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八月,乌军以“精准狙击”对搏俄军的“炮火洗地”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8-24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综述全集及俄乌战争综述之三十:乌东与七月的攻略猜想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转型和反攻

俄乌战争观察:千年成精的土耳其或成俄乌战争最大受益者

俄乌战争观察:北顿涅茨克战场和苏沃金走廊

俄乌战争观察:战场之外的战略对抗

俄乌战争观察:赖西昌斯克,一颗极具政略、战略价值的“弃子”

俄乌战争观察:谁来决定斯拉维扬斯克的决战?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七月攻势……

俄乌战争观察:这场无聊、单调和漫无目的战争,还要继续多久

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的“天王山”之战

俄乌战争谈:从“1981-西方81演习”可见,俄军与苏军完全没有可比性


(图1-1)7月27日ISW发布的俄乌战争全局态势图截图。图示乌军近日在赫尔松、扎波罗热及哈尔科夫等战区向俄军发起反攻。


(图1-2)7月27日俄军向媒体发布的俄乌战争态势图。


2022年7月2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154天。


今天早晨点开微信,就像约好一样,好几位好友匆匆贴图发圈,表示已经前往美洲。


如此网络挥手作别,我看着他们的朋友圈,却想起他们和她们似乎还欠我一顿饭、一本书、一张合影、一次自在随意的漫谈,心里顿然百味、索然。


作为汉语言作者,我的写作侧重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每日忙于阅读、写作,平常难以和朋友们随时交流。平常似乎不以为意,可是忽然间与诸位发小、挚友小别,却不禁怅然若失。


此刻,唯有想起尽量写一些文章挂在互联网,使我可以与身边的、远方的、熟悉的、陌生的朋友网络同行,一起守望着从今以往的纯良、明净的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来,在寂寞无聊的时候,等待想象中的一顿饭、一本书、一张合影、一次自在随意的漫谈终究会如期而至,这确属人生朴实而真切的乐趣和希望。


人生之美,无非如此。


唏嘘一二。


言归正传。


文前,简要综合ISW在7月27日发布的前一日战况如下(参考图2):


“俄军在巴赫穆特外围东北部推进,同时,俄军俄军继续在巴赫穆特东部和南部推进。


俄军向伊久姆西北部进行了有限的攻击,可能为保护伊久姆往斯洛维扬斯克线上的俄军后方地区。


俄军在靠近扎波罗热州边界的顿涅茨克市西南部进行了有限的袭击。


俄军专注于保卫占领线,并在赫尔松州西北部进行了有限地面攻击。


乌军继续袭击位于赫尔松州的俄罗斯后勤基地。


克里姆林宫正在继续组建地区志愿营以部署到乌克兰。


克里姆林宫正在加紧推动被占领地区的全民公决,以完成被占领地的吞并”,等等。


7月27日的俄乌战场,态势似乎依然浑浊不清。


(图2)7月27日顿巴斯战场态势。


顿巴斯战场,正在发起攻击的俄军MLRS“飓风”火箭炮。


但是,综合目前战况来分析8月的俄乌战争态势,似乎有路可循。


看过我写的《俄乌战争综述》《俄乌战争观察》系列的朋友,应该了解我写俄乌战争系列,相对侧重军事和战略的综述、分析、评论和推演。


事实上,现在回望以前的文章,有发表时间为例,除却判读俄军攻略基辅失算,其余文章对战事推演高度贴近实战。


(有闲有空,建议新的读友点击链接,参考阅读)


期间,在2月24日晚间、25日下午我写文推演、断定俄乌战争势将进入持久战态势,到4月1日俄军退出基辅战场,即有多位军迷好友认为俄军屡屡受挫,俄国又遭西方多国制裁,无法在消耗战、持久战中坚持下去,我曾经和多位朋友私下约定:


如是推演认为战争有转向、停战等迹象,我将邀约朋友小聚,煮酒论说俄乌战争。


这个约定从3月底说起,至今无法兑现。


俄乌战争继续以持久战、消耗战的态势进行。


尤其到了6月下旬和7月初,在G7峰会、北约峰会期间,俄军夺得北顿涅茨克和赖西昌斯克攻防战胜利及俄乌战争开战以来的最佳态势,使得俄乌战争全局态势无论对俄乌双方,或者对介入俄乌战争的多国及多组织等,都显得十分的无序、紊乱。


其一,对俄军而言,夺得北顿涅茨克和赖西昌斯克本来可以争取一个战略段落,将战争转向到核威慑保障下的战略防御态势,争取在边谈边打的态势中逐渐降低战争规模,最终达成谈判、终战。


