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读书 | 程林领读《机器人简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媒介域联盟 Author 读书会





人类始终对机器人有着特殊的情感,既希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某种目标,又时刻警惕与恐惧着它们。长期以来,机器人一直是人类与自己的创造物紧张关系的象征。在今天,机器人不只是某种人形机器,它可以是工业物联网中的控制系统,是家庭中遍布角落的智能家居电器,是信息流中潜藏的人工智能算法,是互联网中的BOT社交机器人,“机器人无处不在”。那么,机器人是否有着独特的技术谱系?在原生工业国家美国,美国社会的人们是如何认识机器人的?达斯汀·A.阿伯内特(Dustin A. Abnet)的《The American Robot:A Cultural History》便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通过广泛使用电影、小说、学术论文等文本材料,基于对半机械人、自动机等与“机器人”有着各种亲缘关系技术的分析,作者探讨了18世纪到21世纪之间美国人对机器人观念的演变,并在其中勾连了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奴隶制、共和主义、机械化、后工业主义等多个社会文化议题。作者试图告诉我们虽然作为词语的“机器人”只在1921年首次出现,但作为概念的“机器人”在美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力却远远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关于机器人的争论如何承载了对权力、自由意志与人类意义的思考?围绕机器人的话语如何加强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机器人如何蕴含了分裂社会的恐惧?《The American Robot:A Cultural History》将会给出我们答案。


程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柏林自由大学博士,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短访学者。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与治理工委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早期机器人’书写研究”。研究领域为机器人人文、科幻文艺和德语文学等。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法国索邦大学,荷兰乌德勒支大学,西班牙巴斯克国家大学访问学习。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科学、技术与社会。迄今发表中外文论文170余篇,出版《技术治理通论》《科技与社会十四讲》《元宇宙陷阱》《技术的反叛》《行动中的密涅瓦》《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Reconsider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等著作30余种,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海报:高山

编辑:高涔朝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