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年30亿:招标视角下的信用中国

源点小飞侠 源点credit 2019-06-30



本文作者:蜂蜜的糕、源点小飞侠


前 言

老订户可能还记得,2017年10月,源点曾推过《招标视角下的信用中国》一文。时隔一年多,我们进一步更新和充实了数据,拓展了观察的时间长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现在呈现给我们的读者,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如今已经如火如荼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阶段始自2012年。从这一年开始,此前局部、徘徊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转入一种全新的节奏,因此我们把观察的起点定在2012年这个年份。

这一复杂体系推进难度之大、牵涉面之广远非我们可以洞察全貌,不过限定的视角可以部分掩盖我们认知的捉襟见肘,因此我们选取了公开招标的角度,也就是这些年来政府在主导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所投入的财政资金情况,做一个分析。

我们对2012-2018年度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了全面的梳理。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剑鱼招标”微信公众号(非广告),以“信用”、“征信”、“诚信”等关键字检索,从超过17.8万条带关键字的招标信息中人工甄别获取有效的基础数据,并通过“中国招标网”、“中国采招网”、“千里马”、“比比招标采购网”以及各省市、地级市乃至区县政府采购网站进行逐一验证,最终得到有效招标信息1374条。

采集和梳理这些数据并非易事,遗漏也在所难免。部分地区信用项目作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或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组成内容之一,由当地信息中心、信息化办、政府办或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办与其他项目统一招标,在项目标题或概述里没有明确提及,我们在整理数据时难免会出现漏项、缺项。现有分析仅根据能直接查到的信用项目信息,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

信息采集的维度主要包括:

平台(系统)软件建设、平台(系统)支撑硬件采购、软硬件一体化建设、网络环境及安全体系建设、平台(系统)监理和评测、平台(系统)运营维护、平台(系统)可行性论证及建设方案编制、数据库建设和数据整理分析、信用审查评级等专项服务以及业务培训宣传推广等内容。

以下,我们开始吧。

一、概述

先说一下我们在完成数据整理后的几点印象,懒得看全文的同学可以就看看这里。

1、7年30亿的投入规模。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总量,多还是少的判断,取决于相关参照系,如果从市场容量的角度,30亿也许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2、动态变化的趋势。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随着时间变化,信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强度和方向都呈现一些趋势特点,峰值的时点有差异,软硬件的侧重有不同,单个项目的资金规模则呈前升后降的态势。

3、有钱就会多投入?放长时间观察,信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正相关性,重视程度也许才是关键变量。而选取特定城市观察,信用示范城市总体投入较大,部分后来者力度更大。

4、群雄纷争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市场参与者众多,英雄不问出处,无人可以垄断,头部服务商市场份额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二、总价分析

1、国家层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家部委层面,信用相关政府采购总价自2012年起逐年递增,在2017年度达到41243万元的峰值,2018年度有所回落,至32395万元。

明细数据显示,2018年度国家部委层面信用相关政府项目无论单体项目在≤100万元、100-500万元、500-1000万元还是≥1000万元四个区段全面下降,降幅分别达到64.97%、38.75%、33.15%和9.72%。

可以看出,国家部委层面在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完善后,在新建平台资金投入方面有所下降,预计未来也将以平台升级、运营维护、数据服务等为主。

从政府采购项目的类型来分析,自2012年起,国家部委层面在软件开发上投入的费用逐年递增,2018年度达到最高15743万元。对比数据可以看出,软件采购整体滞后于硬件招标,预计软件采购在2018年度达到新高后,或将有所滑落。

硬件采购方面,整体趋势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2018年度较2017年度大幅回落,从15767万元至6717万元,降幅达到57.40%。

分析原因,与各部委办局在国家信息中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大额资金投入方面硬件建设趋于完善有关,国家层面的政务云、公有云建设日趋完善,部分硬件由国家信息中心采用集中采购有关。此外,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关项目建设也基本完成,资金投入大幅下降。

