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四:俄乌战场的三个异动情况的观察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4-08

橡树原创《俄乌战争综述》系列篇文章:

《俄乌战争综述之一:俄军的闪击战与基辅及北线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二:3月2日,战争已经从实体延伸到虚拟的战场》

《俄乌战争综述之三:高科技总体战与战局清晰化

《俄乌战争综述之四:扎波罗热核电厂,战争的又一个路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五:战争、静默、谈判》

《俄乌战争综述之六:第三阶段战事,局势混沌,以打促谈》

《俄乌战争综述之七:基辅与马里乌波尔的攻防战将是战争的风口》

《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

《俄乌战争综述之九:高科技总体战态势下的持久战与阵地战》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网络写手的假旗攻势与俄乌战场的持久态势》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一:战争没有结尾,战争还要继续》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二:基辅的反击,扎波罗热与俄军下一个目标》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三:第五阶段的战事何时拉开》




俄乌战争4月3日大致态势图。


在一些务实、理性的军事网站,通常会经过充分核实并确定地点,才可能贴出俄乌双方战场画面或者被击毁的战车、设施等画面。这也是我认同的素材。


2022年4月3日,俄乌战争持续第39天。


关于战争态势发展,我从2月24日战争爆发最初至今,大致有如下分析、推断:


其一,俄国为军事大国,核大国,但绝非军事强国。俄乌战争会转入持久战态势。


其二,俄乌战争为世界第一场高科技总体战。


战争由现实战场广延、发展至新技术、新科技的虚拟战争和以混合战争为主体的抽象战争。


受此影响,俄乌战争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高科技立体机械化战争。


同时,俄乌战争也不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代理人战争”。


俄乌战争既为俄乌两国在乌克兰国土上的热战,其抽象战场和虚拟战场已经蔓延、影响全球,使得这场战争似乎正在成为世界国家、联盟、企业、组织等以或明或暗的复杂形式深度卷入的“世界性战争”。


这或者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新表达形式。


其三,俄乌战争为一场战略核威慑影响下的高科技总体战。


俄乌武装斗争及俄乌战争现实战场无法决定俄乌战争最后走势。世界“核衡势”政治可能会深度影响战争进程。


俄乌战争会长期处于“打打谈谈”的状态,最终,俄国可能会因为北约、欧美、乌克兰等方面妥协,在2014年3月的俄乌态势基础上达成停战。


其四,基辅和马里乌波尔为俄乌战争的核心、风口战场。其中,基辅为俄乌战争最高战略目标。也是俄乌战争的现实战场、抽象战场和虚拟战场的核心目标。


俄军只能以强势武力威压基辅,利用国内能源、重工、廉价兵源及兵力、火力的数量、体量的优势,维持对基辅进行低廉的机械化攻势,才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尽量夺得一些战略结果。


因此,在俄国没有发生重大政治变化的前提下,俄军不能失去、放弃基辅战场。


同时,“如是马里乌波尔真的出现战场奇迹,(那么)俄军将必然不堪(承负)俄乌战争之沉重。”


其五,3月29日的俄乌第五次谈判出现细微的倾向缓和局势的迹象,不过,这可能是俄、乌及北约、美国等多方控制俄乌战争升级的结果。


俄乌双方在谈判中不在同一频道。实质性的俄乌谈判,可能尚未开始。


在基辅、马里乌波尔战场没有出现明显结果之前,俄乌战争可能没有明确的走向。


目前,俄乌战争进入第五个阶段,战争还得继续下去。


俄乌战争确实这样进行着……


(相关问题,请参考阅读文前罗列的《俄乌战争综述》系列)


图(1):4月2日,俄军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和哈尔科夫战场兵力部署大致态势图。


图(2):4月3日,俄军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和哈尔科夫战场兵力部署大致态势图。这类地图标注俄军单位,从集团军、师、旅、直至团、营战斗群,可知网络时代的战争,按照传统战法作战的军队确无秘密可言。


俄军撤退丢弃的战车。


4月1日,愚人节。


俄乌战场顺势出现愚人节风格的战争态势。


俄乌战场风格延绵到了4月3日,俄乌战争出现三个战场异动:


其一,在北线基辅战场,乌军发起规模有限的战术性反击。俄军却突然开始了全军有序战役退却


如图1、图2显示,基辅方向的俄军正向西北切尔诺贝利地区、白俄罗斯等地域,以及切尔尼戈夫方向分路退却。


同时,绕过苏梅地区向基辅进攻的俄军也正在沿来路退向俄乌边境。


在并没有遇到乌军实施战役反击的态势下,俄军退却速度极快,完全有放弃基辅战场的架势,显得非常诡异。


近日,媒体及新媒体传闻,俄军在切尔诺贝利地区修筑工事和机动,可能触动原来深埋核污染物引发事故……


中新网报道当地时间3月3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证实,俄军全部撤退并且已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控制权移交乌方。4月2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展示核电站升起乌克兰国旗。


