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港口拥堵、内生贸易成本与中国对外贸易利益



作者:王永进、杨璐: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

原标题:港口拥堵、内生贸易成本与中国对外贸易利益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下载全文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9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对于很多国家而言,港口、航道和轮船运力缺乏导致的海运基础设施瓶颈是其无法充分参与国际贸易的关键。近年来,港口拥堵和海洋运费飙升已严重掣肘了中国企业参与对外贸易20221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达到历史最高值3555,是2019年同期的4.2倍。究其原因,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冲击、需求分布不均衡、港口拥堵现象严峻等因素的叠加,导致有效运输服务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中国在全球新冠疫情期间率先复工复产,出口需求激增,加剧了航运压力。为此,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以及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实际上,全球港口基础设施老旧、吞吐量受限、大型船只通行困难等问题由来已久。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大多将贸易成本视为外生给定。但由于海运基础设施瓶颈的存在,运力约束在海运贸易繁荣时期的影响尤甚——出口货运量激增引发港口拥堵,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这反过来抑制了商品出口。然而,鲜有文献考虑海洋运输能力和港口拥堵导致的海运运费波动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本刊于2023年第9期推出王永进和杨璐撰写的《港口拥堵、内生贸易成本与中国对外贸易利益》该文探讨了海运基础设施瓶颈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福利。典型化事实显示:(1)中国港口的货运量逐年攀升,且海运运费随着外贸需求涨落存在周期性波动;(2)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与出口额、集装箱吞吐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涨跌变化与新出口订单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上述典型化事实表明,海运运输成本并非独立于贸易流量,而是内生于出口贸易需求。该文突破已有文献海运运费外生的假定,允许企业调整产品质量,重新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利益;进而采用模拟矩估计方法SMM对参数进行估计,分别模拟了在海运运输成本内生和外生情况下,关税壁垒下降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该文研究表明:

第一,海运基础设施瓶颈的存在降低了贸易自由化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出口运输需求增加导致出口贸易成本上涨和产品质量提升,内生运输成本上涨抵消了部分贸易自由化福利。以2006年为基准,关税下降10%内生地导致运费上涨的出口直接损失可达156亿美元,为总出口的1.7%。

第二,内生运输成本抵消了部分冲击的影响,对贸易的外部冲击具有“缓冲剂”作用。

该文蕴含的政策含义为提升港口基础建设、增强航运运力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国家优化运输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在提高港口运力方面,应当优化港口基建,加快空箱周转率,提高通行效率。

第二,完善全球海外仓网络,鼓励企业参与海外建仓,以灵活调整物流仓储模式,缓解周期性运力压力。

第三,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出口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促进产品质量升级、以质换量,以期降低运输成本冲击的影响,增强出口韧性。

该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内现有经验研究大多通过定性方法探讨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出口的影响,该文从定量角度出发探讨国内港口基础设施约束对贸易成本,进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第二,与已有文献运输成本的内生性来源假设不同,该文侧重于考察基础设施瓶颈对运费的影响,运输成本的内生性来源于港口的运力约束。从而补充了关于贸易成本内生性来源的理论和经验证据,通过全新的机制揭示了地理要素的新角色。

第三,大多数文献将运输成本假定为“从价税”形式。然而,相比于从价税形式,运费更加近似于从量形式。该文考虑的跨境运输成本主要以从量税方式计入,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选择,这也是对运费形式更符合现实的选择。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全球性公共危机、贸易网络与中国经济

2.《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勒紧裤带还是放手花钱:住房限购政策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

3.《世界经济》2023年第8期|智能制造是否助力绿色发展?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