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火药枪与狙击枪,漫说远程精确打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图1)2022年9月29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袭击。红色爆炸圈标示为有效远火打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2022年10月7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25天。

观察最近战争态势,俄军向乌克兰全域实施导弹袭击,表现出了强大的导弹远程打击能力。

这也是目前俄军唯一能够战略反制乌军的主要火力。

那么,俄军远程火力打击战果如何?

这样的远火攻势又能维持多久?

对俄乌战争进程是否会有更大影响?

本文从机械化战争的远程火力打击讲起。

在二次大战及机械化战争时期,组织己方火力最大程度打击对方有生力量及纵深战略目标,实为致胜的主要条件。

然而,当时受科技限制,只有狂轰滥炸,没有远程精确打击。因而,一方为打击对方纵深目标,就需要己方军队、舰队、飞机冒险突破对方防御,尽量靠近目标实施打击,或者以观察员、侦察机等靠近目标引导己方炮火远程袭击,火力覆盖。

随着科技发展,到了海湾战争之后的现代战争时期,军队如要完成这样的作战任务,仅需要得到相关参数,而后摁下按钮,以炮火、导弹等远程火力实施精确打击,快速突防,便捷、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俄乌战争期间,得到北约及美英军等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力的乌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有了加强GPS信号制导和高效战术通讯保障,即可掌握俄军每一辆坦克、战车、火炮等战术目标的相关参数,在实战中快速打击,高效重创俄军。

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在俄乌战争一举成名,家喻户晓。

不过,绝大多数人,即便是资深军迷,往往会为HIMARS多管火箭系统的名字误导,认为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大致相当、或者稍微强俄军的“龙卷风”火箭炮系统。

至于流行简中网络的那些翻墙洗稿嫁的鸡血自媒体,每每说起HIMARS多管火箭系统,翻来覆去无外乎就是火力强大,乌军英勇,盟友给力,正义无敌云云。

这类“远看一座山,近看山一座”的论述,使得很多不熟悉军事的读者如是看完一部“横店神剧”,完全茫然于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投入实战的真正威力的由来。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解释一下最近几篇文章我多次提到过的导航战概念(即之前经常提起的卫星战)。

1997年,美军最早提出“导航战”概念:

“阻止敌方使用卫星导航信息,保证己方和盟友部队可以有效地利用卫星导航信息,同时不影响战区以外区域和平利用卫星导航信息”。

导航”是战场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重要前提。

因而,随着俄乌战争持久化,北约及英美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乌克兰,使得乌军占据“制导航权”,居高临下压制俄军,成为乌军逆转战场态势的主要条件之一。

GMLRS火箭弹头部气动控制翼面。

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名为多管火箭系统,实则就是高科技战争及“导航战”的标志性的短程战术导弹。是以,要想真正理解HIMARS多管火箭系统的威力为什么这样强,就需要了解两个常识:

其一,就是人人皆知的攻击的威力。

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是基于卫星导航技术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一种高科技武器,所用火箭弹为末敏弹等精确子弹药。

火箭弹包括发动机、战斗部、导航控制系统,基本可以视作最低成本的近程战术导弹。

其二,就是少为人知的情报与导航。

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是美军基于“导航战”的一种高科技远程打击武器,其威力能否得到高效发挥,主要在于GPS的军用信号。

在实战中,GPS的军用信号功率越强,打击精度就越高。

因而,乌军如要以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投入实战,逻辑上就需要得到打击目标相关情报,进入阵地,通过战术通讯系统向掌控GPS的“老板”美军航天部队申请,得到以小时计得的加强的GPS军用信号,继而完成高精度打击。

之前,正是基于这个常识,我往往将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及类似高度依赖美军高科技的武器的投入方向、数量,作为判读美军对俄乌战争的战略态度的主要依据。

(此外,在军事专业区间,还有较多类似的推理依据。学习这些理论也是判读分析俄乌战争态势的重要前提)

(点击参考《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会不会出现在顿巴斯战场?》)

换言之,无论是乌军、美军、日军、波兰军,如是临战之时失去了美军航天部队的GPS军用信号加强,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就会失去高科技武器的意义,同样会变成一杆“火药枪”。

同样,现在按照北约模式训练出来的乌军,其最大的战斗力并非操枪演炮技术熟练,而是乌军新军与北约全球战略体系形成默契,能够更高效对接美军全球战略系统、战术通讯系统投入实战。

即我在4月多篇文章提起的“挂牌美军”。

《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七:“鸡肋”的战争和贴牌的“美军”》

是以,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强大威力的背后的实质,就是美国的科技力。

俄国长期被世界认为第二大军事大国,本该同样具有足够强大的现代化远程打击能力。

不过,观察1991年至今的俄国经济及科技发展情况、军队改革、装备更新和若干军演,以及俄军在叙利亚、俄乌战争的表现,可以确认,近30年来,俄国常规武装力量已经掉落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下界。

在发起俄乌战争早期,北约、英美在高科技助战乌克兰方面介入尚浅,十分谨慎,因而俄国凭借兵力、火力优势,凭借动力猛、威力大的苏制武器,一路发起狂轰滥炸的机械化攻势,夺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可是,等到北约、英美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以物资援助、高科技助战等方式有限地介入俄乌战争,俄军也就瞬间“变身”当年伊拉克军队,被动挨打,处境尴尬。

