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丨《文献》2022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

编辑部 书目文献 2022-05-28


目录


 ·《文献》顾问与编委论谈·
开拓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的新局面    聂鸿音(4)
 
·写本文献研究·
裴注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目考——基于古写本文献的研究    张宗品(7)
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文本结构之演变    王磊(26)
明抄本《欧阳文忠公毛诗本义》二种考论    王宁(41)
明抄孤本《国朝册府画一元龟》新考    吴同(57)
四川师范大学藏《丁丙年谱》稿本考——兼及杭州图书馆藏稿本    李万营  左茜(75)
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考辨    张彧(94)
 
·四库学·
新发现的四库全书馆誊录档册考述    李振聚(115)
《四库全书》早期编纂史事新探——基于《四库全书馆校档残本》的研究    琚小飞(132)
日藏《土官底簿》四库底本的文献学价值——兼《四库全书总目》辨误一则    辜梦子(147)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四库书目庋藏表》考    黄汉(159)
 
·古籍保护·
作为工作方法的书目——1950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在港抢救文物工作所涉古籍书目考    袁媛(176)

 

内容摘要


·写本文献研究·
裴注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目考——基于古写本文献的研究    张宗品(7)
内容摘要:六朝隋唐时期通行的《史记》文本多为八十卷的集解本,而现存有宋以降集解本《史记》俱为一百三十卷,八十卷本面貌遂不可知。梳理日本尊经阁文库本《经史历》所载《史记目录》的文献信息,可初步复原八十卷本及其衍生文本的篇卷分合情况。通过将《史记目录》与现存敦煌本、日藏古写本和索隐本及正义本《史记》篇卷的比勘,基本可以确定目录所载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卷的相关信息并非出于后人的伪作。系统考察《史记》传本卷帙变迁的历史进程,将有助于理解现存《史记》古写本存佚因由以及纸简替兴和写刻演变之际,物质载体对文献面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史记集解》  《经史历》   目录   卷帙

《史记目录》

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文本结构之演变    王磊(26)
内容摘要:根据宋代以后的刊本藏经、日本所藏的古写本一切经以及中古时期的佛经音义等多种文献,可观察到整个中古时期《十诵律》的文本结构在不断变化。首先是“毗尼序”在整体文本中位置的游离;其次由于第七诵尼律部分分卷的不同,导致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在十诵部分的卷数上产生歧异;又因为不同的藏经本在整体卷数上有六十一和六十两种不同规格,导致一些经本部分卷帙的合并与压缩。从不同系统的藏经本可以窥见中古写本时期《十诵律》在文本结构上的多样性,这些多样的文本形态在宋代刊本藏经出现和流行之后渐趋固定。
关键词:《十诵律》  藏经本  中古时期  文本结构
 
明抄本《欧阳文忠公毛诗本义》二种考论    王宁(41)
内容摘要:《诗本义》是欧阳修最具代表性的经学著作之一,学者研究的注意力多集中于熟知的《四部丛刊》影宋本、《通志堂经解》本等,对明抄本尚缺乏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典藏于山东省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两部明抄本《毛诗本义》的探究发现:一、两部明抄本内容极其接近,其中山图本面貌更为原始,上图本乃据山图本传抄。二、明抄本底本是早已失传的南宋开禧三年(1207)四川永康军张爟刻本。三、张爟本在《诗本义》原文基础上兼刻《毛诗》传笺,其依据的《毛诗》文本属孟蜀石经之遗绪。四、《诗本义》传世宋本、明刻本、通志堂本等《驺虞》篇阙文177字,明抄本完整且非后人赝作,可据以补全通行本之阙。同时,基于对明抄本《毛诗本义》独特学术价值的重新审视与澄清,也为认识刻本时代的抄本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关键词:《诗本义》 欧阳修  明抄本  蜀石经  《毛诗》

明抄本《毛诗本义》

明抄孤本《国朝册府画一元龟》新考    吴同(57)
内容摘要:《国朝册府画一元龟》是一部科举用坊刻类书,与《类编秘府图书画一元龟》类名、体例相近,内容相异、互补,成书时间、刊刻地应具有较强关联。该书编类、引书广泛,引书以《续资治通鉴长编》《丁未录》等私家著本朝史为主,编目受《国朝诸臣奏议》影响。但全书类目、内容、体例并不均衡、统一,神宗以降特别是徽、钦两朝,类目编排、收罗史事专以“党争”为中心,高度依赖《丁未录》,更似“纪事本末”体,这种类目编纂与取材方式体现了当时的科举要求及时人本朝史观。该书可能受嘉泰禁私史冲击而长期湮没无闻,现仅赖明抄残本得存,该本应即《文渊阁书目》所记“画一元龟”之副本,清初已残缺,长期置于内阁大库,此后作为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藏书之一,流转北京、上海、美国、台北多地。
关键词:《国朝册府画一元龟》  科举类书  党争事类  内阁大库
 