但是,在俄乌战争最佳态势背后,国内空前高涨的民族情绪正在发力驱动战争呈现继续进攻,继续扩大趋势。


俄国正在失去这个极为宝贵的战略机会。


显然,战争持续时间越长,俄国对立北约、7G等主流国家,势必遭到21世纪以来最严厉的、并且持续加紧的政治、外交、军事、科技和金融、经济等方面制裁。


以10年、20年、甚至50年、100年的大战略视角去看,俄国取得俄乌战争完胜的概率极低,经济与人文前景更是显得非常灰暗。


其二,对乌军而言,失去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和赫尔松州大部,扎波罗热州部分地区,正面临俄国策动的分离风险。在军事和政治视角观察可见,俄国占领和控制地区的分离运动将极大影响俄乌战争受战术性核战争威胁的程度。


就此,乌军必须尽快以军事反击,打破俄国努力策动的对占领和控制地区的分离运动。


关于乌军为何要发起空前规模反击的问题,我在7月14日《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七月攻势》《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的“天王山”之战》等多篇文章,作了较详细分析。


随着乌军七月攻势继续至今,诸如ISW机构、乌克兰军事专家分析专栏等资讯,也较多涉及这个问题。


普遍认为,乌军需要在短期内即刻行动,发起反击,寻求打破赫尔松目前局势、破坏俄方分离运动。


因此,乌克兰在尚未做好战备的情况下发起绝地反击,在8月期间,显得比任何时期都更迫切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其三,北约国家、G7国家等援乌国家,大多为民主国家。虽然纷纷高调表示援助乌克兰抗战到底,但是,既对俄乌战争的持久战、消耗战态势缺乏清晰的共识,在援乌、锁俄的政略、战略上更是想法诸多,锣鼓不齐,难以整齐划一地高效应对俄乌战争变局。


同时,更受国家决策体制决定,这些国家应对俄乌战争的决策和行动并非可以立竿见影,都要受到国内政商势力、民声、国家本位利益等等因素影响,难以及时、足量地援助乌克兰抗战所需的物资、资金等等。


此外,俄乌战争为人类战争史上首例全程受到热核战争威胁的常规战争。


鉴于热核战争具有毁天灭地的威力,俄军控制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现状、冷战以来形成的世界核衡势政治影响等等,诸如英、美、法等本身就是享有世界核衡势政治权利的主要国家,自然要考虑与俄方在核衡势政治的桌面下达成妥协。


此前,马克龙发表关于“不要羞辱克里姆林宫的言论”,即为一种妥协的声音。


至于北约及美国放弃己方在智能、信息、网络和电磁的压倒性优势,通过援助、助战乌克兰而将战争控制、调整至对应俄军的机械化战争为主模式;严格控制乌克兰在常规战、防御战的框架,交换俄军放弃基辅攻势和黑海攻势,将俄乌战争压缩在乌克兰南方亚速海沿岸、乌东顿巴斯地区。如此等等,无疑为约及美国在战略上与俄国达成的妥协。


如此妥协,使得俄乌战争态势让人费解,有了高科技战争、常规机械化战争、二次大战、一次大战、堑壕战、混合战争、游击战等等多元战争特色。


俄乌战争的多元特色,本身就是俄乌战争战略浑浊不清的折射。


综上所述,正因为俄乌战争对参战双方及介入战争的多国及多织等都显示模糊态势,使得俄乌战争在短期之内,大概率不可能发生清晰的变局。


至于在简体中文网络流行的相关俄方或者乌方能够短期取胜的分析文章,纯属不明战局的“商业”猜想。


其实,不仅是简体中文网络。


在英、美、德等军事类网站,同样也有很多推演战争的专业度较高的文章、评论,经常会谈及“假新闻”与俄乌战争浑浊态势相互影响的现象。


比如下面截图,是一些军迷对“twittertelegram”“陷阱”的评论。


一家俄乌战争专业军事网站的评论截图。译意大致为:为“假”新闻真的传播得很快,尤其是在那些对乌克兰表现出团结的国家,来自西方的新闻媒体真的很喜欢让俄罗斯看起来尽可能糟糕(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宣传)。即使是最受信任/中立的新闻媒体也会落入twitter或telegram的陷阱。


同样,遭到twitter等制裁的俄国也在想方设法发声,在新闻战、舆论战上同样毫不示弱。


比如如下截图。



这幅截图的新闻大意为“民众开始积极返回扎波罗热地区的解放区,以获得俄罗斯护照并参加全民公决”。阅读这类图文,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俄军控制下的扎波罗热的祥和、稳定,以及及当地民众对现状的认同、对俄军的热情。


然而,如是基于常识和逻辑去判断这个图文新闻,即可能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这也是“新闻与舆论的陷阱”。


