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英诗金库》(修订版)

未曾读 2022-12-22

2021.11 .10| No.478



《英诗金库》(修订版)
[英]F.T.帕尔格雷夫 原编
曹明伦 罗义蕴 陈朴 编注
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作者简介


F.T.帕尔格雷夫(1824—1897),英国诗人,毕业于牛津大学,编有诗集《英诗金库》。
 
曹明伦,男,1953年生,四川自贡人,翻译家,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翻译》《英语世界》《译苑》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学和比较文化研究。著有《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译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等英美文学作品20余种,计900万字,论文70余篇见于《中国翻译》等学术期刊及若干大学学报。


内容简介


《英诗金库》最初由英国诗人帕尔格雷夫于1861年选编出版,收录了英国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名家诗作288首。这些诗作主要是一般大众喜闻乐见的抒情诗和歌谣,一经出版,便受到英国民众的普遍欢迎,以后重版多次,成为至今有名的选本。因原版本系帕尔格雷夫于1861年选编,英国国内相关诗人又进行续编,即在原作基础上,后续了145首1861年后至20世纪初的经典诗歌,使《金库》选诗达到433首。

1983至1984年,四川大学曹明伦教授策划并与罗义蕴、陈朴合作,编注了此书的中英文对照版,编注者联络了众多知名翻译家和诗人(如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戴镏龄、朱维之、飞白等)进行翻译。此书于198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一直在国内诗歌界享有盛誉,研究者和学习者纷纷以此为经典,或为工具书,或为教材,或为读物。



《英诗金库》初版前言


弗·特·帕尔格雷夫

编者相信,这部小小的诗集与其他选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力图囊括用我们的语言写作的、业已弃世的诗人们的全部最佳抒情诗及歌谣——入选诗歌无一不是上乘之作。因此,读者将读到许多家喻户晓的和许多应该为人们所熟悉的诗篇。编者欲把诗歌之酷爱者视为本书的知音读者,故不能将那些迄今未被世人所知且又无价值的作品奉献给他们。
 
编者并不知晓抒情诗有何明确而精密的界说,但是随着编选工作的进行,他发现从实际上对抒情诗加以判别变得愈来愈清楚,愈来愈容易,与此同时,他心中也就形成了几条简单的原则。收人本书的抒情诗基本上具有这样一种意味,这就是每首诗都应该表现一种单一的思想、感情或场景。依照这一点,凡叙事诗、描述诗和教诲诗,除简洁明快并具有人类感情色彩者之外,概不收选;凡滑稽幽默诗,包括那些全然系个人批评,或即兴的,或宗教性的诙谐,除极少数真正通篇具有诗味的佳作之外,其余均视为与本书宗旨相悖;凡素体诗和十音节双行诗,虽则负有盛名,引人注目,但因既有别于我们所知晓的歌谣,又难以归人抒情诗的范畴,也概不纳人本书。

然而,编者并不指望,而且也不可能使读者都认为本书所选诗篇均严格符合上述原则。有些诗,诸如格雷的《墓畔哀歌》、弥尔顿的《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华兹华斯的《露茜》组诗以及坎贝尔的《乌林爵爷的女儿》等,或许也同样适合编人一部叙事或描述诗集。至于民谣和十四行诗,编者唯一能说的就是,他并非凭自己的任性和偏好,而是费尽心机、精心挑选的。
 
对人们更有可能提出的一个问题——即何为“最佳”的等级标准,以下陈述亦是编者的全部解释。诗应与诗人的天才相称;诗应达到与它的目的一致的尽善尽美;我们应要求诗的结尾简洁明了;诗的感情、色彩及独创性不能弥补它在清晰、和谐和真实性方面的严重不足;只有个别优秀诗行的诗算不得好诗;公众的评价只能作为路标,而不能作为指南;尤其是要依据全诗而不是诗的部分来判定优劣:这些和诸如此类的原则是经常不断地为编者所考虑的。

但编者不妨再补充一下,所有入选诗歌和大量未选作品都经过编者反复认真的斟酌权衡;在整个编选过程中,除了在本书“献辞”中所提到的那位杰出人物,编者还一直得到两位颇有独立见解和判断力的朋友的帮助。编者希望这种帮助已使本书摆脱了那种必然影响个人判断的片面性。但对于最后的取舍,编者本人负有全部责任。


显而易见,把这部诗选的准则应用于今天还活着的诗人也许是令人不快的。即使眼下这样做不惹人动怒,但只须预料一下未来世纪的人们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评价,这样做也似乎并非明智之举。倘若此书能流传于世,丁尼生、布莱恩特、克莱尔、洛威尔及其他一些诗人的诗将毫无疑问地要在最佳诗歌之中获得它们的地位。但编者确信,这项工作将在遥远的未来由其他人来完成。
 
