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营商怎么干征信?一组文章连连看

2017-03-24 《中国电信业》 源点credit

这一组文章摘自《中国电信业》杂志2016年12期。



大数据征信助力运营商转型


■ 记者 施恋林 ︱ 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征信在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用、提供可靠征信数据、降低信用服务成本等方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电信运营商纷纷借助大数据整合与应用开发进军征信市场,继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征信(上海)有限公司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也宣布与招商银行启动征信合资公司的筹备工作,而中国联通早已启动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并通过其合资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对相关大数据进行测试与验证。在此基础上,三大运营商也在推出各种征信服务,在为合作伙伴提供授信决策支撑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大数据业务发展及企业转型进行探索。


比如,由中国电信打造的甜橙信用已先后与维信理财、百合网、车速递、今日出游、脉脉等众多一线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并陆续推出了甜橙分、甜橙认证、反欺诈报告、企业征信报告等个人和企业征信产品。在与各方的合作中,甜橙信用已经成为合作伙伴评判用户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相应的,包括脉脉、百合网等合作伙伴也在输出能力,帮助甜橙信用更好地评判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


而由广东移动推出的“和信用”征信服务,则从手机用户的身份特征、消费能力、信用等级、行为偏好、人脉关系等维度筛选出数十项指标,搭建信用评价指标模型对用户进行综合评分,并分出五个信用等级。这套信用体系可有效实现对金融机构授信决策的信息支撑。目前已与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开展了相应合作。


事实上,运营商作为最早建立内部信用系统的企业,由于其掌握的信用数据有着体量大、质量高、用户覆盖广、实时性强等特点,且涵盖了与用户有关的通信交往信息、搜索数据、消费数据、支付交易数据、账户特征数据、位置数据等,且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实名制制度也确保了运营商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正因为如此,运营商的征信业务将有效弥补目前国内征信体系中个人申报数据不真实、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当是目前除央行征信中心以外最有力的一个补充。


运营商这么积极推出征信业务并非异想天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内开始涌现大量的大数据征信服务机构,而可用于评估个人信用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它利用用户在阿里巴巴相关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进行信用评分,目前已经在信用卡、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酒店、租房、出行、婚恋、分类信息、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上百个场景为用户或商户提供信用服务,在个人征信市场已独占鳌头。运营商纷纷发力拓展征信市场,既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转型的要求。


但与像“芝麻信用”等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征信服务机构相比,运营商虽然有很多的优势,但受制于传统思维和内部机制的局限,需要突破的东西还有很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比如顶层设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合作、市场营销,等等。运营商不仅要吸取国外成熟征信市场的成功经验,认真研究国内其他互联网征信企业的市场服务状况,同时还要全力以赴锻造自己的服务能力,找到自己应该发力的业务领域。在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运营商共识之时,征信业务或将是我国电信运营商进行业务转型的一个良好契机。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可以说,征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活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关注。征信行业的蓝海已经开启,运营商若能利用好自己的大数据优势能力,抓住机遇,必定能在其中大有作为。


运营商布局征信市场:小目标,大梦想


■ 冯仁炯 ︱ 文


2015 年1 月5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意味着正式向社会放开个人征信市场。而在这八家机构中,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公司都涉及到新兴的互联网社交数据、互联网金融数据。为此,丰富个人征信信息的来源,成为众多民间“正规军”加入征信市场的切入点,即强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个人征信领域的运用。


在信用贷款的过程中,借款者一般会提交工作证明、居住证明以及担保人等相关信息,然而这些信息的造假一直制约着征信市场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的途径之一就是获取更多维度的信息,以便进行交叉核验。相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务,对互联网社交数据、互联网金融数据等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也是众多民间“正规军”面临的重要课题,即数据是否真实有效、是否与关联公司存在一定利益关系等。寻找一个相对可靠的大数据来源提供者,成为监管机构以及普通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在此大前提下,随着“史上最严电话实名制”政策的执行,实名制超越了熟人社会的交往模式,在保障个人安全自由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共服务奠定了基础。目前,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借助大数据整合与应用开发进军征信市场,继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征信(上海)有限公司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也宣布与招商银行启动征信合资公司的筹备工作,而中国联通早已启动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并通过其合资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对相关大数据进行测试与验证。


