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夜语

被微信屏蔽
社会

张维迎: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

从1983年发表《为钱正名》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到价格双轨制推动市场化,再到后来与林毅夫的跨世纪交锋。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学家张维迎就像自由市场的守夜人,为了保护他心中自由的市场秩序,一次次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张老师一直敢于发声,但却不被大众所理解。可能正如有人曾说:先知往往是孤独的。▌从“为钱正名”到“价格双轨制”首倡者张维迎历来以见解独到而闻名。1983年,张维迎24岁,还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时,他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消息:“首都青年个体户座谈批判向钱看”。张维迎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批判文章投给《中国青年报》。标题为“为钱正名”:“在正常有序的社会,钱是一个奖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做的贡献多,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在今天,这样的言论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丝毫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时历史的时针指在1983年。彼时的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的阴云下,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买粮食、猪肉、食油、布匹得凭票,吃饭、穿衣不仅要排队,还得小心翼翼看着供销社阿姨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历史造成的影响远远未曾散去。张维迎的这句话犀利而大胆,毫不意外,他被列为当时陕西“八大自由化分子”之一。这是他以后数十年间,所遭遇的众多批评和争议的开端。但是,张维迎就这么一路坚定地走了下去。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明知政府可能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而在价格改革的讨论中,张维迎仍然坚持政府应该放开价格管制,最终让市场决定的论调。最终,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改革思路被国务院采纳。同年,深圳市试点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莫干山会议上的张维迎随着双轨制改革的定调,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被扭曲的价格开始得到纠正。1984,成为中国经济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三十多年后,当年的争议已经变成常识,事实让人们不得不承认,张维迎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先进的。2011年,张维迎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理论贡献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在北大朗润园狭小的办公室里,张维迎用他略带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慢慢说道:“要说自己相信的话,内心相信的东西,就是你生命中最值得坚持的东西。”▌自由经济边疆的拓荒者1990年,张维迎进入牛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和产业组织专家唐纳德·海,进一步接触西方经济学先进思想。他受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最深,两者的共通点是都崇尚市场自由、反对管制。相比之下,张维迎更认可奥地利学派。以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再一次坚定了张维迎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观。为此,他和林毅夫开启了一场长达30年的辩论。交锋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二人关于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的争论,再次引发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林毅夫认为,“过去35年,中国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正确。”张维迎则坚持认为,“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张维迎认为,计划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失败,是人类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现在所谓的产业政策,就是计划经济披上了一件极具蛊惑性的马甲。张维迎确凿地说道,中国没有一项产业政策是成功的。1992年,政府认为家电领域投资分散、产业低端,集中力量组建了一家从录像机到VCD生产的旗舰企业,还没等投产,市场已经改变,VCD遭到淘汰。本世纪初,政府押注等离子彩电,投入大量资金扶持,然后就是,市场迅速变化,液晶彩电取得胜利。2006年,政府在电信领域力推TD-SCDMA标准,如出一辙,该项目早早就被4G淘汰。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选择跟随欧盟WCDMA标准,躲过灭顶之灾,而积极响应的大唐和中兴受到沉重打击,自此逐渐落后。2008年,大量政府资金投入“金太阳工程”中,几年后光伏产业过剩,出现覆灭性危机,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2017年,政府予以大力补贴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爆出骗补丑闻和严重闲置问题,72家车企骗补92亿,全年总销量不过5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闲置车占比10%强!这些教训的背后是什么?且不说相关企业的巨额债务和信用流失,也不提权力寻租方的巨大套利,最让人心痛的,是纳税人成千上万亿的血汗钱被白白浪费。上述种种事件中,人为的指令扭曲了信号,市场的良性竞争受到干扰,优秀的企业无法靠智慧取得胜利,劣质企业却凭借着“供血”变成了“僵尸”。扭曲的资源配置,不仅使市场运行极其低效,更严重的是市场的正常逻辑几乎被“金口玉牙”们淹没掉了。这些简简单单的道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得如此崎岖。为什么有人认为自己能够凌驾于市场之上?为什么官员认为自己比企业家高明,能够代替企业家对他人的生意进行计划?为什么失败了不用负责的政府,会认为自己比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的企业家更能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时至今日,对非市场力量的迷信,仍一遍遍卷土重来,试图走回头路的声音不是渐弱,反而渐强。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血淋淋的往事转眼就被遗忘。计划经济的支持者热爱宏大构想,并且时时为其想象而满足和感动,但这里产生了一个可笑的悖论:设计政策的,是那些距离市场最远的人;实施政策的,却是基层的科长、处长、办事员。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不信身边一个个具体的官员或办事人员,又怎么会认为他们代替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哈耶克警告过,很多假装捍卫“自由企业”的人,实际上是一群捍卫他们自己特权的卫道士,和要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行为的鼓吹者。张维迎的表达同样直接: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张维迎教授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为此,诚荐“张维迎作品集”。收藏、阅读本套书,至少有三大理由:●作为历史的亲历者的张维迎老师,见证了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作为经济学家的张维迎老师,在著作中仔细剖析了两种观点的底层逻辑,他敢说真话,带着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为您解读中国巨变。●张维迎老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更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小到柴米油盐等日常经济现象,大到房价、投资、国家转型等宏观经济问题,他都能以深入浅出、轻松幽默的笔调让原本复杂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跃然纸上,扭转我们那些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因种种特殊原因,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收藏起来比较困难,先知书店经过努力,为您集齐了张维迎老师的全部作品。张维迎老师的思想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超前性,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张维迎作品集。推荐阅读:张维迎:人家把企业做大了,我们把什么做大了?张维迎:中国两千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
5月31日 上午 8:03
其他

思想的竞争不在当下:张维迎振聋发聩的20个观点

经济学家张维迎老师曾多次应因经济见解与众不同而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曾有微信群甚至讨论“张维迎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谁是价格双轨制提出者再引争议”的话题......谣言止于智者。了解一个学者的最好办法,是阅读他的作品;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最好是查阅真实的文献,并按照发生学的逻辑推演。为读者汇编了张维迎老师近年来关于「市场与自由」「企业家与创新」的主要观点,以及张老师最近发表的他的「十大人生态度」。在阅读中了解一个真实的张维迎,了解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真相。▌市场与自由1.
3月18日 上午 9:26
其他

