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10月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汇总

医药荐客 2023-11-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凯莱英药闻 Author 凯莱英医药


欢迎关注凯莱英药闻





2023年10月,共有19家生物医药企业完成融资。在细分赛道上,包括专注于抗体药物研发的天辰生物、武汉医科所;专注于细胞药物研发的镔铁生物、意胜生物、臻愈生物;专注于放射性药物开发的海擘生物、核舟医药;专注于核酸药物研发的凌泰氪生物、靖因药业;专注于递送平台研发的迪纳元昇;专注于疫苗研发的诺未科技、臻愈生物;专注于免疫炎症药物开发的安炎达医药、新元素医药;专注于骨科药物研发安济盛生物;专注于肿瘤药物研发的优理生物、征祥医药、天玑济世、邦顺制药;专注于特殊制剂研发的易合医药。



生物医药投融资汇总



抗体药物


1、天辰生物

天辰生物前身为 2018 年成立的龙行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大分子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研发中心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高科技园。公司团队在该行业深耕数十年,累积了深厚的生物药研究发展实践经验,开发出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研究出多种单克隆抗体及重组蛋白类药物。公司依托自主的高性能杂交瘤技术平台(小鼠、羊驼),以满足临床需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其工程平台采用自主研发模式,包括可回收抗体的改造、CHO display平台、人源化、长效化改造等,该平台已有产品完成中美临床III期,开发风险较低,再开发成本显著下降,投入产出比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宿主细胞和培养基,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高效的进行工艺开发和中试生产放大。此外,其工艺开发平台技术已经得到验证——平台产品即将在美国FDA申报BLA,风险较低。

2、武汉市医科所

武汉市医科所源于1974年建立的武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1997年曾获批建立第一个抗体新型研发机构武汉市抗体研究中心;2020年抗疫期间作为联合单位研发出我国首辆核酸采样检测车并拥有核心专利知识产权,先后参与国内外科研单位一起研发UPplus KBD Spray澳普乐施(由澳洲药监局TGA批准作为广谱抗呼吸道感染喷剂上市跨国空运捐赠武汉)、海参肽酶解液培养基、干细胞抗新冠制剂等捐赠投入应用于抗疫一线做出应有贡献。疫后参与唯一长新冠健康管理国际合作课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项目,进一步探索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促进先进细胞智造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以期为健康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资产评估武汉医科所总资产1亿余元,包括原武汉市抗体研究中心、武汉市低温国际医学中心、基础医药研究实验室和老年医学研究室等干细胞多因子抗衰老无形技术资产。

主要技术研发团队拥有并新研发全球通用型免疫细胞活性粒细胞抗癌疗法和CKA抗癌活性检测技术,核心科研人员是以上粒细胞抗癌疗法理论的研究继承人和学说完善者,并在全国最早提出细胞药物属于中医药理论动物药范畴,原创提出肥胖肿瘤共同生理病理机制等重大原创学术理论。同时,布局国内领先的细胞外泌体药械组合新产品研发,国际前沿低温医学治疗细胞药械系列创新产品和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等低温医学保存高新技术。

细胞药物


1、镔铁生物

镔铁生物成立于2021年1月,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专注于突破性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主要产品为靶向实体瘤的新型免疫细胞制剂。公司开发出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管线。其中,针对KRAS突变的TCR-T细胞治疗产品,已完成TCR筛选、体外功能鉴定、体内药效实验,并在多个临床中心完成了针对晚期胰腺导管腺癌的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IIT),目前已经进入IND申报准备阶段。此外,镔铁生物其余产品管线也取得突破进展,包括:可作为异体细胞治疗产品的TCR-NK产品,以及可批量生产开架供应的TCR融合蛋白产品。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识别共享基因突变和肿瘤新生抗原,推进一系列治疗胰腺癌等复发难治恶性肿瘤的TCR产品,将细胞治疗产品做到个性化与通用性相结合,提高细胞治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惠及更广大患者人群。

2、意胜生物

意胜生物是一家致力于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药物研发及通用型多能干细胞分化平台建设的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完成了GMP临床级iPSC细胞库以及多能干细胞(通用型)平台的建设。其细胞库已通过欧洲和美国药监局审核,相关技术已开展国内外发明专利布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公司已完成细胞的分化、鉴定和功能学检测,证明了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药物开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前,意胜生物已建立了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药物管线(ESN5800)。该管线通过异体多能干细胞分化胰岛技术,可达到高效、安全分化胰岛细胞/细胞团的目的,再通过临床移植,达到再生胰岛的治疗目的。基于细胞药物,意胜生物还配套开发了与生物材料相结合制作胰岛或其他类细胞产品的包裹技术,建立了多能干细胞-胰岛-药械结合药物管线。此外,针对多能干细胞药物免疫排斥等痛点,意胜生物已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改造,使多能干细胞干细胞药物规避人体免疫排斥,最终实现“现货型药物”大规模生产。