笔者以为,电信运营商介入征信业务有着以下天然优势:


完善的用户价值评价体系。运营商拥有相对成熟的用户价值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将价值分为当前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当前价值从净利润角度评价,而潜在价值则从战略、信用和忠诚等角度衡量其未来能够带来的价值。从信用角度来看,运营商可通过用户评价体系对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通话信用值,即信用额度。完善的用户价值评价体系,不仅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碎片化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计算处理等方面技术相对成熟,同时也标志着电信运营商在使用效果和评价模型建造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而这一切正好符合征信业务对于高精细化、低成本化的诉求。


数据维度和饱和性的提升。运营商通过多种业务拥有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除传统的通话时长、通话记录、流量日志等数据之外,还包括移动互联中的位置信息、移动轨迹、上网行为数据、App(应用)、手机品牌及类型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正是央行征信系统所缺失以及急需补充的。信贷机构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迅速校验借款人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及早发现可疑点以及风险点。目前各地政府建立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其实就是利用电信运营商数据分析能力,并结合云计算展开的征信业务。


不断开放的能力平台。随着电信运营商不断加强能力开放平台建设,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核心网资源,采取统一的多层级的开放接口来开放运营商能力,以汇聚互联网上有潜力、有创造力的开发者,让开发者能利用位置能力、云存储等能力不断创造出丰富的征信业务形式。例如中国移动的能力开放平台大数据征信能力结合一呼百应、闪信能力,可以为银行、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电商等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反欺诈服务,基于身份、手机号码、线上行为以及黑名单库等全面筛查欺诈嫌疑,可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有效降低恶意欺诈风险。


随着我国“互联网+ 金融”浪潮的不断涌现,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先天优势,取得先机。具体而言,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布局:


积极参与顶层设计。电信运营商可以利用所积累的大量数据,针对央行现有的征信体系积极地建言献策,可以酌情增加除了通信交费记录之外的其他电信数据,以丰富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新增的电信数据可以与借款人提供的申请信息进行交叉核验。


丰富征信业务应用。电信运营商可以持续地开放其能力平台,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平台,以互联网运作思维创新征信业务应用,为社会征信市场建设添砖加瓦。电信运营商应加强与征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聚合、共享和协同,从而提升自身在征信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内外兼修,夯实基础。电信运营商需做好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架构的合理布局,借助不断成熟的云计算能力,在数据安全和数据应用监管方面不断形成严格的体系和流程,从而提升普通大众对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信服力。同时,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毕竟在征信行业存在理解不足以及经验缺乏的短板,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仅涉及到数据挖掘、云计算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积极招募懂金融甚至是有着征信经验方面的业务人才。


中国电信以统一智能账号切入征信市场


■ 甘剑莹 ︱ 文


信用是判断诚信的客观标准,个人征信体系是整个信用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成熟的个人征信体系。当前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个人征信市场刚刚打开,对于早就有信用评价体系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通过什么方式在未来的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有效切入?本文通过对中国电信以统一智能账号的业务实践为案例,来分析运营商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机会。


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对电信运营商是新的考验


培育社会征信机构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举措,对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为培育社会征信机构,2015 年1 月5 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 个月。


从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机构看,BAT 中就有两家。随着互联网全面渗透,在网络上的行为数据成为评估个人信用可持续记录、追踪、分析、挖掘的主要来源。这些线上的大数据主要集中在BAT、京东、美团大众点评、网络约车平台等公司手中,而且这些数据还在持续快速增加,数据的精度在不断提升。以电商平台京东白条为例,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其关键在于多年来在自己的平台上积累了用户线上消费数据,从而对于风险能够得到有效的评估和控制。因此,作为互联网公司,对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的信用体系,线上数据的使用能够起到很大的推进效果。


电信运营商既拥有覆盖面广的营业厅渠道,线下能力触及最底层,同时还拥有海量的大数据,由于其作为网络服务商的特殊地位,所积累的用户线上数据远远比互联网公司大。那么,运营商如何去发挥这些数据在个人征信业务方面的价值,从而有效参与到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来?从准备工作的通知来看,显然运营商的价值还有待被认可,这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个新考验。


