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进口逃税



作者:田曦、王学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期:《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

原标题: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进口逃税

本刊网址:www.jweonline.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文及复现数据

点击话题标签#2023年第10期”,了解《世界经济》本期更多论文




国际贸易官方数据由贸易双方分别统计,由此形成的镜像贸易数据推动了学术界对于贸易逃税问题的考察。现有研究已从识别和防范虚假贸易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但关于近年来扩张迅速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企业进口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却鲜有涉及。一般而言,随着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进口企业的逃税激励也该随之下降。然而,贸易协定若不是对所有产品同步同幅地减税,企业就存在将应税产品伪报成免税产品的激励。同时,贸易协定引致的协议和非协议伙伴间的关税落差,也可能激励进口企业违反原产地规则,通过转口贸易降低应缴关税。

本刊于2023年第10期推出田曦和王学君撰写的《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进口逃税》。该文以内地与香港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例,选取2002-2016年两地间贸易数据,考察了渐进式关税削减安排对用双边贸易统计差异计算的进口逃税行为的影响。CEPA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作为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场,在货物贸易开放上体现了鲜明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特点,这在产品免税时间、免税清单范围、原产地规则等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2023年是CEPA协议签署20周年,该研究既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评估区域贸易自由化于税收规避的影响也具有理论边际贡献。

该文研究发现:首先,CPEA协议实施后,两地间贸易统计差异与关税税率的正向关系依然存在,但免税商品贸易统计差异会明显下降,且主要是由于企业减少贸易数量而非单位产品价值虚报而驱动。其次,CEPA免税清单是渐进式调整的,相近产品并不一定同时被纳入清单,从HS6位目录下的所有产品是否被同步免税考察发现,完整覆盖时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部分覆盖时的抑制作用。最后,从CEPA原产地规则出发的考察发现,基于制造或加工工序的原产地标准能够使双边贸易统计差值下降,但这种抑制作用更可能是由于第三方通过香港对内地转口贸易从中渔利,而非CEPA协议提振香港地区本土制造的政策初衷产生的直接贸易。总体而言,该文证实了区域贸易协定可有效降低成员间虚假贸易行为,但(关税豁免及原产地认证等)协议关键条款内容渐进式的制度安排,可能会激励第三方从中渔利,进而弱化加强区域经贸合作的政策初衷。

该文不仅为客观评估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于逃税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难得的经验证据,而且对积极构建有效区域贸易协定也提供了明显的政策启示意义。在WTO多边贸易机制陷入停滞的当下,中国正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性贸易协定,以此更深程度地融入全球和区域贸易网络。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大量的区域贸易协定相互重叠交织且条款异质,以及潜在协定伙伴经济比较优势上的差异,有效实现协定贸易政策目标的难度很大。正如该文所揭示的,如果由于协定与非协定伙伴间关税落差刺激了更多的转口商品伪装为享受优惠关税的协定方原产产品,这就与协定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甚至严重扰乱原本正常国际贸易市场秩序,也给协议方本地相关产业带来不可预期的冲击。从这一角度,中国在积极发展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一方面要完善优化区域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等核心条款内容,提高优惠贸易规则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推进海关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从制度和技术层面防范区域贸易协定政策红利无谓外溢。

《世界经济》近期文章精粹:

1.《世界经济》2023年第10期|“35岁危机”:贸易开放视角下的年龄收入差距

2.《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房地产投资会影响教育与收入差距吗?

3.《世界经济》2023年第9期|生产性债务:中国海外主权贷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世界经济》免费邮件通知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点击“服务—邮件订阅”输入电子邮箱,即可及时获知最新论文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