3、臻愈生物

臻愈生物致力于下一代免疫治疗创新产品的研发,拥有新型通用型治疗性细胞疫苗与in vivo CAR-T两大平台技术,所研产品同时具备有效性、安全性与可及性三个特点,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国际竞争力。基于新型通用型治疗性细胞疫苗技术,臻愈生物研发的首个项目管线已开展IIT临床研究,针对已经过多线治疗且ICI耐药的晚期肿瘤患者,取得了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疾病控制率(DCR)高达75%,客观缓解率(ORR)高达37.5%(CR+PR),其中CR的患者持续时间已超过一年;该项目很好解决了创新产品往往制备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临床应用痛点。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进入IND研发流程。


放射性药物


1、核舟医药

核舟医药是一家专注创新靶向放射性配体药物(radioligand therapies, RLT)的公司,由拥有丰富初创企业孵化经验的投资者团队携手放射性药物前沿领军科学家程震教授共同孵化成立。公司已搭建以创新核素Pb-212为核心的产品管线,其中领先产品已进入早期临床开发阶段,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Pb-212放射性药物;未来,公司将持续搭建下一代创新放射性疗法产品管线。

2、海擘生物

海擘生物是中国近红外肿瘤靶向精准成像创新药物引领者,其研发的近红外低氧靶向造影剂NC527-X,已提交NMPA Pre-IND申请,可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术中实时病灶特异性显色。与传统成像方式相比,近红外肿瘤荧光分子探针可用于肿瘤术中切除及早筛/早诊/复查,拥有术中实时成像、高精度靶向肿瘤、无辐射及副作用、特异度高、手术时间窗口长等特点。2021年11月,全球首款近红外肿瘤靶向造影剂药物Cytalux获得FDA批准上市。与Cytalux的肿瘤低氧通路靶向机制不同的是,NC527-X潜在可适用于所有实体肿瘤,包括Cytalux无法适用的叶酸受体低表达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等。


核酸药物


1、凌泰氪生物

凌泰氪生物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以lncRNA为基础的创新型核酸药物研究开发。目前,凌泰氪生物已经构建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核酸药物稳定平台和肝外靶向递送平台,以lncRNA介导的靶向嵌合体技术(lncTAC® ),大大提升了大大提升了公司技术平台的延展性,可以为目前临床上未满足的疾病治疗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自主研发的UNAST®技术平台,解决了核酸药物不稳定和递送难的问题。研究数据证明其在递送效率、安全性及使用剂量、器官靶向性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核酸递送载体。

未来3-5年,公司在难治性心脑血管病(高血脂/高血压),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肿瘤(胰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治疗领域将研发完全创新的产品(BIC&FIC)超过20个,并且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授权市场开发,加快产品的商业化过程。

2、靖因药业

靖因药业是一家国际创新的生物技术公司,以人类健康福祉为使命,聚焦新一代核酸创新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开发,致力成为颠覆慢病防治的领军者。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全球知名的医疗健康投资机构孵化,并拥有国际卓越的管理团队。公司采取国际化的战略定位,汇聚中美两地在小核苷酸新药治疗领域的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建立了以美国为源头创新研发中心,中国为转化医学中心的全球布局。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核酸药物研发的核心技术平台,并打造了多个具有同类首创和同类最佳的差异化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管线。


递送平台


迪纳元昇

迪纳元昇成立于2022年5月,专注于新型核酸自组装技术开发,并以此为载体开发具有器官和细胞靶向的纳米药物,以实现核酸药物、小分子药物、蛋白药物等多种药物形式在人体内的精准高效安全递送。尤其在小核酸药物递送方面,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药物递送平台——DNA纳米载体展现出了兼具安全性和靶向性的的巨大潜力,有望解决小核酸药物肝外靶向递送的行业内痛点。

目前,公司已搭建了几十人的研发、工艺开发及质量管理团队,全力推动管线开发。利用载体靶向技术优势,迪纳元昇已在肿瘤、代谢类疾病、疫苗等治疗领域展开了丰富的管线布局,递送载体已在动物水平获得了不同维度的安全性数据,核心管线已进展至PCC确证阶段。

疫苗


诺未生物

诺未生物专注于肿瘤早期治疗,聚焦于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治疗和First-in-Class基因治疗1类新药。现已联合蒋建东院士搭建核心技术平台: STARi (Super Targeting Activated Response of immunization,超强靶向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核酸药物开发平台,采用连接趋化因子的靶向增强T细胞免疫的策略,旨在研发新一代肿瘤疫苗和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公司立足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致力于成为肿瘤早期治疗新药研发全球领军企业。



免疫和炎症药物


1、安炎达医药

安炎达医药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位于广州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技术公司,聚焦于开发针对免疫炎症领域的创新药,以治疗癌症、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公司拥有一流的药物化学团队以及遍布全球的强大网络和合作。公司科学团队相信,组织微环境决定了机体免疫系统如何对其周围环境做出反应,细胞外基质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免疫/炎症反应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公司的药物即专门针对组织微环境中的关键机制和途径,旨在纠正这种病理状态下的免疫炎症反应。目前,安炎达医药公司产品组合中有 4 种临床候选药物正在开发中,另外,公司临床前药物发现部门也正在针对各种基于关键免疫炎症的靶点合成及鉴定新化合物。