张维迎: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

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是富人吗?不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为什么市场经济使普通人受益?举个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得多,因为富人有钱,即使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演的戏,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汽车也是这样,过去富人可以坐轿子,现在普通人都可以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坐奥迪车与开夏利车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坐轿子与步行之间的差距。所有新产品、新技术都是这样。外卖给普通人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微信公号让普通人可以变成自媒体人。没错,有些新成品一开始只有富人消费,被认为是奢侈品,但随着成本的下降,很快就变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这其实就是企业家创造这种产品的目的,富人不过是为普通人支付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已。所以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众生,不是特权阶层。至少从消费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平等了。▌普通人收入的源泉来自哪里?消费者为什么能买得起企业家生产的产品?因为企业家在产品市场上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同时,在要素市场上为消费者创造了挣取收入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工资。工资来自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工作是谁创造的?企业家!一个社会的工作机会不是给定的,而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没有企业家,大部分人就没有了工作机会,也就没有了收入。进一步讲,工人能赚多少工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因为工人生产率的高低与企业家的能力有关。同样一个人,在能力高的企业家手下创造的价值比在能力低的企业家手下大。所以,一个社会的企业家人数越多、能力越高,工人的工资收入就越高。这是发达国家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一些精英阶层的原因,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愿意移民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我这样说当然不意味着工人是企业家养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养活自己。但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工人的工作机会确实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中国的经验就很能说明问题。计划经济体制年代,中国的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的20%,城市出生的人在城市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政府不得不把两千万“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农村人被吸引到城市工作,有些企业还不时遇到招工难的问题。跨地区数据表明,企业家越多的地区,就业人数越多,工人的平均工资也越高。因此,提高工薪阶层收入的最好办法是让企业家活动更自由,市场竞争更激烈,而不是相反!消灭了企业家,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回到赤贫状态。▌市场经济让贫富差距更大了吗?对于社会中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很多人都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这是一种误解。在市场经济之前的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绝大部分人都挣扎在生存线以下,因饥荒饿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事。市场经济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经济活动越自由,贫困人口越少。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2005年,同样是发展中国家,那些有市场导向国家的极端贫困率只有2.7%,而那些没有自由市场的国家的极端贫困率是41.5%。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证。按照世界银行的新标准,中国全部人口中贫困人口的比例1981年是52.8%,2001年降到7.8%。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社会的绝对贫困问题应该说基本解决了。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更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是因为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而在非市场经济中,这样的机会只有少数特权阶层才有。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个体户,都来自社会底层群体。有特权的人可以去当兵,去政府、国有企业工作,而没有特权、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办?只好自己创业!他们捡破烂,摆地摊,卖点瓜籽、茶水、衣服,结果反倒富裕起来。这在计划经济下是不可能的。顺便说一下,中国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捡破烂的人居功至伟!▌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平等、更公平人们在讨论收入分配差距时,经常忽略贫富之间的垂直流动,似乎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事实上,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贫富人群是流变不定的。如熊彼特所说,市场经济下,富人俱乐部就像一个豪华酒店,总是住满了人,但客人的名字总在不断变化。同样,所谓的“低收入阶层”,像一个地下旅馆,总是人满为患,但不时有人搬走,又有新人入住,而且新的入住者可能曾经是豪华酒店的贵客。即使不考虑垂直流动性,仅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我做过一个统计分析,以2001年为例,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当中,平均而言,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国有经济部门最少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低的地区,是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这说明什么?如果政府参与经济活动少,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就大,竞争就激烈,商业活动的利润就低;如果一个地区只有少数有特权、有关系的人能做生意,或只有最胆大的人敢做生意,做了之后盈利就很高。举例来说,浙江一带的人做生意的比较多,富人也多,但利润都很薄。但像东北这样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不做生意,但少数做生意的人一定赚大钱,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市场环境不好。所以我们看到,市场越开放、政府干预越少的地方,收入差距越小。另外,平等不仅仅体现在货币收入上,还包括其他的方面,如自由、权利、选择等。过去老百姓有什么自由?我在农村的时候,农民自留地里生产的西瓜、苹果,到集市上卖,被发现,算作投机倒把,要批斗,甚至关起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那时候农民一年四季吃不上肉,也买不起面,但只要公社的干部来村里,大家都抢着请客,有点白面、有点肉都留给干部吃。为什么?只有跟他们拉上关系,孩子才有希望去当兵、被招工。所以,我不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不平等,而是更平等、更公平。在过去40多年,中国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而且,正如张维迎老师所说,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是芸芸众生。然而,芸芸众生却往往对市场经济充满了误解,甚至有人呼唤回归改革开放以前“人人平等”但却人人受穷的时代。在越来越多的谬误和政治正确面前,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而像张维迎这样愿意为市场经济鼓与呼的经济学家越发显得可贵,也越来越稀有。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做一个真正说实话的学者,站在自由的经济思想之上,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他提出的“自由是一种责任”“中国需要制度型企业家”“用市场逻辑战胜强盗逻辑”
1月19日 上午 8:01
其他

思想的竞争不在当下:张维迎振聋发聩的20个观点

经济学家张维迎老师曾多次应因经济见解与众不同而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曾有微信群甚至讨论“张维迎将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谁是价格双轨制提出者再引争议”的话题......谣言止于智者。了解一个学者的最好办法,是阅读他的作品;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最好是查阅真实的文献,并按照发生学的逻辑推演。为读者汇编了张维迎老师近年来关于「市场与自由」「企业家与创新」的主要观点,以及张老师最近发表的他的「十大人生态度」。在阅读中了解一个真实的张维迎,了解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真相。▌市场与自由1.
2023年11月22日
被用户删除
社会

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

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多地怀念过去,原因无他,今天的我们过得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差了。这个差不是表现在财富的拥有上,而是表现在价值的追求上。具体表现在:我们囊中有钱,心中却缺自信;我们外在张扬,心中却少自尊;我们越来越顾及面子,却越来越丧失里子。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所谓更有,就说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尊严是不够的,是有缺失的。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没有尊严。我定下主题,即以尊严为内核,以上海总商会为背景,以上海金融业(由钱庄到银行)为主场,勾勒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弧线。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野夫:释疑兼答友人问