结合上述软件采购,2017年度硬件采购达到巅峰后开始回落,软件建设滞后于硬件建设,故2018年度迎来高峰:2017年度软件单体项目采购金额≥1000万元的仅1个,为2000万元;2018年度共4个,合计8599万元,涨幅达到329.55%。

软硬件一体化投入方面,整体趋势介于软件和硬件之间,降幅为25.01%。因单独采购硬件的预算大幅下降,造成了硬件投入比例减少;软件作为定制化产品,无法通过共建共用形式大幅削减预算,所以整体投入趋于稳中略增,在软硬件一体化采购金额占比中软件比重较之前有所提升。

其他信用服务方面的投入在2016年达到最高峰,往后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这与2016年各部委办局逐步启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项目和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编制有关;2017年度进入大规模平台建设阶段,主要为项目建设相关的监理、评测等费用投入;2018年度各部委办局建设的信用平台进入收费质保期,相关运营及维护费用增加。

2、省市层面

从上图总价趋势可以看出,各省市信用相关的政府采购总价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度创历史新高,达到了86973万元。以2015年国家启动示范城市创建为分水岭,地方在前后投入规模变化明显。基础数据显示,2018年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地级市及县级市(区、县)增长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在信用项目二期、三期建设方面资金涨幅明显。

从项目延续性角度分析,我们预计2019年各省市在信用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或将进一步增长,整体有望突破10亿元。

投入结构方面,地方政府在信用软件建设方面,资金投入是大头,逐年大幅攀升,2018年度达到57364万元,占历年总额的65.96%。同比历年省市层面信用软件建设资金投入的涨幅,最低涨幅为37.83%,最高涨幅为442.82%。

和中央层面不同,地方政府在与信用硬件建设相关的资金投入方面,虽整体也保持增长态势,但规模较软件要小。原因可能主要与各地方政府集中上线政务云、公有云以及基础硬件建设集中招标有关,部分地区信用信息中心与信息中心合署办公,支撑信用平台所需硬件直接使用既有设施。

软硬件一体化采购方面,2017年度地方采购规模达到24160万元,为历年最高峰。分析明细数据,主要与商务部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两个大项目建设省级平台大规模投入资金有关。数据显示,在省市节点的投入方面,商务诚信公共服务平台达到8696万元,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工程达到3746万元。

配合信用信息化项目建设,省市层面与其他信用建设相关的政府采购也出现大幅增长,2017年度达到8835万元。明细数据方面,因项目方案编制及咨询服务的前置性,2017年度在方案编制及咨询服务方面是2018年度的3.06倍(2017年度1898万元、2018年度620万元),项目运营维护、专项服务、数据服务、监理及评测服务等基本相当。


三、均价分析

单个项目的均价是投入强度的指标。

1、国家层面

自2012年起,国家层面与信用相关的政府采购均价呈现“W型”的趋势,影响年度均价规模的重要系列项目如下所述:

2012年度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首的金融条线政府部门开始投入资金建设征信平台;

2015年度主要为国家工商总局开始投入资金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围绕该系统的一系列子系统和对接国家各部委办局的平台建设;

自2016年起,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建设,项目总数及资金规模逐步攀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地方平台也在2016年往后达到建设高潮,单体资金投入规模巨大;

2017及2018年度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软硬件项目投入剧增,仅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相关的项目即达到了45个,资金总额达到33290万元。

投入较大的项目有: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云平台基础设施项目(6281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国家信息中心建设部分)部分软硬件系统集成项目(3548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公共信用信息基础库定制开发项目(3399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 网络及硬件项目(2640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 网络建设等项目(2640.31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应用支撑软件包采购项目(1901.06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联合惩戒及守信激励应用系统定制开发项目(1725万元)等。