2、新元素医药

新元素医药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处在临床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正在开发Best-in-Class的口服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炎症和代谢性疾病,如慢性痛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些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公司用于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ABP-671比现有药物更有效,毒性极大减小,并有望在2022年进入全球3期试验;另一个药物ABP-6016在临床前试验中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用于治疗NASH这个可能为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

骨科药物


安济盛生物

安济盛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骨骼、关节和肌肉重症疾病领域的全球首创新药研发公司,拥有新药靶标研发团队,精通骨关节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此前不久,公司刚刚宣布其1类创新药AGA111(适应症:需行脊柱单节段椎体间融合术的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此前,安济盛已完成一项评估AGA111安全性和初步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并取得积极结果,其安全性和疗效性结果均达到预期。


肿瘤药物


1、优理生物

优理生物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重点布局合成致死药物2.0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重点布局存在比较明确的一对一合成致死关系的靶点,采用这种策略,分子标志物更加明确,药效更具深度且持久;其中包括MAT2A抑制剂和MTA协助的PRMT5抑制剂,有望为MTAP缺失的肿瘤治疗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2、征祥医药

征祥医药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公司,由拥有多年成功药物研发经验的归国技术团队,于2018年创建;公司致力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服务患者,目前聚焦于癌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小分子新药研发。公司研发管线包括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药物分子,靶向调节关键生物途径,阻止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以及克服耐药性。

3、邦顺制药

邦顺制药是一家处于临床中后期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炎症领域细分赛道的分子靶向与抗体药物开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寻求差异化发展,已布局十余条创新药管线,其中,多个重点品种和适应症已进入关键注册临床和II期临床阶段。原创新药邦瑞替尼的骨髓纤维化(MF)适应症正处于关键的注册II/III期临床阶段;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已基本完成II期临床研究,该品种有望成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最佳或首选的治疗药物。原创新药邦赛替尼在重点推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免疫性荨麻疹(SCU)、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等自免领域的II期临床研究。同时,公司还有多个临床前管线正在持续推进中,有望在2023年再提交两个产品IND申请,从而丰富、补充公司的临床管线。

4、天玑济世

天玑济世成立于2021年8月,致力于探索线粒体奥秘以赋能全人类健康,立志成为全球持续领先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公司拥有多条并行研发管线,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小分子选择性线粒体自噬诱导剂、肿瘤免疫增强剂等全新靶点或机制。其中,公司成功开发全球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TJ0113,在临床前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中展现出极大的治疗潜力。该产品首个适应症Alport综合征已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临床许可,目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除Alport综合征外,TJ0113还可为线粒体突变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相关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未来,天玑济世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创新升级,推动新药研发产业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特殊制剂开发


易合医药

易合医药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祝京旭(JINGXU ZHU)教授牵头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吸入制剂开发、吸入装置及灌装设备研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药械一体化靶向递药平台,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互通互联,为全球医药研发企业提供吸入给药领域一站式解决方案。

公司积累了二十余年吸入给药研发经验,已实现了药物筛选评价、粉雾剂处方设计及优化、干粉吸入装置的研发、超细粉药物的精准定量分装技术及装备研发以及肺部靶向递药系统的构建。

团队拥有三项核心技术:超微粉体制备及流态化技术、超微量干粉药物定量技术(200μg±5%)、低阻吸入流道设计开发验证技术。在吸入装置开发领域,具有 Breezhaler/Elpenhaler 更新外观的吸入装置、储库型干粉吸入装置、创新的 Inhaler-WU2011 碟片泡罩式吸入装置等产品案例,在产品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将持续为市场带来有价值的创新产品。

欢迎自荐推荐和转发分享,电话/微信:13564288425
职位资讯
中美生物医药职位汇总-202304
大型上市集团招聘抗体平台和ADC平台负责人
招聘生物药CDMO BD 总监或更高-美国WFH
招聘酿酒酵母和工程菌发酵博士

商务资讯
转让-结直肠癌分子诊断项目
种子到A轮之间,没有接盘侠
2023年9月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汇总

行业资讯
Biotech的苦日子,为什么换来CRO的好日子
寒冬裁员之下,如何规避和降低职业风险?
拥抱IPO收紧后的biotech收并购潮
中国地图上的85家AI制药企业(截止2023年7月)
2023中国溶瘤病毒产业发展蓝皮书
综述靶向蛋白降解(TPD):PROTAC、LYTAC、分子胶、光控PROTAC...
2022年全球医药M&A总结
ADC的迭代史盘点:中国的62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外泌体行业分析报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行业白皮书:全球49家企业,未来是CRO还是Biotech?
核药行业白皮书:梳理全球近7000条管线,在靶点、配体、核素创新中竞赛"置身Science内" - From PhD to BD(想转BD的看过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