近日福建吴先生在推特发帖,声称我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几个房产项目挖坑骗财,并密集拉大佬们(如俞敏洪兄,易老师和秦晖先生等等)为我站台洗地。并认定我事先不告知泰国置业实情,拉拢朋友吹捧沽名钓誉等等。甚至还根据所谓网友线索,推导出陈天y先生是我的合伙人,还连带暗示警告某些朋友为我们站台捧场。我与吴君素昧平生,当年他去我故乡声援邓玉娇,以及之后他发起“众筹围观”时,我与朋友们多有支持。我素来为义不张,兼之有司shan帖feng号,恕不存证。今年他冤
2023年10月20日
被用户删除
历史知识

野史到底有多 “ 野 ” ?

◎企鹅兰登的镇社之宝:世界最大的出版社企鹅兰登的镇社之宝,牛津、剑桥近十位顶尖学者,耗费10年心血写就。是罕见的写欧洲上下4000年的通史。篇幅大却不难读,文笔生动精彩,“几乎每页都是金句”。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敢说真话的张维迎

从1983年发表《为钱正名》将自己置于舆论漩涡,到价格双轨制推动市场化,再到后来与林毅夫的跨世纪交锋。过去三十多年,经济学家张维迎就像自由市场的守夜人,为了保护他心中自由的市场秩序,一次次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张老师一直敢于发声,却不被大众所理解。可能正如有人曾说:先知者往往是孤独的。▌从“为钱正名”到“价格双轨制”首倡者张维迎历来以见解独到而闻名。1983年,张维迎24岁,还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时,他在《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消息:“首都青年个体户座谈批判向钱看”。张维迎写了一篇七八千字的批判文章投给《中国青年报》。标题为“为钱正名”:“在正常有序的社会,钱是一个奖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做的贡献多,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在今天,这样的言论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丝毫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时历史的时针指在1983年。彼时的中国,尚处于计划经济的阴云下,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买粮食、猪肉、食油、布匹得凭票,吃饭、穿衣不仅要排队,还得小心翼翼看着供销社阿姨的脸色。更重要的是,历史造成的影响远远未曾散去。张维迎的这句话犀利而大胆,毫不意外,他被列为当时陕西“八大自由化分子”之一。这是他以后数十年间,所遭遇的众多批评和争议的开端。但是,张维迎就这么一路坚定地走了下去。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上,明知政府可能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而在价格改革的讨论中,张维迎仍然坚持政府应该放开价格管制,最终让市场决定的论调。最终,放调结合的双轨制改革思路被国务院采纳。同年,深圳市试点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莫干山会议上的张维迎随着双轨制改革的定调,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被扭曲的价格开始得到纠正。1984,成为中国经济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三十多年后,当年的争议已经变成常识,事实让人们不得不承认,张维迎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先进的。2011年,张维迎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理论贡献获得“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在北大朗润园狭小的办公室里,张维迎用他略带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慢慢说道:“要说自己相信的话。内心相信的东西,就是你生命中最值得坚持的东西。”▌自由经济边疆的拓荒者1990年,张维迎进入牛津大学,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和产业组织专家唐纳德·海,进一步接触西方经济学先进思想。他受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最深,两者的共通点是都崇尚市场自由、反对管制。相比之下,张维迎更认可奥地利学派。以米塞斯为代表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再一次坚定了张维迎以市场为导向的世界观。为此,他和林毅夫开启了一场长达30年的辩论。交锋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二人关于政府该不该干预市场的争论,再次引发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林毅夫认为,“过去35年,中国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正确。”张维迎则坚持认为,“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张维迎认为,计划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失败,是人类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现在所谓的产业政策,就是计划经济披上了一件极具蛊惑性的马甲。张维迎确凿地说道,中国没有一项产业政策是成功的。1992年,政府认为家电领域投资分散、产业低端,集中力量组建了一家从录像机到VCD生产的旗舰企业,还没等投产,市场已经改变,VCD遭到淘汰。本世纪初,政府押注等离子彩电,投入大量资金扶持,然后就是,市场迅速变化,液晶彩电取得胜利。2006年,政府在电信领域力推TD-SCDMA标准,如出一辙,该项目早早就被4G淘汰。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选择跟随欧盟WCDMA标准,躲过灭顶之灾,而积极响应的大唐和中兴受到沉重打击,自此逐渐落后。2008年,大量政府资金投入“金太阳工程”中,几年后光伏产业过剩,出现覆灭性危机,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破产。2017年,政府予以大力补贴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爆出骗补丑闻和严重闲置问题,72家车企骗补92亿,全年总销量不过50万台的新能源汽车,闲置车占比10%强!这些教训的背后是什么?且不说相关企业的巨额债务和信用流失,也不提权力寻租方的巨大套利,最让人心痛的,是纳税人成千上万亿的血汗钱被白白浪费。上述种种事件中,人为的指令扭曲了信号,市场的良性竞争受到干扰,优秀的企业无法靠智慧取得胜利,劣质企业却凭借着“供血”变成了“僵尸”。扭曲的资源配置,不仅使市场运行极其低效,更严重的是市场的正常逻辑几乎被“金口玉牙”们淹没掉了。这些简简单单的道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得如此崎岖。为什么有人认为自己能够凌驾于市场之上?为什么官员认为自己比企业家高明,能够代替企业家对他人的生意进行计划?为什么失败了不用负责的政府,会认为自己比全部身家投入其中的企业家更能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时至今日,对非市场力量的迷信,仍一遍遍卷土重来,试图走回头路的声音不是渐弱,反而渐强。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血淋淋的往事转眼就被遗忘。计划经济的支持者热爱宏大构想,并且时时为其想象而满足和感动,但这里产生了一个可笑的悖论:设计政策的,是那些距离市场最远的人;实施政策的,却是基层的科长、处长、办事员。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不信身边一个个具体的官员或办事人员,又怎么会认为他们代替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呢?张维迎的表达很直接:一切灾难,都来自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张维迎教授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为此,诚荐“张维迎作品集”。收藏、阅读本套书,至少有三大理由:●作为历史的亲历者的张维迎老师,见证了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作为经济学家的张维迎老师,在著作中仔细剖析了两种观点的底层逻辑,他敢说真话,带着中国特有的问题意识,为您解读中国巨变。●张维迎老师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更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小到柴米油盐等日常经济现象,大到房价、投资、国家转型等宏观经济问题,他都能以深入浅出、轻松幽默的笔调让原本复杂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跃然纸上,扭转我们那些习以为常的错误观念。●因种种特殊原因,张维迎老师的作品收藏起来比较困难,先知书店经过努力,为您集齐了张维迎老师的全部作品。张维迎老师的思想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超前性,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张维迎作品集。推荐阅读:张维迎深情纪念杨小凯:读你的书,我几次流泪张维迎: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当历史事件成为不能说的“禁区”,就很难获得历史细节……

