的机器人,最后只能是谎话、屁话和怪话连篇的。有样学样,跟着人学,能有好吗?



相关文章回顾

01  |  

刘永谋 | 《21.0:当代简史》一个德国人眼中的当代世界

02  |  

程林 | 奴仆、镜像与它者:西方早期类人机器人想象

03  |  

森政弘、江晖 | 《恐惑谷》(国内首译)

04  |  

《技术与语言》稿约 | 机器人在语言与文化中的构建

05  |  

易显飞 刘壮 | 社会化机器人引发人的情感认同问题探析:人机交互的视角



欢迎扫码关注

机器人人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