中国电信正以统一智能账号为切口积极参与个人征信业务


统一智能账号介绍


从中国电信的业务发展来看,有固定电话、小灵通、固网宽带、移动业务这些基础电信服务,同时还有邮箱、视频、音乐、游戏、阅读、动漫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基于这些形成了包括固定电话号码、小灵通号码、宽带账号、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不同的账号体系。它们各自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下面,并由不同部门分别运营管理,从而造成了业务的分离和资源的浪费。而以腾讯、网易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是一号通行(QQ 号、网易通行证等),登录以后就可以使用全部的增值服务。因此,中国电信为顺应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潮流,打造了一套以手机号码为核心的自有统一智能账号认证系统,类似腾讯QQ、微信、微博等账号体系,从而实现一号通行电信的业务,同时与目前主流的QQ、微信、微博等账号体系相互授权认证使用。可以说,构建统一的智能账号体系,是中国电信定位为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动作,其暗含的继续在互联网增值业务创新方面发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统一智能账号的主要能力


目前中国电信的统一智能账号具备的能力包括:


(1)认证能力,包括实名认证、二次放号、三网网关认证、短信认证等。


(2)云存储能力,通过天翼云标准的数据接口与授权形式,为合作伙伴提供运营商级云存储服务。


(3)通话能力,为用户提供通讯录数据备份、同步,云通讯录共享以及名片交换等基础的通讯录管理功能。


(4)消息能力,提供基于统一账号的消息推送整体解决方案,支持百亿级的通知/ 消息秒级触达移动用户。通过嵌入SDK、API 调用等方式实现对特定用户发送消息,同时在电信级推送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还集成了全网短信和全电信邮件群发两大消息推送渠道 54 28836 54 15792 0 0 3980 0 0:00:07 0:00:03 0:00:04 3979,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站接入、全面覆盖的“统一”消息推送能力。


(5)流量能力,接入统一账号后,可以获取用户的流量套餐信息、流量余额信息、流量订购能力、流量币赠送和兑换能力、流量券的赠送和兑换能力、流量阀值提醒能力等。目前已经接入了手机QQ 营业厅、支付宝手机营业厅、支付宝服务窗、微信营业厅、天猫网厅、百度钱包等合作方。


(6)定位能力,基于电信基站定位能力接入中国电信ISAG 和MPC,根据定位精准度及定位原理不同可分为粗定位能力和精定位能力。电信基站定位能力是统一账号开放平台为合作方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匹配能力,目前仅支持中国电信手机号的位置信息匹配。


(7)支付能力,为应用内计费能力,又称IAP(In-App Purchase),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它支持包括游戏类、社交类、视频类、购物类、生活类、安全类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应用计费。应用中的解锁功能或是额外的道具、移除广告、添加主题等,都可以采用应用内计费的方式。


征信能力是统一智能账号重点拓展的方向


据悉,截至到2016 年10 月,中国电信统一账号用户规模已超5亿,以电信手机号码为基础的统一账号拥有海量用户数据,使得中国电信统一账号在助力中国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有着特有的优势。基于大数据能力,合作伙伴可以应用大数据能力实现对用户信用等级的评估、用户基础信息校验、用户风险的甄别。


互联网合作伙伴可能都提供付费业务,付费业务支付方式包括支付宝、银行划扣、短信代扣等。其中短信代扣由于可从手机账号直接扣费而成为众多用户的支付选择。但是,短信代扣在便捷用户支付操作的同时也带来支付坏账的问题,部分客户手机在无足额话费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业务侧扣费。而且,甚至还有用户通过批量养卡等方式,恶意套取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例如游戏装备、服务套餐、服务优惠等。为有效甄别用户话费支付能力,降低支付坏账率,智能统一账号可根据用户手机号码付费方式、每月话费额度、在网时长,辅助用户通话时长、用户流量使用等数据,评估用户信用等级。用户信用等级按照评估得分可将用户分为1~5 这5 个级别,等级越高用户付费能力越高,造成坏账可能性越低。同时,为有效避免高信用用户恶意消费,根据用户信用等级及历史平均消费情况,增加用户每月可透额度限制,保证用户业务使用的同时降低用户透支的风险。