六百三十七页,八十六万五千字,厚厚的《四棵杨》我读了整整四天,本想自己写写感受,但当初买这本书时,就是受了一篇评论的影响,索性再把这篇文章转过来。相信第一眼看到《四棵杨》一书的读者,均会被其“厚重”所震撼。不过读完全书,我才渐渐明白,真正沉重的,不是书本的重量,而是书中的内容。全书以河南某地名为“四棵杨”的村庄为全盘叙述基点,向读者展现了从解放到文革这段时期的风云变化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以十分贴近农民语言的质朴文风、颇具白描特色的人物勾勒方式、与史实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将一副乡土生活的画卷铺陈开来。虽然写的是再平凡不过的底层农民,可这个视角却是弥足珍贵的。说它可贵,首先是因为其对准的是一段我们不甚熟悉的历史——打土豪、大炼钢铁、饥荒乃至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这些虽然都在历史课本里学过,可在那种以斗争为纲的僵化叙事架构里,我们只能产生与史实的疏离感。非黑即白的叙述早已不合时宜,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客观而又宽容的叙事方式。说它可贵,也是因为其对准的是一段我们至今语焉不详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至今缺乏一个公认的定论,更多的是有些难为情似的遮遮掩掩。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谈到这段历史,不是一脸懵懂,就是觉得不可思议。说它可贵,还因为其所展现的是来自底层平民的视角。是的,在书里,我们不会看到那些曾经的掌权者是如何被批斗的,或者“反革命”团体是如何夺权,如何覆灭的。比起一场场运动的发起者,作者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运动的接受者身上。而我们,其实大多数都是接受者,而非发起者。所以,当我翻开书时,便是借着书中人物的视角,去一窥时代的风云变幻……阅读过程中,我为地主张宗庵一家的遭遇而叹息,也明白了即使有许多的合理性,但这一过程绝非总是历史书上所写那样公正严明;我为跃进时期“放卫星”“日天炮”的荒谬而叹息,并了解到何以一个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谎言是如何在国家机器的强势宣传下成为了人人称善的“事实”;我为那些执迷于大炼钢铁的迷梦,甚至连丰收的庄稼都无人收割的场景而扼腕,意识到国家以自己的意愿对社会原有组织的横加干预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我为前一刻还因为白馍泡了水而随意丢弃,后一刻已经要吃草皮树根度日的人们而惋惜,人毕竟是有私心的,不是自己的就不会珍惜,那些“主义”还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为右派姚起灵的遭遇而唏嘘,他平静的外表下,究竟掩藏着多少悲伤的过往;我更为那些在决堤洪水中失去家园,失去生命的村民而哀伤,人总是想着要战胜自然,要“人定胜天”,却往往为违背自然规律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代价我们今天依旧在偿付……整部小说,是一部沉重的历史画卷,写满了底层民众在那段日子的经历和遭遇。读着读着,令我恍然觉得自己是在亲身体验这段历史,而不是在看一个虚构的故事。对此,有人表示不满,认为作者没搞清楚小说应该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定位不清。对此我只能报以一笑,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是“虚构”小说读得太多,以至于忘了文学作品的本质。文学作品都是虚构出来的,但这世上并不存在脱离现实的所谓“纯虚构”。任何文学作品,均是对现实中社会与人性的折射与倒映。也只有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现实世界中自己经历与诉求的影子,才能引起共鸣,才能震撼人心。至于作品是人物情节虚构、背景真实,还是情节背景虚构、人物真实,甚至所有要素均虚构,那只是写作手法和叙事方式的差异而已,以此来指责作者,那才是可笑的。是的,在读作品的时候,我虽然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但我也清楚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然而,我更为清楚的是,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中的那些情节,却曾经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历史上,发生在每一个中国的村庄中!四棵杨只是一个缩影,但透过它我们却看到了众生群像,这便是文学的力量。比起执着于所谓“虚构,非虚构”,作者是否在书中表现出他所想表现的东西,并被读者所接受,这才是一部作品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四棵杨》一书想要表现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读出些什么?我想有很多:国家过多干涉社会组织的严重后果;为一个人的浪漫主义而让全国人民跟着倒霉应如何评判;我们所处的现在与过去究竟如何衔接;旧的信仰与社会纽带被割裂后,新的纽带又如何生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而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着这段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本书以文学的笔触,在这个历史依旧暧昧的年代,让现在的人们得以了解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怎样的荒唐;我们的人民,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苦难。这,便足以令其拥有自己的内在价值。作者在书中透露的,除了对历史的尊重,更有一种乐观,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便体现在作为主角的广大农民身上。寒川子用满怀深情的笔触来刻画这些往往被我们忽略的农民,在他笔下,他们就如同那四棵白杨树一般,坚强、挺拔、伟岸、不屈。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无论运动如何荒唐,无论国家如何强势,广大农民却依旧执着地生存下来。风刮不倒,水淹不灭,弱势但绝不弱智。他们用自己朴实的智慧顽强地生息着,上演一幕幕爱与恨、悲与欢、离与合的大戏。是的,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才是民族的脊梁!即使在国家已经向着工业化乃至信息化时代迈进的今天,依然如此。也许你会嘲笑他们的土里土气、他们的重男轻女、他们的跟不上时代,但也请记住,他们是我们的祖辈,以及祖辈的祖辈。时代变化了,一些观念需要时间去更改,但这种改变不应以对一个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为代价。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仍是国家的重点政策所在。城乡二元体系的弊病也仍旧横亘在前进的道路上,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答案又何尝不在历史中呢……因此,要说《四棵杨》多么“震撼”乃至“不朽”,那太过也太早。但这的确是一部能够让人读后有所思考、有所共鸣的作品,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以上为许道军先生的书评,发布时有删节。当今中国喜剧太多,少有悲剧,能够震耳发聩的悲剧少之又少。《四棵杨》正是这样一部悲剧。因为村口有四棵杨树,四棵杨村因以为名。小说写的是村子自1949年土改至1976年动荡年代结束这段历史中的故事,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解读了农民的共同命运,再现了中原农村的生活真实,还原了1949-1976类乎禁忌的历史真实。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张维迎深情纪念杨小凯:读你的书,我几次流泪