分析数据量较大的2015-2018年,均价≤100万元的项目呈现小幅波动下降态势,均价介于100-500万元的项目呈现小幅波动上升态势,均价介于500-1000万元的项目呈现小幅波动态势,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与国家层面前期以方案编制、后期以集中资金用于建设信用平台软硬件有关。

暂不考虑数据量较小的2012-2014三个年度,从2015年起,均价≤100万元的软件项目整体趋势相对比较稳定,采购均价基本在60-80万元之间;均价介于100-500万元的软件项目,采购均价呈现逐年小幅增长态势;均价介于500-1000万元的软件项目,采购均价也相对稳定,基本在600-800万元之间;而采购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却出现了分化,2016年度没有出现采购单价超1000万元的项目、2015和2017年度分别仅有1个项目,而2018年度达到了4个,全部是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相关项目,分别为:联合惩戒及守信激励应用系统(1725万元)、公共信用信息基础库定制开发(3399万元)、信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定制(1575万元)、应用支撑软件包(1901万元)。

可以说2018年是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的建设年,预计下一步将迎来省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集中升级建设的高潮。

硬件采购方面,相较于软件采购分化更严重,主要受硬件集中采购、政务云、公有云等影响。从趋势图中可以看出,采购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逐年攀升且均价自2016年起连续三年翻番。其中,2016年度2个项目(1460万元和2394万元)、2017年度3个项目(6367万元、4000万元、1506万元)、2018年度1个项目(6281万元)。

软硬件一体化项目上出现一定分化,因软硬件一体化项目本身门槛较高,均价≤100万元的项目各年度基本都没出现;均价介于100-500万元有较大波动,整体趋势呈下降态势,与国家级软硬件一体化单个项目资金规模逐步增加有关;均价介于500-1000万元的项目小幅波动,2017年达到新高后也出现下降态势;采购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整体趋势上呈现为向上攀升,2015年度主要是:海关总署金关工程二期企业信用项目(2240万元)、国家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试点工程项目(1200万元),2017年度主要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体化数据平台项目(2378万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化工程主体部分云建设与集成服务项目(2805.63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数据交换平台前置节点项目(1418万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二期部分软硬件系统集成及数据交换平台定制开发项目(3548万元),2018年度主要是:国家信息中心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网络和硬件及前置系统采购项目(2640万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阳分中心建设项目(4166万元)。

随着每年方案编制、运营维护、监理评测等项目数量的增加,国家层面其他信用建设相关政府采购项目的均价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均价介于100-500万元之间的项目尤为明显。近7年来仅2016年出现大于500万元的其他信用建设项目,该项目为国家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一期及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试点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服务项目(558万元);≥300万元的项目仅7个,分别为规划编制(3个,合计1411万元)、信息化监理(3个,合计1160万元)和运营维护(1个,合计300万元)。

2、省市层面

2015年以前,主要为各省市工商条线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相关软硬件建设及平台运营维护服务项目,项目整体规模、资金预算等方面比较有限,整体项目数量也比较有限,故每一年度项目均价存在较大波动。

2015-2018年,全国各省市及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第一批、第二批)正式出炉,地方政府正式拉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幕,从方案编制及咨询服务到网络及硬件建设再到系统及平台建设以及常态化的数据服务、专项服务、运营维护等,项目数量上出现大幅攀升;但均价随着从省级平台到地市级平台再到区县级平台逐步深入,单个项目的费用投入上出现逐年下降态势。

2014年起,均价≤100万元的项目政府采购均价基本稳定在40-50万元之间,前期以省市级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信息化监理项目占比较多,后期以区县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及地市级平台运营维护项目为主;采购均价介于100-500万元的项目各年度同比相对较为稳定,均价保持在240-255万元之间,该部分集中了较多二三类地区地市级项目以及部分一类地区区县级项目;采购均价介于500-1000万元的项目整体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从前期经济基础较好的省市及信用示范城市大规模上马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到后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省市及其他地市级上马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在单个项目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小幅下降;采购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规模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攀升,2014年度(2个,2683万元),2015年度(3个,4456万元),2016年度(10个,17710万元),2017年度(12个,21879万元),2018年度(7个,17449万元)。

