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 李小凡:《汉语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序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汉语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以晋陕蒙三地为例》

郭利霞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 《汉语方言疑问句比较研究》作者郭利霞

任教于南开大学


序言

Preface of the book.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蓬勃兴起,已有一批描写分析单点方言语法的专著问世,但区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方言语法著作仍屈指可数,方言句法的研究则尤其薄弱。郭利霞的书稿《晋陕蒙三地疑问句比较研究》是迄今所见第一部方言句法研究的专著,对山西、陕北,以及毗连的内蒙西部地区乃至汉语各方言以及近代汉语的疑问句作了全面的描写、分析、比较和解释。


该书的主要学术贡献如下:

一、对山西、陕北,以及毗连的内蒙西部地区的疑问句作了全面、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揭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语言事实。例如,该区域普遍大量使用只有语调而无其他语法词汇标记的疑问句;大部分地区通行肯定句末附加否定词构成的“VP不”式反复问句而缺乏肯定句后附加疑问语气词构成的“VP吗”式是非问句;部分地区的疑问代词“多少”既能问数量(多少人)又能问程度(多少长);副词“敢”可加在“VP不”式反复问句前构成“敢VP+否定词”式问句,但“敢”只表反诘、测度语气而不表疑问。


二、将该区域各类疑问句与汉语各方言的相关疑问句加以比较,涉及见诸报道的众多方言,由此提出了一些关于区域类型及其成因和共性的新见解。例如,后附疑问语气词的“VP吗”式是非问句和后附否定词的“VP不”式反复问句往往不在同一方言并存的原因在于“吗”与“不”同源,前者从后者变来,属于不同的演变阶段,一般不会同时存在。


三、将该区域疑问句的种种特点与历代文献中的相关现象作比较,详尽梳理和吸收了近代汉语疑问句研究的丰富成果,揭示出一批今已不见于共同语的近代汉语语法现象仍然留存在该区域的口语中,由此可见该区域不仅在语音上是北方话唯一保留入声的地区,语法上也比其他官话更为保守。例如,近代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已不用的疑问代词“甚、何、阿、谁们”在山西方言中仍大量使用。


四、通篇贯彻了朱德熙先生大力创导的标准语法、方言语法、历史语法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同时吸收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当代语法理论对某些语法现象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为推动方言语法研究方法的改进作了有益的尝试。

利霞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方言学博士学位,恰逢北大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四年苦读,利霞的专业基础显著提升,学术视野大为拓展,2008年按时完成了博士论文。侯精一、沈明、赵日新、郭锐、项梦冰五位校内外评审专家一致同意提交答辩,遂由王福堂先生主持通过了答辩并给予好评。毕业后利霞任教南开大学,近年来在《中国语文》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并结合科研项目对原稿作了认真的修订、补充和提升。田野调查范围从山西省的60个方言点扩充到晋陕蒙的90个点,批阅查检了尽可能多的方言资料和历史文献,提升了理论和方法,从而使描写更加准确,分析更有深度,解释更为合理。


近于卧病中获悉《晋陕蒙三地疑问句比较研究》书稿即将付梓南开大学出版社,欣然为之序,相信利霞今后的学术道路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敞、越走越自在。


