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12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徐雪芬:网传十佳民警刘建寻衅滋事罪今天开庭审理

徐雪芬 徐雪芬说舆 2023-08-08

我最新原创

徐雪芬:淄博烧烤现象解读

徐雪芬:庞雁冰寻衅滋事案,被终止侦查

如果问体制内有几种人?很多人可能一时回答不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体制内,就只有二种人。

第一种人,是对自己现状很满意的人。

这种人每天戴着面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对领导毕恭毕敬,生怕自己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让自己前途尽毁。

第二种人,是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的人。

这种人,要么是能力特别强的人;要么是嫉妒心特别强的人。

体制内的人,大部分是深谙领导权威甚于法律权威,法律可以挑战领导权威不可挑战。

因此,体制内只有怕上级的“下级人”;没有怕下级的“上级人”,除非2种情形属于例外:一是下级的“背景”比领导更硬核;二是下级握有领导的“黑料”。

昨天2023年5月15日,一份截图在朋友圈流传,称安徽蚌埠市警官刘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资料罪,于5月16日(今天)在安徽宁国市法院开庭审理。

早在2022年8月27日,网上流传出刘建因“寻衅滋事”而被刑拘的消息。


案发1个月之前,2022年7月,刘建因持续在网络上录视频进行实名举报而引发关注。

刘建在举报视频里称,他在公安局遭十几名领导干部当着局长的面对他进行殴打,事后集体不承认,并说他在“臆想、捏造,是精神病。"

刘建愤怒的质问:“我作为一名30年党龄的老干警,一名执法者都能遭到如此暴力违法行为而状告无门,更何况那些受害群众,普通百姓了。”

此后,刘健又在网上实名举报公安局多次私自销毁案件卷宗,导致部分案件成了“无头案”,无法进行侦破。

刘建称,部分警员常用案卷丢失、找不到的方式,一边执法、一边违法。存在有案不立,立案不查、压案不办。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或许是预感到实名举报可能会带来未知的危险,刘建在其中一段视频中慷慨激昂的称,“就算我倒下去,还有千千万万个刘建会再起来,在中华大地上,不缺勇士。

公开资料显示,刘健警官1990年入伍、1994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2009年参加公安部第二批援藏工作并担任援藏组组长,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公安部优秀援藏干部”和“蚌埠市十佳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除此之外,刘建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嘉奖四次,多次被评为省市追逃能手和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当然,荣誉只代表过去。

那么,刘建是被打击报复?还是因为个人私利原因而错告诬告?或两种情形交叉存在?这三种可能,如何精准识别呢?

有人说:

现在“寻衅滋事罪”已经成了官方陷害专用罪名了。一见这个罪名,第一反应不是这个人犯罪被抓了,而是得罪政府被“搞”了。有些拿不上台面的,只好用这个罪名可以走面儿上的司法程序了。

也有人说:

不能只假想,为什么说刘建警官一定是被打击报复?道理依据在哪里?法律人,不能毫无司法实践经验的假想,整天不负责的评判、扩散未经查实的信息。

在此,我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网传刘建被起诉的罪名属实,只是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资料罪,那么就是说他被起诉的唯独没有诽谤罪;唯独没有诬告陷害罪。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他之前的网络视频实名举报很可能是属实的。

因此,即使刘建涉嫌犯罪了,他的举报也应该视作立功线索,纪委可以同时介入调查他的举报。

真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刘建现在是啥想法?

我估计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媒体介入报道了。这名警察要想“得救”,估计需要一个律师团。

因此,每个警察在职时不要太排挤律师和记者。因为谁都预料不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律师的帮助。

该案,盖棺能否定论?让我们一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