你我都是追求学问之人,不是政治家。这是我们能心心相印的重要原因。人们都说,独立的思想者总是孤独的。但对我来说,只要有你在,就不孤独。你虽然去了另一个世界,但你把思想和独立精神留给了这个世界。见不到你人就读你的书,也是一种慰藉。——题记杨小凯先生遗像小凯:
2023年10月6日
其他

张维迎: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

市场经济使什么人受益最大?是富人吗?不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为什么市场经济使普通人受益?举个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给每个人都带来便利。但灯泡的价值对富人来讲要比穷人小得多,因为富人有钱,即使没有灯泡,他可以点很多蜡烛,而穷人一根都买不起。再比如现在有了电视,每个人都可以看明星唱的歌、演的戏,而过去只有少数富有的人、皇宫贵族才能享受现场直播式的演出。汽车也是这样,过去富人可以坐轿子,现在普通人都可以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坐奥迪车与开夏利车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坐轿子与步行之间的差距。所有新产品、新技术都是这样。外卖给普通人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微信公号让普通人可以变成自媒体人。没错,有些新成品一开始只有富人消费,被认为是奢侈品,但随着成本的下降,很快就变成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这其实就是企业家创造这种产品的目的,富人不过是为普通人支付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已。所以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芸芸众生,不是特权阶层。至少从消费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使得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平等了。▌普通人收入的源泉来自哪里?消费者为什么能买得起企业家生产的产品?因为企业家在产品市场上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同时,在要素市场上为消费者创造了挣取收入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工资。工资来自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资。工作是谁创造的?企业家!一个社会的工作机会不是给定的,而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没有企业家,大部分人就没有了工作机会,也就没有了收入。进一步讲,工人能赚多少工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能力,因为工人生产率的高低与企业家的能力有关。同样一个人,在能力高的企业家手下创造的价值比在能力低的企业家手下大。所以,一个社会的企业家人数越多、能力越高,工人的工资收入就越高。这是发达国家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一些精英阶层的原因,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愿意移民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我这样说当然不意味着工人是企业家养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养活自己。但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工人的工作机会确实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中国的经验就很能说明问题。计划经济体制年代,中国的城市人口不到总人口的20%,城市出生的人在城市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政府不得不把两千万“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改革开放后,数以亿计的农村人被吸引到城市工作,有些企业还不时遇到招工难的问题。跨地区数据表明,企业家越多的地区,就业人数越多,工人的平均工资也越高。因此,提高工薪阶层收入的最好办法是让企业家活动更自由,市场竞争更激烈,而不是相反!消灭了企业家,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回到赤贫状态。▌市场经济让贫富差距更大了吗?对于社会中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现象,很多人都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人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甚至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一定是贫富差距扩大。这是一种误解。在市场经济之前的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绝大部分人都挣扎在生存线以下,因饥荒饿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事。市场经济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经济活动越自由,贫困人口越少。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2005年,同样是发展中国家,那些有市场导向国家的极端贫困率只有2.7%,而那些没有自由市场的国家的极端贫困率是41.5%。中国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证。按照世界银行的新标准,中国全部人口中贫困人口的比例1981年是52.8%,2001年降到7.8%。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社会的绝对贫困问题应该说基本解决了。市场经济之所以能更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是因为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而在非市场经济中,这样的机会只有少数特权阶层才有。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个体户,都来自社会底层群体。有特权的人可以去当兵,去政府、国有企业工作,而没有特权、没有关系的人怎么办?只好自己创业!他们捡破烂,摆地摊,卖点瓜籽、茶水、衣服,结果反倒富裕起来。这在计划经济下是不可能的。顺便说一下,中国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捡破烂的人居功至伟!▌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平等、更公平人们在讨论收入分配差距时,经常忽略贫富之间的垂直流动,似乎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事实上,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贫富人群是流变不定的。如熊彼特所说,市场经济下,富人俱乐部就像一个豪华酒店,总是住满了人,但客人的名字总在不断变化。同样,所谓的“低收入阶层”,像一个地下旅馆,总是人满为患,但不时有人搬走,又有新人入住,而且新的入住者可能曾经是豪华酒店的贵客。即使不考虑垂直流动性,仅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差距,我做过一个统计分析,以2001年为例,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当中,平均而言,市场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国有经济部门最少的地区、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最低的地区,是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这说明什么?如果政府参与经济活动少,人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自由就大,竞争就激烈,商业活动的利润就低;如果一个地区只有少数有特权、有关系的人能做生意,或只有最胆大的人敢做生意,做了之后盈利就很高。举例来说,浙江一带的人做生意的比较多,富人也多,但利润都很薄。但像东北这样的地方,大部分人都不做生意,但少数做生意的人一定赚大钱,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市场环境不好。所以我们看到,市场越开放、政府干预越少的地方,收入差距越小。另外,平等不仅仅体现在货币收入上,还包括其他的方面,如自由、权利、选择等。过去老百姓有什么自由?我在农村的时候,农民自留地里生产的西瓜、苹果,到集市上卖,被发现,算作投机倒把,要批斗,甚至关起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那时候农民一年四季吃不上肉,也买不起面,但只要公社的干部来村里,大家都抢着请客,有点白面、有点肉都留给干部吃。为什么?只有跟他们拉上关系,孩子才有希望去当兵、被招工。所以,我不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变得不平等,而是更平等、更公平。在过去40多年,中国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而且,正如张维迎老师所说,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是芸芸众生。然而,芸芸众生却往往对市场经济充满了误解,甚至有人呼唤回归改革开放以前“人人平等”但却人人受穷的时代。在越来越多的谬误和政治正确面前,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而像张维迎这样愿意为市场经济鼓与呼的经济学家越发显得可贵,也越来越稀有。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老师仍然坚持做一个真正说实话的学者,站在自由的经济思想之上,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他提出的“自由是一种责任”“中国需要制度型企业家”“用市场逻辑战胜强盗逻辑”
2023年9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真正沉重的,不是这本书的重量,而是书中的内容

