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台湾赛区颁奖礼讲辞

丘成桐 数理人文 2022-09-12
以下内容整理自丘成桐院士于 2020 年 7 月 18 日在第十二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台湾赛区颁奖礼上的讲辞,刊登于《数理人文》(订阅号:math_hmat),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由于新冠疫情的缘故,第一次不能够亲自在现场参加颁奖典礼,感到很无奈,先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


想谈谈几点感想。首先,我从 1991 年开始来台,到台湾清华大学访问一年,此后时时到访,至今不觉几十年了。我一直关心台湾的发展,台湾有一流的数学家、科学家、工程师,他们朝气蓬勃,敢想敢干,台湾工业园区的长足发展便是明证。即使远在哈佛,我也常常接待台湾来的学者。然而,近年我发觉来访的学者少了,台湾的本科生和硏究生也少了。


这或许和社会的气氛有关。无论如何,硏究机构应该面向全世界,讯息必须自由地流通。这次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大学都不能上课了,大家利用 Zoom 来交流。哈佛上课和硏讨班都用上它,欧洲的会议和硏讨班每天都透过它进行。台湾不能用 Zoom,致使跟外面的交流出现阻滞,令人十分惋惜。


做学问,和同行交流很重要,可以这样说,不交流等于自杀。明朝海禁之后,和西方的交流中断了,科技的发展就慢慢落后于西方了。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取得的成果要比中国二、三千年得到的还要多。昨天我在演讲中谈到数学历史,指出中国面对这些丰盛的数学成果,能掌握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超越?当前,无论中国大陆、台湾或香港都拼命追赶世界潮流,可是也只能一部分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西方数学是个丰富的宝藏,今天我们能了解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孔夫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了解到自己所处比较落后之后,才能发愤图强,跟西方先进交流也就更要紧了。


昨天跟几位参赛的同学谈了一回,似乎今天中学生交流的圈子比较小,除了跟老师和同学接触外,很少到图书馆找参考材料,更不用说到大学去问学了。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现象。现在参赛的题目,大部分是老师提供的,题目固然不错,但我也有另外的想法。当今资讯发达,中学生如果善于利用网上资料,应该能够找到不少有趣的题目。此外,无论是在美国或大陆,学生每每向大学教授请益硏究方向和题目,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眼界和品味。


我希望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跟老师同学交流,到图书馆和网上找资料,并向大学教授请教。但讲到底,参赛的题目应该由自己去发掘,找题目是竞赛重要的一环。回想自己初高中时,也常常苦思,探索数学的脉络。到图书馆看课外书,在书店打书钉,那都是常有的事。我自己也曾提出一个平面几何的难题,朝夕思索也不能全解,询之老师也无头绪,最后在一本参考书中,得知问题的答案,竟牵涉及 Galois 理论!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很有意思。我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累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都能找到有意思的题目。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当中,就有不少有意义的问题,其中不涉及高深数学。另外,组合问题不需太多数学的背景,但却很有意思,同学们不妨尝试一下。


我鼓励大家把眼界放开,不必局限在数学的范畴内找问题,不妨看看工程的书,扩阔胸襟。台湾工业界有很好的工程师,你们可以多接触。


中国大陆目前遇到卡脖子问题,美国制裁中国的公司。中国的基础科学不算很好,因此确也遭遇了一些困难。我想台湾工业界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果能够把基础科学丶基础数学丶应用数学结合,台湾的工业一定能更上一层楼。不管是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好,里面都要用到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我希望大家不要急功近利,要有耐性地把基础打好,以后硏究数学也好,到工业界也好,都能无往而不利,天空海阔,任意翱翔。总而言之,学好数学,前途一片光明!


谢谢各位。

丘成桐

2020 年 7 月 18 日


有关更多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的资讯,请浏览以下网页。


中国赛区:

http://www.yau-awards.science/

http://www.math.ntu.edu.tw/~shing_tung/


海外赛区:

https://yashk.org.hk/yau-award/

http://www.yau-science-awards.org/


图书推荐

顾险峰, 丘成桐 著: 

《计算共形几何(理论篇)》, 2020 年

欢迎关注《数理人文》杂志微信版

© International Press of Boston

微信订阅号:math_hma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