李小凡2015年五一节于北京蓝旗营



北京大学已故教授 李小凡先生


目录

Catalogue


第一章 导论…………………………………………………......………1

     1.1选题意义和目的…………………………………..………..……1

     1.2研究综述………………………………………………...…...……2

         1.2.1方言语法研究综述……………………………...……..…2

         1.2.2疑问句研究…..………………………………….....………6

     1.3晋语概况及本文研究材料……………………..….….………8

     1.4理论和方法……………………………………..…….….….……9

     1.5 本文结构及常用符号说明………………..………..…….…11

第二章 疑问语气词问句………………………….....……...…………12

     2.1用语气词“吗”等的问句……………………….........…………13

       2.1.1“吗”问句的分布及用法…………………...………………13

       2.1.2“吗”的讨论…………………………..……….……..…..……15

       2.1.3文献中的疑问语气词……………………...…..………....16

     2.2期望肯定回答的“吧”问句……………….…..….…….………17

     2.2.1“吧”问句的分布及用法…………….………....…..…..……17

     2.2.2“吧”和“哇”的历史考察……………………………..…..……20

     2.3用“呢”等的问句…………………………..……….…..…………23

        2.3.1“呢”问句的形式和分布…………..…..………..…………23

        2.3.2“呢”问句疑问功能的实现…….....………..…....………28

        2.3.3“呢”的历时考察……………………....…..…....……....…28

     2.4小结………………………………………….....……..………....…37

第三章 语调问句……………………………………...……..……......…39

     3.1语调问句的功能和意义…………………..…………...………42

        3.1.1肯定性预期的低平语调问句…..………….....…………42

        3.1.2否定性预期的高升语调问句..…………...……..………45

        3.1.3表询问的高升语调问句………………………...……..…46

        3.1.4表反问的高升语调问句……………….…....……………48

        3.1.5语调问句构成的连续统……………….…..………..……49

     3.2语调问句在方言中的大致分布...………………..……..……49

        3.2.1语调问句在北方方言的分布………...……….…………49

        3.2.2语调问句在南方方言的分布……………….…...…...…52

     3.3语调问句的历时考察………………………….……..…………57

        3.3.1先秦两汉………………………………….….…....…………57

        3.3.2魏晋南北朝…………….……………..………………..……58

        3.3.3唐五代…………………………………..…………….………59

        3.3.4两宋…………………………………..………………..………59

        3.3.5元代…………………………..…………………………..……61

        3.3.6明代……………………………………………………..…..…62

        3.3.7 清代…………………………………………………….…..…66

        3.3.8晋语区作家作品中的语调问句……………………..…67

     3.4小结…….……………………………………………………...……69

第四章 疑问代词问句………………………………………..…………70

     4.1 疑问代词的形式及功能……………………………..………70

         4.1.1问人………………………………………………….………70

         4.1.2问物………………………………………………………... 72

         4.1.3问处所………………………………………………………74

         4.1.4问时间………………………………………………………77

         4.1.5问情状方式……………………………………..…………81

         4.1.6问原因………………………………………………………84

         4.1.7问数量………………………………………………………86

         4.1.8问程度………………………………………………………89

         4.1.9问指别………………………………………………………91

         4.1.10多疑问点的问句…..……………………...……………92

         4.1.11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93

    4.2部分疑问代词探源……………………….………………..……98

          4.2.1询问事物…………………………..………………………98

          4.2.2问处所及表指别……………..…………………………100

          4.2.3询问数量……………..………..…………………………104

          4.2.4询问程度……………………..………………………..…108

          4.2.5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111

    4.3小结…………………………………………………...……………113

第五章 “VP –NEG-(VP)”问句………………...……..……..…114

     5.1 问句形式及地域分布…………………….….…………….…114

          5.1.1“VP -(PRT)-NEG” ……………………………..…114

          5.1.2能性问句、带“是”、“有”的问句………......………125

          5.1.3“VP-(PRT)-NEG-V” ……………………..………137

          5.1.4“VP-(PRT)NEG-VP” ……………………….……138

          5.1.5“VP-VP”……………………………….........……………142

          5.1.6问句形式做句子成分………….……………...…...…144

     5.2 相关问题讨论………………………..…………..……………147

          5.2.1“VP –NEG-(VP)”问句中的省略现象………..147

          5.2.2 句中嵌入词………………………………………..……149

          5.2.3 句末否定词………………………………………..……152 

          5.2.4 “VP –NEG-(VP)”问句与是非问句及选择问的关系.157

     5.3小结………………………………………………………………..158

第六章 列项选择问句……………………………………………..…..160

      6.1晋陕蒙三地晋语列项选择问句的格式……….…..……160

          6.1.1 无词汇标记的选择问句………………………..……160

          6.1.2只用连接词的选择问句……………………..…….…162

          6.1.3只用语气词的选择问句…………………….……..…165

          6.1.4连接词和语气词配合使用的问句………..…..……169

          6.1.5选择问句和其他问句连用及混合式…………...…172

          6.1.6列项选择形式充当陈述句成分………..…...………174

          6.1.7“山药蛋派”作品中的选择问句……...…….….........175

     6.2汉语方言中的选择问标记………………………….……..…176

          6.2.1方言中无词汇标记的选择问句…………………..…176

          6.2.2 “(还)是”等做选择问标记………....…………..…177

          6.2.3语气词做选择问标记的方言………….………..……180

     6.3选择问句的历时考察………………………...……………..…185

         6.3.1无词汇标记的选择问句……………...…………………185

         6.3.2选择问句中连接词的更替…………………..…………188

         6.3.3只用语气词的列项选择问……………………..………193

         6.3.4做选择问标记的语气词的性质……….………………196

         6.3.5选择问句和其他问句的关系…………..………………197

     6.4小结…………………………………………………....……………199

第七章 用副词“敢(是)”的问句……………………………………201

     7.1 “敢(是)”的用法………………………………………………202

         7.1.1表反诘………………………………………..………………202

         7.1.2表猜度………………………………………….………….…202

         7.1.3“敢是”与其他疑问手段同现………….....………..……206

         7.1.4不用“敢(是)”或不止用“敢(是)”的方言...……211

         7.1.5 “敢(是)”等用于非疑问句…………………..………214

         7.1.6“敢(是)”的用法小结…………………………..………218

     7.2 方言中的“敢(是)”及相关问题…………..………….……219

         7.2.1“敢(是)”在方言中的分布………..……..……………219

         7.2.2方言中副词问句的相关用法…….……….……....……220

         7.2.3“可”和“敢”在方言中的并存………………....……....…221

     7.3 “敢/可是”的历时考察………………………….………...……222

         7.3.1“敢”的用法总览及其与“可”的并存………………..…222

         7.3.2元代“可”和“敢”的用法……………………………..……224

         7.3.3明代“可”和“敢”的用法…………………………..………227

         7.3.4清代“可”和“敢”的用法………………………..…………229

         7.3.5相关问题讨论……………………….…….....……………231

     7.4小结………………………………………….....……..……………236

第八章 结语…………………………………………....…..………………237

     8.1本文的三个视角………………………………..…….….………237

         8.1.1共时与历时……………………………..………..…………237

         8.1.2自变与他变…………………………..…………..…………239

         8.1.3共性与个性………………………..…………..……………241

         8.1.4语法与语用……………………..…...…………..…………242

     8.2本文的不足………………………..……….…………..…………243

参考文献………………………………..……………....……...…….....…244

附录一:各地发音人一览表………..………….……...…..………...255

附录二:晋陕蒙三地疑问句分布..…………………….…………...259


排版编辑| 朱淇

本期审读|张春芬

责任编辑| 甘于恩

投稿邮箱| 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人 | 詹伯慧:一次为语言研究提供服务的成功实践

学人 |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后记

学人 | 李蓝:《中国方志中语言资料集成(全42册)》序(节选)【转发】


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