从9月初开始,乌克兰军队凭借己方高科技优势和新整编军队向俄军发起了战役反攻。

实战中的HIMARS多管火箭系统。

观察实战,乌军战役反攻以远程火力精确打击正面俄军防御,以信息战、电磁战、导航战压制俄军、分解俄军,以机动兵力从两翼迂回穿插俄军纵深,突袭打掉俄军后勤线,形成分割包围俄军态势,迫使俄军为躲避合围只得仓惶弃阵溃散。

乌军几乎就以这一套战法,猛冲猛打,从哈尔科夫打到顿巴斯北线战场,打到赫尔松战场,打得俄军完全无法招架,完全超乎很多观察者的想象。

在9月初,在哈尔科夫及顿巴斯北线战场、赫尔松战场发起反攻,收复国土约9000平方公里。在9月下旬至10月7日,继续向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发起反攻,不到10日,再度击溃俄军,收复失地6000平方公里。

军反攻不仅收复了库皮扬斯克、伊久姆、红利曼等战略要地,更跨越里姆林宫虚张声势的将用一切力量和手段保卫我们的土地”战略红线,为乌军继续反攻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甚至反攻克里米亚边界战场,提供了战略上的军事和政治上准备。

一月之间,战场态势陡然转换,克里姆林宫仰望“高科技灰色地带迷局”,明知其因,却又有苦难言,为此,克里姆林宫不惜提及“核威慑”战略,其恼怒、无奈,可想而知。

然而,俄军以机械化档次的常规力量进行反击固然难以挽回战场态势,继续抛出“核威慑”战略,招数用老,同样也难以重构战局平衡。

现在,俄军唯有以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域及基辅实施远火袭击,拿起最后的家当,寻求施压乌克兰以重启俄乌谈判。

伊斯坎德尔导弹,北约代号SS-X-26,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制导等多种制导,突防能力极强,可携带集束子母弹、高爆弹、侵彻子母弹、钻地弹、空气燃烧弹和电磁脉冲弹等多种类型战斗部,为俄军现役最先进的战役战术导弹。

走上红场阅兵式,伊斯坎德尔导弹及导弹发射车外形剽悍,颜色鲜亮,威武雄壮,势不可挡。

简中网络一些军迷看完阅兵电视,更是将伊斯坎德尔导弹吹得漫无边际。

如今目睹俄军在俄乌战争受挫,甚至还有不知所以的军迷传言“如果俄有足够数量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早就赢了俄乌战争”。

然而,牛皮与现实,始终有着很大的差距。

目前,俄军有2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部署在俄国西南及白俄罗斯方向,投入了俄乌战争。

待战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伊斯坎德尔导弹从检阅场走上战场,遇到第一个实战问题就是导航问题。

伊斯坎德尔导弹号称综合导航,可是,其所谓惯性制导、景象匹配制导,无外乎俄国向印度等贩卖武器吆喝的概念,只有卫星导航,才是伊斯坎德尔导弹可能完成远程精确打击的灵魂。

俄国自产自销的GLONASS,民用、军用都是非常难堪。因而等到俄乌战争打响,俄军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伊斯坎德尔导弹投入实战,必须要依赖GPS导航。

可以,制GPS权掌控在美军太空部队手里。

于是,俄乌战争刚刚爆发,美军即控制、保障战区GPS信号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乌军使用GPS信号,同时也全面阻止了俄国使用卫星导航信息。

和俄军空天军飞天迷航,地面机械化集群推进迷路一样,俄军诸如伊斯坎德尔导弹等远程精确打击力量进入俄乌战场,同样也是应声迷眼,失去方向。

伊斯坎德尔导弹虽然威力猛、动力大,却因为俄军完全不具备对乌军高科技压制的能力,在进入实战之后,多受电磁、导航、信息综合压制,一路拐弯迷航,全靠运气自由落地,极难完成精准打击。

因而,参考图1可见,俄军确实对乌克兰全域进行导弹袭击,却往往导弹迷航,不是落在荒郊野外,就是砸中居民社区,看似遍地开花,终究是战果寂寥。

否则,以俄军实施如此频繁的导弹袭击,几乎将海量导弹库存打空,如果真的实现枚枚精确打击,乌克兰岂能不顾伤亡,硬扛至今?

对乌军、俄军而言,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和伊斯坎德尔导弹都是自己常规远程精确打击的终极武器。

不过,因为乌军掌握着战场的制电磁权、制导航权、制信息权,已然使得二者在实战中比较,确实是狙击枪和火药枪的差距。

可以想象,俄军最先进的导弹尚且如此,其他类似“龙卷风”火箭炮系统这样的更多的“火药枪”的实战效果,又能如何?

因此,俄军继续在俄乌战争中受电磁、导航、信息综合压制,远程火力极难实现精确打击,战至10月间,现在俄军对远程精确攻击几乎失望,每每远程打击,大致都是拿导弹往乌克兰城市及人口、建筑较为密集地域发射了事。

军以唯一的、极为宝贵的、作为战略反制乌军主要远程精确打击火力,如此用于实战,可谓无奈、荒唐至极。

在现代战争几乎失去全部的精确打击能力,俄军现在的处境,仿佛就是一个火枪手,想要和架起一杆“美制”的狙击步枪进行一场决斗,后果可想而知。

今天行文至此,愿与朋友同行,共同观察后续战事。

希望阅后三点一转,支持后续。谢谢先。

时代复杂,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7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