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销售1亿,市值682亿!在中国经营20年的咖啡巨头,被他干懵了

小李耕田 小李耕田 2023-10-14

本文作者 | 南星‍‍‍‍‍‍‍‍‍
责任编辑 | 柳叶叨叨
“美酒加咖啡,一杯又一杯。”
“国服第一酒”茅台与“咖啡界黑马”瑞幸闪电联姻,炸裂了年轻人市场。
瑞幸凭借这个爆款单品,一脚踏进豪门。
据统计,某瑞幸咖啡门店月销量从3000单,一下暴涨到5000单,而“酱香拿铁”当天的总销量高达542万杯,销售额超过1个亿。

如此辉煌的成绩,不禁让人想起刚出道的瑞幸咖啡。
2017年10月品牌创立,开设第一家门店,到2019年底,门店数达到4507家,遍布国内几十个城市,瑞幸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星巴克二十多年的耕耘。
上市后,在美国同样掀起一股浪潮,明知瑞幸处在亏损状态下,大批股民依然疯狂砸钱买进瑞幸股票。
然而,这个深受资本追捧的新宠儿升起快,陨落更快,2019年5月中旬被强制退市。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瑞幸彻底完了时,它居然卷土重来。
2022年瑞幸总收入破百亿,2023年二季度瑞幸更是绝地反击,营收62亿,净利润近10亿,实现了正增长。
不愧是钮钴禄·瑞幸!

与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星巴克相比,瑞幸咖啡太年轻了。
2017年,“瑞幸”这个品牌才出现,由神州优车出身的陆正耀、钱治亚创办,第一家门店开在北京,位于东城区的银河SOHO大厦。

在中国这个茶叶大国,人均消费咖啡数量极低,因此咖啡行业还属于一片蓝海,发展前景广大。
陆、钱二人秉持着“将咖啡,变成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愿景创立瑞幸,对标知名品牌星巴克,迅速走上扩张之路。
瑞幸的扩张手段,说来很简单,也很常见。
请明星代言,只要能看到广告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汤唯、张震的身影,两人举着小蓝杯,搭配“小蓝杯,谁不爱”这样的台词,非常洗脑。

烧钱给用户补贴,“注册登录APP送一杯”“邀请新用户送一杯”,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手段,不禁让网友惊呼:“原来我喝的是优惠券,而不是咖啡”。
简单粗暴的手段是最有效的,瑞幸咖啡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引起大众关注,风头甚至盖住了星巴克。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放到咖啡界也不例外。
有人将瑞幸与星巴克做对比,发现瑞幸能迅速发展壮大,受到大众喜爱,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瑞幸咖啡的产品品质丝毫不逊色星巴克,自创立之日开始,瑞幸就与许多大牌供应商合作,在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包括但不限于原料、设备、制作工艺等。
其次,星巴克的发展方向是高端化、精英化,所以价格不菲,动辄就要三五十块钱一杯,不是普通上班族能负担起的,更别提二三线城市或者小县城的消费者了。
而瑞幸咖啡的平均价格只有19元,最低时能到9.9元一杯,这种低价策略迅速吸引一大批拥趸。

最后,星巴克为营造自己的高端形象,设立“第三空间”就是用自己的门店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堂食场所,用于商务、社交等,而瑞幸咖啡直接砍掉“第三空间”。
很多瑞幸咖啡的门店都比较小,不提供堂食场所,消费者购买后直接打包带走。
有些门店哪怕提供座位,也是在对咖啡需求量大的地区,少量座位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
店面小就意味租金少,人力成本小,所以这种低成本开店模式也成了瑞幸迅速扩张之路的助力。
2019年5月中旬,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超过4000家,覆盖客户群体超过1600万人,咖啡年销售数量超过1亿杯。
然而如此辉煌的成绩,也没办法掩盖瑞幸亏钱的事实。
根据它上市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亏了十六个亿,2019年一季度亏了五个亿。带着这样的“惨绩”,瑞幸还是赴美上市了。
然而瑞幸的高层不在乎这样的“惨绩”,那些投资者也选择性地忽视了这点,莫名看好瑞幸这家公司。
于是,带着这样的“惨绩”,瑞幸于2019年5月启动赴美上市计划。

