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论 | 郑张尚芳、郑伟:吴语的源流【转发】

郑张尚芳、郑伟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7

吴语的源流

       现在通行吴语方言的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这片地区,先秦本属吴越两国的土地。


       依据郑张尚芳对古越语文献(如《越人歌》、勾践《维甲令》、《越绝书》等)、人地名词汇的几篇解读分析,当时吴越土著说的古越语原是属于侗台先民的百越语,不是汉语。越灭吴,语言未变。后来楚国灭越,把这里列为东楚,楚语逐渐取代古越语,才形成吴语方言的基础。


       秦汉设立会稽郡、吴郡后,驻军吏民又带来中原汉语,它与东楚语融合,慢慢形成汉晋六朝的江东方言(或江东“吴语”),即今日吴语、闽语、徽语、江淮话这些方言的共同祖语。到唐代,吴语、闽语等分立后才形成真正自成一系的吴语方言。

       

       语言的转换交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汉扬雄《方言》所记不“瓯”语词汇是古越语,连“吴越”词汇也还是古越语。所以找寻吴语的历史记录,包括早期不纯的江东“吴语”,上限一般还难以超越西汉。


       虽然在中古前后,南方汉族地区可能还有越人活动的痕迹,但吴语的地位至少在东晋以后已经很明确。从一些历史文献,比如江东地区文人的诗赋押韵、反映南方方言的注疏材料、南朝民歌以及《世说新语》等,都能看到早期吴语的若干成分,同时在现代吴语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保留。丁邦新的魏晋音韵研究,也指出了不少早期吴音的特征,如支脂不分、虞尤合韵等。从词汇上看,《庄子·让王》成玄英疏:“农,人也,今江南唤人作农。”南朝乐府将其写作“侬”字,这个词直到今天仍见于南部吴语、闽语等,在受官话影响相对较深的北部吴语里也有“侬”字的痕迹,只是其语法功能有所扩展。《世说新语》写成于南朝江东地区,也记载不少当时的吴语词汇,如“尔馨、如馨”等。南朝江东方言被称为“吴语”,但它和今天吴语在性质上不同,它是吴语、江淮方言、闽语、徽语的共同祖语。


       隋代陆法言《切韵》,以定声韵为主,义注本极简约乃至于无,唐人方逐渐增补。今所见残卷也已有吴语记录。如《S2071》,蟹韵莫解反:“荬,吴人呼苦苣。”荡韵乌朗反:“坱,尘埃,吴人云。”疋朗切:“髈,髀,吴人云。”梗韵古杏反:“埂,堤封,吴人云。”麻韵止奢反:“奓,吴人呼父。”屑韵普篾反:“鐅,江南人呼锹刃。”“鐅”字吴语今读帮母。


       《广韵》《集韵》这些韵书(与《集韵》相辅而行的字书《类篇》收字义解相似)也有吴地方言的记载,如《广韵》登韵他登切:“膯,饱也,吴人云,出方言。”(今音都腾切)《集韵》送韵呼贡切:“ ,吴俗谓草木萌曰 。”《集韵》祃韵乌化切:“搲,吴人谓挽曰搲。” 有的说是楚语,实见于吴地,如《集韵》蟹韵奴解切:“楚人谓女曰女”,今温州“女儿”[na4ŋ0 ]实为“奶儿”(“奶”字蟹韵奴解切)。


——选自《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第一章《绪论》§1.1.2《吴语的源流》


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


郑伟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当当、京东预售中

敬请垂注

了解更多信息

请戳阅读原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语言文字周报】2017-3-31


语言资源快讯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保护母语方言

我们一直在路上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编辑:小小妍

                                                               审读:鼎    荣

                                                        责任总编 : 老    甘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陈丽婷:妈妈的蚝煎(潮州饶平所城镇)

方言与歌谣(视频)| 叶怡霖:爷爷的山歌(梅州三角客家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丨陈春富(诵读):月光光(台湾桃园客家话童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