金融、电商、租车等合作伙伴也需要有效信息甄别用户身份真实性,掌握用户活动信息,从而有效规避违约风险。例如金融P2P 公司,对借贷申请用户,需要在贷前核实用户真实身份;贷中需要监控用户活动行为变化;贷后需要监控用户是否有违约逃离等情况。在用户授权情况下,在满足法律要求并进行充分脱敏情况下,统一账号可提供丰富的风险防控数据。因此,电信运营商也可以为芝麻信用、腾讯征信这些机构提供增信支持服务。


总之,拥有海量大数据的电信运营商,既可以为社会征信机构提供增信的服务,也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征信的工作中去。而后者更是运营商应该重点努力突破的方向。


个人征信业务高速发展,运营商的机会在哪里?


■ 柯晓燕 张文苑 ︱ 文


个人征信产品的市场现状及机会


当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为核心的传统征信产品;一类是以阿里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为代表的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产品。两类产品在信息来源、产品形态、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传统个人征信领域,央行征信中心处于绝对权威地位


传统的个人征信是以财务数据为核心、公共服务信息为辅的小数据定向征信,应用场景主要围绕信用卡业务、大额信贷业务等,产品形态表现为以个人信用报告为核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提示和解读等。


目前,传统征信产品提供商主要是央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信。上海资信成立于1999 年,是中国个人征信的开创者,其建立并运营的征信系统覆盖上海地区的1200 多万用户,2009 年4 月,央行征信中心成为上海资信的控股股东。因此,传统征信基本上可视为官方垄断。


央行征信中心成立于2006 年3月,最初仅限于银行业,2013 年升格为“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信用信息来源迅速扩展到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服务信息。截至2015 年4 月底,收录自然人达8.6亿多,是收录人数最多、信贷信息最全的中国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经过10 年的积累,央行征信中心已形成以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信息提示和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核心的基础产品体系,以个人重要信息提示和个人信用报告数字解读为代表的增值产品体系,由于其收录的人数多、信用信息完备,因而在个人信用报告相关服务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产品百花齐放,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是互联网与金融及IT 服务共用跨界融合创新形成的产品,表现为:(1)信用信息来源多为企业自身运营的管理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是全网式的、非定向式的模式。(2)技术手段先进,多利用大数据分析建模技术输出征信产品。(3)提供服务更为即时、有效,多通过互联网或客户端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征信服务。(4)产品形态多样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入选个人征信试点的8 家机构已经推出或准备推出的产品有:个人信用评分、个人信用报告、反欺诈服务、黑名单服务、用户信用画像、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整体解决方案、同业征信联盟(共享黑名单)、租房信用报告等。(5)发展迅速,以芝麻信用为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形成规模,收录实名个人用户超过3 亿,依托芝麻信用分的蚂蚁花呗表现非凡,2016年“双11”,蚂蚁花呗交易占比达到20%,成为淘宝、天猫平台重要的消费金融支撑力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自2013 年发布《征信监管条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征信发展提供了支持,发展征信业务、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另一方面,传统的以个人信用报告为核心的征信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技术创新的推波助澜,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及其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个人征信体系的市场机会点分析


个人征信体系产业链,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再加工形成信用产品、信用应用几大部分。在传统个人征信及其应用领域,官方机构已形成垄断地位,很难再有社会机构能与央行征信中心比肩竞争,但在某些细分领域,例如社交网络表现、通信服务表现、租房租车等,仍有可为空间,可形成某些专业领域的个人信用报告,如通信信用报告、租房信用报告等。