在纳斯达克挂牌敲钟那刻,绝对是瑞幸最耀眼的时刻,甚至一度超过了拼多多,它也因此被人称为“现象级独角兽企业”。
从创立品牌到登陆美股市场,仅仅一年多时间,这个速度不但刺激国内的消费者,更为它在美国的疯狂打下了基础。

瑞幸一上市就成了股民们眼中的“优质股”,美国一家媒体评选它为“2020年最佳股票”。
借着这股东风,瑞幸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点时达到51.38美元,公司市值超过129亿美元。

就在许多投资者翘首以盼,希望瑞幸再创辉煌,给自己带来更多财富时,却未曾想到这已是瑞幸的巅峰。
2020年,一份做空报告的出现打响了瑞幸没落的第一枪。
国际知名做空公司浑水发报告,称瑞幸涉嫌财务和运营数据造假,最早可追溯到2019年第三季度。
面对浑水的做空报告,瑞幸极力澄清,先说这份报告是恶意诬陷,接下来又说浑水的调查方法不合规,证据也未经证实。
然而,瑞幸还未应付完浑水的做空报告,公司内部又出现问题。
内部人士爆料,瑞幸高管之一的刘剑伙同部分员工虚增22亿元业绩,此爆料一出股价应声而跌,创下历史新低4.99美元,市值也蒸发了几十亿美元。
生死存亡之际,瑞幸开始断臂求生。
对两位高管钱治亚、刘剑做停职处理,由郭谨一做代理首席运营官,又将其余几位参与业绩造假的员工开除。
虽然瑞幸反应还算迅速,但还是被财务弄虚作假的大锤砸到头上,很快收到强制退市的通知。
为了避免退市,瑞幸按照交易所规则要求举行听证会,然而听证会还未开,就又收到退市通知,这次是因为交易所没有收到瑞幸的年度报告。
一个月内连续两次被要求退市,似乎注定了瑞幸退市的命运。

瑞幸退市时的股价只有1.38美元,市值3.47亿美元,与最巅峰时相比,还不如当时的零头。
然而,退市并不意味着事情的完结。
接下来,瑞幸还要面对投资者的诉讼索赔,美国多家律所接到对瑞幸的诉讼案,国内很多投资者也向厦门法院起诉瑞幸。
一时间,瑞幸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据专业人士估算,如果瑞幸败诉,将面临高达754亿元人民币的赔偿,与此同时香港法院还冻结了瑞幸不少资产。
彼时,关于瑞幸接下来的命运,人们有两种猜测:破产或被收购。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造假事件”还未完结,瑞幸内部的“神州系”出现内讧,上演了一出“宫斗政变”的好戏。
公司高管与董事会董事、投资人针锋相对,开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夺权大战。
在临时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陆正耀被迫离任、好几位董事的任命也被解除,最终的赢家是代CEO郭谨一,他被顺利扶正。
瑞幸内部的这出闹剧还远未结束。
2021年1月6日晚,一封关于罢免郭谨一职位的请求信,在网上流传,据说这封信集合了瑞幸全部中高层领导的签名。

请求信列举了郭谨一的三大罪状:能力低下,贪污腐败,打压异己。
面对无端的指责,郭谨一迅速发声回应,说举报信是陆正耀、钱治亚私造,又裹挟不明真相的员工签字,妄图以舆论压他。
难道是陆正耀嫉妒郭谨一的权力,所以要夺他的权?这场争斗的精彩程度堪比《甄嬛传》里的宫斗。
“造假事件”让瑞幸跌下神坛,“内部争斗事件”让瑞幸被推向深渊边缘,进一步是死退一步是生。

其实,瑞幸内部如何争斗,谁对谁错,普通消费者并不关心,最多满足一下吃瓜群众的八卦心。
消费者更关心以后还能不能喝到便宜的瑞幸咖啡,投资者更关心瑞幸能不能盈利,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虽然瑞幸在纳斯达克退市,但并没有回国,而是转战美股粉单市场,这里虽然无法上市,但一样可以圈钱融资。
另外,在新任CEO郭谨一带领下,瑞幸咖啡也开始了一些自救举动。

