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持其志,无暴其气

赵均强 历史真有趣 2022-07-20


《论语》云:“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天之予人,有耳目口鼻身之官之能,此非良贵良能也。天之予人最贵者,心之官之能也。人之良能良贵,端在心知。人之异于禽兽几希者,惟在“心”之一字而已。

     孟子讲人性,非托诸空言也,乃以人身为对象。其所谓人性者,乃上天赋予人之器官及其功能之共同性也。人之为人,以其有身。人之有身,以其有官能。人之官能有两类:曰血气,曰心知。耳、目、口、鼻、身,与血气对应之器官也。耳之好美声而恶噪音、目之好美色而恶丑陋、口之好美食而恶淡饭、鼻之好芬芳而恶恶臭、身之好安逸而恶饥寒,是皆血气所发也。耳目口鼻身之官,好此而恶彼,不思而能,皆人之所共所同,是故血气之性,亦人之性也。然则血气之性,乃人性之小者,而非人性之大者。孟子曰:“心之官则思。”心之官,是天之予人之大者。耳目口鼻身之官有好好恶恶,心之官岂无之?《诗蒸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有心则有知,有知则有是非,有是非则理义生矣。天生众民,所好者美德,所恶者无耻,此为心知之性,是人性之大者也。耳目口鼻身之好恶,固亦人性,然而禽兽与我近似;惟心之好恶,乃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之所在也。然而世俗之人,皆以血气之性为人性,而营营于声色犬马,形同禽兽,而不知心知之性,乃人性之大者。告子以生为性,徒以血气之性为性,则失其本心,人之同于禽兽矣。故孟子之学,叫人不失其心,叫人尽心。尽心者,须知心之官为天赋之关键,失其心知则禽兽,尽其心知则人矣。是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然则何以养心也?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者,非绝欲也。寡其非道义之欲,而长其道义之欲。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不动心者何谓也?若不合道义,富贵于我如浮云。此之谓不动心。气者,血气也。志者,心之定向也。心有定向,则淫僻之邪不能侵,血气之性而有主。志者,气之帅。若无志,则散漫懒惰淫荡邪僻斯滥矣。志者,心之定向也。心有定向,则生意志。有意志,则能杜绝邪念。能杜绝邪念,则能专心。能专心则事可成。是故人心有志,则一团血肉有主宰。无志,则一团血肉若死尸。心有主宰,则生一种力量。此之谓心之力。是故养心之要,在于立志,在于以志帅气,否则斯滥矣。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然而俗云: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血气之性,亦人性也,然而血气之性,人性之小者。心知之性,亦人性也,然则心知之性,人性之大者。天命之性有血气、有心知,焉得独恃血气而弃心知?焉得独尊心知而黜血气?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受。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尽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是故善养心者,非绝欲也,寡其非正之欲,而长其道义之欲也。宋明儒谓存天理灭人欲,以理欲为对立;清儒反之,以为理在欲中,是则以欲为理,二者皆非也。血气、心知皆人之性也,不过二者有小大之别。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其心者,勿失其心也。养其性者,以心之所是统帅血气也。血气心知兼养,而以心知之是者统血气之非者,则得之矣。

该文作者:赵均强,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学术史、思想史。先后在《宗教学研究》《历史教学》《周易研究》《孔子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性与天道以中贯之——刘沅与清代新理学的发展》。原创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微信公众号历史真有趣(lszyqwx),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