单个项目均价<1000万元的软件项目在2014-2018年度总体较为稳定,处于这一价格区间的主要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省市、地级市及县市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历年来仅11个,全部为省级平台。其中,工商条线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项目6个,合计8624万元;发改条线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5个,合计6088万元。

无论是工商还是发改条线,随着省级平台建设逐步完善,投资规模较大的软件平台建设项目数量及规模逐渐下降,≥1000万元的项目中,2014年度2个(合计2683万元)、2015年度2个(合计3360万元)、2016年度4个(合计5527万元)、2017年度2个(合计2120万元)、2018年度1个(合计1022万元)。

省市层面单独走政府采购流程采购信用硬件设备较小,2018年度是近年来采购金额最多的一年,合计采购总额也仅为6748万元,单个项目均价为355万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度均价≥1000万元里面出现了一条4374万元采购均价的特例,基础数据显示是2018年3月天津市信息中心招标的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中心机房改造及大屏系统采购及相关服务项目,这个项目也是近7年来地方政府信用建设采购单价最高的项目。


对比2015-2018三个年度,省市层面与信用相关的软硬件一体化建设整体出现上涨态势。均价介于100-500万元的项目采购均价明显上升;均价介于500-1000万元的项目采购均价小幅回落,前期主要为工商条线省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项目建设,2018年度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设为主;均价≥1000万元的项目有18个,资金总额达到了39135万元2015年度1个(合计1096万元)、2016年度3个(合计7230万元)、2017年度9个(合计18756万元)、2018年度5个(合计12053万元),高达94%的项目(17个之多)属于内蒙古、新疆、山西、海南、云南、青海、贵州、西藏等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市。

与国家层面其他信用建设相关的政府采购项目均价不同,省市层面的均价明显要低得多。以采集到的数量最多的2018年度为例,其他项目合计102个,采购总额为7597万元,均价为74万元。其中,均价≤100万元的项目有82个,采购总价为3263万元,均价为40万元;均价>100万元的项目有20个,采购总价为4334万元,均价为217万元。

 

四、地区投入


再来分析一下区域情况。



上图显示,地方政府在信用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与当地经济水平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性,但总体上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投入相对多一些。

具体到各省市,有一些有意思的情况。地方经济水平最高的广东、江苏、山东三省,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分列第一、第三、第五名,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河北、安徽、贵州分列第二、第四、第六名。直辖市中上海排名最高(第13名)、北京最低(24名)。排除我们数据缺失的情况,2018年度GDP总量排名第八的湖南省(3.64万亿元),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仅0.18亿元,排名垫底。

序号

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信用项目招标金额(亿元)

信用资金投入占当地GDP比重(‱)

