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趣谈 l 王继峰:武平客家话中的牛【转发】

王继峰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客家先人生活在边远的山区和广大的农村,每天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客家人忠实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在武平客家话中,有许多与牛相关的词语、短语、俗语,现将常用的收录如下。(注:武平每个乡镇的口音各异,文中注音以平川话为标准音。文中标*的字,表示该字的写法不确定。)

牛(动词)

在武平话里,牛可以做动词。因为牛的眼睛很大,看着人时,就好像在瞪人。所以,武平话的“牛”表示用眼睛瞪。形容人生气时瞪着人的样子,可以说“目牛牛”。

牛(形容词)

在武平话里,“牛”还可以做形容词。现在网络流行的词语“牛”,表示某人在某方面很厉害。但在武平话中,“牛”表示不爱惜物品,或破坏力强。比如: “你真牛,衣服一下子被你穿破了。”

蛮牛

牛犟起来,难以制服。“蛮牛”形容蛮撞的人,也指调皮不听话的小孩子。

掌牛

古代汉语的“掌”,有把握、主持、主管之意。比如:掌柜、掌门人、掌权。在客家话中,“牛”表示看管、看护。

掌牛,就是放牛。更常见的说法是“映*(niang4)牛”

斗牛

武平民间流行的一种扑克牌的玩法,也是一种赌博方式。

牛虻(mang1)

一种害虫,学名虻。虻有触角,善于飞翔,喜欢吸食人畜的血。它有很强的螯刺能力,常常追着牛马飞行,伺机吸血。

牛蜱(bi1)子

寄生虫的一种,学名蜱虫。蜱虫的足部退化,不能行走,附在动物身上,靠吸食宿主的血生存。它喜欢寄生在皮毛茂密的动物身上,尤其是黄牛。黄牛的脖子下方、四腿内侧经常可以发现蜱虫的身影。

牛核*(haʔ6)卵

“核卵”是睾丸的意思,“牛核卵”一般指五叶木通的果实。五叶木通是武平山上盛产的一种植物,它的果实外形和牛睾丸相似,因此得名。有些地方也叫马藤包、马藤瓜、牛藤包、牛蓝包。

牛屎虫

学名屎壳郎,又名粪金龟。它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喜欢钻进牛粪里,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有些地方也叫“喷屎公”。

牛什*(seʔ6)子

现代汉语的“什”表示各种各样的物件,如什锦、什物。但在武平客里,“什”表示零碎的东西。牛的大骨煮熟后,把上面残留的碎肉剔除下来,叫做牛什子,或牛什肉。牛什子是武平很常见、并受欢迎的一种食物。

发瘴牛

发,读bueʔ5。现代汉语里的轻唇音f,在上古汉语里读成重唇音b或p。客家话保留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粪ben4,飞bi1、肥pi2。“发瘴”是得瘟疫的意思,“发瘴牛”的本意是得了瘟疫的牛。这个词语一般用于訾言,发瘴+动物名,用于生气时骂动物。如:牛踩踏别人的菜地,菜地主人会骂它为“发瘴牛”;狗把人咬了一口,被咬的人会骂它为“发瘴狗”。

牛嘴络

套在牛嘴上,防止牛吃庄稼的竹笼子。

牛条子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条,小枝也。”古汉语里的条,是树枝、枝条的意思。因为枝条介于树干和树苗之间,所以客家话的“条”表示成年或中年的动物,与“奶”(nen4,表示幼年动物)、“老”(表示老年动物)相区别。客家话里的奶牛子、牛条子、老牛,分别指乳牛、中年牛、老牛。

牛鼻桊(qien1)

牛鼻子上套的铁圈,叫牛鼻桊。牛鼻桊上拴着绳子,赶牛时拉着绳子,牛就会跟着人走。

牛轭(5)链

轭,指架在牛马颈上的曲木。“牛轭链”指曲木上的链子,链子连着犁铧、辘轴等耕田工具。

牛轭(diang1

岭,是山的意思。牛轭岭是武平县城北郊的一座山,因形似牛轭而得名。

牛腩(mang2)肚

即牛腩,指牛腹部及靠近牛肋处的松软肌肉。

牛筋丸

也叫牛草肚,普通话称为牛胃、牛百叶。

牛百叶肚

在武平话里,“牛”还可以做形容词。现在网络流行的词语“牛”,表示某人在某方面很厉害。但在武平话中,“牛”表示不爱惜物品,或破坏力强。比如: “你真牛,衣服一下子被你穿破了。”

牛嫲带子

动物名+嫲带子,表示由雌性动物和其未成年的子女组成的群体。如:鸡嫲带子(由母鸡和小鸡组成的群体),猪嫲带子(由母猪和小猪组成的群体)。牛嫲带子,指由母牛和小牛组成的群体。

鼻牛屎北

客家话里的“鼻”可以作动词用,表示闻、嗅。屎北,是屁股。鼻牛屎北,就是闻牛屁股。放牛的时候,牛在前面吃草,人一般跟走在牛的后面。“鼻牛屎北”本义指放牛。在以前,不爱学习或者读书不用功的小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只能沦为放牛郎。所以,“鼻牛屎北”常常用来勉励人努力学习。当有小孩子不爱学习时,父母会说:“你既然不读书,那我多买几只牛给你,以后你天天‘鼻牛屎北’。”

揿(qing4)牛食水

“揿”是用手按压的意思。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强按着牛喝水,形容强迫人做事。武平人还会这样说:“揿唔到牛食水。”意思是无法按着牛喝水,形容强迫人做事是行不通的。

牛牛韧韧(ngen4)

武平县岩前镇常用的词汇,表示做事拖拖拉拉。

牛膣(zi1)绊马腚

“膣”和“腚”,分别指雌性和雄性的生殖器官。“绊”是动词,表示两个东西缠绕在一起。这句俗语与现代汉语的“牛头不对马嘴”意思相同。

水浸牛皮三斤半

牛皮不容易泡发,无论怎么浸,重量变化都不大。这句俗语表示一个人屡教不改、冥顽不灵。完整的说法是:“水浸牛皮三斤半,浸也三斤半,唔浸也三斤半。”

牛教矣都爱转角

小牛正式下田前,农夫会教它如何耕田。小牛很顽皮,性子又犟。但经过农夫的教驯后,它就会顺着农夫的指令前行、停止、转弯。这句话的意思是:牛教了都知道转弯,为什么你就教不会呢?这句俗语常常形容人脑子转不过弯、不知道变通,或者形容人死性不改。

武平客家话中,与牛有关的词语、短语、俗语很多,既丰富又形象。它们直接来源于生活,是日常生活现象、经验、规律的凝练概括和总结,是语言宝库里珍贵的财富。它们充分体现武平客家人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体现客家语言的生动形象。



作者简介

王继峰,男,80后,武平县桂坑村人,武平城郊中学的语文教师,武平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成员。闲时喜欢写作,从小就酷爱国学,对方言学、音韵学、文字学有浓厚的兴趣。


图文编辑:彩娴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精彩回顾:
论文 | 连城县北部乡镇动物类词语的地理分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