六百三十七页,八十六万五千字,一本厚厚的《四棵杨》我读了整整四天,本想自己写写感受,但当时在网上买这本书时,就是受了一篇评论的影响,索性再把这篇文章转过来。相信第一眼看到《四棵杨》一书的读者,均会被其“厚重”所震撼。不过读完全书,我才渐渐明白,真正沉重的,不是书本的重量,而是书中的内容。全书以河南某地名为“四棵杨”的村庄为全盘叙述基点,向读者展现了从解放到文革这段时期的风云变化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以十分贴近农民语言的质朴文风,颇具白描特色的人物勾勒方式,和与史实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将一副乡土生活的画卷铺陈开来。虽然写的是再平凡不过的底层农民,可这个视角却是弥足珍贵的。说它可贵,首先是因为其对准的是一段我们不甚熟悉的历史——打土豪、大炼钢铁、饥荒乃至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这些虽然都在历史课本里学过,可在那种以斗争为纲的僵化叙事架构里,我们只能产生与史实的疏离感。非黑即白的叙述早已不合时宜,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客观而又宽容的叙事方式。说它可贵,也是因为其对准的是一段我们至今语焉不详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至今缺乏一个公认的定论,更多的是有些难为情似的遮遮掩掩。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谈到这段历史,不是一脸懵懂,就是觉得不可思议。说它可贵,还因为其所展现的是来自底层平民的视角。是的,在书里,我们不会看到那些曾经的掌权者是如何被批斗的,或者讲清“反革命”团体是如何夺权,如何覆灭的。比起一场场运动的发起者,作者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运动的接受者身上。而我们,其实大多数都是接受者,而非发起者。所以,当我翻开书时,便是借着书中人物的视角,去一窥时代的风云变幻……阅读过程中,我为地主张宗庵一家的遭遇而叹息,也明白了即使有许多的合理性,但这一过程绝非总是历史书上所写那样公正严明,总是惩善扬恶;我为跃进时期“放卫星”“日天炮”的荒谬而叹息,并了解到何以一个任何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谎言是如何在国家机器的强势宣传下成为了人人称善的“事实”;我为那些执迷于大炼钢铁的迷梦,甚至连丰收的庄稼都无人收割的场景而扼腕,意识到国家以自己的意愿对社会原有组织的横加干预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我为前一刻还因为白馍泡了水而随意丢弃,后一刻已经要吃草皮树根度日的人们而惋惜,人毕竟是有私心的,不是自己的就不会珍惜,那些“主义”还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为右派姚起灵的遭遇而唏嘘,他平静的外表下,究竟掩藏着多少悲伤的过往;我更为那些在决堤洪水中失去家园,失去生命的村民而哀伤,人总是想着要战胜自然,要“人定胜天”,可却往往为违背自然规律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代价我们今天依旧在偿付……整部小说,是一部沉重的历史画卷,写满了底层民众在那段日子的经历和遭遇。读着读着,令我恍然觉得自己是在亲身体验这段历史,而不是在看一个虚构的故事了。对此,有人表示不满,认为作者没搞清楚小说应该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定位不清。对此我只能报以一笑,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是“虚构”小说读得太多,以至于忘了文学作品的本质。文学作品都是虚构出来的,但这世上并不存在脱离现实的所谓“纯虚构”。任何文学作品,均是对现实中社会与人性的折射与倒映。也只有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现实世界中自己经历与诉求的影子,才能引起共鸣,才能震撼人心。至于作品是人物情节虚构、背景真实,还是情节背景虚构、人物真实,甚至所有要素均虚构,那只是写作手法和叙事方式的差异而已,以此来指责作者,那才是可笑的。是的,在读作品的时候,我虽然有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但我也清楚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然而,我更为清楚的是,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故事中的那些情节,却曾经真真切切的发生在历史上,发生在每一个中国的村庄中!四棵杨只是一个缩影,但透过它我们却看到了众生群像,这便是文学的力量。比起执着于所谓“虚构,非虚构”,作者是否在书中表现出他所想表现的东西,并被读者所接受,这才是一部作品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那么,《四棵杨》一书想要表现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读出些什么?我想有很多:国家过多干涉社会组织的严重后果;为一个人的浪漫主义而让全国人民跟着倒霉应如何评判;我们所处的现在与过去究竟如何衔接;旧的信仰与社会纽带被割裂后,新的纽带又如何生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而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着这段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从文学角度,本书可以商榷的地方很多,比如人物刻画不够深刻、比如叙事流于平淡、比如结尾过于突兀。但它以文学的笔触,在这个历史依旧暧昧的年代,让现在的人们得以了解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怎样的荒唐;我们的人民,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苦难。这,便足以令其拥有自己的内在价值。以上为许道军先生的书评,发布时有删节。当今中国喜剧太多,少有悲剧,能够震耳发聩的悲剧少之又少。《四棵杨》正是这样一部悲剧。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秋原:中国江湖野史三部曲,没有经过加工的历史资料