俄军确实向北方开始战役撤退。


就基本地貌、路况而言,西线俄军从白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方向进攻基辅的路线条件最差,却又是俄军进攻基辅的最主要路线。战争爆发以后,俄军初战不利,后勤交通保障方面尤其问题频繁,为维持对基辅攻势,曾经调动工兵铺开道路、通讯及防御工事等军事基础建设,缜密而繁琐调动部队,摆出了以持久战、消耗战围打基辅的阵势。


同时,俄军为配合西线钳击基辅,还从切尔尼戈夫、苏梅绕道,分路逼近基辅以东,形成钳击、合围基辅阵势。


近日,俄军以俄东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柴科上将坐镇基辅以西战区,以中部军区司令亚历山大·帕夫洛维奇·拉平上将坐镇切尔尼戈夫及基辅以东战区,似乎真如有的军迷预测,俄军蹲在基辅两侧,正在憋大招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位上将赶至基辅战区,却是指挥了俄军从基辅撤退。


放弃基辅战场,是俄军的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事实上,俄军如果放弃围打基辅,纵算南线能够取得更大的军事“胜利”,俄国也难以在政治与外交取得战略性成果。


那么,俄军自2月24日以来军事行动连续背离逻辑,作战计划屡屡发生急变,后勤保障和通讯方面更是问题频繁。


或者,俄军在基辅方面可能因此不支,被迫撤退?


有待观察。


4月2日,乌军方面宣布乌军恢复控制了整个基辅地区,同时,乌军宣布自2月24日战争爆发以来,俄军所有参战的125个营战斗群,其中16个营战斗群遭到歼灭性打击,另外34个营战斗群被重创,正在撤出战场……


4月3日,乌军公布俄军损失数据为:


俄军伤亡18000人;坦克644辆;装甲车1830辆;各型火炮325门;多管火箭发射系统105台;各型飞机143架;直升机134架。


虽然乌军公布数字尚未得到确认,但是,俄军开战以来损失惨重确属不争事实。


即便如此,俄军依旧在体量和数量上占有优势,且并没有遇到乌军战役规模的反击。


因此,有权威军情网站分析,俄军这次撤退行动可能是为集中兵力投向南方战场,以期在黑海及亚速海打开局面,以利于俄国对乌克兰谈判,并且在5月9日俄国卫国战争胜利日完成停战。


总之,俄军突然且迅速从基辅战场撤退了。


因为俄军退却突然而迅速,再加上乌军在基辅一线缺乏规模化机动兵力,忌惮俄军空天军威胁,因此,乌军除了发起多次战术出击,炮火追击,并没有进行规模化追击。


同时,俄军撤退靠着地雷、远火和空中掩护,基本能够脱离作战接触,没有建制损失。


不过,俄军撤退匆忙,沿途抛弃包括卫星通讯系统、坦克、装甲车等大量武器设备,以及在基辅外围村镇实施无差别攻击等等,都显示出俄军的士气与纪律似乎已经大大不如初战状态,变得非常恶劣和糟糕。


总之,俄军放弃基辅战场,可以确认俄乌战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放弃基辅战场,意味着俄军投入乌克兰的兵力已经不具备单向压制乌克兰的常规战力。


同时,俄军无法在军事上直接威胁基辅,无论俄军在乌克兰南方及亚速海沿岸赢得战役面上的军事胜利,俄国都会在战略、政略层面完全失去后续谈判的主动态势。


那么,俄军的撤退行动的背后,确然是往南线增兵?


又或者是否已经受到了相关克里姆林宫的非常的、变化的外交、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尚需观察。


其二,乌军2架直升机低空突击别尔哥罗德市,炸毁了俄国一个介于军民用途的储油站


别尔哥罗德市被袭击的储油罐。


哈尔科夫至别尔哥罗德市


关于这个事件,不说英美,不说政治,仅就军事视角而言:


别尔哥罗德市位于俄国西部靠近乌克兰边境的北顿涅茨河畔,是别尔哥罗德州的首府和行政、工业、文化中心,为俄军进出乌克兰东部及哈尔科夫、苏梅等地的军事重镇。


继3月30日别尔哥罗德市一处军火库发生原因不明的起火、爆炸事件。4月1日,乌军直升机低空突击,炸毁了别尔哥罗德市储油站的8个储油罐。


这个事件网络表述极多,众说纷纭。


不过,可以肯定,这是乌军自哈尔科夫出击的一次跨境战术性攻击。并非网络传闻的俄军的伪旗行动。


乌军选在俄乌第五次谈判期间,以及选定俄军守备森严的边境军事重镇别尔哥罗德市作为攻击目标,选用攻击机动相对迟缓的直升机低空突击实施攻击,就军事角度理解,完全是一次强军对弱军的极为强势的语言表达:


(一),这一军事行动为乌克兰对俄国单方面的谈判的思路的否定。干脆利落表达了乌克兰无意在俄国表述框架内谈判停火的态度。


(二),乌克兰将战争与谈判分割,既表达了国家抗战的决心,也表达了乌克兰敢于主动出击俄军的自信。


(三),乌军选择以直升机从哈尔科夫出击别尔哥罗德市,其间相距80多公里,攻击效率远远低于圆点战术导弹。再加上别尔哥罗德市为俄军发起俄乌战争的主要支撑基地,防备必然森严。因此,就军事常识而言,乌军以区区2架直升机远征俄国本土目标,如此艺高人胆大的冒险居然轻易得胜,实属不可思议的事情。