四川师范大学藏《丁丙年谱》稿本考——兼及杭州图书馆藏稿本    李万营  左茜(75)
内容摘要: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三册《丁丙年谱》稿本,前二册为一套,经过董念棻、李鹏飞等人的勾画批改,字句得到修改、删节,条目亦有次序调整或删并。被勾画删除的文字,在刊本中已经不见踪迹,而这些材料有助于了解丁氏家族以及杭州公共事务的经济运行情况,补充现有资料对丁丙行迹记录的不足,亦可为校勘《年谱》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第三册则与现藏杭州图书馆的稿本为一套,系遵照前二册的校改意见重新抄写而成,并经过程宗裕等人的批改,字句有所修饰,条目有小幅调整,与刊本更为接近。杭图本入藏后又经过戴维璞修补校订。据两套稿本的批注可知《年谱》编纂中还出现了原稿本和删定本。
关键词:《丁丙年谱》  稿本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
 
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考辨    张彧(94)
内容摘要: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纳,可以算作该稿本的第二作者。管氏校勘所据底本并非完整的“宋蜀大字本”,而是以嘉业堂、宝礼堂旧藏两部南宋绍兴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集解》拼合而成,真正的蜀大字本只有十八卷,是嘉业堂藏本的补配本,两者均属九行本《史记》版本系统。其校勘体例独具特色,充分揭示了九行本《史记》在文字上的价值,对《史记》文字亦多有考证,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史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  管世骏  王舟瑶   底本  校勘体例

嘉业堂旧藏蜀大字本《史记》

·四库学·
新发现的四库全书馆誊录档册考述    李振聚(115)
内容摘要:新发现的四库全书馆誊录档册是纂修《四库全书》时武英殿四库全书馆的工作档案。其内容有关《四库全书》纂修初期武英殿四库全书馆的誊录人员、誊录书籍、稽核、分等、奖罚等,涉及四库全书开馆初期誊录《四库全书》典籍时底本的选用等问题;有助于丰富对纂修《四库全书》流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四库全书》相关文献,如《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翁方纲《纂校四库全书事略》等文献的断代和互证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库全书》  武英殿  四库全书馆  誊录档案  内府藏书

谢莲锷誊录档页

《四库全书》早期编纂史事新探——基于《四库全书馆校档残本》的研究    琚小飞(132)
内容摘要:《四库全书馆校档残本》为纂修《四库全书荟要》和《四库全书》期间形成的签讹档册,是复校官核查分校官签改书籍及誊录官誊抄讹错的记录,呈现了《四库全书》早期编纂的相关史事,揭示出四库馆纂办书籍的细节过程:先由分校官于底本上校改粘签,然后将这些签条移录至校档,同时也有大量校签在改后被直接省去。随后复校官稽查校签内容和缮本抄写情况,如有讹错就直接于校档中增补、删改。馆臣摭取四库底本和校档中的校改记录,汇编成《四库全书考证》和缮录为《四库全书荟要》的按语。《校档》中的两份《新唐书》的校改记录,应分别属于编纂《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可以明晰荟要处与全书处既密切相关又彼此疏离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四库全书馆校档残本》  《四库全书》  纂修  荟要处
 
日藏《土官底簿》四库底本的文献学价值    辜梦子(147)
内容摘要:《土官底簿》为官府档案的抄件,是研究明代少数民族制度及其运作的重要资料。通行版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孔氏岳雪楼抄本和天尺楼抄本存世。日本关西大学长泽文库亦有藏本,内有两淮盐政采进木记、满汉双文大印“翰林院印”,书内有浮签,随处可见四库馆臣的校改痕迹,卷末有杭世骏手抄朱彝尊跋文。经比较,它与文渊阁本编排一致,故可认定为四库底本。以此本核校《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可知提要对此书的底本、所记土官数量、年代下限等的记述皆需要修正。此本首页有清末沈曾植、沈曾桐兄弟二人之印,知曾由他们收藏,疑于1920年代散出,为长泽规矩也所得。
关键词:《土官底簿》  四库全书  四库底本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四库书目庋藏表》考    黄汉(159)
内容摘要:《四库全书分架图》作为《四库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著录了库书的排架位次、函数、合函等情况,有助于检寻库书和指导排架。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四库书目庋藏表》实为直式《四库全书分架图》,是馆臣办理库书补函、排架时抄写的一个工作簿,抄写于嘉庆四年(1799)至嘉庆九年二月初一日之间,所抄分架图主体部分为乾隆时期所写,又补入了嘉庆时期库书排架变动的信息。对比“南三阁”目录与“北三阁”架图,结合《庋藏表》与《文渊阁分架图》的性质及二者联系,确定《庋藏表》归属文渊阁系统,亦反映“北四阁”《四库全书》的排架情况。《四库书目庋藏表》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借此窥探嘉庆时期《四库全书》增补抽改和架次调整排定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四库全书  分架图  文渊阁  改函  排架
 
·古籍保护·
作为工作方法的书目——1950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在港抢救文物工作所涉古籍书目考    袁媛(176)
内容摘要:本文关注1950年代文化部文物局在港收购古籍过程中产生的书目,从郑振铎、王毅与徐伯郊往来信札入手,勾稽有关线索,结合现存书目实物,探讨这些书目的性质和特点。这些书目与1952年至1955年收购陈清华荀斋藏书、1956年收购徐伯郊善本21种、1957年前后收购另一批徐伯郊藏书这三次古籍收购工作关系密切。通过对书目的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还原当日收购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对所涉古籍的价值、源流有所了解。而开列书目的工作方法,在古籍流转迁移过程中,实际上亦成为古籍保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古籍书目 郑振铎  陈清华  徐伯郊  嘉业堂

徐伯郊手写售书目



如需购买,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转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