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费主义的反抗指南

橱柜扫地僧 i 小声读书 2023-01-04


今天是双十一,中国的狂欢购物节。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统一市场,是世界上移动支付服务最好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善和高效的物流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的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工业国。况且,它政治上保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这所有的要素结合在一起,意味着消费主义将在中国茁壮成长。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居然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出了高级形态。🌚


开始讨论前,先明确概念:


消费主义(Consumerism)指相信持续及增加消费活动有助于经济的意识形态。创造出在生活态度上对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多消费是好事)让资本主义可以提高工资及提高消费。消费主义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引擎,使现代人有购买与获得商品的社会及经济上的信念及集体情绪。(维基百科)


北欧的民众呼吁人类保护地球,甚至全面无碳化;地球另一侧的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将碳排放权视为发展权。中产及以上阶层热衷绿色有机的食物,追求健康的「断舍离」生活;数量更为庞大的中低小阶层,苦苦挣扎在温饱的边缘。所处的环境和阶层不同,立场自然也就不同,截然相反也是有的,人类的悲欢并不互通。但所有这一切都在消费主义中得到缓和。


今年的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东德的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曾经的梦想是去看落基山、开车兜风、听布鲁斯·斯普林斯汀。这和当初那位想喝可口可乐和想穿 Nike 的中国小伙何其相似。当日本学者福山得出人类历史终结的结论时,竟然忽略了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至于我常常质疑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西方阵营冷战的胜利。历史的偶然?


时代给普通人带来了一个全新角色:消费者。他们不再仅仅作为劳动力被社会选择,他们做选择。他们的喜好决定哪种艺术能够流行哪种科技能够壮大,以及哪个精英能变富豪。他们变得有思想有个性,他们追求能取得别人认同的使用价值,并因此把同情心用于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人类相互交流和理解,可能不是制度和艺术,而是这种看起来庸俗的消费主义文化。


当普通中国人之间的问候从「吃了什么?」演变为「买了什么?」之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庶民的胜利」。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该以「消费主义」马首是瞻呢?作为从不以主义为「主义」的社会好青年,自然不会这样愚钝。


今天凌晨我下完单、付完款的那一刻,突如入无人之境,只能作为「孤独的消费者」,顿感生活的空虚。借用微博网友的话:


刷淘宝真的太痛苦了,浪费时间,我的眼睛都看红了,货比三千家。我开始怀疑自己是犯了什么罪,这是一种现代刑罚吗?(@千金金金金不换)


人间酷刑双十一,购物不应该是一种快乐吗?至少也是一种庸俗的快乐吧?!


这就要提到消费主义的「去稳定化」了。消费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不稳固,个人有如商品一样,可以被购得或弃置,鲍曼认为这是消费社会的身份认同。在无法确保有稳定收入的状况下,以往的延迟享受变成了及时享乐,如同鲍曼所言「消费主义是信用卡的社会,而不是存折的社会。」与个人化的因素一并考量下,个人越来越难在紧密的人际关系中,以及在工作当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购物获得的满足可暂时填补生活的空虚。


还有一种「治疗论述」,美国文化历史学者李尔斯(Jackson Lears)指出,治疗论述是一种「你不够完美」的想法,治疗论述认为每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从保守的储蓄观念上移转到休闲、花费与个人满足上,以此作为自我放纵的合理化借口;只有认为自己不够完美,才有取得更多物质,而通往美好生活的想像发生,但也因此造就人生的无奈感。然而商品带给人的满足在购买后很快会消失,特别是在满足情绪的需求上,商品的效用是不持久的,因而只有透过不断消费,才能带来满足。



消费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是不可持续的,当它开始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要警惕了。这样的话自然没有多少人爱听,但我还是要讲:我们这些人如此明显地爱钱,是因为我们想要光明磊落地赚钱,是想要杜绝对他人的拖累,是想要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想要一种独立自主的人生。无论我怎么看,我们这群爱钱的人,都是一群纯情又认真的人呢。


所以,明白了吗?独立自主地去过好生活(爸妈给的不算 🌚),掌控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持续快乐的源泉。


文章的标题是「消费主义的反抗指南」,答案是什么呢?


我们绝不束手就擒,但也可以享受其中。




结合之前推送的文章阅读,效果更佳: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离群索居 |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 什么信息源值得看?国内外资讯、文章类推荐 |我的大脑去哪里了?快跑,不然会疯!爱情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