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顶级艺术学院的新西兰华裔女孩:文化交融的移民二代身份给我独特的设计视角

Monica Crimson教育咨询 NZ 2024-03-13
2021年,震动中国时尚圈子数一数二的大事恐怕就是澳籍华裔时尚博主Margaret Zhang(章凝)担任新一任中国版《VOGUE服饰与美容》主编这件事了。作为一名从小在西方世界长大的华裔,Margaret在西方世界很吃得开,受到了业内的普遍的肯定。而她的风格到了中国后 ,却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不少人表示看不懂她的设计,也不认同她的风格与审美……

Margaret的风格被中国网友质疑

人们总说“艺术是相通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实际上,虽然艺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却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尤其是设计类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审美、喜好、习惯皆不一样,作为一个从小受到中西文化熏陶成长起来的“文化交融体”,该如何处理这些因文化不同而带来的审美偏差呢?

来自于新西兰基督城的Amy Huang,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化交融体”:她五岁移民到新西兰,成长于欧裔人口众多的新西兰南岛,而父母又一直教导她传承中国文化。现在,正在世界顶尖艺术学府——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简称RISD)读书的Amy,她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呢?作为一名“香蕉人”,她是如何看待并且处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作为一名艺术生,她是如何兼顾学习的?作为一名顶尖艺术院校的学生,她是靠哪些突出的优点打动招生官的呢?

Amy Huang(Amy供图)

Crimson对Amy进行了独家采访,希望她的经历可以为华裔家长和学生带来更多实用的借鉴和帮助。


一、文化交融的“冰淇淋”身份让我拥有广阔的视角

Amy是一个讲起话来温温柔柔,有着东方女孩特有宁静的姑娘。但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却非常有自己的见解,虽然她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你明显能感觉到她身上那种来自于Kiwi文化的自信与主见。


“我是一个‘冰淇淋’女孩。”这是Amy作为一名华裔二代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新西兰文化是奶酪,中国文化是棒冰,那我就是这两种的融合——冰淇淋!”

Amy(左二)作为基督城决赛选手入围New Zealand National Young Performer年度奖

Amy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说通俗一点,就是除了房屋设计、时装设计、花园设计等,其他一切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是工业设计研究的领域。比如,如何能设计出一款又方便携带又能装很多东西的实用背包,如何设计出轻便美观又防雨透气的鞋子,如何设计出收纳性强又不占地方的柜子……都是工业设计的范畴。这就对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要求很多,他们必须具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比如了解各种复杂材料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深入了解各个人群不同的习惯、喜好,才能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Amy设计的作品(Amy供图)

作为一名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Amy认为多重文化背景偶尔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造成了一点困惑,但更多的是优势。

“其实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是有差异的,比如同为东方国家的中国和日本,同为西方国家的美国和新西兰,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也是不一样的。我初到美国的时候,觉得美国人的习惯和审美与Kiwi有很多不同。但是,作为一名好的设计师,创作初衷一定是为别人去设计符合他们喜好的产品,而不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刚开始学习设计的时候,作为一名二代华裔,我确实感觉到自己部分思维方式和其他白人同学不同,也和来自于中国的同学不同,思维的不同会影响到习惯和设计理念,这都是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

不过万事开头难,在慢慢理顺了自己的学业后,Amy逐渐意识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文化融合体”,Amy的接受度比单一背景成长起来的同学明显高出许多,因为她可以理解东西方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她所接触的信息量也更多、更广,亚洲的、欧洲的,这些从小深入骨髓的多重文化熏陶,让她拥有更多的素材,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角。学习一种文化并不是一蹴而就,这些移民二代所拥有的优势,是别人很难具备的。

Amy作为罗德岛设计学院2020-2021年学生会主席颁发毕业典礼奖(Amy供图)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国的文化,Amy曾于2019年到位于中国南方的一家公司实习。这次经历,让她更加意识到东西方文化都是自己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刚到中国公司的时候,周围都是和我一样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大家都说中文都吃中餐,这些都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不过,时间久了我还是会想念西式早餐,也会因为很多名词只会用英文表述而困惑。我感觉自己的一部分被留在了新西兰,整个人缺少了一部分。那时候我意识到,无论是我身上的东方因素,还是西方文化,这些都是我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文化差异曾让Amy在设计的道路上感到困惑,而在她善于利用这一点后,这又成为了她独特的优势。


