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1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

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

防失联加好友 苍山夜语 2023-11-01 08:02 Posted on 北京


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多地怀念过去,原因无他,今天的我们过得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差了。这个差不是表现在财富的拥有上,而是表现在价值的追求上。

具体表现在:我们囊中有钱,心中却缺自信;我们外在张扬,心中却少自尊;我们越来越顾及面子,却越来越丧失里子。
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所谓更有,就说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尊严是不够的,是有缺失的。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没有尊严。
我定下主题,即以尊严为内核,以上海总商会为背景,以上海金融业(由钱庄到银行)为主场,勾勒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弧线。


民 生
清朝末年,民不得生,起因于民族不得生,清政府没钱了

清政府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帝制专权的体制腐败。国难加剧,腐败也加剧,可谓是民不聊生,尤其在南方。
如何振兴工商,让国人得生,是当时有志之士的共同愿望。孙中山提出的三大纲领,其中之一就是民生。
民只有得生,方得尊严,民生是实现国人尊严的基础。


制 度
清政府对外一系列战争的失败,归根结蒂,是制度失败,是大一统的帝国体制与新兴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之争的失败。
与大清极其近似的日本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果断改制,经过明治维新,后来居上,强大起来。但中国的改革之路走得却很艰难。
大至国家层面,小至商业领域(金融业)和民间社团(上海总商会),制度建设均为重中之重。
制度是保障团队(商会、公司、行帮)尊严的前提,也只有制度,才能约束威权(专制),而威权是所有社团与组织的公敌。


品 格
品格即人格,品格的高下决定人物的格局。品格有高低之分,格局有大小之别。
然而,品格无论高低,格局无论大小,在那个时代,都还保留底线,而这个底线,正是华夏文明数千年文明基因的传承。
这个底线,也正是民国时代的魅力所在。

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足的同时,精神上却越来越多地抛开品格这个底线,莫说是高,连个低也失去了。


理 想
今天的我们不谈理想了,即使谈,也多与物欲相关,孰不知,理想是在精神层面,是某种程度上的境界追求。
清末民初,列强环伺,民不聊生,如何面对“家国天下”的困局几乎是摆在所有志士面前的人生课题。
换言之,那个时代的文人,包括大部分工商界人士,存有一个共同理想,就是如何在多难之秋,以实力兴邦,以实业救亡。
但在如何救亡方面,却又各行其道,各衷其是,从而形成剧烈的戏剧冲突。所有人物指向一个共同点:这是一群有理想、有人格魅力的民国人。


《商会风云》所涉及的几乎所有事件,都是有史料依据的,诸如:大米之战、庄票风波、抵制美货、橡皮股灾、挑战洋拳师、光复上海、激战江南制造局、抵制袁世凯停兑令等。
整个故事的主脉,商会成立及其发展过程,上海银业由钱庄到银行的发展过程等,也都是循依原始史料。我所做的,不过是将这些史料打乱次序并重组,使之升级到文学。
可以这么说,此故事的背景是真实的,事件是真实的,人物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我在此故事中所侧重的,是人物的精神真实,而非其客观真实。

换言之,此故事所展现的,是人物的内在真实,而非其外在真实。
本文节选自寒川子为其年代小说《商会风云》所做的自述。晚清的大上海,风云变幻,鱼龙混杂——这里租界林立,帮会横行,白道、黑道、革命党、小刀会和洋行遍地......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甬商、粤商、洋商,各方势力龙争虎斗,互施绝杀。谁能冲出重围,一击制胜?风起云涌之际,上海总商会呼之欲出!近现代中国商业文明的序幕,由此拉开…… 


《商会风云》呈现的是一群活出尊严的中国人。

本书通过四个出身、经历、志向、结局都不同的男主角,来分别代表尊严的四种境界,通过围绕“商会”如何整合的过程,来试图解释和思辨整套书的核心问题:

· 到底是一家独大的单一平台更有利于发展?还是各商帮行会和谐相处的共生平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 到底一个团体的尊严是来自于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威权,还是来自于扭结这一团队的制度或程序的正当性呢?

寒川子的小说不仅是小说,而是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已经被我们遗忘在历史里的价值追求。读这样的小说,不仅读起来酣畅淋漓,可以沉浸式体验民国商战的惊心动魄,更能在精彩纷呈的故事中体会民国商业的精神,找到现实里已经消失的“底线”和“尊严”。


我们有幸获得《商会风云》作者寒川子先生亲笔签名,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先知书店独家)





推荐阅读:
商会风云:商业文明的内核是底线与尊严
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