虽然中国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大风已至,但还处于各自为政的野蛮生长期。第一是关于个人信用信息的边界尚未明确刻画,对于用来量化信用的数据基础尚未形成共识,存在着隐私保护风险,更未看到形成行业标准的动向。第二是各征信机构的信息来源仍以自有数据为主,横向的信息共享相当困难,造成各征信机构的信用产品都是个人社会生活的片段反映,个人信用刻画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三是行业内尚未形成类似美国三大征信巨头的角色,8 个社会征信机构都是在各自熟悉的细分领域发力,应用场景以支撑小额个人消费金融、个人贷款为主,其他应用场景用户规模很小,尚处于探索期。不过,这些问题可能也正是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的潜力空间。短期来看,主要的机会点包括:第一,信用信息共享,从企业征信出发,演进到同业征信联盟、共享黑名单,完善本行业的征信体系。第二,研发服务于专业领域的征信产品,依托企业自有数据资源,开发专业领域的征信产品,实现规模运营。第三,应用场景领域,也就是定位为征信机构的下游,拓展成熟征信产品的应用范围,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改进营销服务效能。


电信运营商在个人征信领域的机会分析与策略建议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其掌握的信用数据具备体量大、质量高、用户覆盖广等特点,在网络实时动态数据方面有特别优势,涵盖了与用户有关的通信交往信息、搜索数据、消费数据、支付交易数据、账户特征数据、位置数据等,能够有效弥补目前国内征信体系中个人申报数据不真实、时效性不足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在个人征信领域的可行的探索方向如下:


从征信应用入手,与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展开合作,挖掘通信数据在个人消费金融领域的价值潜力近年来,针对年轻人群(大学生、流动打工人群、年轻白领等)的消费金融发展很快,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亟需目标客户群的信用信息,运营商刚好掌握了相关的客户资源,如能实现电信运营商所掌握的海量数据与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的有效结合,必将产生巨大价值。目前行业内已有一些探索并取得不俗成绩,例如,成立于2015 年3 月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的合资公司)在2016 年上半年实现盈利,据该公司披露的首份成绩单显示,其注册用户数量已接近2000 万,授信客户600 万,截至今年10 月末累计放款450 亿元,坏账率为0.83%。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空间很大,征信应用应能成为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应用落地最具有实用价值的领域。


研发个人征信产品,对外提供征信服务


电信运营商的用户规模大,且已实现全量用户的实名登记,具备了研发个人征信产品的基础条件。笔者了解到中国电信早在2014 年就已开始建立通信用户信用管理体系,目前已实现实名登记用户的个人通信信用评分、评级管理,并基于信用评分向用户提供话费透支、临时授信、紧急开机、免预存优惠购机/ 续约等信用增值服务。与此同时,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公司也推出了甜橙信用分,通信信用分服务于通信业务的营销与服务,甜橙信用分服务于翼支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但目前两者各自独立尚未整合。电信运营商可整合内部的大数据资源,研发对外服务的个人征信产品,同时,借鉴芝麻信用的运营思路——以丰富的信用应用场景提升个人信用产品的知名度、价值,实现个人征信产品的规模运营。


建立行业的通信信用联盟,形成能与芝麻信用、腾信信用相竞争的征信产品


在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产品与服务领域,芝麻信用已获得先机。但也应看到,芝麻信用覆盖的用户群、用户活跃度、信息时效性还比不上电信运营商,如运营商能建立行业通信信用联盟,实现通信信用信息共享,则基本能覆盖到全国13 岁至70 岁的全部人群,将成为央行征信中心之外的最大的个人通信信用信息库。在这里有几个价值点值得探索。第一,行业的个人通信信用报告格式和数据交换标准。在美国,正是由于美国信用局协会(ACR) 制定并发布了个人征信业务的统一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标准数据采集格式(Metro 1 及Metro2),才大幅促进了征信行业发展。第二,行业的个人通信信用共享机制。可以从黑名单共享机制切入,解决行业的用户欠费弃卡重入网无门槛的难题,同时也能更准确地对外提供服务。然后,逐步按照一定标准交换通信信用信息,形成覆盖面最广、可靠性高的个人通信信用产品,具备与芝麻信用等相竞争的能力。




近期文章


重磅转载 | 征信中心汪路:个人征信如何走出困境:特许 新设 改革

源点八卦 | 鹏元姓袁

重磅转载 | 吴晶妹教授展望2017年中国征信: 尊重市场 加强监管 稳步发展

社会信用界的巾帼们,One day I will !

源点号外 | 征信行业正迷惘 隔壁老王换标忙

批判阅读 | 中国社会信用工程的负面影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