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是轻松笑料还是人情世故?

爱思考的 沱江视角 2023-10-11


近日,“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在网络上走红,练习的形式通常是发布一方给出特定的场景,根据场景提出“尖酸刻薄”的问题,再搭配上一句“你该怎么说/怎么做?”此种互动形式的短视频与传统的单方面输出的视频比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


各大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下了自己的回答,有的回答尽显高情商,有的回答令人捧腹,但笑完后留给人的是无尽的深思。


或许是在现实生活中太过于压抑自己,人们将所谓的“人情世故”看得太重,不敢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场景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所以,“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究竟是轻松笑料还是成长的必修课?



为何“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会走红网络?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PART.1

社交的压力




社交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个体之间相互来往,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这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中所必须做的事,每一个个体都难以避免。


在当下的社交中,人们在提出某个问题时通常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对于回答问题的人来说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要从对方委婉的表达中精准把握提问者想表达的意思,还要给出与其问题一样委婉的回答,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贴上“低情商”的标签。


这样的提问可能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例如过年回家,来自七大姑八大姨旁敲侧击的“审问”。


每一次所谓的成功社交都需要答题者承受莫大的社交压力,所以人们想要像学习新知识一样来练习“心眼子”,希望能够在面对“考试”时,能够准确的把握“题意”,给出完美的正确“答案”



  




PART.2

“低情商”的焦虑


“低情商”与“高情商”是一组相对立的词。大多数人都在追求“高情商”,没有人想拥有“低情商”。


但划分高、低情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是在面对“尖酸刻薄”的问题时能给出满分回答呢,还是在社交场上能够讨得每个人欢心的能力呢?如果说情商并没有既定的标准,人们又是拿什么去区分一个人情商的高低呢?


或许情商并无高低之分,只是人们给自己画的牢笼,亦或是他人毫无根据的打压,摧毁了自己心中的自信,换而填充满“低情商”的焦虑。


于是他们到网络上冲浪,希望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一剂良方。“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似乎对于“低情商”的人来说就是一剂恰当好处的“药”

PART.3

成长的需要


《今生第一次》剧照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外在的成长,也要关注内在的成长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是一种有益的练习方式。通过这些练习,人们可以从其中学会如何精准识别他人的感情和意图,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除此之外,在“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的锻炼中,人们可以提升洞察力和思考力,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应变的能力。


“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对成长的过程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把“有机肥”,助力我们心灵的成长。




“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还出现了“曾经的我不屑一顾,现在的我细细拼读。”这一说法。究其原因,许是曾经的我恰是孩童,无需理会所谓的“心眼”,一句童言无忌,为我挡下所有责难。


而现在的我早已过了那悠扬童年,“童”这个字与我现在的年龄不搭,我也就失去了“童言无忌”这块免死金牌。


我也得须裹着这“高情商”的字眼行走于生活中各种场景,须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学习,偷偷的练习着各种场景下的“高情商”回答,拼命锤炼自己的“心眼子”。





都说人总要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才能成长,学会更多的人情世故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下去。


现在人们把这人情世故戏称为“心眼子”,或许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拥有一些“心眼子”来对付那些尖酸刻薄的问题。


若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纯粹的依靠“心眼子”,那这样缺乏真诚的交流是否又有必要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看到“每天练习一个心眼子”这样的视频时,在短暂的欢笑后,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想想,这背后所蕴藏的社会现象,以及产生的影响,希望在“心眼”的缠斗中,你我仍能保持一份独属于自我的真诚。




END




往期链接

在西华的独家记忆

“多巴胺美食”,西华大学邀你来尝

出片即出游?

遇见,再见



作者:陈彬

编辑:曾诗嘉

图片来源:人民网 南方周末 曾诗嘉

责编:曹渝

编审:曾益 赵时雨 彭艳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