乌军完成了任务。


仅此可见,乌军对俄军确实占据绝对的电磁权压制优势。


相比制空权而言,制电磁权显然更具军事价值。


这种制电磁权的军事价值体现在俄军动用苏-35等先进战机空袭乌克兰被击落,而乌军以直升机奔袭俄军则可以成功打掉俄国境内目标。


假设乌军能够保持制电磁权优势,那么,俄军后续作战将继续非常困难。


(四),别尔哥罗德市为俄军发起俄乌战争的主要后勤支撑点,乌军能够长途奔袭,有效打击别尔哥罗德市,这也意味着俄国境内的军事基地、兵站、仓储等等目标遭到乌军直接威胁。


如此态势,使得俄军作为进攻方在本来就面临诸多后勤保障问题的基础上,又尴尬浮现了后勤防务安全问题,就军事对抗而言,似乎俄军已经不占优势。


其三,神奇的马里乌波尔战场,到底还能够坚持多久?


3月31日马里乌波尔态势,可见俄军基本完成了对乌军南北分隔、包围。就态势而言,马里乌波尔危在旦夕。然而,直至今天,俄军攻势尽显疲态,马里乌波尔态势似乎没有发生决定性变化。


我在3月15日《俄乌战争综述之七:基辅与马里乌波尔的攻防战将是战争的风口》,以及《俄乌战争综述之八:最后的战场,可能在黑海沿岸》等多篇文章介绍过马里乌波尔对于俄乌战争的军事及战略、政略价值。


我在多篇文章分析认为,俄军在俄乌战争存在两个核心战场。


一个是基辅战场。这是俄乌战争的政略、战略高地。


另外一个是马里乌波尔战场。


这是俄军是否能够夺得基辅战场这个政略、战略高地的垫脚石。


这些天来,俄军集中猛烈炮火,以绝对优势的陆海空立体兵力、火力围攻马里乌波尔,然而,马里乌波尔的乌军孤悬顿巴斯腹地,却神奇般扛住了俄军多次攻击,使得俄军始终无法完成分割守城乌军。


人们为此倍感狐疑,乌军深陷重围,何以能够在马里乌波尔顽强抵抗俄军猛攻近月?


我在前面多篇文章有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大致归纳乌军能够坚守马里乌波尔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马里乌波尔军民敢于死战卫国的血气。


其次,马里乌波尔为乌克兰临亚速海重要港口,同时更为衔接俄国本土、乌东二州和克里米亚的枢纽。自2014年以后,马里乌波尔即为乌军针对俄军国防的最重要基地之一,在城市构建、物资储备和军队配置上作了极为充分、完备的预备。


再次,我分析过乌军及北约、美军可能组织着相关电磁战、信息战、智能战、网络战等优势军力资源,对马里乌波尔守军予以了有效的支持与配合。


否则,确实无法解释乌军何以数次精准打击俄军高级军官和多个指挥部,精准反击、缴获俄军TOS-1A重型喷火坦克,以及乌军在被围近月,居然可以使用瑞典援助的AT4反坦火箭筒等新式武器。


3月31日,俄军发布战报称乌军以多架米-8直升机运输被围人员突围,其中2架被击落。


马里乌波尔,战前战后的同一个街区。


显然,俄军这个战报侧证了乌军极有可能凭借电磁战、信息战、智能战、网络战优势,一直以来,为马里乌波尔准备有一个“直升机通道”。


这个“直升机通道”,无疑为被围乌军能够有效抵抗俄军进攻的输血管。


——还是那句话,在高科技总体战情况下,被制电磁权压制下的制空权的军事价值变得非常有限。


对与欧美与北约而言,俄乌战争转向持久战、消耗战,无疑是放血俄国的伤口。而马里乌波尔攻防战旷日持久进行下去,即为俄军在俄乌战争直接流血的伤口。


目前,美国拟定再向乌克兰提供军援的清单,除却医疗用品、野战装备、夜视装置、通讯设备等,还赫然列入了无人机、装甲车、激光制导火箭系统、以及与波兰联合提供前苏联主战坦克等重武器。同时,英国也有向乌克兰提供反舰导弹和陆军AS90自行火炮等重武器意向……


显然,北约和英、美等国也看准了这个战机。


有了增强的通讯设备和远程火力、精准火力及坦克等重武器,乌军常规战力必然得到大幅提升。


那么,俄军可以调兵南下,乌军在得到外援军火加强以后,同样也可以相机抽掉基辅、利沃夫、日托米尔南下黑海及亚速海沿岸……


“如是马里乌波尔真的出现战场奇迹,(那么)俄军将必然不堪(承负)俄乌战争之沉重。”


那么,马里乌波尔是否会是俄乌战争的最后的句号?


我是橡树,与朋友同行,观察俄乌战争。


感谢转发、支持。


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4月3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