二、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持之以恒”的秘密武器

和多数华裔孩子的童年一样,Amy小时候也有被父母送去中文班的经历。不过,对于小Amy来说,中文实在是太难了,虽然家里人从小培养她在家说中文,但是读写和说是两码事,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文章就像天书一般,让习惯阅读字母的Amy无比头痛。

不过,Amy依然坚持下来了,而让她坚持学中文理由竟然是画画——因为中文班设在一个兴趣班、辅导班集中的区域,隔壁就是绘画班。Amy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动手能力也特别强,喜欢拆卸组装家中各种小物件,擅长各种手工制作,连妈妈都夸她有一双天生的“小巧手”。

Amy设计的作品(Amy供图)

因为Amy特别喜欢画画, 爸妈也非常支持她,为女儿报了中文课旁边的绘画班。虽然学中文的过程有点痛苦,但是一想到学完中文还能去画画,小Amy就充满了动力。就这样,Amy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也把中文学习坚持下来了。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Amy愈来愈坚定自己对艺术类学科的兴趣,早早明确了冲击顶级艺术类院校的这个目标。


三,早熟+选择恐惧症,成就了南岛名校“年级第一”


西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喜欢突出自己的成熟感,但是华裔父母却对“早熟”这个词很抵触,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早熟”做出点出格的事。

Amy却觉得“早熟”没有什么不好:“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早熟的孩子,我觉得早熟的孩子更懂得自己要什么,想得更长远,目标性更强,自律性也更强。”,对于早熟的Amy,父母采取的一直是“放养”策略,除了对她的中文学习有硬性要求,其他决定都交给孩子自己来做,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只要Amy提出要求,父母都全力支持,因为他们知道孩子很清楚自己的想要什么。

Amy(前排左三)和罗德岛队友在耶鲁大学进行羽毛球比赛(Amy供图)


因为早熟,Amy很小就很有危机意识:“我很小就觉得学习挺重要的,因为我觉得有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将来自己选择的范围才能更广,所以我从小就自觉地花心思和时间在读书上。”

Amy就读于新西兰南岛著名的私立女校Rangi Ruru,这所学校久负盛名,最不缺的就是全面发展的学霸,而Amy则在学霸云集的学校中保持多年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Amy作为Dux学生从 Rangi Ruru Girls' School 毕业(Amy供图)

“我学习成绩好的秘诀比较特别,因为我有选择恐惧症,哈哈”,谈到自己的学习经,Amy笑言自己的经验不同寻常,“高中不是需要选课吗?而我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人,所以对很多课程我都有兴趣,想要在喜欢的课程里做取舍太难了,索性我就尽量把喜欢的课都选了。课外活动类、体育类也是如此 ,像是滑冰啊、羽毛球啊也都有兴趣,然后就都学了。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学这么多课程,做这么多工作很辛苦,但我觉得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因为我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些,所以即使辛苦也乐在其中。在这里我要强调下,申请艺术院校作品集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选择了我最喜欢的那些艺术和设计相关的课程,所以我学以致用,在作品集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我越发意识到我对设计专业的强烈兴趣。同时,我也很感谢Crimson老师的专业,帮我耐心周全地准备作品集,这为我申请到罗德岛艺术学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Amy大一第一学期在罗德岛设计学院绘画工作室的炭笔画(Amy供图)

事实证明,Amy重视学习的思路是对的:像罗德岛设计学院这样的顶尖院校,虽然很看重学生的艺术造诣,但好的学术成绩也是强有力的加分项!艺术天分和好的成绩都是考入顶级艺术类大学的重要敲门砖,所以如果你想去好大学艺术类专业深造,就不能只顾着专业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业。