“完全没有经过加工的历史资料,会让人在阅读时产生于心不忍的纠结感,坚持看完后更会被沉重的压抑感折磨,的确不适合让普通大众接触。”作者以这段话开篇本书,也以这段话结束本书。读完掩卷之余,心情确实有些沉重。《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就是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走西口”的主角——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不能绕开的晋商,他们如何兴起,如何鼎盛,又如何衰落,乃至最后的淹没于历史的波澜壮阔里,在这本厚厚的小书中串联起来,使这本书成为了一本鲜活的个体史、行业史、经济史和政治史。明清与元蒙的关系,错综复杂,普通史书多以民族角度切入政治史,而在这里,你会真切感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商人这个角色在我国传统历史上一向地位不高,哪怕他做出再大的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事情,比如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可是具体到当时当代当下,温饱还是富足,才是个体关注的重点。只是,那其中作者不忍多加描写只是展现眼前的历史段落,比如战争,比如屠躏,渺小个人在残酷历史中的挣扎和无助,实在不忍直视。虽然旅蒙商从本书的前半部重点转到后半部成为牵线的影子,它也毕竟不是一本专业的历史书,但是那其中多年讳莫如深的历史,在这里,也算是弥补了一段空白,述略。“这本书放在书架上三年多,看名字一直没有鼓起勇气去读。”一位读者说。然而,这位读者看完后,“真香”。
2023年7月6日
其他

历史不是现实的“避难所”:读历史最容易陷入的五大误区

有人将权力分为两种:强制他人的能力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强制力往往以暴力为后盾,强调服从,影响力则主要源自一个人杰出的创造和贡献,其结果是自发追随。有强制力的人不一定有影响力,除非他利用强制力铸成大恶,或因慎用强制力造就大善;有影响力的人大多数都不具备强制力,但对现实和历史的影响,却是长远而又深刻的,因为他们开创性的贡献,重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念和思维。在史学界,就有这样一位历史学家:他并不为大众,尤其是国人所熟知,他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黄仁宇、费正清、汤因比、麦克尼尔、彭慕兰等人,但他却是被史学界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有人说“如果历史学设置诺贝尔奖的话,只要他愿意,年年得奖的都是他”。因为他对历史学的贡献,不亚于牛顿、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中国人所熟知的黄仁宇的“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也只是对他原创性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历史不可能被改变,但却可以被重新定义,而他,就是那个重新定义历史的人。他,就是《论历史》一书的作者,年鉴学派的第二代掌门人布罗代尔——一位在纳粹德国的战俘营中,凭借超凡的记忆力和天分,完成开创性的史学巨著构建的传奇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1902年8月24日-1985年11月27日)对于历史认知还停留在《XX演义》《XX王朝》阶段的历史门外汉,或者只读过几本《XX简史》《XX几百年》的历史爱好者而言,布罗代尔及其著作都是一种“奢侈品”,因为他是“影响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对大众略有门槛。但他又是“必需品”,因为他的书能将我们从读历史最容易陷入的五大误区中拖拽出来,进而感知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力量。▌误区一:历史是逃避现实的避难所人们在现实中遭遇困境时,常会选择读书,尤其是通俗、演义类的历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毛姆说:“阅读是最好的避难所”,鲁迅也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然而,现实问题恰恰是历史问题的延续和折射,历史不仅不应该成为逃避现实的避难所,相反,好的历史理论恰恰是一把能穿透现实、解剖现实的“手术刀”。布罗代尔最为著名的“长时段”理论,便是例证。在《论历史》等作品中,布罗代尔提出应该从长、中、短三种时间审视历史:·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商会风云:商业文明的内核是底线与尊严

编者按:本文为寒川子为其年代小说《商会风云》所做的自述。继系列畅销书《鬼谷子的局》、乡土长篇小说《四棵杨》之后,寒川子转战清末民初的上海滩,围绕辛亥革命,前后跨越12年,在一场精彩纷呈的商战故事中,重现民国时代商业文明的底线与尊严。我为这个故事设定的主旨是两个字:尊严。尊严不同于脸面或面子。中国人一向崇尚面子,但面子不是尊严,因为尊严讲的是里子。面子是一个人的外在强势展现,尊严是一个人的内在强势展现。面子是威,尊严是德。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多地怀念过去,怀念民国,原因无他,今天的我们过得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差了。这个差不是表现在财富的拥有上,而是表现在价值的追求上。具体表现在:我们囊中有钱,心中却缺自信;我们外在张扬,心中却少自尊;我们越来越顾及面子,却越来越丧失里子。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所谓更有,就说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尊严是不够的,是有缺失的。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没有尊严。我定下主题,即以尊严为内核,以上海总商会为背景,以上海金融业(由钱庄到银行)为主场,勾勒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弧线。与此同时,我将上海滩的交错势力划分为五大阵营:洋人、清政府、工商行帮、革命党、江湖帮派。我在全本故事中所力图展现的其他四个副题,民生、制度、品格、理想,均绕此核旋动。乍一看,四个副题都很空,都很大,也都像是陈辞滥调。然而,就我所看过的故事作品而言,能将之全面展现出来的实在不多,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在本书中尝试用讲故事的手法将上述四个方面逐一诠释,并让它们分别指向最终的故事核,尊严。民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鬼谷子的局》作者又一力作: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

编者按:本文为寒川子为其年代小说《商会风云》所做的自述。继系列畅销书《鬼谷子的局》、乡土长篇小说《四棵杨》之后,寒川子转战清末民初的上海滩,围绕辛亥革命,前后跨越12年,在一场精彩纷呈的商战故事中,重现民国时代商业文明的底线与尊严。我为这个故事设定的主旨是两个字:尊严。尊严不同于脸面或面子。中国人一向崇尚面子,但面子不是尊严,因为尊严讲的是里子。面子是一个人的外在强势展现,尊严是一个人的内在强势展现。面子是威,尊严是德。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多地怀念过去,怀念民国,原因无他,今天的我们过得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差了。这个差不是表现在财富的拥有上,而是表现在价值的追求上。具体表现在:我们囊中有钱,心中却缺自信;我们外在张扬,心中却少自尊;我们越来越顾及面子,却越来越丧失里子。前总理不止一次讲过,要让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所谓更有,就说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尊严是不够的,是有缺失的。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没有尊严。我定下主题,即以尊严为内核,以上海总商会为背景,以上海金融业(由钱庄到银行)为主场,勾勒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行动弧线。与此同时,我将上海滩的交错势力划分为五大阵营:洋人、清政府、工商行帮、革命党、江湖帮派。我在全本故事中所力图展现的其他四个副题,民生、制度、品格、理想,均绕此核旋动。乍一看,四个副题都很空,都很大,也都像是陈辞滥调。然而,就我所看过的故事作品而言,能将之全面展现出来的实在不多,因为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在本书中尝试用讲故事的手法将上述四个方面逐一诠释,并让它们分别指向最终的故事核,尊严。民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100年前鲁迅笔下的看客,在今天一点不少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头牛大观风物人心皆故乡
2023年2月5日
其他

