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教材 |《西方史学史》

张广智 未曾读 2022-09-14

2020.1 1.0 4  | No.384


张广智先生


前言


张广智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西方史学史》,缘起于1996年国家教委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其后,由我开设的《西方史学史》课程也被列入复旦大学“本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因此,编纂一本《西方史学史》便成了实施上述两项计划的“主干工程”。经努力,此项“工程”终于如期完成,作为国家教委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西方史学史》的初版于2000年问世。新书甫出,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久便重印,以后又逐年不断加印。不久,本书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定为“推荐教材”。

《西方史学史》初版书影
 
之后,本书又有幸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于2004年出了第二版,销量继续走俏,继续得到读者的厚爱。为了回报广大读者,我们对第二版作了许多修订工作,扩充了内容,新增若干章节,同时配了近百幅插图,以增添视觉印象,让大家更喜欢阅读。据不完全统计,两版合计共印了十五六次,其发行量已大体覆盖需用此类教材的全国各高等院校。
 
这令我感到十分惊喜,当然也让我感到欣慰。

《西方史学史》第二版书影
 
与此同时,学术界对此书也迅速做出了回应。是书出版的同年,《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上便发表了两篇长篇书评:张耕华教授撰写的《一部“经院式”的西方史学史——读张广智〈西方史学史〉有感》(载《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评价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完备的一本西方史学史教材”,是把“教材的写作与学术研究进行完美结合的著作”;徐善伟教授撰《努力建立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评张广智等著〈西方史学史〉》(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5期),同样认为本书既是一部“优秀的教材”,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
 
总之,教育领导部门如此重视与支持本书,学界同仁如此赞扬与推崇本书,尤其是广大读者如此厚待与关注本书,这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力地鞭策与鼓舞着我们努力奋进,永不止步,不断修订这本西方史学史教材。
 
2006年,本书再度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已经是第三次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了。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推出了第三版,这一版继续得到读者的厚爱。转眼,将近十年过去了,西方史学史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深感有作进一步修订的必要性,因此,如何把新版修订好,便成了一直萦绕于我心头的一件大事。我以为,新版应当继承前三版的优点,同时克服其缺陷。这之前所发行的三个版本深受读者欢迎,自然有它的道理:本书初写时所拟定的宗旨,即“编写出一部具有先进性、适应性和有特色的西方史学史教材”,满足了读者的学习需要和心理诉求。这是因为,唯其“先进性”,才能引领潮流,指明方向,尤其为向往时尚、前卫的年轻读者们广泛接受;唯其“适应性”,才能找准主体,兼及其他,使之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唯其“有特色”,才能区别良莠,分出优劣,从而在“群雄纷争”中胜出。

《西方史学史》第三版书影
 
因而,不断地创新,应确定为本书修订工作永远的追求。为此,它既要继续贯彻上述之宗旨,又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达到“先进性、适应性和有特色”的目的。
 
也因此,新版的修订工作特别留意以下一些方面:
 
尽量把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的学术成果,吸纳到本书中,并及时将这些成果介绍给读者,尤其体现在重写、扩写和改写的部分。读者从本书中可了解当今国内外顶级学者的著作和观点,从而获知相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资讯与学术动态。
 
尽量把西方史学研究者的新成就与新思考介绍给读者,抛弃陈说,阐发新论。比如,关于古希腊史学、中世纪史学、文艺复兴史学、兰克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新文化史等相关章节,都是几位执笔者近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他们都有专著、专文发表过,在本书中“集体亮相”,易于广大读者“集中观看”。
 
尽量开掘与深化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内涵,以逐渐构建西方史学史教材的新体系。与前几版相比,本书扩充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内容,加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篇幅,新添了中外史学交流的篇章,等等,我们的这些尝试或可有益于西方史学史学科内涵的深化。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在本版中,我们尽己所能,在立论、内容、结构、文字等方面修订增补,力求精益求精,使它不仅成为一本读者喜爱的西方史学史教材,也力求为有志于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者提供门径。
 
在此,有一点需要点明,本书除主笔之外,还有六位作者:吴晓群、陈新、李勇、周兵、易兰、肖超。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如今都已是各高校本学科的领军人物,我常常这样说,我的事业在于我的学生,个人的能力与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我的许多事情都还得靠弟子们的支撑。对此,我是心存感激的。如这次修订本书,有的忙于行政事务而“日理万机”,有的于书桌旁一面写作而一旁婴儿正嗷嗷待哺。一言以蔽之,他们无怨无悔,夜以继日,全力以赴,精诚合作,终于助我完成了新版的修订工作。
 
这使我自然回想起,耿淡如师当年为编纂西方史学史、为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奠基时的艰辛,每每想到这里,都不由使我感慨万千。现在,我们的条件较之往昔不知好过多少倍,这也促使我的学生们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本书只是显露了少数几位弟子的成果,其实,平心而论,我所带教的三十位左右的博士研究生,多已成才,且都各有所长,在西方史学史等领域内辛勤耕耘,成绩不凡。在我看来,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造就了他们,是复旦这座百年名校的沃土培育了他们,更是具有深厚的史学史研究传统的复旦历史学系培养了他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

《西方史学史》第四版书影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成就,都离不开耿师的“精神指引”。我曾经在接受学生的一次访谈中说到,我把耿师对学问的执着与敬畏、睿智与识见,视作一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的“灯塔”。至于我个人,作为这些后辈的老师,只是为他们的成长尽了绵薄之力。我所做的工作,好比是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手”,经我之手,他们个个与耿师的学术文脉相衔接了。于是,在不少场合,常有学界同仁把我和我的弟子们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称之为“复旦学派”(或径直唤作“耿淡如学派”),这一说法能否成立,还得由时间来检验、让历史来判断,我和我的学生们,只不过在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这个领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从不敢以什么学派自诩。不过,在新版即将出版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让我的老师失望,我的学生们也没有让我失望。
 
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这部教材从问世至今已近二十年了。如今看来,它仍有不少缺陷,还需要继续修订,才能打造成一把“好剑”。我深知,一部好的教材只有不断修订,才能继续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里,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比如1950年初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等著的《现代世界史》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何兆武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迄今已近七十年了,其间不断修订,现已出至第十版,被学界称为登上世界现代史学术殿堂的“标准教科书”(何兆武先生序语)。这就是说,该书平均每六年就推出一个新版本,并持之以恒地一直在修订着。他们积数十年之力,终于磨出一把“好剑”,这确实令我们感动,也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榜样。
 
总之,“标准的教科书”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倘若懈怠,满足已有的成绩,它当然会远离我们而去;倘若我们辛勤劳作、努力耕耘,一切从零开始,它也许会逐渐接近我们。“标准的教科书”,永远的新追求,这是我们今后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也是我们永不迷失的前进方向。


相关图书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张广智主著
《西方史学史》第四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延伸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