首先,是营销方式转型,舍弃过去的暴力打折,转而进行更精细化运营。
比如签下顶流谷爱凌进行宣传,蹭热点发福利,推出砍价、秒杀、老带新等活动,同时还在线下社群推送各种优惠,维系忠实用户,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新型营销策略虽然让瑞幸咖啡的打折力度变小了,但却没影响用户粘性,反而吸引了更多粉丝。
其次,瑞幸的产品更丰富了,相继推出奶咖、果咖等饮品,咖啡中也添加其他材料,只为中和苦味。
尤其是瑞幸的招牌生椰拿铁,已经卖出3亿杯。

再次,瑞幸停止疯狂扩张计划,只新开了很少的门店,反而大规模缩减门店规模,关闭不少业绩不佳的门店,一口气减少了六百多家。
瑞幸开始学习蜜雪冰城,开始加盟店计划,零费用就可以加盟瑞幸咖啡。
对于所有加盟店,瑞幸依然使用管理直营店的办法管理加盟店,为加盟商提供各种服务,比如店面设计、营销材料等。
同时,瑞幸还给加盟商提供一条龙服务,从原材料到设备到员工培训,再到物流网络,简直应有尽有。
改头换面的瑞幸迅速迎来新生,几乎百分之六十的门店都赚钱了。
最后,瑞幸改变了与供货商的合作方式。最初瑞幸只和行业头部供应商合作,这个选择虽然让瑞幸获得优质原材料,但也加大了瑞幸的成本。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瑞幸开始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寻找优质原材料供应商合作,一方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咖啡豆烘焙基地。
这一套动作下来,瑞幸犹如凤凰般涅槃新生,同时由于管理层的大换血,管理效率明显变高,公司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上,从而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瑞幸的营收不断提高,已经破百亿。
2023年第二季度门店数突破一万,营收超过星巴克中国区,正式成为中国市场的“咖啡一哥”。
它能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喜好,不断打造“生椰拿铁”“酱香拿铁”这样销量过亿的爆款单品。

今年9月份,与茅台合作推出的“酱香拿铁”,对瑞幸来说更是一招妙棋。
产品一推出就在网上掀起一股热潮,不少人纷纷跟风购买,很多门店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好风借力上青云,靠着茅台这棵大树,瑞幸一夜销售额达到1亿元。
粉单市场也应声大涨,瑞幸股价飙升5.07%,市值达到93.43亿美元。
茅台和瑞幸联名,茅台赚没赚不知道,反正瑞幸是赚翻了。

这不是瑞幸第一次联名,它曾和椰树集团推出“生椰拿铁”,也曾和碧螺春、铁观音等知名茶叶品牌合作,推出相应口味的咖啡。
虽然瑞幸凭借和茅台联名爆火一时,但它的发展方向却不应在此。
瑞幸继续瞄准平价咖啡市场,用低价策略占领具有广阔增长空间的下沉市场。
不过,这样的策略虽然好用,但也能成为阻碍瑞幸发展的绊脚石。
因为入场门槛低,所以不少新品牌相继诞生,比如瑞幸原创始人陆正耀照搬了瑞幸那一套,另起炉灶打造库迪咖啡,通过烧钱补贴方式抢占市场。
有权威机构公布数据,幸运咖、库迪咖啡等咖啡新品牌,人均消费都在十元左右,由此可见平价咖啡市场已经卷到何种程度。

其实,不仅仅新品牌抢占下沉市场,原本走高端路线的星巴克也开始对下沉市场感兴趣。
在下沉市场攻城略地时,还会遇到一个新问题。
咖啡会让人有成瘾性,但对咖啡产生依赖不意味对瑞幸也会产生依赖,尤其对低收入群体,自然是哪家更便宜、更有性价比,就会选择哪家。
哪怕瑞幸现在坐上了“一哥”宝座,却依然危机四伏。
它需要时刻小心,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以免被下一个“瑞幸”掀翻宝座

往期推荐

花8亿建造108米海上观音像,带动三亚旅游,他凭啥那么牛

90后离婚立遗嘱,房产留给儿子,却遭爹娘大骂:“你在防着我们?!”

你的「赞」+「在看」,砍柴都看得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