看了无删完整版,才秒懂这书为何只在内部发行

“在这个领域,他的论证没有对手。““堪称我们时代最为强大的头脑。”“如今,要是撇开这部著作论民主,恐怕连资格都极为可疑。”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我的一生:杨小凯自述

我的一生:杨小凯自述文:杨小凯
2022年8月27日
其他

柏克逝世225周年 | 没有哪个国家,能逃脱掉“柏克定律”

柏克辞世两年后,拿破仑就任第一执政官,不久便登基称帝。“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出现,唯有它才能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对拿破仑称帝的非凡预见,成为“史上最罕见的准确预言”。
2022年7月9日
其他

中美“交往”200年,有哪些真相和走向?

这些档案还包括美国顶层精英对中国全方位的分析和预判,是美国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读者等若站在顶层精英身边,获得真正可资借鉴的超越是非善恶的格局、视野、分析决策力。
2022年4月24日
其他

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他用鞭子鞭打这世界,也鞭打自己的内心,并以此指向社会本身,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最豪情万丈的人,也最柔情似水,野夫就是这样。读他的文字不仅提神醒脑,更会常常被其深情所感动。
2022年3月6日
其他

鲜血中长大的孩子:俄罗斯为何盛产政治强人?

编:先知书店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为了国家,我可以“服务”到死!自沙俄起,俄罗斯的抗议游行络绎不绝
2022年3月1日
其他

野夫拜谢 | 鲜橙香甜,销售遇到点难处,请朋友们帮转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以往几年这几天,鲜橙发货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今年遇到点突发的小意外,平日加了客户微信的伙伴因故开了新号,我的微博大号现在也只剩下点赞的功能,两件事情都较为严重地影响到了鲜橙的销售。现在距离这季结束还有一个月多时间,我们还有6000箱果子长在树上,我和果农的心情开始随着气温回升而起伏了。世界正在巨变,我这橙子还得一箱一箱的叫卖,特意在这里恳请朋友们帮忙转发这一则广告。野夫拜谢
2022年2月2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她的著作,是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纪念碑”

[Image]有一本书叫“二手时间”,作者是白俄罗斯一位诺奖女作家。书名清奇而又很不起眼,但内容却很牛,其中文版2016年面市后不久,就稳居豆瓣年度高分图书榜榜首、新浪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图书。而在国外,它更是荣获了瑞典笔会奖、莱比锡图书奖、法国"世界见证人...
2022年2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马国川 | 我的元旦献词:世界史只能沿着人性的方向前进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2年1月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民国110周年,我们应该汲取怎样的历史遗产?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2年1月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世界快死了,却没人注意到

更新微信到最新版本,可以回复他人留言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通胀螺旋:民国财政大溃败

土家野夫的家乡风物点击下单,品味野乡风物
2021年9月15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为何“阴谋论”总是有市场?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9月1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野夫:从遮蔽的往事中找到一代人的苦衷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8月14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裱糊匠&替罪羊——千古功罪李鸿章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7月31日
其他

野夫 | 无一用为书生

茅香味凸显,浓香四溢。为懂得酱香老酒的爱酒之人,
2021年6月27日
其他

帝王陵「钱镠墓」被盗,墓主真的爱民如子吗?

一种说法称,吴越国自建立之初,便苛刻辖下民众,实施横征暴敛。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说: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斯密把他认为的存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论述怎样建立一个有确定的行为准则的社会。
2021年5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爆红的薇娅,让我越想越后怕

这也是为什么,我这次想把风变编程-Python小课推荐给大家的原因!一个让我改变对编程固有认知的地方,也希望这一次,你可以抢先抓住机遇。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刀尔登:我们迎面撞上那个100年前的老问题

我们早知道,不能因为一个人满口仁义道德,就推论他一定是个德行可嘉的君子;我们也知道,不能因为看到的“文化”或风俗,里边充斥着高尚的格言——实际上,每一种风俗都有这种特征——便判定我们来到了君子国。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为什么王小波总能惊艳我们丨陈希我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王朔:要是全国下令追星,我就追他

对于写小说,阿城并不痴迷,他调侃自己是“文学失足青年”。阿城认为文学没什么了不起的,小说就是讲故事,人人都能掌握,只是讲得好不好的问题。所以,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过作家,也从来没想靠小说扬名立万。
2021年5月15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成年人的性生活,满足感从何而来?

本文文字、配图均以生理卫生角度去描述正常的生理现象,具有科普性质。性健康与性和谐值得大家主动探索求知,科学带来思想解放。希望大家了解并理性对待,冒犯之处请多谅解。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丛日云:写书人谈读书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以色列的启示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我们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鲁迅难题:愚民到底值不值得拯救

如此这般的前提下,聪明人的确比傻子更合时宜,更像正能量。聪明人只要安慰或是同情一下奴隶,就能博得有先见之明的称颂。并且,主人也会对有利于稳定的聪明人投桃报李,比如因他的帮闲而赏一根骨头吃。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张鸣:按历史学的规矩,他的书,都没地方摆放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何怀宏:三十年中国社会道德变迁

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多少休息天的,晚上经常是要开会,到了80年代初突然发现,有一天发现,有好一阵晚上不开会了,单位不开会了,过去是经常开会,学习会,批判会,传达会,很多,另外经常有很多劳动。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野夫:为道路而生的人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曼德拉——世界之圣人,南非之“罪人”

温酒高谈忆俊游,飘零生世等浮沤。白头休废名山事,拍剑东来还旧仇。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万物皆无永恒,唯有他们因思想而永生!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202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