1

西藏自治区

0.14

0.35

248.91‱

2

海南省

0.48

0.62

128.40‱

3

青海省

0.29

0.27

92.70‱

4

贵州省

1.48

1.18

79.56‱

5

宁夏回族自治区

0.37

0.24

65.66‱

6

山西省

1.68

1.04

62.12‱

7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4

1.14

55.91‱

8

内蒙古自治区

1.73

0.91

52.37‱

9

江西省

2.20

1.11

50.56‱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5

0.57

49.96‱

11

甘肃省

0.82

0.38

45.94‱

12

安徽省

3.00

1.26

42.03‱

13

吉林省

1.60

0.67

41.67‱

14

云南省

1.79

0.74

41.37‱

15

天津市

1.88

0.72

38.53‱

16

河北省

3.63

1.38

38.10‱

17

黑龙江省

1.67

0.54

32.08‱

18

重庆市

2.04

0.63

30.94‱

19

福建省

3.58

0.91

25.38‱

20

上海市

3.27

0.81

24.64‱

21

河南省

4.81

1.17

24.42‱

22

湖北省

3.94

0.80

20.40‱

23

山东省

7.60

1.35

17.82‱

24

广东省

9.73

1.60

16.45‱

25

北京市

3.03

0.43

14.23‱

26

浙江省

5.54

0.77

13.88‱

27

陕西省

2.44

0.34

13.79‱

28

江苏省

9.26

1.26

13.56‱

29

四川省

4.07

0.51

12.65‱

30

辽宁省

2.53

0.29

11.65‱

31

湖南省

3.64

0.18

4.87‱

合计

91.43

24.18

26.44‱

备注:地方GDP数据来源于当地统计局网站,与全国GDP总量90.03万亿元略有出入。未包含港澳台地区。


上图是以地方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与当地2018年度GDP的绝对值做的比较,注意后面的符号是“‱”(万分号)。

西藏、海南虽然经济基础较弱,相对投入力度较大。而湖南、辽宁、四川等省,信用建设要匹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投入上还有较大的潜力,对各大信用服务商来说,也许商机就在那里?

 

五、示范城市



序号

城市

招标金额 (万元)

1

苏州市

4028.50

2

南京市

2558.30

3

杭州市

2523.55

4

潍坊市

2523.40

5

温州市

2492.30

6

成都市

1756.04

7

威海市

1600.60

8

厦门市

1427.00

9

义乌市

1216.00

10

惠州市

956.20

11

宿迁市

777.30

12

荣成市

351.00

合计

22210.19


国家首批12个信用示范城市,杭州市、南京市、厦门市、成都市、苏州市、宿迁市、惠州市、温州市、威海市、潍坊市、义乌市、荣成市,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城市领跑者,在项目的资金投入方面示范突出,12个城市总投入资金达到22210万元,占总投资的6.49%。苏州、南京、杭州、潍坊、温州等地超过2000万元。

不过,12个示范城市资金投入在2016年度达到最高峰,2018年度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同比2017年度下降32.64%。

在所有城市中,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近年来投入力度较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7243万元,其中近三年投入6843万元。2018年,该市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中心机房改造及大屏系统采购及相关服务(硬件)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软件购置及开发部分(软件)两个项目的资金规模,达到5396万元,这样的投入强度,平台料将惊艳上线,成为新的示范。

 

六、服务商分析


汇总采集到的1374条招标信息,累计中标总金额为309076万元,涉及到信用服务商合计670家。

(以上排名主要以公开且能查到的政府采购数据为主,部分项目通过战略协议形式签署且未公示、单一来源采购且未公示以及企业之间其他形式合作的项目未纳入统计范畴)

详细的市场情况,我们也作了粗略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请打赏100元阅读全文,以及原始数据表格。


七、结语

回顾一下我们开头的结论:

1、投入规模。总体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信用服务需求,无论是软件开发项目,还是系统维护、咨询等,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从市场容量的角度,30亿真的不是一个小数字。

2、变化趋势。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随着时间变化,信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强度和方向都呈现一些趋势特点,峰值的时点有差异,软硬件的侧重有不同。单体平均中标金额略有下降,显示竞争日趋激烈。

3、有钱就会多投入?放长时间观察,信用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正相关性,重视程度也许才是关键变量。而选取特定城市观察,信用示范城市总体投入较大,部分后来者力度更大。

4、群雄纷争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服务市场参与者众多,无人可以垄断,头部服务商市场份额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

这是信用服务投入和产品真实存在的现实世界,也许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真正意义上信用服务市场尚未长成,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以另一种视角,观察成熟信用服务市场护航下的信用中国。



相关阅读:重磅:招标视角下的信用中国 | 招标视角下的43个创建信用示范城市


☞ 记录信用中国 

点击阅读源点3年☝推文总目录


公益 | 有益 | 有趣

欢迎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与7600名读者分享见解


打赏的朋友

请将联系方式和截图发至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