俄乌战争本身就是一场混合战争,战争本身存在多种形式的多种威胁、多种对抗,尤其存在着大量的非军事元素的对抗。网络战、信息战、新文章、舆论战等等,即为混合战争的主要对抗形态,都是俄乌战争的组成单元。


尤其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每日每时都会产生海量的相关俄乌战争的资讯,即为混合战争之必然现象。


可见,如无理性、冷静的独立认识,显然不足以判读俄乌战争的真正态势。


然而,每日,俄、美、德、乌等国的相关网站都会发布的俄乌战争态势图,这些出自不同国家、阵营的态势图通常大同小异地清晰标注了俄乌双方最近战事方向、烈度和进展。


因此,虽然俄乌战争态势浑浊,如是系统观察和分析这些资料,不难从事推战争期至冬季的大致战略轮廓。


回到6月底至7月初的北顿涅茨克及赖西昌斯克之战,当时,俄军兵力与火力在数量和体量的优势,已经积蓄到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一个极端。


开源资料披露,6月底,俄军对乌军的大口径火炮占有约20:1、炮弹占有约40:1的压倒性优势。


受俄乌兵力、火力对比差决定,无论是在俄乌战争最基础的顿巴斯战场,或者在乌军兵力相对占优的赫尔松战场,两军对垒,拉开距离,拉出战线,弱势乌军势必难以抵挡俄军凭借其强大火力的弹幕推进。


这期间的实战,俄军也正是依靠己方火力优势,一路狂轰滥炸,毫无悬念压逼乌军连连失守波帕斯纳、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等等重要城市。


不过,乌军虽然在乌东及顿巴斯战场屡屡受挫,战场态势也绝非“挺俄”简体中文自媒体描述那样片面、极端。


乌军处在全局被动态势,出于政治、外交及军事战略等等考量,在并没有完成“北约武器体系装备”,充分做好战役反击准备的情况下,即从7月9日至13日期间,从南方的赫尔松,到东北的哈尔科夫等漫长战线,以远程火力打击和地面分散突击等作战,发起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反击。


在《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七月攻势》,我分析认为乌军有效袭击俄军较多目标,(地面突击)却仅是战役面上的点到为止的进攻,(因而,七月攻势)在战略和战役面上的进展,尚需观察……


战至今天,截止7月27日,观察乌军反击战果,以及观察俄方在政治、外交及军事应对动作,即可发现,乌军地面突击进展确实不甚理想。


比如网络颇为流行的乌军赫尔松大反攻。


我也认为赫尔松大反攻和反击阶段别尔哥罗德后勤线将是乌军发起大反攻的序战。但是,乌军可能进行的赫尔松大反攻不应该是现在。


很多自媒体人往往照搬一些媒体消息而忽视了事实、常识、逻辑


一、事实,须知赫尔松地区位于第聂伯河下游两岸,是赫尔松城市外围一片草原,低洼湿地。


二、常识,在现代战争的强大远火威胁下,选择如此路况欠佳、开阔地形的战场发起地面突击,己方如无压倒对方火力的前提,进攻非常容易酿成重大损失,因而绝无发起战役级别反击的可能。


事实上,乌军确是在赫尔松地区发起反击,但是,乌军多以连、排、甚至更小单位分路反击,轻于进攻,重在造势,并非简中媒体想当然的“大反攻”。


三、逻辑,乌军在赫尔松的反击战已经进行2个月,尤以7月中旬声势最大。


但是,俄军除却在5月向赫尔松增派一部援军,此后并没有向赫尔松地区增兵。既然俄军没有任何派驻援军动作,逻辑上即可推认乌军在赫尔松的地面突击并没有用形成实际上的威胁。


事实常识、逻辑,这是我在写作俄乌战争系列经常提起的、被我认为是确定独立思考的三要素。


有之,则为思想。


无之,则为乱想。


实战证明,乌军虽然地面突击进展不甚理想,但是,乌军凭借威力强大且打击精确到米的美援海马斯火箭发射系统发起远火袭击,确对俄乌战局起到了战役级别的影响。


正在发射的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在乌军7月攻势中脱颖而出,成为俄乌战场的明星武器。随即,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纷纷要求从美国购买这种武器。


在七月攻势期间,乌军以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为核心火力,辅以战术导弹、榴弹炮等火力,以远火袭击,“精准狙击”,打掉、重创了数十个俄军后勤储运、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目标,不仅使得俄军预期对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等目标发起攻势被迫延缓,更使俄军火力优势衰减为赖西昌斯克攻防战前的不足20%,短期内无法继续发起的“炮火洗地”攻势。