编者曾两度系统地阅读查麦兹所编的那部未包括常见诗人全部作品的巨大诗选和各个时期的优秀诗选集,因此,本书中任何能使人感到遗憾的删略,未必就是编者的疏漏。所选诗歌,除极少数被删去某个小节(详见诗后注释),其余都是全文照印。编者之所以不惜担着风险删去某些小节,其目的是为了使被删诗歌更接近抒情诗的风格,至于明显地从根本上与抒情诗风格相悖的诗,则一概不收人。关于所收诗的正文,凡有两种不同诗文并存的,本书的一贯原则是选择最有诗意的诗文。为尽可能地便利读者,编者在排列、拼写和标点等方面,对每首人选诗都做了大量考证和修订工作。
 
编者在此衷心感谢所参阅各书的版权所有人,正因为他们的许可,本书方得以出版,没有他们的慷慨赞助,编选本书的计划将付诸东流。
 
在编排上,编者尝试了一种最富诗意的体例。在过去三个世纪的诗史中,英国在其思想意识和文化教养方面经历了不同阶段,这些思想意识和文化教养的阶段是如此的千变万化,相互对立,以致我们要通阅这些老的和新的诗篇就像是在飞驰中观看不断变幻的风景,而这样做往往会使人感到厌倦,有损于人们对美的欣赏。

鉴于这一原因,编者将本书分成了四卷:卷一包括一六一六年以前的九十年,卷二从一六一六至一七〇〇年,卷三从一七〇〇至一八〇〇年,卷四则从一八〇〇年至刚结束的半个世纪。若以或多或少给予各卷以特色的诗人而论,这四卷可分别称之为莎士比亚卷、弥尔顿卷、格雷卷和华兹华斯卷。就这点而言,本书在它所允许的限度范围内准确地反映了我们诗歌的自然发展过程。
 
莎士比亚、弥尔顿、格雷、华兹华斯
 
然而,严格的、编年史般的次序似乎更适合于以教学为目的的选本,而不适合于以欣赏乐趣并由此而增长知识为目的的选本,所以,各卷中所收的诗歌均按感情和主题分类逐级排列。莫扎特和贝多芬交响乐的展开进程,一直被编者视为本书编排的典范,每一首的位置无一不是编者精心考虑过的。因此,编者希望读者会发现本书所收的诗篇呈现出一种和谐一致,正如雪莱那高贵的语言所述,“对于自开天辟地以来,由一个伟大的精神支配着共同思想的全部诗人们所写成的那首伟大的诗”,这些诗篇犹如和谐的“插曲”。
 
当结束这一冗长的概述之时,编者相信他自己可以毫不自负地说,他已经预见到公众舆论对本书模糊笼统的评价将会比那些对本书持过严批评态度的人的评价更为公正,因为这些批评者会把对诗的评价限制在“从那么多代诗人中只选出这么少的诗”这一范围内。大凡博得名声的人都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与他名声相符的天赋或才华。如果那些诗句甜蜜但缺乏力度,或虽有思想却表达不当的诗人们的诗未被收入本书,读者切莫以为编者就不为此而百般犹豫,极为惋惜,更不要以为编者对这些诗作者有轻视之心。

在这份长长的而又可怜的,已经沉默的歌手名单中,很少有人配得上诗人的荣誉,而又很少有人不具备语言技巧、美的感应、细腻的情感或严肃的思想,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他们的作品尽管没有达到本书所要求的更高更精的优秀标准,但却比直正的平庸之作更值得一读,因为真正的平庸之作只是为了填充那些省下时间来自我完善,或用任何更高尚、更永恒的形式来取乐的人的时间。

若是真把这些作品也算作平庸之作的话,我们真不知对“最佳”一字负下了多少债。犹如虚构的亚速尔岛之泉,但比该泉更具有千变万化的魔力,这门艺术不可思议的魔力能使生命的每个时期都得到相应的天惠:给少年以经验,给成年以沉着,给老年以青春。诗给予我们“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宝藏”,用世上最高尚、最健康的方法指引我们,并给我们解释大自然之真谛。但她最好的解释就是她自身。

如果本书的编选计划已经达到它预期的目的,那读者将在这个选本里听到她的声音: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英国的诗人们在那里受到尊敬,只要英语在那里流行,这本诗选就有希望在那里觅到知音。


延伸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点击卡片,即可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