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珍惜国家语言资源——暨大语保中心甘于恩主任接受南都采访,呼吁构建和谐语言发展格局,推动语言资源保护

南都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珍惜国家语言资源


     ——暨大语保中心甘于恩主任接受南都采访,呼吁构建和谐语言发展格局,推动语言资源保护


编者按:2021年4月20日《南方都市报》A10版发表了该报记者对暨南大学语言资源保护中心甘于恩教授的采访,并同步在其新媒体“n言n语”推出了采访的视频。本号分两期转载(内容略有增删)。



保护和推广方言,学校和家庭都要出力





Q&A




01

目前广东方言的语情如何?


甘教授:广东方言中,目前使用人口最多的是粤语。粤语也叫广府方言,民间叫白话,目前使用人口约4000万到6000万。潮汕方言包括雷州半岛的雷州话,他们从语系上划分都属于闽方言。粤西、云浮、清远也还有一些地方在讲闽方言。闽方言大概有2000万使用人口。讲客家话的主要集中在梅州、河源、韶关、清远,湛江茂名一带也有零星的客家人,人口也接近2000万。广东还有一种粤北土话,分布在粤西北和粤北,还有韶关、清远和连州,加起来大概有100万以内的使用人口。说不上是大方言,但也不算很小。




02

如今我们发现,方言存在断层现象。比如我们做粤语的街采,就发现很多年轻人不会说粤语了,您如何看待这种现状?



甘教授:这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现象。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到县城或城市打工。外来务工人员多,会对本土固有的方言造成冲击,因为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交流,要讲普通话。这种语言格局,我把它叫做语言的稀释。外来务工人员在打工城市会造成本土语言的稀释,他们的输出地也会面临空巢、方言断层的情况。留守儿童在学校都讲普通话,回到家里,爷爷奶奶为了迁就他们也讲普通话,所以两端都出现了语言的变化。站在方言本位的角度来讲,这就会出现对方言传承不利的局面。






03

那么基于现实,方言的推广和保护应该怎么做呢?


甘于恩:我觉得有两个场景要注意:学校和家庭。我前两天面试了一个湖南的语保志愿者,目前在澳门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我问她会不会讲湖南话,她说不会,我问为什么,原来是她爸妈怕他学了方言后就学不好普通话。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但是现在的大学生觉悟比较高。有的志愿者愿意来,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父辈的做法不对,想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弥补,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对于学习方言来说,家庭的熏陶很重要。


另一方面,学校也很重要。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功能,普通话是我国共同的交际语言,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方言也有它的作用,可以联系乡情。传统文化主要靠方言来传承,如果传统文化用普通话来传承,那就变成“两张皮”了。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有的学校开展了粤语日活动。普通话与方言要兼容,和谐相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对年轻人方言“说得不准”要包容


04

有些年轻人在说方言的时候总被长辈说“欠点味道”“说得不准”,作为研究语言的学者,您如何看待方言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深究它的发音吗?



甘教授:对于这种事情我是比较宽容的。年轻人讲方言跟父辈是有差异的,跟祖辈差异就更明显了。我们的公众号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对方言的掌握能力肯定不如父辈祖辈,但是他们玩新媒体的技术很强。我觉得要抱持宽容和科学对待的态度,不能要求传承方言是100%的。

现在年轻人的方言慢慢在退化,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语言只要多用多练多读,就可以保持。另外,让大家都参与,虽然不完美,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吸收高手进来,用音视频来展示方言的魅力,那就影响了一批人。





部分图片、视频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精彩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期编辑:王  艳

本期审读:李柯汝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羊城晚报》就语保采访汉语方言研究中心甘于恩主任【转发】
人物专访丨羊城晚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出炉!保护广东语言资源,他们一直在路上【转发】
精彩-庆祝语讯创刊4周年特别节目 | 楷模:语言资源快讯学人-专访十大推文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