Amy(左)和 Rangi Ruru Girls' School校长


“兼顾艺术和学业的道路也是挺辛苦的,但是内心热爱的事情才能有动力坚持下去,才能有冲动做到最好!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我觉得家长还是要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机会,让孩子尽量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孩子真的喜欢就不用家长各种激、各种催了,自己就能目标坚定地走下去。”Amy总结道。

插播:顶级艺术校园活动



四,顶级艺术学院的学习生活

艺术类大学都教什么?专业技巧?各种艺术技能?Amy觉得罗德岛设计学院教会自己最多的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作为顶尖艺术院校 ,罗德岛设计学院是一所小而精的学校,全校每个年级只有600多名学生,大约1名教授负责一个20人的小班,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和教授、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让大家对自己更加了解。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也更高,教学更加个性化。

Amy正在制作的铝球(Amy供图)

“作为艺术生,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自己对艺术的自信,还有独立思考、创造的能力。学校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度,老师鼓励我们自己去思考你的作品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虽然不是手把手教,但会给很多中肯的建议引导我们,还会给我们介绍非常实用的资源库。其实,纯技术类的技巧自己上网都可以学到,难的是设计思路的摸索,这也是学校最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Amy很喜欢也很适应学校的教学风格和学术氛围,“罗德岛设计学院可以说是全美追求最纯粹的艺术院校之一,不是为了学生找工作而进行的刻板的教学,而是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安心做自己的作品。”

和其他美国大学一样,罗德岛设计学院也不要求学生在大一确定自己的专业,大学一年级几乎没有专业课,而是以基础课为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掘自己的兴趣,为将来选专业打基础。学校可以选的课非常多,这让有“选择恐惧症”的Amy反而觉得如鱼得水:因为不知道选哪些,索性就尽可能多选,在打基础的两年,Amy学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课程,比如玻璃制造,虽然学了之后感觉并没有兴趣深入研究,但她觉得这个课特别有意思,自己对材料材质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罗德岛设计学院Smart Matter课程上用镍钛诺智能材料合金制作的 VR/AR 初学者手套(Amy供图)

学了这么多的课,Amy不仅学超了学分,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因为学校规模较小,同学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融洽。当时,学生会缺一名会计,而多数学艺术的同学并没有选修过会计这个学科,会计候选人非常少。这时候,Amy热爱多选课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她凭借会计的优势顺利进入了学生会。后来,因为她人缘好,共情能力强,Amy获得了很多同学的支持。在2020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Amy和学生会的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在校的同学度过难关,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成为了校学生会的主席。


五,结语

有些人觉得学艺术就没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学习上,殊不知,想要考入顶尖的艺术类院校,学业、专业两手都要抓,过程可能会比学习其他专业更累更辛苦。但是,就像Amy说的,只要内心热爱,就会充满动力。学习艺术,必须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真心喜欢的专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像Amy一样,认准目标努力向前冲吧!

Amy供图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看到来自新西兰华裔女设计师的名字—Amy Huang。衷心祝愿Amy的设计之路越走越好,期待她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努力的女孩子,运气一定不会差!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近期热门文章

一文看懂新西兰高考:有人学它毕不了业,有人靠它考上剑桥……➤纽约富人区华裔女孩:我家有钱,但我花起来感觉不自在,因为父母这样对我说……独家!上百篇有关新西兰教育的原创文章都分类整理在这条微信里,华裔家长人手一份!➤公校、私校师生互相交换,体验完对方的生活后,发现两学校差异竟这么大……➤在新西兰给娃择校不要本末倒置!盘点华裔家庭最容易犯的错误,附“学区房”实用妙招!➤重磅!2021年新西兰最佳中学排行榜:女校、私校表现突出,东区公校再进前10!➤新西兰版“樊胜美”靠教育逆天改命,被亲哥拖后腿依然勇敢前行!从辍学打工到内阁部长的成长史!➤神仙对话!新西兰中洋两大哈佛学霸深谈一小时,涉及这些家长学生关心的话题!➤华裔女孩斩获剑桥医学院offer! 接受中国基础教育高中回新西兰,她是如何评价两国教育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