就在取得俄乌战争开战以来最佳战场态势不久,俄军即陷俄乌战争开战以来的最大难堪。


俄军必须快速调整对应战略。


为此,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下令俄军优先销毁乌克兰的远程导弹和火炮。


同时,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明确表示,俄军“特别军事行动”目标现在已超出顿巴斯东部地区。


前者,为俄军必须要在军事上、战场上,找到有效反制乌军远火袭击的战法。


后者,为俄国希望通过将战争外溢顿巴斯东部地区的发声,加大筹码,报复美军援助乌克兰,继而寻求与北约、美国为压缩俄乌战争规模和战场而达成某种妥协。


现在,无论北约、美国及俄乌双方等各方都是非常清楚,7月底的俄乌战争正处关键时期,战争态势与3、4月期间的态势已然不同。


北约、国是否会再次与俄方在桌面下达成妥协,确属关系8月俄乌战争走向的关键问题,需要重点观察。


目前,美军在宣传和舆论上不断造势,声称加大军援乌克兰力度。


综合开源信息,美军承诺近期将向乌克兰继续援助72门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及牵引车、炮弹;继续援助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在8月使得乌军能够有共计第16套投入实战;同时,美军还可能援助乌军威力更强大的GMLRS制导多管火箭系统和相关弹药。


此外,美军透露信息,表示可能援助乌克兰580架“凤凰幽灵”无人机。


凤凰幽灵”,即Phoenix Ghost无人机,可垂直起飞,可连续巡航6小时,夜间可用红外传感器操作,作战半径约600公里。


显然,凤凰幽灵”比“弹簧刀”Switchblade游荡弹药无人机威力更大,乌军假设将其部署在第聂伯罗、扎波罗热等,即可精确打击不仅覆盖乌东及顿巴斯、赫尔松及扎波罗热战线,甚至还可以直接打击克里米亚、位于俄国境内的俄军最重要后勤基地别尔哥罗德等地区。


“凤凰幽灵”无人机作为高性能的查打一体无人机,射程更远,威力极大,打击更为精确,实际就是重点打击、精确打击敌后纵深高价值目标的小型巡航导弹。


究其射程较远、打击精准特点而言,“凤凰幽灵”无人机投入实战,势必与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一样,既需要美军提供GPS导航,更对美军全球战略系统及战术通讯系统有着极高依赖。


显然,“凤凰幽灵”无人机、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等武器的特点,利于美军在战略面上对俄乌战场的控制和影响。


这也可以确认美军对乌军的反击作战,有了较成熟的战法设定:


乌军以“精准狙击”对付俄军的“炮火洗地”。


乌军通过精确打击俄军的后勤储运、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高价值目标,在防御作战框架之内,加速消耗俄军。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北约及美军即在德国斯图加特等地,专门为援助乌军作战设立了调度和储运中心。即ECCU/IDCC,乌克兰/国际捐助者协调中心。


迄今为止,该中心向乌军方面完成调度了来自多国援助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装备、物资、武器。


这些物资大多用在乌军以常规机械化战争对拼对博俄军,大量消耗,却没有在俄乌顿巴斯战场的持久、消耗作战中,改变乌军的火力、兵力弱势,以及被动态势。


唯有在“七月攻势”期间,乌军依靠射程更远的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实施的“精准狙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的战役级的战果。


显然,这个战果标志着在正面战场进行持久、消耗作战同时,乌军以美援武器、美援技术和信息,已经实现了远程、精确袭击,打击俄军高价值目标的能力。


这是现代战争的“精准狙击”战术,也就成为了乌军的“绝杀技”。


现代战争,基于高科技的精确打击,效率远胜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


可以预期,乌军以“狙击战术”之精确反击,对付俄军的“炮火洗地”攻势,既能够精确符合北约、美军为乌军设定的、安全的“防御战框架”,同时更能够发挥己方高科技优势,在战法、战役上有效遏制、反制俄军机械化军队的狂轰滥炸的炮火优势。


假设,乌军未来能够持续凭借外援HIMARS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GMLRS制导多管火箭系统、“凤凰幽灵”无人机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得到外援足够的弹药保障、美军的信息与控制的保障,实施精确打击的“精准狙击”,那么,俄军以现有作战技术,必然难以保障己方后勤储运、交通枢纽、指挥中心等目标。这样,俄军前后失据而处于被点杀位置,势必难以在8月实现向斯拉维扬斯克及克拉马托尔斯克的续推进。


如是这个态势得以继续、贯穿整个8月,那么,乌军很可能在9月、10月间,很有可能在战略上完成翻盘,真正转入与俄军相持态势。


以“精准狙击”对付、消耗“炮火洗地”,显然为俄、乌双方在8月的顿巴斯战场的交战的主要内容。


愿与朋友们同行网络,拭目观察俄乌战争后续战事。



以文养文,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7月27日21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